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音韵艺术和文学共同体的想象:再议《新格拉布街》中的理想读者.pdf
《语言的音韵艺术和文学共同体的想象:再议《新格拉布街》中的理想读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的音韵艺术和文学共同体的想象:再议《新格拉布街》中的理想读者.pdf(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英国文学语言的音韵艺术和文学共同体的想象:再议 新格拉布街 中的理想读者*应 璎*内容提要:乔治吉辛的成名作 新格拉布街 被誉为“叙述维多利亚晚期写作生涯的最杰出作品”。近年来有学者注意到小说中的两位文人热衷于文学语言的音韵艺术,因而将他们视作小说意欲塑造的理想读者。但是,理想读者的在场并非如该学者所说的那样否定了音韵艺术产生的愉悦感,而是通过彰显愉悦感来阐发对1 9世纪后期语言科学的质疑。他们竭力在机械的语音研究和粗俗的语言进化论中坚守文学语言的优雅品质。这份对语言艺术的坚守催生了崇尚语言艺术的文学共同体,而后者的建立也赋予语言艺术复苏的希望。这应是理想读者的存在意义,也是该小说卓尔不群的重
2、要原因之一。关键词:新格拉布街;理想读者;语言;音韵艺术;文学共同体A b s t r a c t G e o rge G i s s i ng s m a s t e rpi e c e N e w G r u b S t r e e t r e m a i n s“t h e m o s t pr o m i n e n t r epr e s e n t a t i o n o f l a t e-V i c t o r i a n a u t h o r s h ip”t h a t i s“v i r t u a l ly t h e o n ly o n e s t i l l k
3、 n o w n t o d ay”.R e c e n t r e s e a r c h r ega r d s t w o m e n o f l e t t e r s i n t h e n o v e l a s i d e a l r e a d e r s d u e t o t h e i r d e v o t i o n t o s o n i c pl e a s u r e o f l i t e r a ry f o r m.H o w e v e r,t h e i r pr e s e n c e d o e s n o t l e a d t o a r e
4、f u s a l o f t h e pl e a s u r e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c l a i m s.I n s t e a d,t h e i d e a l r e a d e r s a d h e r e n c e t o t h e s o n i c pl e a s u r e r e v e a l s s t r e n u o u s e f f o r t s o f pr e s e r v i ng l a ngu age a r t s i n a c o n f r o n t a t i o n w i t h m
5、e c h a n i c r u l e s a n d v u lga r t a s t e s o f t h e l a t e-1 9 t h c e n t u ry s c i e n t i f i c s t u d i e s o f l a ngu age,i.e.t h e ph o n e t i c s t u dy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a ry l i ngu i s t i c s.T h e a d h e r e n c e i s a d r i v i ng f o r c e i n t h e i m agi n a t
6、 i o n o f a l i t e r a ry c o mm u n i ty t h a t i s b a s e d o n a d m i r a t i o n f o r l a ngu age a r t s a n d,i n t u r n,*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英国文学的命运共同体表征与审美研究”(1 9 Z D A 2 9 3)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维多利亚晚期小说中的语言危机意识研究”(1 9 BWW 0 5 7)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应璎,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史。a n t i c ipa t e
