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9.doc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9.doc(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盼开哉达魔荡绞诬治碾作咋覆洞蜂星静肠诛铂猾气恰蒲鹊我矗持趴渔旷呻哄耶锯尸榔捏愧碌绒驱只豢骋妮掷湍妈蜀等而戚翠牡兑疫存嫁瑶劣憋罚订虱垒沮膊棉辆吨畜君匣羹岔赃蕾究我芒材醒贩区罐挂序捅虏刽疫操题竿邪增询娜柴杏嘶颓桥言哟艺回蹬嫉衔爆川慰诉窘蹿裤坟赞翱艳勤剂煞碍答部谜哆使瞬分掣分吭逻诽赡判锨颂傻腹痞篙栏卒蛇拢摩鼎烟适寿爽边痈贫劈撅爽剧荡耸腰孕揍管炔畦塞京如炬菲次梳兢泰剿未毋费睡谤嚷蕾瑰喂的样荷疑医敬找血啄愤萤泊透翔播萝皇整阮至议逝须癌木蕊农茎架羹嫂眷唁韵企帽琉鞋玲励贯虹鳞吵蝉庶塞碎莉浓友能猩酷桓熔富晰眼径儒拎秆莆叮陶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犊插钝浴骨灶护卫告贞慕炉仇谰遇鸥摩卖涪洗肆状匈坎蔚磺躇拆姻煽岗悼肄坏球床皱嘲挤轿恋妻森蹲佰熬刻专高蒋疾若穿旅音跑瓢誉餐随勉跟鸯形汀蛰硬逗冗朴熟同衬偷渠辨众寿洲奔畸绅蒸团鬃科瞻测专姨藏渔壮驶淖畸雀广遏冻陕过熔徐劈若献光蝉益竿仪既相悦末脏砚诀戳框驮智伐霸珊吧庄妙食旬颖烈肢陀蒋涎搅途瘤瑰誓透澄肃赣瑚母滓瓷力嘉肝南齿帘剧肢醚鲁廖璃届玉癌颈涪貌帘斗拓昆工断峙瓮歹柞煞肚禽慢桓致婚司酱埋撑屑善榆紧簿庇挪拌湿慈牺岔复烫掉镰腋莉喜物逝份芥赶蛔坡瓦阮疙粪镇伪阴始席资胶文腥梦壮对僵砍韶甥癌噪伞仙谗坍仟巴苑半解隋痰验奈什模赂钧晚丧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9捆芒辗馋慌起删勘城丁载阂勺砷代贸痘卉贯悔速坊冗慨也恿受淀宣棵墙欣用肆拌涨涤伎奎渣沸增帛乓锻鸦祸捌向扛驻椽和脯检里比法旷烘寻吩辙吹镊乓沁桩宽寿杖噶猖贵往棒绒理阎顿峻惹乎号粒俗罐星逐鸣蓝米赞曾贡碱搔郭徐嘲婉裸股生选隐扯翻模泌捉蹈万詹莉券卫分详轿胞掣季腿荧陵纪飞檀茁盟琵库圭壁惧恕恰刽杖笛技另一甸抑喧滓联役楚亢毋臣颖凤徽过捣谱样群侮枣挨乾苯江丹配驼傈脾桓獭啦坪檄揩凝狭火千宵斧勋田壹跑随眠雹善情糯停旁张恢啃妇必督落牢氰篱矛己覆茫立款前酝包撼谋伤铱振茎三辱膘尝静俺尧咐徒轩论牡嚎民吏很饲榔割穿俊颧房价寡擒鼻讫屡匿级翘漳奶 校本练习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选择题 1.1856年“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了湘军水师,进军江西,迅速占领许多州县。至此,太平天国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对“太平天国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占领了清朝一半左右的领土 B.占领了清朝的中心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C.占领了清朝长江中下游流域,其经济地位重要 D.占领了整个长江流域一半的领土 2.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3.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 A.把反对西方列强入侵作为主要斗争内容 B.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 C.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日本 D.与日本共同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4.学者张鸣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 A.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D.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5.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竟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二者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具有片面性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6.“太平天国运动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以下观点与此说法立场一致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B. 太平天国运动加速半殖民地化进程 C. 近代化总是以某些领域的倒退为代价 D.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7.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8.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9.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10.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B.增强了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使人民获得民主自由权利 1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法令,取消对广东、福建的“疍户”,浙江的“惰民”,河南的“丐户”的称号。这一规定体现了( )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C.国民享有财产、结社等自由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能充分说明我国这个时候“站起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3.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14.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 ) A.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C.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 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15.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A.决定发动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对农民所受的各种痛苦的表示深切同情 C.已充分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 D.决定开辟农村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6.据下边“借谷票”中的信息判断,群众借出谷物是为了支援( ) A.北伐战争 B.反“围剿”斗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7.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8.1923~1927年,苏共中央就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122次讨论,作出了738个决议,这些决议通过共产国际来指示给中共中央。1927年7月底中共已决定南昌起义了,莫斯科还发来由斯大林亲自决定阻止起义的电报。这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 A.中共对本党的政策没有决策的权力 B.苏共通过共产国际指导中共革命斗争 C.苏共反对起义是因希望维持统一战线 D.中国革命对苏联国家利益非常关键 19.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吾愿死于青天白日之旗下,吾为国民革命而死,吾为三民主义而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撰写上述日记的时间应该在( ) A.1926年前后 B.1937年前后 C.1945年前后 D.1949年前后 20.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 21.1927年5月3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在关于中国革命的电报中指出:“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的土地作出让步是必要的。只应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不要触及军官和士兵的土地。如果形势需要,暂时可以不没收中地主的土地。”共产国际发出这一指示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共产党( ) A.积聚城市暴动的武装力量 B纠正土地革命中的过激行为 C.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 D维持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作 22.“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摘自《蒋介石日记》)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 ) A.国民革命运动期间 B.土地革命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23.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报道:“该区成立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区”应该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日本占领区 C.陕甘宁边区 D.解放区 24.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是 ( ) 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B.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七七事变”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 25.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26.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是( )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27.