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中国碳市场年报.pdf
《2022年&2023年中国碳市场年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3年中国碳市场年报.pdf(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财经研究院旗舰系列报告|中国碳市场年报2022 年&2023 年7889101012131315161616161819192029292930303030302023 年中国碳市场年报摘要一、市场运行情况回顾1.全国碳市场:量价齐升,碳价发现机制的作用逐步显现2.地方碳市场:市场运行较为平稳,活跃度有待提升二、碳市场建设进程1.全国碳市场: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2.地方碳市场:革新交易制度,探索创新实践三、企业参与碳交易案例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四、中国碳市场发展相关建议1.为全国碳市场扩容做好准备2.完善碳市场信息披露体系3.增强碳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2022 年中国碳市场年报摘要一、运行情况回顾1.全国碳市场:2022 年总体运行平稳,碳价较 2021 年上涨2.地方碳市场:2022 年各试点碳价均有所上涨,北京碳价持续处于高位二、发展特点1.交易以政策驱动为主2.地方碳市场制度不同、发展程度不一,碳价存在一定差距三、政策建议1.持续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2.促进碳金融产品和碳市场主体多元化3.加速重启全国 CCER 交易4.增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序言44中国碳市场年报当我们现在还处于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好而行动的时候,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给我们留出的空间和时间。我们生活的身边,政府、学界、各类组织、企业与个人都已经开始纷纷在采取行动,在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变原有的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人能可持续地生活在地球这个星球之上,为解决环境与气候恶化问题而采取的任何行动,都是照进未来的希望。人类不应只执着于无休止地消费与无限地破坏性地获取地球上的资源,我们其实早就已经回过头来看曾经做错了什么,未来应该如何去做只是理想与行动之间,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一位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人在谈到她所投资的项目时和我说,其实不用给向善的资本贴上高尚的标签,只是这件事现在必须要做了,而且做这样的事是正确的。这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在做这样选择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善待我们生活的星球,并非仅仅是利他的公共意识,因为你我也身处其中,最终我们每做的一件有益的事,也将反馈给自身。第一财经研究院一直以来关注环境与气候问题。在 2021 年 7 月 16 日,当中国正式开启了全国碳市场交易后,我们此后便撰写每月一期的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碳市场月报至今。此间,我们也分别于2023 年和 2024 年初发布了对应前一年整个年度的中国碳市场年报。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全国碳市场的交易量、交易活跃度还非常有限,但是,我们认为市场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培育,一件事从想到做、到做好需要一步步推进,而通过碳市场交易是为了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而采取的必要方式之一。当我们认为碳中和本身是一个正确方向的时候,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相信我们的市场会不断完善。回想 2021 年 7 月 16 日全国碳市场开市当天的价格还记忆犹新,截至当天收盘,碳配额价格为51.23元吨,较开盘价48元/吨涨幅为6.73%,全天均价为 51.23 元吨。当天最高价为 52.80元吨,最低价为 48 元吨,并且当时参与的企业还限于电力企业。这些数据从当时的解读来看,中国的碳市场价格还与全球碳市场价格有较大的价差,而当天的交易突破 50 元也预示着碳配额价格会是上涨的趋势。中国碳市场运行将近三年后的今天,再来回看这个市场,虽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优化,但它毕竟已经部分成长起来,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下也已在绿色能源使用的路上不断改进。第一财经研究院最新一期碳市场月报的数据显示,到 2024 年 4 月,全国碳市场碳价加速上涨,最高达到 104 元/吨。碳价破百成为今年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它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首先说明市场的交易热情较高,同时,碳配额价格的上涨,可以一定程度上促使高序言气候问题,可比我们的呼吸5中国碳市场年报排放企业加快低碳转型的步伐,推进绿色能源体系的建设。同时,碳市场交易主体的扩容也正在发生,未来将不仅仅局限于电力企业,还将更多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加入。我们希望有一天,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采取的那些生产方式都能在科技的推动下,实现绿色循环发展。2013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WLA 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教授本月在上海参加 2024 绿色生态创新大会时说,唯有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方能找到新的方法,在不破坏地球环境的前提下,满足人口发展的资源需求。解决方案必须是全球性的,而非局部的,各界需要共同努力,确保子孙后代拥有比现在更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的现在,和我们的未来,都有土地可以亲近,都有大海可以眺望,都有冰川可以神往,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有度有序地、循环往复地采撷大自然给我们的资源。2023 年初,我曾在浙江省衢州江山市双氧水这家企业调研,这家小公司背山临水,是一家化工类企业,但是绿色的节能减排技术使用后,不仅使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收集率从原来的 40%提升到 90%以上,还因为把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再加工成产品而提高了收益。这家企业的存在并不影响当地的绿水青山。这个小案例给我的触动很大,一家如此小的企业都能做到节能减排增效,那么,中国的那些大企业就更有理由做得更好,只是我们需要这样去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使用,使我们生活的地球在能源使用上做到不破坏、可循环,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的家园。