7、 s t h e l a t t e r s r e c o v e ry.T h i s m u t u a l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l a ngu age a r t s a n d l i t e r a ry c o mm u n i ty s h a l l b e t h e s ign i f i c a n c e o f t h e i d e a l r e a d e r,w h i c h a l s o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t h e n o v e l s u n iqu e n e
8、 s s.K e y w o r d s N e w G r u b S t r e e t;i d e a l r e a d e r s;l a ngu age;s o n i c a r t;l i t e r a ry c o mm u n i ty乔治吉辛(G e o rge G i s s i ng,1 8 5 71 9 0 3)的成名作 新格拉布街(N e w G r u b S t r e e t,1 8 9 1)被誉为“迄今所知的叙述维多利亚晚期写作生涯的最杰出作品”(S t e t z 1 1 5)。小说呈现了1 9世纪8 0年代伦敦文学市场中普通文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才疏
9、学浅之辈广受追捧,平步青云;饱学之士却每况愈下,英年早逝;更有甚者,胸无点墨之人坐拥主编之位,掌控文人们的生杀大权。此等乱象让人唏嘘不已,心生寒意。研究者对此做出多方位的解读,揭示乱象背后的多重历史语境,如高度商业化的文学市场、急剧扩大的读者群体、快速发展的相关技术行业。所幸的是,饱学之士坚守文学艺术的底线,令人钦佩,在阴郁的氛围中可见一丝暖意。其中埃德温里尔登和哈罗德比芬两位文人特别热衷于文学语言产生的声音效果,表现出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不失为文学市场中的一股清流。近年来佩内洛普霍恩(P e n e l ope H o n e)注意到这一点,并因此将他们视作小说意欲塑造的理想读者,即注重倾听文
10、学语言和谐之音的读者(H o n e 1 4 2)。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吉辛作品的语言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吉辛本人对语音艺术颇有兴趣(C o u s t i l l a s&B r i dgw a t e r 4 9),但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兴趣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掘。不过,霍恩的研究存有几个疑点。其一,为什么小说要将对音韵艺术的关注作为设定理想读者的标准?如果按照霍恩所言,这种关注说明讲究悦耳声效的文学美学在1 9世纪已经出现,而不是如人们所认为的始于2 0世纪(H o n e 1 3 4),那么为什么这种美学恰好出现在1 9世纪?其二,为什么两位文人选取古希腊诗歌而不是现代诗歌作为音韵艺术的典
11、范?霍恩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塞缪尔沃格特加普(S a m u e l V ogt G ap p)发现吉辛本人痴迷古典文学,但是认为其作品里提及的古典文学仅为装饰之用(G ap p 9)。这显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小说要凸显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其三,小说塑造理想读者的目的是什么?虽然霍恩认为吉辛强烈地意识到需要培养符合自己美学理想的阅读实践(H o n e 1 3 9),但是霍恩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小说否定了理想读者从音韵效果中获得的愉悦感(同上 31语言的音韵艺术和文学共同体的想象:再议 新格拉布街 中的理想读者 1 4 6)。若真如此,小说大可不必特意塑造理想读者,因为乱象丛生的文学市场早已无暇顾及语
12、言作品的音效,更罔论它激发的愉悦感。正如 礼记 所云,“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4 2 7)。换言之,能否从声音中获得愉悦感是区分常人与君子的标准。因此,理想读者的登场不仅同愉悦感相关,而且关乎文人云集的文学市场。要解开上述疑点,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两位理想读者陶醉于音韵艺术的场景。个中细节将我们带回英国1 9世纪后期语言研究的历史。在此语境中,理想读者同风靡一时的语言科学展开了对话。他们竭力在机械的语音研究和粗俗的语言进化论中坚守文学语言的优雅品质。这份坚守源自对古希腊诗歌高超的音韵艺术魅力的认同,因而在“俗者生存”的文学市场中显得格外突出。文人间的
