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筑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
《广东省建筑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建筑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4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广东省建筑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推动我省建筑产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保持和发挥建筑产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连续健康发展,对我省加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的重要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会议精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等相关文献,省委关于我省“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和战略部署,《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深化改革的实行意见》、《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广东省新型城乡化规划(2023-2023 年)》等。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业公司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带来的挑战,努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建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作用明显增强,拉动效应更加凸现,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化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省建筑产业保持稳步、健康发展,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增强,为广东国民经济健康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 年,全省建筑产业总产值突破8800 亿元,排在全国第五位,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 4.9%,是2023 年的 1.9 倍,年均增幅达 13.3%。建筑产业增长值从 2023年的 1551.8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2441.9 亿元,净增 890 亿元,年均增长 9.5%;2023 年,建筑业增长值占全省 GDP 比重的 3.4%,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建筑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奉献进一步提高。2023-2023 年,建筑业累计完毕利税总额达 3083.3 亿元,其中,2023 年利税总额 765 亿元,是 2023 年的 1.6 倍,年均增长 13.1%。“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保持在 3.0%-3.3%左右,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富民安民、推动新型城乡化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大建筑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进建筑业公司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公司的资质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骨干公司总体实力增强,涌现出一批可以承担高大精尖项目的龙头公司。到 2023 年末,全省建筑业特级资质公司增至 14 家;一级资质公司突破 1100 家,比 2023 年增长552 家。全省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公司达 505 家,比 2023 年增长 258 家,业务范围涵盖建筑装饰、环境、消防设施、建筑幕墙、轻型钢结构、照明工程、风景园林等多个领域,基本具有承接各类省级重点工程、大型工程勘察设计的能力和水平。一批骨干大公司积极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海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入选 “2023 年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 100 强”。 3.技术进步成效显著 我省建筑业公司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加快推动创新发展。一批大型工程勘察设计公司和建筑施工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完善管理体系,重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研究,突出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能力显著提高。全面启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推广应用,率先成立省级 BIM 联盟,加快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发布 31 项省级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完毕 1343 项建设科技成果的鉴定,其中7 项达成国际领先水平,82 项达成国际先进水平,639 项达成国内领先水平,463 项达成国内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我省数百项科技成果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一批“四新”(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实现节能、利废、环保等目的。 4.监管机制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省深化建筑市场监管方式改革,基本建成全省建设工程交易项目中心数据库,完毕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的建设工程项目数据归集。出台《广东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五公开”实行办法》等文献,推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监理、造价征询、项目招标代理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构建有别于行政审批的行业自律资信评级模式,激发市场活力。修订《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规定》,进一步强化工程造价制度建设。颁布《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为我省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法规依据。先后制订并颁布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材产品等地方标准,初步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并实行《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实行方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活动,开展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安全巡查、安全专项整治、施工污染环境集中整治等系列督导工作,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5.工程质量全面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省推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鼓励大型骨干建筑业公司参与质量奖评选。全省房屋市政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达 99.94%;“十二五”以来,全省共有 32 个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2 个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高质量完毕一批设计理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重大工程,为改善城乡人居条件做出突出奉献。 全省共有 18 个国家园林城市、3 个国家园林城乡、7 个省级园林城市、7 个省级园林城乡,8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6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218 个省级宜居社区, 213 个宜居示范城乡、648个宜居示范村庄,26 个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深圳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6 个项目获得“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建筑质量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为保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及生态环境三者协调一致,建设绿色美好家园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奉献。 6.绿色建筑发展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推动建筑绿色化,初步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新增绿色建筑评价标记面积6977 万平方米,认定绿色建筑面积 1127 万平方米,超额完毕“十二五”绿色建筑发展目的,实现绿色建筑地级市全覆盖,绿色建筑面积位居全国前列。截至 2023 年终,我省新建建筑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节能标准执行率达 100%。我省“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节能建筑超过 6.2 亿平方米,完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过 2050 万平方米。先后建设 5 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深圳市率先开展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建成 30 个市级示范基6地和项目。