第一财经研究院执行院长6中国碳市场年报2023 年中国碳市场年报7中国碳市场年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在 2023 年量价齐升,市场活跃度较 2022 年大幅提高。价格方面,碳价屡屡创下新高,碳价发现机制的作用逐步显现。成交量方面,2023 年 CEA 成交量较2022 年增长了 3 倍,交易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政策方面,一系列文件的出台逐渐完善了碳排放交易体系,并且规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2023 年,地方碳市场碳价保持平稳,活跃度有待提升。价格方面,北京试点成交均价最高,福建试点成交均价最低。成交量方面,福建、湖北、广东碳市场成交量位于前三,上海碳市场成交量最低。政策方面,地方碳市场积极促进碳市场与绿色电力交易市场的衔接,革新了手续费等交易制度,并探索扩大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及产品品种等创新实践。我们选取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油”)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钢股份”)两家企业,作为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案例。中国石油是首批参与全国碳市场的企业,旗下有 8家分公司参与了全国碳市场并完成履约。宝钢股份是试点碳市场的长期参与者,三个生产基地都参与了当地的试点碳市场并完成履约。它们在企业绿色转型、节能降碳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方面的做法值得参考和借鉴。针对全国碳市场和地方碳市场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在报告最后提出了建议。其中包括重点控排企业如何为全国碳市场的扩容做好准备,碳市场信息披露体系如何完善,以及如何增强碳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我们期望这些建议能为中国碳市场的稳健、有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推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碳市场。摘要8中国碳市场年报市场运行情况回顾011.全国碳市场:量价齐升,碳价发现机制的作用逐步显现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期已于 2023 年 12 月 31 日落下帷幕。2023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呈现持续活跃的态势,其间交易价格屡屡创下新高。从具体的交易数据来看,2023 年 CEA 年度成交量 2.12 亿吨,年度成交额 144.44 亿元,日均成交量 87.58 万吨。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499.66 万吨,成交额 25.69 亿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 1.77 亿吨,成交额 118.75 亿元。2023年 CEA 成交均价 68.15 元/吨,较 2022 年上涨23.24%。2023 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 月 29 日)收盘价 79.42 元/吨,较 2022 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 月 30 日)上涨了 44.40%。截至 2023 年12 月 31 日,CEA 累计成交量 4.42 亿吨,累计成交额 249.19 亿元。整体来看,2023 年 CEA 交易量价齐升,市场活跃度较 2022 年大幅提高。价格方面,全国碳市场全年运行平稳,碳价未出现剧烈波动,碳价发现机制的作用逐步显现。上半年,CEA 价格基本稳定在 5060 元/吨的区间内;下半年,市场交易势头强劲,CEA 价格连续 4 个月创下新高(7 月最高价 65.00 元/吨、8 月最高价 75.00 元/吨、9月最高价77.00元/吨、10月最高价82.79元/吨)。成交量方面,2023 年 CEA 成交量较 2022 年增长了 3 倍。2023 年,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 16.51%,较 2022 年提高了约 4 个百分点。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第四季度成交量占全图 1.1:全国碳市场 2023 年交易数据 来源:Wind、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第一财经研究院16000000.0090.0014000000.0080.0012000000.0070.0010000000.0060.008000000.0050.006000000.0040.004000000.0030.002000000.0020.0010.002023/1/32023/2/32023/3/32023/4/32023/5/32023/6/32023/7/32023/8/32023/9/3 2023/10/3 2023/11/3 2023/12/3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收盘价(元/吨)(吨)9中国碳市场年报92.地方碳市场:市场运行较为平稳,活跃度有待提升2023 年,地方碳市场运行较为平稳,活跃度有待提升。从价格水平来看,北京碳市场成交均价总体高于其他地方碳市场,最高成交均价达到 149.64元/吨(2023 年 6 月 28 日)。广东碳价上半年小幅上升,下半年持续走低,第四季度碳价大致集中在 62.00 72.00 元/吨。上海、深圳碳市场成交均价稳中有升,年末与广东碳价趋同。湖北碳价缓步下跌,2023 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均价为43.41 元/吨。重庆碳价在第四季度显著上涨,从30.00 元/吨涨至 47.60 元/吨。天津、福建碳市场碳价相近,天津碳价略高于福建碳价,年末徘徊在 30.00 元/吨上下。年总成交量的比重超过 71%。2023 年 10 月和 11月为交易高峰时段,由于 95%的重点控排企业需要在 2023 年 11 月 15 日前完成履约,致使交易较为集中。2023 年 12 月为履约末期,多数企业在此前已达到合规要求,因此交易量出现回落。图 1.2:2023 年四季度成交量占比来源:Wind、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第一财经研究院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图 1.3:各地方碳市场 2023 年配额成交均价 来源:Wind、第一财经研究院注:无交易数据缺失的情况下,用直线连接相邻数据点。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2023/1/32023/2/32023/3/32023/4/32023/5/32023/6/32023/7/32023/8/32023/9/3 2023/10/3 2023/11/3 2023/12/3北京(BEA)上海(SHEA)广东(GDEA)深圳(SZEA)湖北(HBEA)天津(TJEA)重庆(CQEA)福建(FJEA)配额成交均价(元/吨)10中国碳市场年报2023 年福建试点成交均价最低,总成交量在八个试点碳市场中最高,约为 2619.89 万吨。广东试点成交金额最高,约为7.28亿元,成交量低于福建、湖北试点。重庆和天津碳市场全年交易并不活跃,但单日交易量相对较大(重庆线下交易量较大,天津竞价交易量较大),其中,天津碳市场 2023 年单日交易量最高接近 75 万吨。