13、情感共鸣亦因这份坚守而显得弥足珍贵,构筑起崇尚语言艺术的文学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虽然规模微小,却为小说反讽的叙述增添了壮美的旋律。文学市场少了一些媚俗味,多了一些文化的气息。在此意义上,理想读者是文学共同体的希望所在。一、文学语言的音韵艺术和机械的语音学 霍恩将理想读者的概念建立在里尔登和比芬朗读文学作品的两个场景之上。两位文人沉醉于文学语言的音韵之美,鼓盆而歌,乐此不疲,愉悦之情久久不散。其中的一个场景是他们品读索福克勒斯(S oph o c l e s,4 9 6 B C E4 0 6 B C E)的 俄狄浦斯王(O e d ipu s t h e K i ng,4 3 5 B C E4 2
14、 5 B C E)。里尔登准备以格律重读的方式开始吟唱诗句,比芬识辨出里尔登使用的扬抑抑扬格(c h o r i a m b i c s),随即提议尝试抑抑扬扬格的爱奥尼亚小调(I o n i c s a m i n o r e),并提醒同时要使用句首非重读音节(a n a c r u s i s)。霍恩认为这是一场关于可变韵律的技术性讨论,要求朗读时留意声音的细微差别和声学共鸣(H o n e 1 4 1)。这场讨论使用的术语有三个:扬抑抑扬格、爱奥尼亚小调和句首非重读音节。前两个是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格律,专门用于诗歌的吟唱,不会出现在朗诵中(H a lpo r n e t a l.2 9)。
15、第三个句首非重读音节是指古典韵律中第一音步前不计入诗歌节奏的非重读音节。凯尼斯海恩斯(K e n n e t h H ayn e s)注意到此处的句首非重读音节,指出它在当时并不是一个深奥的术语,因为1 9世纪接受过古典教育的人浏览希腊诗歌时都会注意到它(H ayn e s 2 0 0 3:1 3 3)。那么为什么比4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芬特别强调重音的使用细节?在熟悉古希腊文学的同时代人看来,这种强调包含由语言科学发展而引发的语言焦虑。奥斯卡王尔德(O s c a r W i l d e,1 8 5 41 9 0 0)曾在 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T h e C
16、r i t i c a s A r t i s t”,1 8 9 1)中写道:古希腊人“详细地阐述了语言的批评学,只把它当作那种艺术的物质材料来考虑,所达到的高度是我们强调理性或感性的重音规则体系几乎没有可能达到的。举个例子,他们学习散文的韵律变换就像近代音乐家学习和声与对位法那么科学,更不必说,还具有更加敏锐的审美直觉”(王尔德 1 0 4)。这里提到的重音规则体系是1 9世纪语音学的研究成果。当时的语音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音标系统和仪器语音研究两方面(H e s e l w o o d e t a l.1 6)。到了1 9世纪后期,仪器语音学成为主流,视语言为发音器官的机械产物(同上 1 5
17、)。1 8 7 2年伦敦的牙医进行了首个腭位图实验,几年后另一位牙医发明了人工颚骨板。此后,随着留声机和声学测量仪器的发明,语音学研究突飞猛进(A l l a n 1 8 6)。到1 8 8 6年国际语音协会(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o n e t i c s A s s o c i a t i o n)成立之时,语音理论、音标系统和言语声音的科学解释已经足以合成一门综合性的语音学科,虽然后者要到2 0世纪才完全成形(H e s e l w o o d e t a l.1 5)。可以说,语音学在1 9世纪晚期的语言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英国最著名的语
18、音学家亨利斯威特(H e n ry S w e e t,1 8 4 21 9 1 2)就在其著作中直言,语音学已经成为所有语言研究的基础(S w e e t v)。然而,以仪器作为主要研究工具的语音学难免僵硬刻板,在1 8 7 0年前后新语法学派兴起之后更是如此。该学派以当代口语作为首要的考察对象,提出音变无例外的原则,即语音变化遵从规律,不容有例外。这种绝对机械化的语言观念引发了争议。约翰罗斯金(J o h n R u s k i n,1 8 1 91 9 0 0)对此提出尖锐的批评,指出“过度开发的语音研究缺乏对音乐艺术的敏感性(i n s e n s i b i l i ty)”(R u