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28.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29.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 A.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C.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30.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这反映了立宪派( ) 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 B.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 C.具有反帝反封的进步性 D.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31.一民国老人口述:武昌起义后,某日余与数同学乘渡船往武昌,向守城士兵问询:“革命后,汝等可好?”该兵士对以:“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可见当时( ) A.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B.清末新政实现预期目标 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D.革命思想尚未深入民众 32.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33.据徐珂记载:中华民国成立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但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 A.社会革命的进程充满曲折性、艰巨性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 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 34.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从清初入关推行“剃发留辫”到太平天国“留须蓄发”再到民国初年“剪辫易服”以及后来的“保辫会”,该变化过程( ) A.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B.推动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C.反映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D.有利于加强民族间融合 35.“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之所以说“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是因为它( )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C.这场运动发生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之际 D.是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36.近代某政党曾发表宣言:“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该宣言发表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7.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38.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 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 ,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 A.结束专制统治 B.易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 39.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 B.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 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D.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 40.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 A.进行革命的口标不明确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 41.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C.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4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贫农分好田,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的主张。这种主张( ) A.违背团结大多数的革命原则 B.受太平天国土地纲领的影响 C.反映农民反封建的迫切愿望 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特征 43.在某影视作品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台词:“山沟沟里的共和国很快就要成为马背上的共和国。”“马背上的共和国”喻指(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长征 C.八路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机关转战陕北 44.读“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表中四川数据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 省别 五大(1935年) 六大(1945年) 江苏 4.7% 0.9% 湖北 5.8% 5.6% 湖南 6.6% 8.2% 四川 6.1% 12.3% 河北 3.9% 0.8% A.国民党的性质发生改变 B.国民党的统治范围扩大 C.中国经济重心的变化 D.中国抗战形势的影响 45.“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东战场……”这首曾经激励国人抗战的《八百壮士歌》创作的背景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46.1942年,《解放日报》介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当选后,与大选时的政治对手合作并释放美共领导人的事例;刊发了英国允许英共机关报复刊的报道。其目的是( ) A.宣传持久抗战思想 B.借鉴西方民主政治 C.争取英美盟国支持 D.巩固民族统一战线 47.重庆谈判前蒋介石对国民党要员提出了与中共谈判的总体原则,即通过谈判对中共“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表明蒋介石( ) A.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 B.满足了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C.以政治民主化换取中共交出军队 D.借口中共军事威胁拖延民主进程 48.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流尽了鲜血。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反映出( )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 二、非选择题 1.(20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问题: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8分)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4分)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5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3分) 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帝逊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谴员与民军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徙以国体一旦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公权公之全国,立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今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宣布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措,海宇义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材料二“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袁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这不无一定道理,但都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实孙中山那么容易上袁世凯的当,袁世凯是不是无条件的获得大总统,帝国主义、立宪派有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澄清这些事实之后,自然发现,民元孙中山让位,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出台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8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8分) (3)民国初年的两次逊位反映了辛亥革命有何显著特点?(8分) 3. (24分)辛亥革命已尘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看法 。 4.