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产业的耦合: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逻辑.docx
《文化与产业的耦合: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逻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与产业的耦合: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逻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文化与产业的耦合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逻辑 杜燕凌 陈云摘 要: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将文化资源有机融入乡村产业发展是寻求产业特色、提升产业价值的有效路径。本文将依据外部性-内部性、人文性-经济性的双重维度,构建产业与文化耦合的四种模态,并将此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起点和条件,结合四个典型案例,深入分析每种模态下乡村产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以揭示产业发展的特色逻辑。关键词:乡村振兴;耦合;特色逻辑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治国大计。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求,必须围绕“特”字做文章。对于我国广大民族地区而言,文化的原生态性、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地方产业的特色化奠定了价值基础。民族地区
2、乡村产业发展如何把握特色,如何把文化要素整合到产业要素中,文化要素与产业要素不同的组合模式会产生何种产业发展路径等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产业与文化的关系较为复杂,从这两个概念互限的角度,有必要首先对这两个概念予以界定。“产业”,英文表述为“industry”,与“工业”是同一个词,其含义是制造或生产的部门。而从广义角度理解,“产业”可以包含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核心内涵应为“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生产部门”。与此相关联的“产业化”意指一个工业化或类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关涉如何将物质资料或一种需求、理念、价值、观念转化为产品,然后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借助营销体系而实现利润的过程。相对而
3、言,“文化”的内涵非常杂芜,可以是“高雅的知识或精神内容的活动”,也可以是“与特定阶级利益相关的意識形态”,或者“关于某个社会的意义、价值、风俗、规范、观念与符号的总体”152。但是,在与产业对应时,基于系统论的理解更为妥当,即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由特定地域内的一群人共同享有,包含实物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面。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形态,可以主导、驱动、提升和渗透产业。一、文化与产业关系的两个衡量维度(一)文化对产业的外部影响与内部构建学界对于文化和产业经济之关系的探讨,存在作为背景的文化和作为内容的文化两种思路。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泽利泽尔(Zelizer)在她关于经济
4、社会学走向文化研究的路向分析中,明确指出对经济活动的文化分析存在把文化视为外生因素和宏观背景的扩展路向和背景路向以及把文化当作经济过程的、动态的、内生要素的替代路向2。作为文化背景和作为文化内容的文化分析路径标识着文化与经济的两种可行关联:一个把经济结构看作人类观念的结果,另一个把文化观念看作经济关系的产物。这两条研究脉络的共同点在于,把文化视为意义、价值、风俗、规范、观念与符号的总体,主张文化的相对自主性。1. 文化自外部对产业经济发展施加影响把文化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背景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经典学术传统。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开创了经济行为研究的文化分析视角,在新教伦理与
5、资本主义精神中深入探讨了宗教文化(加尔文教义)如何通过天职观来形塑人们的经济行为,进而契合资本主义精神的需要并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帕森斯(Parsons)明确区分出主导经济运行的“适应系统”和支撑经济行动的“文化系统”,“文化系统”所提供的共享意义和符号支持着经济行动者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引导着经济行动者在社会价值和规模约束下行动。两位学者的研究充分奠定了把文化作为背景的分析路径: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道德共识或共同价值观的文化是一种社会整合机制,文化保障经济行动者之间的互动符合社会利益。但是这些早期研究忽略了文化在微观层面(例如企业文化、行动者的行为策略、市场机制等)的影响,也忽视了文
6、化可能导致的经济竞争和经营冲突,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也过于狭隘。这些研究的不足,在后继社会学者们的努力下得以不断修正。法国学者布迪厄(Bourdieu)扩展了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把文化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形态,并指出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没有文化的大规模介入,经济将缺乏活力。3243美籍日裔学者福山(Fukuyama)从“信任”出发深入分析了文化与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新制度主义把文化看作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制度,包括法律规则和文化规则,即稳定重复的、有意义的符号或行为规范,例如正式组织、规章制度、规范、期待、社会结构等,从而提出了“合法性机制”。4迪马奇奥(Di
7、Maggio)和鲍威尔(Powell)从合法性机制的视角研究了组织的趋同性,提出“场域进化的动力是文化相似性压力强调组织在成长过程中迫于各种压力要获得一种客观的、理所当然的认可”。5弗里格斯坦(Fligstein)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把不确定性、反身性、文化等引入对行动的理解过程中,更容易认识自我再生产角色结构的市场是如何建立和运行的,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对市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6。福克德(Fourcade)也将文化应用于市场社会学研究,强调文化所体现出来的道德秩序对资本主义市场道德观的形塑作用7。上述研究都把文化看作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变量,从不同角度系统探讨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有何作用?哪些文化