全省绿色建筑的加快发展,为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污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和谐型社会,营造安全、健康、宜人的人居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1.综合实力相对不强 综合实力相对不强 综合实力相对不强 综合实力相对不强与沿海其他发达省相比,我省建筑业规模有待提高。2023年,我省建筑业产值规模位居全国第五位,与经济大省地位不相称。我省建筑产业增长值占 GDP 的比重较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没有充足发挥。产业集聚度不高,公司竞争力不强,大型龙头公司较少,缺少具有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本土跨国建筑承包公司。 2.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我省建筑产业仍处在相对粗放的发展阶段,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产业整体素质较低,公司经营管理机制建设滞后,发展战略意识不强,市场扩张能力局限性。 3.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我省建筑产业仍未完全摆脱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格局,科技创新力量薄弱。大多数公司在技术革新、设备更新等方面缺少资金投入,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创新管理能力不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局限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4.现代化水平不高 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与先进国家、地区相比差距较明显,存在不适应新型城乡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规定,建设周期长和生产效率、科技含量、标准化限度偏低等问题。现代化建筑标准和建筑结构体系有待完善,未达成大规模工业化的规定,对经济增长的奉献较小。 5.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诚实守信的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完善,建筑市场仍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失信惩戒机制有待进一步贯彻。投资建设、招投标管理、市场违法违规查处、动态监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发展环境和趋势 1.产业分化和竞争全球化推动建筑业做大做强 产业分化和竞争全球化推动建筑业做大做强 产业分化和竞争全球化推动建筑业做大做强 产业分化和竞争全球化推动建筑业做大做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建筑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各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旺盛。其中,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引擎,拉美地区市场规模快速上升,发达国家将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基础设施更新和绿色能源建设。国际建筑市场份额的扩大,有助于我省建筑业公司加快实行国际化经营战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一体化服务能力,加快哺育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建筑产业格局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兼并重组成为常态。这有助于我省建筑公司加快战略转型和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推动公司向工程总承包商、集成商和城市综合运营商方向发展,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做强做优。 2.“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筑公司 “走出去” “十三五”时期,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实行阶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将引发大规模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直接带动大批铁路、公路、港口等跨境项目的建设,为我省建筑公司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重大机遇;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为我省建筑公司“走出去”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建筑业公司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拓展对外合作空间、调整经营布局、加快“走出去”的战略步伐。 3.新型城乡化建设拓展建筑产业的市场空间 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乡化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新型城乡化规划(2023—2023 年)》明确提出,到 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乡化率要达成 60%左右,努力实现 1 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乡落户。《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乡化,创建国家新型城乡化示范省。“十三五”时期,新型城乡化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领域的投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以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城乡危旧房改造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为代表的新一轮建设将全面展开,建筑产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 4.绿色发展的浪潮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进一步贯彻贯彻中央提出的“合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以全面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发展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全面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实现我省建筑业跨越性发展。在绿色发展浪潮的推动下,我省建筑业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调整,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必将催生一批绿色建筑征询、设计、施工、运维等高端服务公司;必将涌现一批以绿色发展为使命,集设计、施工、运维为一体的城市综合运营商;必将产生智慧建造、智慧管理等新的建筑业经济增长点,有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5.新技术增强建筑业创新发展的动力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以及 BIM 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将推动建筑公司充足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开发经营、生产施工等全产业链建设中的优势;加快应用、推广信息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建筑公司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战略,不断挖掘发展潜力,实现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注入了新能量,同时对建筑公司激发创新发展动力,推动公司快速变革和发展提出了新规定。新技术对促进建筑产业推动科技与管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健全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提高建筑产品科技含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历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发言、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精神,按照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部署,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绿色生态美丽家园规定,紧紧抓住新型城乡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战略机遇,贯彻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转变建筑产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着力调整建筑产业结构,探索广东绿色建设体系,加快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把建筑业打导致为具有较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现代产业、节能环保绿色产业,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的作出奉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动建筑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建筑质量和性能。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广东实际并有所创新,完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标准技术体系、生产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监测评价体系。 2. 坚持协调发展,优化建筑产业结构 遵循建筑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建筑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相协调,推动建筑产品供应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协调。优化建筑产业结构,做优做强总承包公司,做专做精专业承包公司,做实做好劳务分包公司,形成大、中、小公司,综合型与专业型公司互相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3. 