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法制史讲义整理版.doc
《同等学力法制史讲义整理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法制史讲义整理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清末-南京国民政府立法指导思想、刑罚适用原则朝代立法指导思想刑罚原则夏商天讨天罚:是最基本的官方政治法律理论,直接构成了早期自然法律观的基础。西周1、“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祖,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2、“明德慎罚”:明德:主张崇尚德治,提倡徳教。慎罚: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3、【“礼”与“刑”的关系】礼的渊源与发展: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
2、。一是精神原则:可归纳为“亲亲”与“尊尊”。二是具体的礼仪形式:西周时期,通称“五礼”:吉礼(祭祖之礼)、凶礼(丧葬之礼)、军礼(行兵仗之礼)、宾礼(迎宾待客之礼)、嘉礼(冠婚之礼)。“六礼”:冠(成年)、婚、丧、祭、乡饮酒(长幼、睦邻里之礼)、相见等六个方面。“九礼”中的“朝”:诸侯朝觐之礼;聘:诸侯之间聘享之礼。周礼的性质:周公制礼:周公是西周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在执政期间,曾将夏商两代的礼制加以折中损益,加上周族自己原有的礼制,制定了一套通行全国的系统的礼制。礼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时期的礼已具备法的性质,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首先,规范性。无论作为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
3、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明确的言行规则。其次,作为一种经过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言行规范,国家意志也极为明显。周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 最后,周礼也具有很强的国家强制性。违背礼的行为,都会受到王朝刑罚的处罚。礼与刑的关系1) 刑有三层含义:a.专指砍头的刑罚;b.所有刑罚的通称;c.泛指与刑罚密切相关的法律规范。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2) 联系:西周时期的礼与刑都是当时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规则。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社会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礼:积极、主动的规范,强调禁恶于未然的预防;刑:消极的处罚,强调惩恶于已然的制裁。3) 区别:
4、a.“礼”正面引导人们的言行,而“刑”重于制裁,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b.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的特权;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西周对于“幼弱、老耄、愚蠢”三种人,如果触犯法律,应该减轻、赦免刑罚。体现“明德慎罚”法律思想以及“亲亲”礼治原则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三种情况可以原谅:过失、弗知、遗忘。说明当时对于过失犯罪以及犯罪人主观恶性上的差别,已经有了比较清楚和深刻的认识。眚:过失;非眚:故意惟终:惯犯;非终:偶犯3、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对疑难案件,采取从轻处断或加以赦免4、宽严适中:定罪量刑上强调中道、中罚、中正,要求宽严适中,不偏不倚刑事政策:“刑罚世轻世重”:刑新
5、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秦1、 法自君出,君主独断,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2、 以法为本,严刑峻法。“法治”和“重刑”是法家学派的基本主张。法治:长期的法治使法律、法令在秦代社会生活中具有极高的权威性。重刑:对全社会实行空前严酷的刑罚统治。3、统一法律法令,注重法律宣传。法律为意识形态,官吏必须“明习法令”,民众学习法律则“以吏为师”。1、 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能力:一般以男子身高6尺5寸,女子身高6尺2寸为成年标志。2、 以有无犯罪意识,作为犯罪的要素:秦墓竹简中法律问答中的许多案例均说明了当时已以是否有犯罪意识作为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3、 按照犯罪客观后果量刑:犯罪所造成的客观危害
6、后果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重要因素。4、 共犯加重处罚:共同犯罪、集团犯罪是秦代刑法打击的重点,处罚大大重于个人单独犯罪。5、 累犯加重处罚:根据秦墓竹简,秦代对于累犯、惯犯都加重处罚,并形成了相应的数罪并罚制度。l诬告反坐、教唆犯加重、消除犯罪后果减免、连坐处罚。汉1、与民休息,宽省刑罚的指导思想2、礼法并用、德主刑辅(以刑罚原则体现)儒学大师董仲舒应封建统治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系统阐述了“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肯定,于是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汉律儒家化(刑罚适用原则+废除肉刑+春秋决狱)】1.上请。 汉高祖刘邦:“郎中有罪
7、耐以上,请之。”即通过请示皇帝给有罪贵族官僚某些优待。 宣帝、平帝相继规定上请制度,凡六百石以上官吏、公候及子孙犯罪,均享受“上请”优待。 东汉时“上请”适用面越来越宽,成为官贵的一项普遍特权。 2. 恤刑原则统治者以“为政以仁”相标榜,强调贯彻儒家矜老恤幼的恤刑思想。 景帝:年岁以上的老人,岁以下的幼童,以及怀孕未产的妇女、老师、侏儒等,在有罪监禁期间,给予不戴刑具的优待。 宣帝:除诬告与杀伤人罪外,80岁以上老人犯罪都享受免于刑事处分的优待。 东汉:老人幼童及连坐妇女,除犯大逆不道,诏书指明追捕的犯罪外,一律不再拘捕监禁。3. 亲亲得相首匿。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
