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演变:历程、特征及启示.pdf
《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演变:历程、特征及启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演变:历程、特征及启示.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2024年2 月第2 8 卷第1期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Feb.2024Vol.28 No.1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演变:历程、特征及启示李晓华,胡惠贞(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 10 0 0 8)摘要: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受不同教育思潮影响,经历了从“手工科”到“应用工农艺”再到“劳作科”的演变历程。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既紧随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步伐而调整,同时又不断呈现出自身内在独有的特征:课程目
2、标由单向度设定走向多向度发展,课程内容由劳动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转向劳动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课程场域由教室转向实地参观考察。思考和总结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演变发展的经验教训,当下师范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应确立劳动促使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构建知识、技能与情感相统一的课程内容,建立校内外联结的课程场域。关键词:劳动教育;中等师范教育;近现代中国;课程设置基金项目: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自筹经费重点项目“高质量教育视域下青海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研究”(青社联2 0 2 14 8 号)作者简介:李晓华,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
3、、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胡惠贞,通信作者,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章编号:10 0 7-8 6 0 6 2 0 2 4)0 1-0 0 6 3 10 收稿日期:2 0 2 3-10-18DOI:10.19 4 11/j.c n k i.10 0 7-8 6 0 6.2 0 2 4.0 1.0 0 7 文献标志码:A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手工教育从日本传人我国,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清廷开始在师范学堂中设立“手工科”以传授学生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劳动教育师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高度关注劳动教育,坚
4、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教育课程获得了新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价值进一步得到巩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既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现代师范学校的劳动教育是社会变革的产物,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突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比更加重视生产性和实用性。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着重关注学生在劳动中对劳动生活性、创造性和价值64性的感受,强调完善人的发展。可以说,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指向教育的本质属性一一培养人,但在课程的内容、目标、场域等方面却有着不同的侧重。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的
5、劳动教育课程为小学校输送了大批师资,满足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为新中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构建师范生劳动教育课程,既是一个回答教育何谓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发展延伸的历史问题。正如巴茨(P.F.Bu tts)所言:“研究教育史可以帮助我们看出目前的重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重要问题是怎样出现的,过去是怎么解决的,过去解决的办法能否用来解决当前的问题。1深入分析中国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演变历程及特征,从中汲取营养,对于优化当代劳动教育的全过程,进而达到劳动教育的高阶发展具有重要的启悟意义。一、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演变历程晚清末期,中国社会发生急
6、剧变化,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兴起了洋务运动。在文化教育方面,以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思想家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学习西方讲求实用的精神,广泛开办工艺教育。鸦片战争后大批传教士涌人中国,教会学校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工艺教育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提倡通过木工、铜工、陶工、竹工、鞋工、藤工等手工来操练学生的手眼,“利用五官”,以此作为“开知识之第一法门”。2 洋务派提倡的工艺教育与涌入我国的教会学校中的手工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手工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1.手工科时期(19 0 4 一19 2 9)中国近现代的手工教育兴起于洋务运动,但真正获得发展是在“新政”时期。19 0 1年清政府在教育方
