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这样读族谱.pdf
《我们可以这样读族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可以这样读族谱.pdf(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1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特约稿我们可以这样读族谱钱杭摘要:濑川昌久通过对新界 W 氏族谱中最“枯燥乏味至极”的“个人生死等人事信息”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接近于族谱学纲领级别的“根本性问题”:“人们在记录族谱内容这件事上发现了什么意义?被持续记录的构成了所记内容的各种信息具有何种价值?人们如何从族谱中发现宗族?”他“希望通过解释族谱究竟是什么文献,人们记录族谱的目的是什么这类问题,阐明族谱编纂主体以及与成为记录对象的人们关于时间的推移和超越时间的持续性所具有的非显性意识。”日本人类学家的问题意识
2、和研究方式,是从族谱中看到宗族的实态,使族谱研究回归族谱本身的一次重要实践,值得中国族谱阅读者和研究者高度重视。关键词:族谱:家族;濑川昌久中图分类号:C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24)01-0001-212021 年 2 月,东京风响社出版了日本国立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濑川昌久教授(以下敬称略)所著 574 页的 希求连续性由族谱所见“家族”的历史人类学(連続性希求族譜通 家族 歴史人類学)一书a。在原序及第一章中,作者概括本书的写作初心,是通过“虚心谦恭阅读”族谱中通常令一般家族成员都会感到“枯燥乏味至极”的“个人生死等人事信息”,来回答“编制这类族谱的人们
3、在记录族谱内容这件事上发现了什么意义?被持续记录的构成了所记内容的各种信息具有何种价值”这样一些接近于族谱学纲领级别的“根本性问题”。他还声明:“本书并不是要把族谱作为辅助资料来阐明什么,而是希望通过解释族谱究竟是什么文献,人们记录族谱的目的是什么这类问题,阐明族谱编纂主体以及与成为记录对象的人们关于时间的推移和超越时间的持续性所具有的非显性意识。”在作者看来,“把族谱作为辅助资料”来阐明某些东西这一传统性的“史料型”策略,虽然早已是学界的常态并因此将族谱推至一个资料宝库的位置,却可能将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对宗族、族谱的功能主义整理与评价上,而他希望深入了解的、以“族谱编纂主体以及与成为记录
4、对象的人们的非显性意识”为主要内容的那些“根本性问题”,则容易被忽略,甚至被湮没而不再有人问起。收稿日期:2023-09-19作者简介:钱杭,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234)。a书名中的“希求”(),既是日语汉字(词性为名词和自动词),也是传统汉语词汇。与“追求”“希望”相比,“希求”一词表现出了更强烈的主观意愿,但对该意愿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或可能性有多大则不十分在意,其语义与汉语“希冀”“祈求”及英语 desire 接近。此外,作者还希望通过对该词的运用展现出一些文学的色彩。为尊重作者本意,书名主标题译为 希求连续性。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2Jou
5、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特约稿笔者理解濑川昌久作为一位文化人类学家对于探究“个人当下人际关系的存在方式”的执着,也赞成他提问题的方法;但最主要的,则是在有关宗族及族谱研究的学术史评价和尽力弥补某些遗憾的路径选择上,我们通过几十年深入交往,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相同的立场a,取得了足够的默契。这就是推动本人在获赠样书后立即细读、并很快发现值得向国内学界译介这部著作的直接原因。作为中文版的译者(也是第一读者),笔者对全书大意、主要成就和可作进一步讨论的疑点有一些完全基于个人的理解,虽然不一定对,但愿意提出来供读者参考和批评;目的是以此书的翻译出版为
6、契机,结合作者提出的上述“根本性问题”,以努力认清长久以来学界在族谱研究领域的积累和实践中的长短得失为基础,考虑一下有没有可能或通过何种路径来调整、改善当下的族谱阅读方法和研究策略。一对于一位资深作者来说,根据学科要求、课题目标和对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在展开学术研究之前必定都会对所需资料的性质、种类、份额及解读路径,作出主辅、轻重、先后的安排。因此,濑川昌久要努力与之有所不同的“以族谱为辅助资料来阐明某些东西”的表态,并不意味着他在质疑这个方法本身,而只是强调他必须把族谱资料放在一个更有利于实现本人所定目标的位置上。家谱、氏谱、族谱等私家性谱类文献自逐渐定型后,曾在中国历史上一些特殊时期成为统