8、负刑事责任。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亲属首匿卑幼亲属,罪该处死的,可上请皇帝宽贷,反映汉代法律开始儒家化,并一直影响着后世封建立法。唐1、 “德本刑用”的思想: 礼是主要手段; 法也不可缺少; 治国必须二者结合。2、 宽简、稳定、划一的思想 删除旧律中的死罪92条; 其他条款不少改重为轻; 要求保持法律的稳定与划一3、严格守法与执法的思想 一是要依法办案,二是要慎重审理重案。1、区分公罪与私罪:公罪,无私自谋利,处罚轻;私罪,有谋私利,处罚重。2、共犯处理的原则:两人以上为共同犯罪。提出犯意为首犯,家长在家族犯罪中为
9、首犯,长官在职官犯罪中为首犯,首犯从重,从犯减轻3.自首原则:一般原则不追究自首部分的刑事责任。4.合并论罪原则:两罪轻重不同,以重罪论;轻重相同,以一罪论;判决后发现漏罪的,漏罪轻则维持原判,漏罪重则加上差额。5.老幼废疾减免刑罚: 按年龄和残疾程序分三等: 70以上、15以下和废疾,犯流以下罪,用铜赎。 80以上、10以下和笃疾,犯谋反、谋逆、杀人而应处死刑的,上请;盗及伤人,赎;余勿论。 90以上、7以下,不追究。6.累犯加重原则:主张对累犯罪者加重处罚7.类推原则:唐律无明文规定的犯罪案件,两种方法:a.应减轻处罚的,列举重罪处罚规定;b.应加重处罚的,列举轻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重案
10、。8.化外人相犯的处理原则: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a. 同一国家,用其本国法,属人主义;b. 不同国家,用唐律,属地主义。宋强化中央集权与严厉打击“盗贼”元1、 参照唐宋之制2、 附会汉法3、 沿用本民族习惯法1、 确认民族间不平等地位2、 维护僧侣特权地位3、 保护奴隶制残余,佃户身份低下明1、 重典治乱世2、 重典治吏与重典治民的思想3、 礼法并用的指导思想【重典治世、礼法并用(体现刑罚制度和刑罚原则)】:【与唐的比较】1、实行刑罚从重从新主义原则汉唐以来在刑罚适用上强调从轻主义原则。明代为推行“重点治世”,改以往从轻主义为从新从重主义,从而引起法律适用的重大变化。2、化外人相犯确立属
11、地主义原则:大明律对化外人有犯做了重大改变,规定:凡化外人犯罪,并依律拟断。明代抛弃了唐律规定的化外人处理原则,以便从重打击可能逃脱的严重犯罪。3、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明律比唐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即事关贼盗及帑项钱粮等事加重处罚,事关礼教罪名的处罚较轻。明显加重对政治犯罪的处罚,而对某些危害不大的轻罪从轻处罚的原则。清详绎明律,参以国制:强调的就是在立法时既以明律为蓝本,吸收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吸取有效的内容和制度,又保留满族的民族利益、传统和习俗。清末修宪:1、 以立宪为名,抵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2、 通过立宪的方式拉拢资产阶级立宪派3、 采用立宪的方式,进一步适应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
12、要。修律:1、 吸收引进西方近代法律行使、原则与各项制度,以适应西方列强的需要。2、变法修律要维护中国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封建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法典及其内容、法律形式朝代法典及其内容法律形式夏禹刑:夏代法律的总称、泛称。不是指一部成文法典,而是泛指夏代的法律与刑罚。商汤刑:商代法律的总称,泛指商代的法律法令和刑罚。国王发布“命”、“诰”、“誓”西周1、周公制礼:周公是西周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在执政期间,曾将夏商两代的礼制加以折中损益,加上周族自己原有的礼制,制定了一套通行全国的系统的礼制。礼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2、吕刑:也称甫刑,周穆王命令吕侯作“吕刑”。尚书中的吕刑一篇,既不
13、是成文法典,也不是法律改革的直接成果,是法律改革的历史记录“命”、“诰”、“誓”、“礼”(新增,周公制礼)春秋战国1、【成文法公布活动】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竹刑:公元前530年,郑国大夫邓析综合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上,称为“竹刑”。铸刑鼎。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意义: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动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成文法的公布标志着代表旧贵族统治的不成文法律体系
14、已经瓦解,以新的封建社会关系为内容的成文法律体系开始走上中国法律历史舞台。1)公布成文法是对传统法律观念、传统法律制度以及传统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2)客观上为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3)标志着法律观念和法律技术的进步4)为战国及以后成文法的发展与完善积累了经验。2、【法经】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战国时期魏国李俚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内容: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盗贼:关于惩治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害财产等犯罪的实体法规定。网法又称囚法,捕法:关于囚禁、追捕及审讯罪人的法律规定,属于程序法;杂:规定盗
15、贼以外其他犯罪的篇目。具法:关于定罪量刑期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 地位:法经具有重要历史地位。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体例:法经六篇为秦汉所直接继承,最终形成了以“名例”为统帅,以各篇为分则的法典体例。内容:法经六篇的主要内容大都为后世封建法典所继承。3、【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这是战国时期封建法制发展过程中又一次意义重大的法制改革。 内容:一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二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措施;三用法律手段剥夺旧