7、面施行“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政策,促使新式学堂兴起,新式学堂为手工教育的开展扫清了学校制度层面的障碍。同时,派出国的留日学生大量翻译日本的手工教育著作和思想并传人中国,向国内输人日本手工教育的经验,从而催发了中国近现代“手工科”的出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领导下的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学校规程,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实利主义教育”与手工教育密切相关。该方针的实施对于近现代手工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手工科在中、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于手工教育的师资需求也日趋迫切,为此,在中等师范学校中设置并大力发展手工科成为必然。(1)课程设置:“手工科”。清政府在
8、19 0 4 年1月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中等师范教育具有独立地位,由初级师范学堂负责实施,且有专门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此章程规定初级师范学堂完全科的课程共分十二科,设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教育学等科目,外国语、农业、商业、手工科则视地方情形而设。3 J67此后,“手工科”以选修科的形式进入师范学校课程体系,这标志着近现代中国师范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始。在各方的呼吁下,清政府于19 0 7 年颁布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家事科”为女子专习的劳动教育。4 18 0 3 之后,在实利主义的影响下,“手工科”开始受到当局的重视,并由“选修科”发展为“必修科”。民国初期
9、,中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2 8 卷第1期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一系列学校规程,史称“王子-癸丑学制”。其中,19 12 年12 月颁布、1916年1月修正的师范学校规程将师范教育分为预科和本科,手工科在本科第一部和第二部中皆为必修科目。3 7 0 3-7 10 同时,对于女子师范学堂亦有相同的规定,不同的是女子师范学堂本科第一部中将手工科与图画科合为“图画手工科”。3 7 0 4-7 10 此后,手工科即以必修科的形式存在于师范学校的课程体系中。(2)课程目标:工具主义与涵养美德。在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手工科仅作为一个附属课程,无独立且明确的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来看,可以将手
10、工科课程目标总结为两方面:一是使师范生掌握制作简易物品的基本技能,包括竹木细工、普通金属细工、纸制细工、粘土细工等;二是使师范生具备教授小学生手工教育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内容的顺序、鼓舞学生的兴趣等。女子师范学堂中的“家事科”,其课程目标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使女师学生掌握整理家事基本技能,如看病育儿、家计簿记以及关于整理家政的一切事项;二是养成“尚勤勉,务节俭,重秩序,喜周密,爱清洁之德性 4 18 0 6;三是掌握教授小学生家事教育的教学方法。从以上两章程中可以看出清末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具有明显的工具性与师范性。民国成立后,“手工科”的课程目标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 2 5 年的新学制师范
11、科课程标准纲要制定了高中师范与后期师范三年公用课程标准、六年师范学校课程标准以及相当年期师范学校课程标准。以“六年师范学校手工课程纲要”为例,其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五方面的素质:“一是树立正确对于物品之观念;二是练习制作物品之技能;三是增加工艺的兴味及美感;四是养成勤劳的习惯;五是习得小学校手工教授之方法。5 12 15“手工科”课程目标在工具性与师范性的基础上开始注重涵养美感的内容。(3)课程内容:“各种细工”以及“各种细工”的教授法。清末民初的课程内容主要由手工知识、技能以及教学方法组成。清末对于师范学校手工课程内容的规定较为宽泛,19 0 4 年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手工科的内容主要包
12、括两部分:一是教授如竹木、普通金属、粘土、纸制细工等各类细工的大概情况;二是讲授手工科的教学法则。3 7 6 7 5 19 0 7 年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家事科的内容主要为衣食住、看病育儿与家政整理等事项,以及家事科的教学法则。L41806民国时期颁布的教育法令中对于手工课程的内容更加详细,具体到每一学年所要教授的内容,且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即课程内容的难度随着年级逐渐递增。19 13 年师范学校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年学习竹细工、木工;第二学年学习黏土、石膏细工;第三学年学习小学校各种细工和教授方法;第四学年学习粘土、石膏细工、金工;编物、造花、摘棉、刺绣等视地方情形得缺之。F3723-7
13、28192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编制的新学制师范科课程标准纲要规定六年师范学校的手工课程内容包括纸工、粘土工、竹工、木工、金工、地方细工、制图、工艺要项,及女各种细工的教授法。第一学年学习普通的制作过程,第二学年学习程度较高的制作方法,第三学年开始加人艺术性的作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演变:历程、特征及启示65“细工”的意思是细小或精巧物品的制造或工艺。66业,其难度是循序渐进的随着学年递增。5 2 17-2 18清末,初级师范学堂中“手工科”的设立开启了近现代中国中等师范劳动教育的先河,为民初中等师范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国成立后,小学手工科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师
14、范学校“手工科”的发展,学校中的手工科也由选修科调整为必修科。在“手工科”设立之初,由于受到“重义理轻艺事”“道本器物”等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经济因素的制约,同时,手工教育较之普通教育对于办学条件有着更高、更特殊的要求,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因此,手工教育在清末并未得到充足且良性的发展。清末初设师范学校“手工科”时,教育当局并不十分重视,只将其作为附属课程。虽然手工科在清末仅作为选修科存在,但它的设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民国成立后,蔡元培提倡的实利主义教育突出了实业知识和技能在教育中的地位,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