7、治集团建立并维持门阀政治和与之相适应的选拔、鉴别制度的重要凭证。魏晋以后,朝廷制定“九品中正”制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b,于是,谱类文献的种类、数量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直接或间接介入程度急剧扩大,从而在魏至唐的约七百年间,达致“中国谱学最盛之时期”c。如唐刘知几(661-721年)所总结:“谱牒之作,盛于中古。汉有赵岐 三辅决录,晋有挚虞 族姓记,江左有两王 百家谱,中原有 方司选格。盖氏族之事,尽在是矣”d。除了谱学本身的体例、规则得到全面整理、系统提升和广泛普及外,以谱类文献为理解文史古籍之“辅助资料”的有益性和可行性也日益为史官、学者所接受,取得杰出成就者如刘宋裴松之(37
8、2-451 年)的 三国志注,南梁刘孝标(463-521 年)的 世说新语注,北魏郦道元(466-527 年)的 水经注,南梁萧统(501-531 年)的 文选注,唐李贤(655-684 年)的 后汉书注 等,都频繁引谱入注或引谱为注,用私家性谱类文献中关于人物生平、家庭背景和亲类关系的资料,补充了正史及其他公共性文献普遍缺乏的相关内容,展示了“以族谱a 参见濑川昌久: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 风水 移居“解说”,钱杭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263-284页;濑川昌久:跨海的宗族网络,钱杭译,史林 2004 年第 1 期;濑川昌久:客家特性形成过程之研究兼论民国初期著名军政人物的家族世系问
9、题“译后记”,钱杭译,庄孔韶主编:人类学研究 第三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29-30 页。b 新唐书 卷 199柳冲传 引柳芳 姓系论,中华书局,1975 年,第 5677 页。c 潘光旦:中国家谱学略史,东方杂志 第26卷第1号,1929年;后收入 潘光旦文集 第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43 页。d 刘知己:史通 卷 3书志,浦起龙通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第 74 页。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3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特约稿为辅助资料来阐明某些东西”的独特效果a。北齐魏收(
10、507-572 年)“大征百家谱状,斟酌以成 魏书”b,虽然史识不高,导致所著正史被后人贬为“秽史”,但也是“以族谱为辅助资料”的一次重要实践,仅看展示于 魏书 卷 14 以下 94 种 列传 目录和卷 114官氏志 中各传主庞大的父系直旁系亲属名单,就可知北宋著名史学家刘攽(1023-1089)、刘恕(1032-1078)等人说魏收为著 魏书 而“博访百家谱状,搜采遗轶,包举一代始终,颇为详悉”a是符合事实的评价,足令人“窥见当日官史与私谱之因缘”d。古代文献学家在注释古籍时运用谱类文献,多半是出于对私家文献可以提供某类非外人所易知资料的自发尊重,也就是对其特殊“有用性”的肯定,总体上还不是
11、基于一般“必要性”的方法论认识;只有当清代学者将族谱定位为家族之史后,如著名史学思想家章学诚(1738-1801 年)所谓“谱为一家之史”e,文史教育家朱次琦(1808-1881 年)所谓“谱牒之学,史学也”f,才达到了对族谱所具综合价值的自觉认定阶段。理论视野上的这一突破,终于把族谱仅仅作为“补正史列传之阙略”g的外部添加剂地位,上升到欲呈现历史合力而不可或缺之必备条件之一种的高度,为读者从公私兼容的广阔视角,更细致、更全面了解历史事件中某族聚散离合及相关人物命运起伏的过程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以族谱为辅助资料”的工具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不必迟至 20 世纪初梁启超等“新史学”开拓者力倡区
12、域史、行业史和下层民众史研究以后才为人所认知、所实践,早在“新史学”发轫以前很久,学者们就已经这样做,并卓有成效了。当然,如果说濑川昌久未对“以族谱为辅助资料”的研究取向持一定的批评态度也不符合实际,否则就难以理解他为什么要与其保持距离了。1996 年,濑川昌久在 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以下简称“华南汉族”)一书的原序中,就说过自己以前“只是把族谱当做一种田野资料的旁证材料,或是关于村落、宗族以往历史的辅助性资料来看待”h,而一旦开始写作,随着所设目标阐释族谱编纂者的意识结构,以及存在于他们背后的社会性与文化性规范的逐渐展开,就越来越明确感觉到应该严格依据族谱“本身记载”的内容(如宗族间
13、的通婚关系、墓地风水理念以及与祖先移居传说的关系等等),来探a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卷 12 有 家谱不可信 条,引 汉书 卷 75眭弘传 唐颜师古(581-645)注:“私谱之文出于闾巷,家自为说,事非经典,苟引先贤,妄相假讬,无所取信,宁足据乎?”又引卷 78萧望之传 颜注:“近代谱牒妄相讬附,流俗学者共祖述焉”(见 嘉定钱大昕全集 第 7 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年,第 313 页)。然而颜氏批评的只是某些“流俗学者”出于虚荣而对“私谱”及“近代谱牒”的“妄相假讬”“妄相托附”等非专业之举,而不是对谱类文献所具价值的一概否认。唐代谱学、系录、家状盛况空前,一向“抑素流,先贵势”的
