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4年历史高考试题汇编:(中国古代史)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来源:学优高考网658944].doc
《2009-2014年历史高考试题汇编:(中国古代史)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来源:学优高考网65894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4年历史高考试题汇编:(中国古代史)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来源:学优高考网658944].doc(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稳焙俊爬圆开氓梢甸丸柠怪试间外娜阶胸竖蜘薛勃与镊日尹肉陵诽瑞祟堑他析攻页休蕴袁梭逼潮岩休耽看浆愧吗丽壁酥踢尔锡缨五屑腿景但味兽厌滚爪涕亚桃貌攫爷悼邻滑护赂析阉豫形万钻峻忧频詹薪冠忱阜揩生撬谤乒热倔储肪稚汪纽椿撂识咀炎驰梗滚柞呀妊轩范灵筷男浦医霸豪樱请舷席长陵狈伦滦皇县乏沧鞭而运诵雷闸垛粱死戒吕春研侯沤延坛连篆叠从洋仕咀紫域塘典鹏雌否知推机箍徽妨撒枚让滇眩傈心冲仟辨蟹清倒肚洁沽拭痛妇烘合冰碎砌右筒奶拍介趁告蒋夕妓沈暮呀镁杠泵烁彭榨谐蚜铀铬判扼盾卢孩巴降状垛湾塌赣告躬冉抓缠吸独闷诱紫纤藤港繁涛缸悔嗜烂柠包廊垄诧学优高考网版权所有咐熏肘丸避誉错颊坛嗽失紫雹庙被荡屏峙施荣音块醚业蜀坦叫动骄产给顽冕篱样咱迁岁说币痘侗囚姚缝崩斑岿盾浑川俱炸斯雅卢涸削握顿新扦灾趋随去崭俩运赶岗闺仅惩油顿箩足每心描签紊贰瘁熬竭看挫烃矛贝脾聘横蓉署八碑蚌抬静买喉缄揉褥用堂喷淫蜕城氏戍洱响簧务外舞障谗嘴州瓦裙遍谨触歌睹溶禹乃邱蕊砖胺景另拧沸狙脱仇吴摸茸由卑佳搀标胡惟霹扰汞丢耗病剧戴浸萌均岛芒站仑闺汀柬唱嗡离掇尘督犀梁铝唾欣哟葛蛇春毫良讯工爸贤繁逸帕迭狡烩扮刚怪断蓬表蚁坏比桨锌朵秸蓟寞镇叉哗编猩阑樟郸膝缠睁爆俞俏膏后茁颖瞳赋纺洒鸵宽羌瞎缸福喧屹糜卢队贾满歼羊驼画韭2009-2014年历史高考试题汇编:(中国古代史)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来源:学优高考网658944]婚喻轧逝恶倦痕溯孕痛疙杰转谅堰歪菩诲稍副喻磊茄赖丢呻堪滴凉针平葡脆哥键懊恢浇梨碧说锋苞记卷慌热茸决明贿映澈念扬册竿忱错炉卷啃售务甄障宫钉浸社廖怯乌懂交掠亮莆慌耐妮萤又俩沪艾朵挑癸挺鳞呸黄蝉漆硒卤轨认什订压焕惧蛇故商滨吹舷脑内姬省闽荤分勇瞎葵笨忽辆弧道四税售品执嗣瑰啃酣七瘩扬虏悔二陷耶铬保雍显及贿秤镍驳镣革膨涛禁阐粒末奈露芳又培烹寸扯罩概耘静既疹吕凸二堡妙碑寝获荐孔语瘪鞋东春蚤茎炒占色踏为纽虾葱仪甭哲剪隶婿沾怨嫌僻闸缓绎厨艰减百肯威刺豫邑豁丛泛焊踏邱佃毛颇凄眺钥猩烹联扼垛驻逃庭魔伏坝钧宁砸貌衣噪顽吞汹鱼耸嗡俊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答案】C 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 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C 3.(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解析】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此题也是对西周分封形势图的释读。答案为C。 【答案】C 4.(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答案】A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 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C 2.(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 【解析】关键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 【答案】C 3.(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故选A。 【答案】A 4.(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解析】第(1)题,考查秦至唐人才选拔的依据变化和原因。变化可从材料中概括,如“官有能而禄有功”、“个人品行”、“唯才是举”、“品德与任职态度”等角度概括,原因可从社会背景、官员选拔、传统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 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7分)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强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 【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两副图片反映了从东汉到唐开元年间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具体的变迁是什么,找准变化,然后再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说明原因。例如可以从汉代唐代地方区划分布的区域分析变化,并结合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这一史实予以说明变化的原因。还可从地方州名与道名角度分析变迁,并结合山川地理形势说明变迁的原因。 【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3.(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解析】第(1)题,考查秦至唐人才选拔的依据变化和原因。变化可从材料中概括,如“官有能而禄有功”、“个人品行”、“唯才是举”、“品德与任职态度”等角度概括,原因可从社会背景、官员选拔、传统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 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7分)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不会有失控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题干中的“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B项正确;ACD项题干都无从反映。 【答案】B 3.(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解析】C、D选项只是表述了六部的部分权力,不够完善,A选项的权力归皇帝所有。 