15、育思想开始传入我国并对我国教育界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先进的思想无疑都促进了新式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推动了民国时期手工教育的发展。2.应用工农艺时期(19 3 0 一19 3 3)1929年3 月,南京国民政府确立了“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同年4 月,国民政府规定了“养成国民之生活技能,增进国民之生产能力”6 2 7 的教育目标。此既成了国民政府时期普通教育的目的,也成为师范学校劳动教育的目的。之后,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 3 0 年11月拟定暂行高级中学师范科课程暂行标准,该标准亦称“师范学校课程暂行标准”,适用于高级中学程度的独立师范学校。7 该阶段的劳动教育在清末民初“手工科”的基础上得到进
16、一步的发展。(1)课程设置:应用工农艺。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高级中学师范科课程暂行标准,将“手工科”改为“小学教师应用工艺”“小学教师应用农业”“小学教师应用家事(女生专习)”。其中,还特别规定男生接受应用工农艺(包括应用工艺和应用农业)及实习的教育,女生接受应用家事的教育。(2)课程目标:应用性与学术性。随着劳动教育课程名称由“手工科”改为“应用工农艺”,该时期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相较于前一阶段更加注重应用性的培养。高级中学师范科课程暂行标准规定,应增进小学教师对于工艺、农业以及家事科的兴趣和知识;练习工艺制作、农业栽培和畜养以及家事处理的技能;研究工艺、农事与家事相关的教材和教学方法。C820
17、4-213该阶段的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目标除了传授小学工作科关于食、衣、住、行、园艺、盆栽、农作、畜养、家事等各种主要的技能知识以及教授法之外,还注重培育学生的“研究”和“实习”能力。因此,该时期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在已有应用性的基础上开始带有学术性的特征。(3)课程内容:应用工农艺及实习,女生专习家事。随着课程目标的改变,其课程内容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各种细工”变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除此之外,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教授法,而是改为“研究”和“实习”。其中应用工艺方面主要研究小学工作科关于食、衣、住、行等各种主要工艺的应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2 8 卷第1期用
18、问题,实习主要包括小学工作科关于食、衣、住、行等各种主要工艺的制作方法,以及制造教具、修理器具等的简易技能,具体来说就是对研究事项的实习。应用农业方面主要研究小学工作科关于园艺、盆栽、农作、畜养等的应用问题,实习主要包括小学工作科关于园艺、盆栽、农作、畜养等方法与技能。应用家事方面主要研究小学工作科关于家事的使用教材,以及衣服、饮食、居住等的处理方法,以及物资的估计等。C8218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从“手工科”向“应用工农艺”的转变,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师范学校劳动教育整体性的发展。其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学生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增加了“研究”和“实习”两项课程内容。可以发现,该
19、阶段师范学校劳动课程不仅注重应用性,也开始关注学术性。3.劳作科时期(19 3 4 一19 4 3)20世纪3 0 年代初,除了派遣留日学生之外,政府也鼓励学生留学欧美。在留学欧美学生的推动下,以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理论为代表的欧美劳动教育思想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渐与“生产教育”“新教育”“三民主义”等思想融合,经由国内劳动教育家的改造与广泛传播,形成适合中国实际的劳动教育思想。同时,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师范学校“应用工农艺”不断地充实课程内容,突显生产性、生活性、劳动性,为师范学校“应用工农艺”向“劳作科”的拓展提供了条件。19 3 5 年9 月,教育部颁布各省市训练小学劳作科
20、师资暂行办法大纲规定举办劳作师资科训练,对小学劳作教师进行训练。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助推了师范学校中劳作教育的发展。(1)课程设置:劳作科。19 3 2 年10 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小学课程标准,将小学“工作科”改为“劳作科”。随后,19 3 4 年9 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在高级中学师范科课程暂行标准的基础之上颁布师范学校课程标准,将“应用工农艺”改为与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相对应的“劳作科”,规定师范学校的劳作科分为家事、工艺、农业三门课程。时人认为劳作教育是通过设置家事、工艺、农业三门课程“达于身体的、精神的、自己活动的自立性的教育”9。(2)课程目标:健全之师资。该阶段的课程目标相较之前更为丰富与细
21、化。19 3 3 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师范学校法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为“严格训练青年身心,养成小学健全师资之场所”10 。基于培养“健全之师资”的目标,19 3 4 年颁布的师范学校课程标准规定,在农业、工艺以及家事等方面,应传授学生相关的知识、技能及教法;使学生了解相干的现状及国内外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勤劳、耐苦、精确、审美的德性与习惯;养成其高尚性情。1117-13 7 此课程目标要求师范生掌握劳动教育的知识、技能,并具有教授学生的能力,而后培养师范生的兴趣、德性与习惯,养成高尚性情。该时期的课程目标在应用性、师范性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的小学劳动教师。
22、(3)课程内容:农业、工艺、家事三大类别。该阶段“劳作科”的课程内容主要包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演变:历程、特征及启示67“劳作”一词,日本小原国芳曾对此做出解释:“劳是勤劳,作并非作业之作,而是创作之作,劳作”即是勤劳而加以自己之力以从事于创造创作与构成之意味。”68括农业、工艺、家事三大类,这看似与前一阶段无甚区别,但具体来看可以发现,该阶段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远超“应用工农艺”时期。在课程内容上不再区分性别,男女学生统一学习农业、工艺、家事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几乎囊括了人们生活中的所有生活常识和所需的普通物品。同时,课程内容在“研究”和“实习”的基础上增加实地参观考察。193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中等 师范学校 劳动教育 课程 演变 历程 特征 启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