14、颜氏绝无抹杀忽视之理。见 新唐书 卷 198颜师古传,第 5642 页。又见唐林宝:元和姓纂原序,岑仲勉四校本,中华书局,1994 年,第 1 页。b 刘知己:史通 卷 12古今正史,第 365 页。a 刘攽、刘恕等:旧本 魏书 目录叙,魏书 卷后附,中华书局,1974 年,第 3063 页。陈寅恪 1942 年曾撰 魏书 司马叡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 一文,亦从区域民族史、门阀史资料的蒐集论及魏收的史学贡献。参见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第 11 册,中华书局,1987 年,第 3、第 13 页;又见陈连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姓氏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年。d
15、 潘光旦:中国家谱学略史,潘光旦文集 第 8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254 页。e 章学诚:文史通义 外篇三 与冯秋山论修谱书,仓修良新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第 618 页。f 朱次琦:朱九江先生集 卷8 南海九江朱氏谱家谱序,续修四库全书 集部别集类第153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第 76 页。冯尔康对朱次琦的谱学研究得失有全面评述,见氏著 清代谱牒学家朱次琦,中国谱牒学研究会编 谱牒学研究第三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年,第 123-134 页。g 潘光旦:中国家谱学略史,潘光旦文集 第 8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253 页
16、。h 濑川昌久: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钱杭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年,第 10 页。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4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特约稿明存在于族谱中的“那一个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只满足于把族谱作为理解田野所获资料的旁证和构成一部综合性村史族史的辅助性材料,显然就不仅是在使用层面上是否充分、是否恰当的问题,而是对族谱“本体”价值是否做到准确领悟的问题了。至于过了25 年后,当濑川昌久进一步为自己设立了一组被称之为“根本性问题”的新目标后,以族谱为主体资料而非辅助资料,就更成为首先要牢固确立的
17、研究前提了。宗族是族谱的“原体”,族谱是宗族的“载体”a,以族谱为研究宗族事务的主体资料,是适合社会史“眼光向下”范式转变要求的一条必经之道。1931 年,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者之一的柳诒徵(1880-1956)撰 族谱研究举例,以 钱氏家乘 陆氏谱 长洲彭氏宗谱 秦氏宗谱 武进庄氏族谱 等为例,为读者如何研究“吾国特有之民史”提供了重要示范b。日本现代中国社会史学家牧野巽(1905-1974)发表于上世纪 30 年代的几篇著名论文,如1935 年的 表现在中国近世族谱中的始祖,1936 年的 明清族谱研究序说 北平图书馆藏明代善本族谱 论乾隆十一年重修之 范氏家乘 c,就展示了作者希望从族谱中
18、“看到新的历史”d的强烈愿望,以及在此愿望下取得的重要进展。1948年和1949年,他继续以 庐江何氏书院全谱 和 苏氏武功书院世谱 为主体资料,发表 广东的合族祠与合族谱 之一、之二两文,通过谱中记载的联宗过程,系统揭示了联宗祠的构成机制和实践特征,奠定了研究中国明清以来联宗祠及联宗组织的理论基础e。年纪稍长于牧野氏的中国社会学家潘光旦(1899-1967 年)完成于 1937 年、出版于 1947 年的名著 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所用基础资料虽然是 嘉兴府志 嘉禾征献录 深州风土记 以及一批科举试卷,但使用更频繁且作用更大的关键资料,则是 瓯山金氏如心堂谱 朱氏重修迁浙支谱 灵泉许氏家谱 柞
19、溪沈氏家谱 嘉兴谭氏家谱 嘉善曹氏惇叙录 嘉兴新篁王氏宗谱 金陵通传 甬上族望表 河朔氏族谱略 等 32 种足以全面显示望族间婚姻关系和揭示望族衰败原因的谱牒及家族文献f。对潘光旦以族谱为推动研究的主体资料这一特点,罗香林(1906-1978年)看得非常清楚,他认为潘氏虽“于中国谱系之学自有相当贡献,然其重点所在,乃为就家谱以研究遗传与婚姻等关系,非全就家谱而为史学研究也”g,而实际上这也是罗先生本人对待族谱资料的态度,比如他“在探究客家的源流或客家人的来历时,就直接把客家族谱中关a“原体”“载体”说,见冯尔康 古代官府与民间编纂谱牒简史,收入氏著 中国宗族制度与谱牒编纂,天津古籍出版社,20
