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叙事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以蒙古族饮食文化为例.pdf
《少数民族文化叙事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以蒙古族饮食文化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文化叙事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以蒙古族饮食文化为例.pdf(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23-07-06作者简介:张芷瑜(1986),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依托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以蒙古族特色文化为例”(202310206011)。少数民族文化叙事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以蒙古族饮食文化为例张芷瑜,李子璇(白城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作为精神动力的中华民族文化。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下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支撑,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增强“五个认同”
2、、促进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蒙古族在与其他民族长期交往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饮食文化方面呈现出融合共生的鲜明特征,蕴含着各民族的文化精华和广博智慧。从少数民族文化视角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可以从加强党的领导、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完善机制建设、促进市场化转型、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着手,综合谋划、科学设计,统筹实施、扎实推进。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蒙古族;饮食文化中图分类号:TS9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3118(2024)01-0014-05第38卷 第1期2024年2月白 城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3、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No.12024Vol.38Feb.我国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国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国家的发展相比,中华民族的建设任务还远没有完成,1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还需要持续深入开展。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时代,把少数民族文化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十分突出的紧迫性、重要性和战略性意义。主要生活在我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蒙古族,在与当地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变迁,蒙古族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利用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等精神内涵,能为
4、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有力支撑。一、少数民族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一)有利于巩固边疆安全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在我国五千多年历史实践中,56个民族形成了对共有经济、政治、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认同和张芷瑜,等:少数民族文化叙事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第1期归属,与此同时,凝聚在一起的中华民族文化也承载了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少数民族在各民族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近60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边疆省区,2.2万千米的边境线有1.9万千米在少数民族地区,有30多个民族与国外的同一民族
5、跨境而居,138个边境县(市、旗、区)中有109个是少数民族聚居区,2 200万的边境总人口中约一半是少数民族,”2少数民族地区在巩固国防、保卫和建设边疆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承利用好少数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巩固边疆安全稳定和化解多元文化主义的分裂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二)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五个认同”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群体凝聚成的一个政治共同体,它们之间相互吸纳、相互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解;历史上少数民族在开拓、建设、保卫和巩固边疆方面功不可没,他们创造了高原文化、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熔铸、渗透着极其丰富的少数民族
6、文化,各民族有着共同血脉、共同历史传承、共同文化基因,共创了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传承、利用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促进各民族“三交”、增强“五个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3(三)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共享发展成果解放前夕我国大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党和政府对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各民族加快发展,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已实现了迅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1952年至2017年,民族八省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7.76亿元增至9 134.49亿元;1
7、978年至2017年,民族八省区GDP总和从57.89亿元增至82 792.9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加了222倍,GDP年平均增速为10.3,超过了全国9.5的平均增速。”4我国55个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如果加以科学传承利用,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四)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人民都曾为共创中华民族共同体、祖国统一和建立巩固边疆付出血汗,为中华民族的融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
8、时代,做出贡献的各民族人民的文化,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从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去挖掘、利用和创新发展这些民族文化,才能更加坚定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5发展和利用好民族文化,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交往融合的蒙古族饮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饮食文化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传承性和传播性。蒙古族生活的主要地区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互碰撞的区域,这一区域文化采借与文化融合时刻都在发生,开放包容的文明特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多民族饮食文化相互交融的
9、局面,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从蒙古族生产方式的角度看,可分为农业地区、半农半牧地区和牧区的饮食三大种类。”6不论哪一个地区,因与农耕文明长期接触,人们对农耕食物的依赖比较强烈,其饮食结构中农耕食品的比例明显增加。以前,“农15第38卷白城师范学院学报耕食品主要是官僚贵族阶层享用的食物,农耕文明逐渐与游牧文明交融共生,催生了独特的蒙古族饮食文化,在地域上形成了内蒙古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蒙古族饮食流派。牧民一般只能吃为数不多的炒米,以及野韭、野葱、发菜等野生植物。随着民族间交流、交往的增多,牧民的饮食生活日益丰富多元,农耕粮食及蔬菜都在日常饮食中已变得必不可少。”6从内蒙古东部地
10、区来看,呼伦贝尔和科尔沁草原地区主要与我国东北地区相连,饮食长期受当地的满族、朝鲜族和中原汉族移民影响,各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在本地区相互交融,均占据着重要位置,可以说该地区的食俗文化是“多民族食俗文化融合的结果,创造出了一系列独具东北风味的菜肴,形成了区域性的食俗文化。该地区农村和林区人们日常饮食以满族传统食俗文化为主体,牧区以蒙古族食俗文化为主体;在城镇快餐业中以朝鲜族的饮食如冷面、狗肉等为主要形式。鲁系的食俗文化,在硬件和制作工艺上对整个兴安盟地区的影响既普遍又深入”7。内蒙古中部地区主要与山西中北部、河北北部、陕西东北部地区相接壤,这一地区主要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与影响。内地饮食和烹饪习惯与
11、传统蒙古族饮食高度融合,居民既喜欢中原地区汉族传统主食的糜米与莜面,也喜欢蒙古族的炒米、奶茶、奶酪;该地区最为流行和通用饮食为手把肉、大烩菜、腌酸菜等传统风味小吃。“奶茶”是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融合衍生品,原本生产在中原的茶叶和茶文化传入草原后,逐步与草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融合,诞生了与牧民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奶茶”。在万里茶道上兴起的城镇,使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俗的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同生产生活,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融合。首都北京,历史上就是北方各民族集中生活的地区,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元代以后蒙古族独特的饮食习惯、爱好和需求传入北京,对北京人的饮食生活影响很大。蒙古
12、族的烧、烤、涮、煮、炖等烹饪方法,经过不断融合改进,形成了深受北京人喜欢、独具特色的北京烧烤食品,致使北京的牛、羊肉的消费量增大。内蒙古西部地区主要连接甘肃、宁夏等西部省市,形成富有浓郁西北地方特色的蒙古族饮食文化。经过各民族文化在这一地区文化土壤中的长期交流、融合、发展、变迁,饮食文化元素相互交织,新融合的饮食文化内容在不断地形成、发展。综上所述,在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内蒙古各地蒙古族饮食文化在继承蒙古族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饮食文化的优秀成果,形成了具有绿色、健康、创新特点的蒙古族饮食文化。它既有民族的特色,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少数民族 文化 叙事 视角 下铸牢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路径 探析 蒙古族 饮食文化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