8、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这些文化因素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什么?等问题。总之,该学术脉向主张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自外部施加的引导、铺垫、规范、约束和服务。2. 文化从内部对产业经济行为加以构建关于文化与产业经济之关系的第二条学术走向是从微观入手,在工业及组织体系内展开制度合法性研究、文化和惯例研究等。迪马奇奥(DiMaggio)借用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概念,指出经济行为嵌入在社会结构中,也必然嵌入在文化中8。文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既可以是规范性的(通过形塑和限制群体调配资源的能力和调配目标),也可以是构建性的(通过影响行动者如何定义他们的利益)。文化的构建性主要体现在组织文化研究中。文化对员工经济行为
9、的构建性研究可追溯到霍桑实验(Hawthorne studies),该实验强调劳动者的感情基调对生产效益的潜在影响。受到霍桑实验的启发,伯纳德(Barnard)强调组织文化的表达功能,组织符号象征可被用于增加雇员们的责任感。他还展开了有关组织认知的讨论。从伯纳德的研究中衍生出两个重要的组织文化流派:关注组织内部学习和决策制定的认知论和关注文化的目的性用途的符号表达论。认知论由卡内基学派所倡导。作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玛奇(March)和西蒙(Simon)强调组织生活中习惯、惯例以及标准操作流程的作用,他们擅长用认知心理学把经济模型变得更为写实。萨克曼(Sakmann)重点研究了感觉形成的机制,并
10、在界定三种文化(字典式知识、直接知识和获取性知识)的基础上指出合作性策略计划应被理解为文化变迁的一种形式。符号表达论的研究基础由伯纳德和塞尔兹尼克(Selznick)共同奠定。前者所暗示的管理者用符号来激励雇员的观点启发了后继者对组织正式仪式和正式文件的研究。后者将组织性质看作是对管理层干预所作出的合法性、格式塔式抵制的观点引导后继学者更注重研究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情感。此外,在跨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生产领域文化冲突和地域民族文化冲突也是分析全球产业链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相关领域研究甚多。前述文化与产业经济关系的学术梳理呈现了文化与产业关联的一个传统维度,即把产业经济作为
11、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通过把文化界定为意义、价值、风俗、規范、观念与符号的总体而从内外两个角度审视文化之于产业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意义。这些研究为本文的后续探讨确定了一个基本的分析维度。(二)产业对文化的激活与转化传统意义上,文化的属性突出了人文性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经济向度才得以突出强调和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最初由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提出,用以特指由传播媒介的技术化和商品化推动的主要面向大众消费的文化生产。时至今日,这一概念已为学术界普遍接受,亦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统计中的产业分类概念。在文化产业中,文化是产业的基础和内容,民族文化产业更是赋予了文化民族的特性,使得这种文化
12、产业具有了独特的价值。民族文化产业化以来,生产出许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经济学和市场的角度看,要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创造经济效益,就需要在文化和市场中间寻求一个中间客体,即文化的物质产品化过程,换言之,需要把实物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并进行营销,实现利润。比较而言,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产业化更复杂,它们只有依附在具体载体上,通过书写、描述、表现的形式,呈现为书籍、影视、绘画、艺术品等形态,才能进入市场发挥经济功能。文化产业化的过程本质上呈现了文化与产业关联的另一个维度,即把文化视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考察产业对文化的渗透与改造,探讨如何激发文化的经济性,由此形成
13、文化的人文向度和经济向度。二、文化与产业的耦合模态前述分析剥离出了文化与产业耦合的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把产业作为因变量,把文化作为自变量,文化外在于产业和内在于产业对产业经济的发展和运行产生着不同的影响;第二个维度则是把文化视为因变量,产业介入直接影响着文化由人文性向经济性的转化。借助权力、资本与市场的中介,这两个维度相互组合,即可形成如下图(图1)所示的耦合关系。文化与产业的耦合关系依据外部性内部性、人文性经济性的双重维度标准,可以形成四种类型的配对组合:第种组合模式为人文性、外部性,其内涵为文化的人文性质较为浓厚,各种实物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主要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尚未完全进入生产领域
14、,文化的经济属性未被文化持有人充分认识并挖掘。第种组合模式为人文性、内部性,意指地方产业经济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且地方产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具有人文内涵的生活习惯、风俗、价值观或符号,但是这些滋生于产业内部的人文性尚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充分激活。第种组合模式为经济性、内部性,表示地方在产业经济发展中,并没有可资利用的特色性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缺乏人文基础和可持续的内生文化动力,产业只能依靠现代理念创新观念与符号,形成具有市场吸引力的产业文化。第种组合为经济性、外部性,表示地方文化的经济属性已被资本与市场激活,但是尚未形成成熟的文化产业,并且与地方其他产业发展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相互辅助关系
15、,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上述四种组合模式可从文化与产业关系的角度反映地方产业发展的起点及可行路径,为思考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如何突显特色的问题提供一个有益的分析框架。其有益之处主要体现为:其一,我国的民族地区面积广阔,民族成分复杂,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产业发展的特色性问题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可行性;其二,基于“一村一产”“一村一品”的特色实践理念,在理论分析层面必须防止特殊性的过分泛滥,采用理想类型的方法有助于把握乡村产业特色化的共性,提炼出具有一般性的特色路径。三、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特色逻辑基于文化与产业的四种组合模态,本文将深入考察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四个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产业 耦合 民族地区 乡村 发展 特色 逻辑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