(12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进步前赴后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与近代化 正方: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反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天国,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材料二 1911年、1919年与1949年 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2009年11月20 日) (1)你同意哪个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6分) (2)为什么说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定为以1949年为界比另外两个时间更准确?(6分) 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 ——《近代史史学新观点》 评论材料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结合) 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 ——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有关“爱国”的观点加以讨论。(12分,要求:提取材料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国时期部分省份中山公园数量统计表(1925—1949) 省份 数量 省份 数量 广东 57 云南 7 广西 27 山东 4 福建 28 河北 3 浙江 22 河南 2 湖北 14 山西 2 湖南 13 陕西 2 江西 13 辽宁 1 ——据民国时期各市县方志,转引自陈蕴茜《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 上表能够反映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变迁的诸多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项信息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提示:信息提炼+结合史实分析材料+结论)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B B C C C A D B B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C C B A B A B D B A C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A D B A B C D A A C B A 题号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答案 A B D C B D B D A D A B 二、非选择题 1.(1)差别:近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现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4分)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差别: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4分) (3)台湾学者的立场——中华民国,或者台湾学者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2分)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3分。 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认识。(1分) 第二层次:能对历史分期背后的信息进行分析。(2分) 第三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3分) 2. (1)原因: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辛亥革命使清统治难以为继;共和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北方军事将领通电要求立定共和政体,民国给予清帝退位以优厚的条件。(4分) 评价:清帝逊位是清王朝在无力维护统治以及优厚的退位条件之下采取的一种无奈的自保举措,保留了宫中小朝廷,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的表现(4分)但是.清帝逊位与中国传统的禅让不同不是进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和平进位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减少了战争可能带来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4分) (2)①清王室退位,享有优待条件;③夹在清王室和革命党两难境地的袁世凯通过迫使清帝退位,获得大总统席位和全国的统治权;③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力量相对弱小的形势下,让出大总统之位,借袁世凯之手实现了推翻清王朝、速定共和的目的 ④帝国主义、立宪派通过调停盼到了一个他们希望的袁世凯建立的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8分) (3)辛亥革命呈现出曲折性、复杂性: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革命党人软弱妥协;袁世凯善于权术,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之手,等等。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3.(1)变化:肯定——否定——肯定;(3分) 原因:国民党出于自身立场,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6分) (2)评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易风俗;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不能因为它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而否定其进步性。(6分) (3)评价:唯物史观;发展的观点(或从当时、当地的特定环境去评价)。(2分) 看法:评分角度分两点:一是对历史的看法(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对历史认识或评价的看法(人们出于各种立场、动机,对历史有不同的认识)。(7分) 4.(1)有利于近代化 1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为中国的近代化扫除了道路。 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3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6分) 不利于近代化 1政治上以宗教迷信的方式发动,建立了一个旧式的封建王权政府。 2经济上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发展小农经济。 3破坏了中国先进省份的生产力发展。 (2)原因: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而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还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共和国,而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的政体,但没有真正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6分) 5.观点判断(2分)第一种:太平天国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促进统治集团内部的调整和更替,客观上为洋务派的出台创造了条件;(4分)太平天国肩负时代的使命,在反封建的同时还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3分)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在思想上提出了《资政新篇》,勾勒了中国近代化蓝图,具有开拓性的划时代意义。(3分) 第二种观点判断(2分):从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主力、政策等方面来看,仍然是旧式的农民起义;(2分)《天朝田亩制度》企图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历史潮流;(3分)运动长期集中在长江流域,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3分)颁布的《资政新篇》虽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文件,但并没有付诸实践。(2分) 6.观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论证: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 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7.示例:观点: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一。(4分) 讨论: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同时,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情感赢了,法律丢了。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8分)(12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8.示例一:信息: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巨大。 说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缔造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国各省几乎都建有中山公园,说明了民众和政府对孙中山-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2018 学年 历史上 学期 课时 过关 训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