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推动高校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以“新媒体营销”课程为例.pdf
《“对分课堂”推动高校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以“新媒体营销”课程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分课堂”推动高校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以“新媒体营销”课程为例.pdf(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卷第期V o l ,N o 滨州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B i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年月F e b,【高等教育研究】“对分课堂”推动高校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 以“新媒体营销”课程为例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改革要求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及在线教学活动设计”(G K A )作者简介:石华瑀(),女,黑龙江克山人,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决策行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E m a i l:S h i h u a y u c o m石华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摘要:采用“对分课堂”
2、模式,以O B E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爱科技”九大关键能力模型,构建“课程思政引领、知识体系搭建和营销实践拓展”三位一体的“新媒体营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和开放式讨论,旨在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伦理价值的认识.“对分课堂”模式增强了“新媒体营销”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通过多元评估和即时反馈,确保教学效果,支持学生全方位成长,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与教学改革提供新见解.关键词:对分课堂;新媒体营销;思政教育;O B E教育理念;综合素养中
3、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D O I:/j c n k i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社会信息传播和市场营销的关键渠道.这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营销模式,也为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中国教育现代化 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升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这一背景下,“新媒体营销”作为一门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其教学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对社会、对国家、对伦理价值的深刻认识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响应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号召,旨在通过分组合作、互动讨论等
4、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格局,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对分课堂”模式在“新媒体营销”课程中的应用,分析其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以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思想认知的变化.通过对“对分课堂”模式的剖析,探索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从而为新媒体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一、“新媒体营销”课程特点及现状分析 年月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于
5、加快推动媒第期石华瑀“对分课堂”推动高校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做出重要论述.他说:“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必须要增强底气、鼓起士气,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因此,培养创新思维、崇信守法、使命担当的新媒体营销人才成为迫切需求.“新媒体营销”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旨在深入研究互联网资源和移动客户端资源、熟悉网络营销和移动营销方法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新媒体的优缺利弊,整合多种新媒体营销方法,为企业提供新型营销解决方案.该课程将基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
6、客观实际,从应用新媒体营销的典型群体学习需求出发,按照纵横交错的逻辑结构,介绍新媒体营销的基础理论、战略与策略、工具与方法及相关案例.(一)新媒体营销课程特点一是多学科交叉.“新媒体营销”课程结合了市场营销、传媒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这种交叉学科的特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能够在这些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多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在新媒体时代的复杂环境中应对挑战.二是实践性强.“新媒体营销”课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强调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项目、模拟市场活动以及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学生有机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
7、于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深化理解并增强其实践技能.这种实践性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三是紧跟行业最新趋势.鉴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营销”课程需要不断更新以保持与行业动态的同步.教师要持续关注新媒体领域的最新发展,并将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整合到课程中.这不仅保证了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相关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新技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新媒体营销课程现状分析一是教学资源与教师适应性挑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营销”课程的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在线学习平台、实时数据分析工
8、具、社交媒体管理平台以及数字营销和广告工具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互动性.然而,这一变化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及时更新教学资源,这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有效地把这些资源整合到课程中,并且更新自己在新媒体技术应用和数字营销策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此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与行业最新趋势相符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资源运用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二是学生学科基础差异.由于新媒体营销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学生学科基础的差异影响着教学方法和学习成效,这一差异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显著的教学挑战.当前,一部分学生在市场
9、营销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较强基础,而在信息技术和数字工具应用方面经验不足;另一部分学生则在技术领域表现出色,但缺乏市场营销的策略和理论知识.这种差异导致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成效的差异化,需要教师采取更加个性化和灵活的教学策略来应对.目前,如何有效地平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新媒体营销领域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三是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挑战.将思政元素融入“新媒体营销”课程中,面临着如何有效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的挑战.当前,尽管教育部门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这些元素自然而有效地融入以技能和实践为导向的“新媒体营销”课程中,仍然是一个难题
10、.学生往往更加关注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对于思政内容的接受度可能不高.此外,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既要确保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如何创造性地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营销”的专业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兴趣和效果,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三)课程目标基于课程特点和现状,立足于O B E(以学生滨州学院学报第 卷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教育理念 ,结合“爱科技(A S c i T)”九大关键能力模型 ,以毕业要求指标点为依据,“新媒体营销”课程明确了四大课程目标.除了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突出强调了能力
11、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制定,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其中,确保课程设计和实施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紧密契合,使思政教育贯穿整个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新媒体营销”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应达成以下目标:一是知识目标,即掌握新媒体营销基础知识、新媒体营销模式、新媒体营销策划模式及相关工具的使用流程和技巧;二是技能目标,即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营销工具和技术,具备制定和执行新媒体营销策略的能力,能够利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评估营销活动的效果;三是能力目标,即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需求,展开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
12、解决营销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四是价值目标,即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培养学生传承开放包容、多元创新、崇信守法、求真务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四个目标中,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被赋予了特别的重要性,这不仅反映了“新媒体营销”课程的独特性,也体现了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高度重视.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良好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媒体营销专业人才.二、基于“对分课堂”的“新媒体营销”课程思政建设(一)课程设计本课程构建了“课程思政引领、知识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 推动 高校 课程 融合 路径 研究 媒体 营销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