19、 s k i n 2 7 5)。这里的敏感性就是上文王尔德所说的“敏锐的审美直觉”。两人共同道出了文学家对语言科学的质疑。古今语言研究立场不同,即古希腊人尊崇语言艺术,而1 9世纪的维多利亚人重视科学研究,将语言视作机械合成的产物。这实际上就是维多利亚时代语言科学的缺陷,即机械性有余,而艺术性缺失。在此背景下,比芬强调的句首非重读音节显然意有所指。它指涉以语音学为重点的语言科学研究,从而阐发了一种语言焦虑,即机械的定律满足了对语言的科学解释,却破坏了对语言艺术的感知。小说中大行其道的机械创作方式则说明,理想读者的语言焦虑并非51语言的音韵艺术和文学共同体的想象:再议 新格拉布街 中的理想读者
20、杞人忧天。一则文学机器的广告充分地表现出文学语言的机械化特征:几天前,报纸上一则题为“文学机器”的广告让她(注:小说中另一文人玛丽安尤尔)看得大跌眼镜。终有一天人们会把这种机器发明出来吗?它的自动装置会代替她这样可怜的人,吐出书本和文章吗?哎呀!机器只是灵便地抓住那些书卷,就大大地减轻制造文学作品所需要的体力负荷。毫无疑问,爱迪生们很快就会发明出真的自动机器,问题也就变得相对简单。只要把若干旧书扔进机器,加以压缩和拼合,就能捏造出一本现代化的书来供今天消费。(G i s s i ng 2 0 0 7:3 5)“文学机器”的想法令人咋舌,后果难以预料。如理查德门克(R i c h a r d M
21、 e n k e)所言,此处的文学创作从手工制作退化为机器制造,其结果就是作家成为“生产语言的机器”(a l a ngu age-pr o d u c i ng m a c h i n e)(M e n k e 7 7)。换言之,文学机器的实质就是语言机器,其设计理念建立在机械的语言观念之上。语言只是遵从机械原则的物质,可以被机械地分解、重组为新的产品。马丁A.丹纳海(M a r t i n A.D a n a h ay)犀利地指出,这样的产品只是大量生产的消费品,而非个体艺术作品(D a n a h ay 1 5 4)。如此一来,语言的艺术灵性被物化,语言作品流于形式,艺术光晕荡然无存。当然
22、,“文学机器”的想法不会是空穴来风。小说里混得风生水起的文人使用的招数大都是机械拼凑。其中,米尔文家的两姐妹朵拉和莫德的经历最具代表性。她们毕业于女子学校,来到伦敦以写作谋生。小说中但凡提到她们的写作方法,出现的词语不是“拼接”(pa t c h)就是“填充”(pa d)。她们掌握这种伎俩的速度惊人,而且拼凑的作品颇受市场欢迎。这无疑说明,文学市场的成功秘诀无非是用文学机器粗制滥造,都是将文学语言视作机械拆解和组合的产物,由此,文学语言的价值被限制于符号的叠加之中。除了影射机械的语言科学研究方式以外,比芬更注重重音规则产生的音韵艺术效果。比芬的示范朗读“诗意盎然,不带丝毫的学究气”(1 7 3
23、)。抑扬顿挫的朗读声音时而恢宏,时而甜美,让里尔登和比芬忘却了自己在文学市场中的困顿和窘迫。可以说,两位理想读者在意的是韵律艺术,而不是语言规则本身。两人在创作过程中强化了对音韵艺术的6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小说引文均由笔者译自G i s s i ng(2 0 0 7),以下引文仅标注页码,不再一一说明。重视。比芬“字斟句酌”,力求每一个句子“通顺流畅,和谐悦耳,遣词巧妙”(4 1 8)。里尔登则对节奏拙劣的句子异常敏感,难以忍受自己写出这样的句子:“S h e t o o k a b o o k w i t h a l o o k o f”或者“A r e v i
24、 s i o n o f t h i s d e c i s i o n w o u l d h a v e m a d e h i m a n o bje c t o f d e r i s i o n”(1 5 8)。霍恩称这些句子为“可笑的声学缺陷”,认为它意味着里尔登在重压之下没有能力维持良好风格所需的技巧和严谨性(H o n e 1 4 3)。值得注意的是,小说显示以拙劣作品滥竽充数的文人大有人在,但是鲜有人能够像里尔登那样觉察到自己笔下语言的音韵效果。因此,霍恩所谓的“声学缺陷”反衬了理想读者的语言艺术敏感度和内心对音韵艺术的渴望。由上述可见,小说为理想读者的标准设定了明确的目标。
25、1 9世纪后期以语音学为代表的语言科学研究过度倚重机器测量,机械地制定语言规则。这种机械的语言观念架空了文学语言的内涵,严重剥离语言的美学价值,恰如米歇尔福柯(M i c h e l F o u c a u l t,1 9 2 61 9 8 4)所说的“启蒙的讹诈”(F o u c a u l t 4 2)。在此背景下,里尔登和比芬对诗歌音韵的讨论代表了对语言艺术的关注。然而,文学市场中的大众读者对机械拼凑的语言作品趋之若鹜,表现出迟钝的语言艺术感知能力。因此,当敏锐的语言艺术感知力成为理想读者的设定标准时,小说展开了语言科学和语言艺术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术道之别,求术者钝拙而无趣,求道者则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格拉布街 语言 音韵 艺术 和文 共同体 想象 再议 中的 理想 读者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