坚持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推动建筑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建筑业全产业链中践行绿色建设模式,推动绿色建材、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和绿色改造,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彰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绿色发展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合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坚持共享发展,,保证安全高效高质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筑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提高建筑工程环境质量水平。在重点城市、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中开展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推动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基地和项目建设。 5.坚持开放发展,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快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全方位对接外部市场,以国际化新视野发展建筑产业,加快推动与国际化建筑标准对接,鼓励公司“走出去”,哺育建筑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三)发展目的 “十三五”时期,我省建筑产业发展总体目的: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使命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行为契机,实现建筑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完毕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筑产业市场环境逐渐成熟,体系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一批以龙头优势公司为核心、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产品和建造方式普及,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大型建筑公司经营国际化有新的突破,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处在全国领先水平。 1.产业规模效益目的 实现建筑产业规模和效益平稳较快发展,建筑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总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实现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跨越。 ——到 2023 年,全省建筑产业总产值达成 15000 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 12%;全省建筑业增长值达成 3800 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 9%;建筑业省外完毕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成 30%以上。 2.产业结构调整目的 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专业类别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龙头骨干公司数量明显增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加强,形成产业结构优化、专业分工合理的建筑产业新格局。 ——建筑产业现代化稳步推动。到 2023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成 15%。其中,政府投资新建保障性住房、“三旧”改造工程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达成 20%,商品房的比例达成 15%。建成 5 个示范城市、15 个示范基地。采用建筑现代化的工程建设总体施工周期缩短 1/2 以上,建筑垃圾排放量减少 80%以上,施工扬尘量下降 80%以上,建造过程碳排放量下降 50%以上。建成 10 个国家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15 个省级示范基地;建成千亿级现代建筑产业集群 1 个,实现建筑产业配套服务集约化;房屋建筑、市政、公路、水利等总承包资质更加齐全。 ——促进大型公司做强做大,中小公司做专做精,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和工程征询设计公司。到2023 年,施工特级公司数量达成 20 家,勘察、设计综合甲级公司数量达成 12 家;年产值 100 亿元以上的建筑公司超过 12 家。 3.科技进步目的 建筑技术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合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建筑业技术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 ——大型骨干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公司年度勘察设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 3%,其他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公司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勘察设计行业专利和专有技术年均增长率不低于 15%。 ——施工总承包特级公司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公司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 0.5%。施工总承包特级公司施工装备水平接近中档发达国家水平,可以参与主编国家、行业标准。施工总承包特级公司实现施工项目网络实时监控的比例达成 60%以上。 ——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特大桥梁、水电、核电等重要工程建设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达成国内先进水平。 ——特级及一级建筑施工公司,甲级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征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征询服务公司建立起正常运营的内部局域网及管理信息平台。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环节得到全方位推广应用。 ——大型骨干工程设计公司基本建立协同设计、三维设计的设计集成系统,大型骨干勘察公司建立三维地层信息系统。参与主编国家、行业标准。 4.人才队伍建设目的 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和评价考核渠道拓宽,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人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 ——调整优化队伍结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司家、国内知名专家,以及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有海外承包经营能力的跨国经营型公司家达成 50 人;有海外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财务投资和运营经验的国际化高级技术和专业人才 100 人。 ——基本实行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健全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 ——加强建筑工人培训考核,建筑工人技能和标准化意识得到提高,全面实现岗前培训全覆盖,70%以上的建筑工人参与岗前技能提高培训。培养 1000 名掌握先进技术、有海外建筑施工经验的国际化高级技师、技工骨干人才。 5.绿色低碳发展目的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进一步发展,绿色建材广泛应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到 2023 年,城乡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行动,重点开展运营阶段绿色建筑标记,建成一大批三星级绿色建筑。 ——到 2023 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成 50%,试点示范工程中应用比例达成 80%。 6.建筑市场监管目的 形成较完善的建筑业监管方式和市场监管体系,监管效能和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业发展环境优化,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建筑市场监管法规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协议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工程担保、保险制度逐步建立;个人注册执业(认可)制度进一步完善。 ——全省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完善;基本形成有效的行政执法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7.质量安全监管目的 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创新监管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工程施工事故明显减少,工程质量安全达成新的水平。 ——质量安全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行的监督,形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新模式。 ——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重点工程质量达成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取得显著进步, 建筑工程安全性、耐久性普遍增强。 ——全面推行质量检测、商品混凝土质量信息化监管。竣工 的工程质量所有达成国家标准或规范规定,验收一次性合格率达成 100%,工程质量一般以上的事故实现零发生。 ——贯彻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住宅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住宅品质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好转。 ——依法应当实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工程所有纳入监督管理,获国家工程质量奖的工程项目数量处在全国前列。 ——施工现场和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监管加强,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职业行为“一处锁定,全省联网”,实现有形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 8.信息化发展目的 到 2023 年,以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取得明显成效,电子化和标准化审批广泛推行,行政审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市场与行业更加自律,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强化;以电子政务、行业监管和公共服务等为依托,建成全省建筑市场大数据库,公司、人员、项目、诚信四大基本要素的信息采集、加工、公开、联动工作管理机制完善,建筑市场监管和行业综合诚信评价体系初步建成。建筑公司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BIM、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信息化在公司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更加普遍,信息化应用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表 1:广东“十三五”时期建筑产业重要发展指标 注:指标和目的值参考来源:《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新型城乡化规划(2023-2023 年)》、《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文献。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贯彻“合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以全面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以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以装配式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实现我省建筑业跨越式发展。 构建装配式建筑生产体系。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产业链,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高建筑生产能力和施工水平。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协同设计能力。按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先进高效工程技术和装备,大幅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引导公司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安全性能。 哺育装配式建筑基地。引导传统建筑公司实现跨越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哺育一批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实现建筑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哺育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建筑部品构件生产、一体化施工的产业集群。支持公司提高装备水平,引导公司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向发展。各地级以上市要积极申报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项目,加快形成一批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支持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实现建筑产业配套服务集约化。积极引导设备制造公司研发部品部件生产装备机具。 加快标准化制定。制定装配式建筑法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相关配套优惠政策,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通用性、可置换性,以标准化推动建筑工业化;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模块化生产;鼓励建设工程制造、装配技术发展,鼓励有能力的公司在合用工程上采用制造、装配方式,进一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 针对建筑设计、部品及构配件生产、施工、装修、质量检查和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在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实验和试点工程的基础上,编制和修订合用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标准图集、通用产品和设备手册、技术指南,建立产业化标准体系。制修订装配式建筑工程定额等计价依据。 抓好试点示范。鼓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有效运用“粤港澳经济圈”的区域经济优势,率先建成示范城市。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村庄,开展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农村住宅建设试点。哺育一批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和部品部件生产的示范基地,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指导示范城市、试点村庄、示范基地制订行动计划,督促检查推动建设情况,及时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行办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监督和跟踪服务,保证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连续健康发展。 项目推广重点。指导各地级以上市按近、中、远期示范推广目的的规定,每年拟定一批推广项目。重点在全省保障性住房、“三旧改造”和政府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广泛推广装配式结构;在工业厂房、仓库,以及体育、教育、卫生等大跨度、大空间、超高层和抗震等级较高的公共建筑优先选用钢结构建筑;在居住建筑,以及办公、商业、文化等公共建筑中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在农房建设中积极推动轻钢结构;鼓励住宅社区围墙、工地临建、管道管廊等建设配套设施采用可装配、可反复使用的部品部件;鼓励具有条件的旅游度假区、园林景区等因地制宜采用木结构建筑或部件。 (二)提高公司竞争实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引导公司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规定,加快资源整合,运用我国和全省加快新型城乡化建设的机遇,延伸产业链,做强优势环节,探索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实现公司转型升级,增强竞争优势。 加快哺育龙头骨干公司。扶持发展实力强、信誉好的建筑施工龙头公司,支持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与勘察设计、项目管理、投融资服务等公司联合重组,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哺育集投资、设计、施工、生产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公司,打造建筑航母公司,提高建筑行业产业集中度。引导推动有条件的大型设计、施工公司向开发与建造、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推动有实力、重诚信的公司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以骨干龙头公司的规模、品牌、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基础,哺育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建筑公司。 支持公司提高资本运营能力。建设建筑业与金融业合作渠道,推动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合,鼓励金融资本采用 BT、BOT、PPP 等模式支持总承包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公司上市融资,哺育若干家总承包业务与金融资本融合的成功示范单位。打造“专、精、特、新”的专业公司。针对建筑产业的关键环节,积极扶持发展一批优势专业公司做专做精,引导中小型施工承包公司向专业化公司发展。扶持竞争力强、特色明显的装饰装修、机电安装、智能化、钢结构、隧道等专业化公司;哺育实体化、一体化专业劳务分包公司,促进不同类型公司差异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扶持发展专业承包公司和劳务分包公司。鼓励施工总承包公司分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承包公司,引导二、三级公司积极研发专有技术,走“专、特、精”道路,向特色专业承包方向发展。支持公司提高进入专业工程市场的能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关键岗位自有工人为骨干、劳务分包为重要用工来源、劳务派遣为临时用工补充的成建制用工方式,支持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公司拥有独资或控股的劳务公司,引导组建劳务公司。 积极发展建筑征询服务公司。规范发展工程征询服务机构,营造有助于工程征询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推动工程勘察、设计、监理、造价、招标代理等工程征询服务公司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创新服务产品,提高服务品质,为业主或委托方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支持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征询等服务公司通过改制、联合重组或互补合作,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扩大服务领域。 哺育现代建筑产业集群。鼓励龙头骨干公司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引导一批技术型公司围绕核心环节成长,形成产业集群。 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打造建筑行业总部基地,促进行业集群式发展。支持我省建筑业公司与央企和外省大型建筑业公司合作组建联合体,共同参与国内外高端建筑市场竞争。吸引央企和外省大型建筑业公司在我省设立总部,优先保障公司总部落户所需的经营用地。