16、贵族的特权;四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具体表现:其一,强调“以法治国”;其二,“轻罪重刑”;其三,不赦不宥;其四,鼓励告奸,实行连坐。意义:商鞅变法是一次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这一时期其他诸侯国的改革。秦国的封建法制也在变法过程中得以迅速发展与完善。 秦代秦墓竹简: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一批秦代墓葬出土的法律文件,大致分为法律条文、法律解释和有关诉讼规则。1、律: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系统性的法律文件。2、制/诏:皇帝命令的名称。制:口头命令;诏:书面命令3、程:关于劳动定额等确定额度的法规。4、课:关于工作人员考核标准的法规。5、式:关于某些专门工作的程
17、序、原则及有关公文程式的法律文件。6、法律答问:秦代官吏在回答法律问题时对现行法律法令的阐释和补充。7、廷行事:秦代用来比照判案的成例。西汉【汉律60篇】:1、九章律:建立汉代后,刘邦命令丞相萧何指定,在原秦律六篇的盗律,贼律,网律(又称囚律),捕律,杂律,具律的基础上,增加户律、兴律、厮律三篇,共9篇体例。是两汉的基本法律2、傍章律:叔孙通参照古代礼仪制定的,主要是礼仪制度方面的内容,共18篇。3、越宫律:汉武帝时廷尉张汤制定的有关宫廷警卫方面的法律,共27篇。4、朝律:汉武帝时御史赵禹指定的有关朝见皇帝的制度礼法,共6篇律:刑律一直为秦汉时期最基本的法律形式令:皇帝针对特定事件、特定对象临
18、时发布的诏令。科:单行的刑事条例比:又称决事比,与近代类推相似。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典结构与内容的变化】1、 魏律:魏明帝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篇,后人称为魏律或曹魏律。 改“具律”为“刑名”置于律首“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后传统法典完备化的第一阶段2、晋律:西晋泰始三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又称泰始律。后法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并与晋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故晋律亦称“张杜律” 精简法律条文,形成20篇格局:在新律中的刑名后增加法例,丰富了刑律总则的内容; 准五服以制罪首次入律;3、北魏律:篇,首次出现官当制度4、北齐律:篇。将刑名与法例合为名例律一篇,
19、作为了刑法总则;精炼分则,为11篇,即禁卫、户婚、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设立了“重罪十条”,成为“十恶”基础;再次确定“准五服以治罪” 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 五刑的确定:死、流、鞭、杖、废除宫刑律:刑法典令:政令法规科:补充与变通律、令的作用比:比附或类推格:与令相同,起着补充律的作用。式:公文程式隋1、开皇律隋文帝在开皇年再行修订后,正式颁布,史称开皇律,12篇。体例:开皇律总结以往立法成果,规定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共12篇,调整了篇目内容,体现了“科条简要”的
20、特点,并使刑律篇章体例走向定型化。内容:立了五刑,笞杖徒流死,被后世王朝所沿用。 分公私罪界限。用以加强封建国家统治效能,调动官吏行使职权的主动性。公罪不谋私利;私罪谋私利。特权法进一步发展。除八议外,还有上请、例减、听赎等,使封建特权法进一步系统化,用以维护官僚贵族地主的特权地位。 恶罪的确定。从北齐的重罪十条发展而来,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不睦、内乱。2、大业律:18篇。唐1、武德律:高祖武德年间以开皇律为基础,增加53条新格制成武德律2、贞观律3、【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礼法统一的法典,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是中国封
21、建社会代表性法典。共12篇: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名例律:刑罚种类,重罪,特权,适用原则l1)五刑:笞、杖、徒、流、死,增加加役流,介于“常流”与死之间。l2)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不睦、内乱3)八议、请、减、赎、当免等贵族官吏的特权4)刑罚适用原则 唐律其他各篇的主要内容:1) 卫禁:规定关于警卫皇帝,保卫宫殿,维护国家边塞等方面的内容,它以维护皇权与国家主权为宗旨。2) 职制:有关官吏设置、选任、失职、渎职等职官官吏与惩戒方面的法律。3) 户婚:有关户籍、土地、赋税、徭役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4) 厩库:有
22、关牧畜与仓库管理方面的法律5) 擅兴:有关发兵与兴造国家工程的法律6) 贼盗:有关惩治贼盗犯罪方面的法律7) 斗讼:因斗殴引起诉讼方面的法律规定8) 诈伪:诈骗与伪造方面的法律9) 杂律:弥补各篇不足,规定社会治安与市场管理等方面10) 捕亡:逮捕、监禁与稽送人犯方面的法律11) 断狱:关于审判方面的法律,重点规定审判程序与法官责任,构成唐代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唐律的基本特点:1) 礼法合一 唐代承袭和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使得法律统治“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2) 科条简要唐代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定律12篇502条,并为后世所继承。3) 语言精确、立法技术高超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等学力 法制史 讲义 整理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