2022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课时案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后训练.docx
《2022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课时案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后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课时案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后训练.docx(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小题对点练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 1.艾弗里的试验证明白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比 B.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别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物质分别并分别加入各培育基中培育R型菌,观看是否发生转化 解析 将DNA和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分别观看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可清楚地看到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这是试验的关键所在。 答案 D 2.如图所示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的部分争辩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②③④组说明S型菌中的RNA、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①组说明S型菌中的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D 3.(2022·湖南长沙质检)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以小鼠为试验材料做了如下试验。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试验 处理 注射活的 R型菌 注射活的S型菌 注射加热 杀死的S 型菌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试验 现象 小鼠不 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别出S型活细菌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别出S型活细菌 下列关于此试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试验的关键现象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别出S型活细菌 B.分析第4组试验时必需是以第1~3组的试验为参照 C.本试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D.本试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的关键现象是向小鼠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死亡,且从小鼠体内分别出了S型活细菌;该试验表明白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试验中没有从S型菌体内提取DNA,单独直接地观看DNA的作用,故不能证明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答案 D 4.肺炎双球菌有很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关于如图所示的细菌转化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 B.通过D、E两组对比,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D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D组产生的后代只有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 解析 在细菌转化试验中,转化率很低,故D组产生的后代中,大多数为无毒性(无荚膜)的R型细菌,少数为有毒性(有荚膜)的S型细菌,故D错误。 答案 D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 5.(2022·吉林省试验中学摸底测试)在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试验证明白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试验 C.用含有充分有机物的完全培育基培育T2噬菌体 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只证明白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分为两组,即分别用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噬菌体是一种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因此,不能用培育基直接培育;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答案 B 6.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中相关的方法与结果正确的是( ) 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缘由是搅拌不充分 B.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2P标记的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其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占3/4 C.用含35S的培育基直接培育噬菌体,用以标记35S D.分别用含35S和含32P的培育基培育细菌,再用此细菌培育出带相应标记的噬菌体 解析 搅拌的作用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别开,搅拌不充分不会引起上清液中消灭32P的放射性,上清液中消灭32P放射性的缘由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导致细菌裂解;噬菌体DNA的复制以细菌供应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由于细菌的脱氧核苷酸中都含有32P,因此,复制三次形成的8个子代DNA都含32P;噬菌体不能独立生活,因此,不能直接用培育基培育噬菌体;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先对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即细菌进行标记,再让噬菌体侵染细菌。 答案 D 7.(2022·湖北武汉调研)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试验的争辩方法可能有: 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争辩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C.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D.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解析 题中两个试验的设计思路都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争辩各自的效应,但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没有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故D正确。 答案 D 8.(2022·安徽8校联考)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中,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和0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的培育基和35S的培育基培育噬菌体 D.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淌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质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进入细胞内部的是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部,故子代产生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都不具有放射性,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三代,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占全部噬菌体的比例为=,B正确;噬菌体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生活,不能直接用培育基培育,C错误;噬菌体是DNA病毒,不具有逆转录过程,D错误。 答案 B 9.甲图所示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乙图所示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B对应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 B.甲图中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 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沉淀物中完全没有放射性 D.乙图中假如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后不经过搅拌,则上清液中放射性减弱 解析 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消灭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消灭部分放射性。 答案 C 考点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0.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搞清楚“主要的遗传物质”和“遗传物质”之间有何关系。绝大多数生物,包括全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其遗传物质都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因此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 C 11.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试验,通过分析可知这种病原体( ) A.寄生于细胞内,其遗传物质为RNA B.可单独生存,其遗传物质为蛋白质 C.寄生于细胞内,其遗传物质为蛋白质 D.可单独生存,其遗传物质为RNA 解析 题中提到的病原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为病毒,而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诞生命现象;读图可知,RNA能将亲代病毒的特征遗传给后代,而蛋白质不能,所以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 A 12.(2022·河南豫西五校质检)乙肝被称为“中国第一病”,随着科学的进展,人们对乙肝病毒的生疏也更加深化,现已知乙肝病毒的DNA由一条环状链和一条较短的半环链组成,侵染时先形成完整的环状,再把其中一条作为原始模板复制形成新的病毒(具体过程如图)。则以下有关乙肝病毒增殖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形成完整环状DNA的场所是在病毒体内 B.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共同组成核衣壳 C.⑦是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 D.乙肝病毒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过程④和⑤ 解析 读懂图及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解题的关键。乙肝病毒增殖时,形成完整环状DNA的场所在宿主细胞内,A错误;由图可知,乙肝病毒由外膜和核衣壳组成,核衣壳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外壳,B正确;过程⑦是由RNA形成双链DNA的过程,即逆转录过程,C正确;基因表达包括④转录和⑤翻译两个过程,D正确。 答案 A 大题冲关练 13.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争辩遗传物质试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试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_______。假如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试验材料,其缘由之一是_________。 (3)试验中接受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有图3的试验过程,________(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32P标记的是①(磷酸基团),⑤(肽键)不含S,有些R基含S,故35S标记的是R基。(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思路是单独观看生物体内每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而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这是它被选为试验材料的缘由之一。(3)试验中接受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别,以便观看放射性存在的部位。(4)图3试验中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不能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1)④ ① (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3)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别 (4)不能 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14.肺炎双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败血症。已知有很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爱护它们,使它们不被宿主的正常防备机构破坏。以下是1928年格里菲思所做的试验,据图回答。 (1)从D组试验中的老鼠体内可分别出________。 (2)为了解释上述试验现象,1944年艾弗里从S型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成分,分别与R型菌一起培育。结果发觉: ①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将混合物注入老鼠体内,可使老鼠致死,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荚膜与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老鼠体内,老鼠________,老鼠体内只能分别出______。 (3)假如将DNA酶注入活的S型细菌中,再将这样的S型与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老鼠致死,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试验直接证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活的S型细菌 (2)①S型细菌的DNA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②不致死 R型细菌 (3)DNA被酶分解 (4)DNA是遗传物质 15.依据所学学问回答下列问题。 (1)试验室中获得大量新型禽流感病毒,不是将病毒直接接种到无细胞的培育基上,而是以活鸡胚为培育基,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该新型禽流感病毒的化学组分,原理是: ①RNA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NA与二苯胺试剂共热显蓝色。 (3)试验分析出该新型禽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为蛋白质和RNA,不含DNA。则证明该病毒遗传物质的最关键试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猜测用该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感染活鸡胚所存在的几种可能性: ①假如蛋白质与RNA都有遗传效应,说明蛋白质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②假如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如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假如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病毒只能寄生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 (2)②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 (3)设法将该新型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看它们各自的作用 (4)②RNA有遗传效应,而蛋白质没有遗传效应 R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③RNA没有遗传效应,而蛋白质有遗传效应 RNA不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④RNA和蛋白质都没有遗传效应 RNA和蛋白质都不是遗传物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设计 创新 设计 2022 年高 生物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基础 课时 17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课后 训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课时案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后训练.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3719157.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3719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