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分别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建筑产业示范园区,整合装备制造、建材生产、设计征询、资金物流等要素,引导建筑业公司集聚发展。 (三)实行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技术进步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建筑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司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突破,积极引导建筑行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加快推广应用 BIM 等信息技术领域最新成果。 健全建筑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与国家技术体系相衔接、适合亚热带气候特点、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广东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体系,形成贯穿建筑业全产业链的技术路线图。鼓励公司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编制工程建设标准和施工工法,支持公司设立技术中心,加快公司标准编制。充足发挥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的作用,鼓励公司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创新研发技术含量高、应用价值高的专有技术、工法和标准。 构建以公司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完善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健全以公司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哺育和组建一批现代化工程研发中心、共性技术服务中心、行业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鼓励技术研究机构和实验室成为国家或地方工程领域专项技术研发基地。引导公司通过开展战略联盟、战略合作、校企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参股等方式,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形成专利、专有技术、标准规范、工法的技术储备,在工程建设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动建筑业技术更新与创新。支持大型公司和设计院合作,积极寻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化工程标准和设计技术合作,为我省建筑公司“走出去”提供技术设计支撑。 加大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扶持相关公司申请筹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协作创新平台、校企联合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的前沿技术研究。支持大型骨干公司、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居住建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技术攻关,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指导全省开展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叠合楼板、预制窗台板、整体厨卫、集成房屋、装配设备、智能家居、成品钢筋等先进合用技术研究,大力推动墙体材料革新和绿色建材应用,促进建筑产品质量及建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大力推动先进合用抗震技术的应用。 促进信息融合。加大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工业化生产全产业链中的应用,鼓励以“互联网+”的方式优化配置市场资源,着力解决建筑产业信息不畅、上下游脱节、资源分散、资金流通不畅等问题。以设计为引领,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及城建档案管理等各环节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与深度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 BIM 应用水平考核评价机制。大力推动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运营智能化、商务电子化、服务定制化等信息技术的创新、集成及应用工作,全面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减少工程项目的运营成本。开发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利信息专题数据库,对技术研发型建筑公司实行专利信息推送服务。明确建筑业记录边界,健全建筑产业数据记录机制。 (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 注重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创新,提倡绿色理念,坚持绿色设计,推动绿色施工,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增强绿色科技发展能力。 完善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研究制订绿色建设省级条例,逐步推行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等全生命期的绿色建设发展模式。 创新绿色建设金融,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综合运用社会资本、外资以及财政资金投入绿色建设。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完善建筑设计方案竞选制度,建立完善大型公共建筑方案公众参与和专家辅助决策机制,引导有条件城市试点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制度。建立完善绿色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推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建材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 实行新建建筑能效提高计划。完善新建建筑在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环节的节能监管措施,严格贯彻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推动规划用地用电约束性指标试点工作,强化建筑节能源头把关。研究制订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 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制订实行我省绿色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修订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完善财政支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政策。到 2023 年,城乡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成 30%。继续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记制度,引导有条件的城市按规定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记工作。指导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 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继续开展建筑能耗记录、能源审计及能耗公示工作,鼓励应用 PPP、协议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手段推动建筑节能改造。研究各类公共建筑的能耗定额标准,逐步实行建筑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及推广,研究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在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完善财政激励政策,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加强建设工程材料应用的管理,做好结构性、功能性材料市场的记录及监测分析,到“十三五”期末,各市建制镇以上城市规划区全面完毕严禁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进一步提高建制镇以上城市规划区新建建筑应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新型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建筑节能玻璃、陶瓷砖、卫生陶瓷等新型建筑材料的比例。加快推动绿色施工方式的研究。制订实行绿色建材评价标记管理制度,研究制订推广使用绿色建材政策,财政性投资占主导项目和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逐年提高,鼓励建设工程项目使用绿色建材。 (五)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加强建筑市场监管 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方式,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推动建筑市场信息化和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动态的市场监管机制。 健全市场决定工程造价机制。坚持市场在工程造价拟定中起决定性作用,构建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工程造价体系,全面推行清单计价制度,建立健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制度和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核算制度。结合广东现行的标准体系和抗震设防、绿色节能等规定,研究制定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相配套的计价定额。创新定额编制方法,推动建筑生产要素价格和费用的市场形成机制,推动工程定额动态化管理,提高工程定额市场化限度。 创新工程造价纠纷调解机制,增强政府公信力。完善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招投标制度,积极推行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方式。推行阳光、透明的工程招投标机制,试-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建筑 产业 十三 发展规划 纲要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