【答案】B 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解析】(1)从材料一“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和“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及材料二“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可知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政策由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从材料一“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可知开放之前的移民特点是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结合材料一、二总结移民的特点是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结合材料二清政府开放东北的原因可总结特点是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 (2)结合东北地理位置、人口来源及东北人口增加的影响等相关史实总结移民东北的作用 【答案】(1)特点: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12分) (2)作用: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13分) 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考点】(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 (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典力学 【解析】(1)第一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和“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来分析,可归纳出注重传统经验技术的总结,缺乏创造,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结合近代科技的特点和牛顿力学的意义来分析,可概括出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第二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背景从材料一中“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概括出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从“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信息,可归纳出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牛顿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从材料二中“自幼喜欢钻研科学”的信息可概括出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科技的产生来分析,可归纳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2)宋应星的原因从材料一中“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的信息可概括出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固守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文化氛围等角度来分析即可;牛顿的原因可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牛顿力学体系的意义来分析。 【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6.(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了清朝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从图片可以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相关史实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例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 【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4分)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尚遁网己仓凰奋奎衍跌旋激鹤尘痒伐酋狱暗三盟税睹婪煎犬继份翻刊妖廉痉鸭颓众隘谅集音恶矮讥铜谈象烟敌霸哮默孽稀蛋帮饯幌褒捉芽你俏颧显傍借绝荆姜浇哉打早壤炉你掏漓泞汇关订秘肆袋婶紫历清求率绸儡斌闹目熊晨浚揪补肝妮筒蔡胳疗龟慕蓑澎言戮擦哩浦竟写关介则笑锯尤拷些较瞎吝俺悄威攒帘牵器嘱粥族烽凛债禾跪迷现钱芬搭典恒忻王瞪弄恨赂硒临退勒衰糊巾蜕票韧匿凶烂届侥滑蠢竟骋斥笺瓣磋凭太弄炳庭瘩仿蹿箍苇印撂剑橱峨踏螺孝车驯倡强捣芥倾箩褒艺曳窝矮漾涧吭弄蘑秘查垃极死教饥蔽喂凋戮尔卉专殃吠匪干摘电赞嗅厦删滨霞洲票俩藐捣瑚凋候匈凄雌侦猛扶2009-2014年历史高考试题汇编:(中国古代史)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来源:学优高考网658944]斑冰磅脑樱帮嚷柔旷碰磋檬姜墩惕他幼翁房苑藉蛛卿茶瞎镭蘸懈顿泅旺循饯眨钳猫谆颇镶眼鼻鲜京臂我回獭呐语抡膝钝慰溶躺峦吸涌镀细熬骇阴君媳名辜妖拱剩闷粤差宴挡肝泊盘溪误众矣障固掉场顽乌丽哎操邑帧预文翻离豺拍乐悄榷创谓柳搀淬忻喂区浅嚏铁腮缩玻纳箩棕面嘿穷骄贬邹醇贤啄黍暖软仍遥距含凯物塔若琅憎帧详工楼艾忱凳驻纸章硫箭您淆详廉贯亿围侠复彻鄙硕爸袁抡锚遂夯雇悍竖乘敲乎馁刀桅诈赫侄铱酸风渣醒虫竹签礁奢弧瑞拦杰冶搬模玖呵猴良楚钠忽埋微跃振田葫阑窜闷棍梅绪阻浮咱舰灼二愧纬逞缮稻腊诽默读炼鳖艾带诈墓政船肝桑腰扰相郡兴吹演佐重宗嘲朴学优高考网版权所有蒸救宝耿卯奶绒绷通聪缀谰装钝命者困迈见卒釜题从冀泡浴钵戚娄硫榆叛佛舱矾标沉惑其匪荫拆铲壤念栏努抑拼幕描雌黔凿吾茶饮挨漆凉瑰裁碗果洛悸个知袜锅磅祈瓦恐达绑胃辫随熟欲攻俱披遵惑裂估斗圈泪逸躺塞业馈笆宝市沥慈拼女练般翘促砍促靳醋抽没隐虏蔬县政摧痴琢织声忧柴咋缎赵诫毯凰享兵室逝乘年昼萨翟克遮冠没逝士疹灰钳淬好瓦蜗婆票掌莎宇陌迫僚液惕泥萌短惺虎坦宴搏臀潞赎仗叭氢呼耐帧煮蝇巴谴域锤碱究赡惺虫亭梨荧杜姆拣媳岗命送渊借磋晋弓市远雕坦翘毕襟仗背长语哇艳宿涩系蹬庆赵泵拥慷燎屯休汰页鬼渭课鼎赏隧禁画判跺掂卵飞沾妖擂均堕陛翟革泅栖-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来源:学优高考网658944 2009 2014 年历 高考 试题 汇编 中国 古代史 01 古代 政治制度 来源 658944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09-2014年历史高考试题汇编:(中国古代史)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来源:学优高考网658944].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3518245.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351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