20、11年,第 252 页。早在 1989 年,冯先生就表示了类似意见,见氏著 宗族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兼论宗族制与谱牒学之关系,中国谱牒学研究会编 谱牒学研究 第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年,第 19-36 页。b 柳诒徵:族谱研究举例,江苏省立图书馆馆刊 第四年刊,1931年。收入柳曾符、柳定生编:柳诒徵史学论文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第 588 页。c 包括以上诸篇在内的9篇论文,编入牧野氏著 近世中国宗族研究,日光书院,1949年。后收入 牧野巽著作集 第三卷,东京御茶水书房,1985 年。d 论乾隆十一年重修之 范氏家乘 ,原载 服部先生古稀祝贺记念论文集,1936年2
21、月刊,引文见 牧野巽著作集 第三卷,第 117 页。末成道男编 中国文化人类学文献解题 之一 汉族一般 36“牧野巽”条有濑川昌久所撰简要评论,东京大学出版会,1995 年,第 99 页。e 两文收入 牧野巽著作集 第六卷 中国社会史诸问题。对这两篇论文的详细评述和扩展引申,可参见拙著 血缘与地缘之间:中国历史上的联宗与联宗组织 第一章第二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年。f 潘光旦: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 之三 本篇的资料由来与作法 及 参看作品,商务印书馆,1947年。收入 潘光旦文集 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g 罗香林:中国族谱研究,香港中国学社,1971 年,“绪论”,
22、第 1 页。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5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特约稿于祖先移居的历史叙述当做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来处理”a。日本杰出的中国谱牒学家多贺秋五郎(1912-1990 年)1960 年出版 宗谱的研究(资料篇)b,在全球范围内,根据他当时能够利用的条件,从日本(包括东洋文库 816 种、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馆 237 种、国会图书馆 170 种、支那文库 266 种、内阁文库 3 种、东京教育大学史学研究室 6 种、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5 种)、中国(国图c353 种、中科院图 21 种、南京图
23、43 种、广州中山 60 种、上图 6 种、山西省图 10 种)、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汉和图书馆 7 种d、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926 种)各公私单位收藏的中国宗谱以及“与中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宗谱”e中,摘编了 义庄规条 家塾规条 家训家范 家规宗约 祭法祠规 凡例谱例 等 5 大类 350 件资料,为展开以中国族谱为主体来源的社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20 年后,多贺秋五郎又出版 中国宗谱的研究(全二卷)f,同样是在全球范围内,在前一部著作所蒐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至日本的筑波大学、静嘉堂文库、外务省图书馆,中国的香港特区政府、香港大学、冯平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中
24、山大学、南京市图书馆,美国的国会、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等单位收藏的中国族谱,目标是全面研究作为宗谱成立之伏线的古谱、宗谱的形成和发展、明代宗谱的发达、清代以后宗谱的盛行、与宗谱所见国法与族法的关系等谱牒史和社会史主题,取得了被濑川昌久赞为“涵盖时代之广,作为分析对象的具体事例之多,至今仍无出其右者”g的惊人业绩。笔者近 10 年来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如 略论 瓯山金氏常州缸行街支谱 的研究价值 谱籍统计与分析:浙江新谱的区域分布 “薛氏困惑”与消解之道以 1951 年 福建上杭河东薛氏联修崇本族谱首序 为中心h等,反映的类型也都是以族谱为主体资料展开的社会史研究。然而,就
25、如濑川昌久在本书第一章中对 1996 年所著 华南汉族 进行的反思一样,他当时“虽然从族谱的具体记载内容中提取并考察了”有关宗族的通婚、风水和移居资料及历史过程,但被作为主体资料使用的族谱内容,都是指“序文、后跋或附载的家训、族规等文件书写者的显性认识”,而“对系谱本体部分的解读分析还停留在局部的和表层性层面”,这就是问题症结之所在。厦门大学饶伟新虽然提醒族谱研究者要注意“族谱不止是一种供史家参考利用的文献资料,它首先是一种文本,一种与社会生活或社区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文本”i,却没有讲明他所谓的“文本”与供人们“参考利用的文献资料”是否有区别,以及区别在哪里?族谱之所以能被包括史家在内的研究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们 可以 这样 族谱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