上海碳市场 2023年成交量及成交金额均低于其他地方碳市场。碳市场建设进程021.全国碳市场: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2023 年,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相关活动推动了全国碳市场的发展。(1)碳排放交易体系逐步完善2023 年 2 月 7 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 20232025 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组织开展月图 1.4:各地方碳市场 2023 年配额总成交量及成交金额 来源:各地方碳市场交易平台官网或微信公众号、Wind、第一财经研究院30000000.00800000000.00700000000.00600000000.00500000000.00400000000.00300000000.00200000000.00100000000.0025000000.0020000000.0015000000.0010000000.005000000.00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天津重庆福建配额成交量配额成交金额(元)(吨)11中国碳市场年报度信息化存证,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信息的披露要求。其中明确对于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自2023 年起需组织开展月度信息化存证上报制度,在每月结束后的 40 个自然日内,通过管理平台上传燃料的消耗量、低位发热量等数据及相关支撑材料。通过对发电企业排放报告的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企业数据报送的透明度,也改善了数据质量管理体系。2023 年 3 月 15 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21、2022 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为了减轻受疫情、能源保供等影响的部分发电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新的分配方案延续了上一个履约周期中对燃气机组和配额缺口较大企业实施的履约豁免机制,并新增灵活履约机制及个性化纾困机制。同时还在配额管理的年度划分、平衡值、基准值、修正系数等方面作出了优化。2023年4月21日,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印发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提出重点制修订碳排放核算核查、低碳管理和评估、碳信息披露等标准,同时制修订碳排放配额分配、调整、清缴、抵销等标准规范,对于全国碳市场今后的规范运行有指导性意义。2023 年 9 月 25 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在北京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目前,我国在碳排放核算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统计口径不一、排放因子数据滞后等。随着各行各业对碳核算需求的提升,企业核算碳排放缺少相关依据。推进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能够在夯实企业碳核算能力的同时提高数据透明度,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2023 年 10 月 18 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 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通知为未来全国碳市场扩容奠定基础,且统一规范了企业层级净购入电量和设施层级消耗电量对应的排放量核算要求。随着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更多行业被纳入碳市场,市场规模及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2)纳入非履约主体模拟碳交易2023 年 7 月 16 日,首届全国碳市场模拟交易大赛正式启动。大赛的正式模拟交易时间为 2023 年8月14日-9月15日。除了来自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民航等行业的控排企业外,大赛还纳入了非履约主体,各参赛企业根据自身角色配置和交易计划开展交易。首届全国碳市场模拟交易大赛面向企业和机构,采用仿真模拟交易形式,由参赛主体扮演模拟碳市场的控排企业、非履约主体等不同市场角色。大赛的举办进一步扩大了全国碳市场的影响力,为完善全国碳市场交易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由于无行业限制,高碳行业企业都能够模拟参与配额分配、交易、履约等全部流程,为今后全国碳市场纳入不同行业打下基础。(3)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2023 年 10 月 19 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另一方面也能为林业碳汇以及可再生能源赛道等带来进一步的发展机遇,并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减排。2023 年 10 月 24 日,生态环境部印发温室气12中国碳市场年报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CCER-14-001-V01)等四项方法学,包括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四项方法学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提供了配套技术文件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国内对于林业碳汇的开发体量,也为碳汇项目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量化核证提供了标准。2.地方碳市场:革新交易制度,探索创新实践2023 年,地方碳市场在制度方面不断革新,不仅积极促进碳市场与绿色电力交易市场的衔接,还革新了手续费等交易制度。同时,地方碳市场积极探索扩大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和产品品种,以及碳普惠自愿减排机制对接碳市场等创新实践。(1)积极促进碳市场与绿电市场的衔接2023 年 3 月 28 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做好天津市 2022 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与履约等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各重点排放单位在核算净购入使用电量时,可申请扣除购入电网中绿色电力电量。”2023 年 4 月 21 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做好 2023 年本市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重点碳排放单位通过市场化手段购买使用的绿电碳排放量核算为零。”2023 年 6 月 8 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调整本市碳交易企业外购电力中绿色电力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通知,将外购绿电排放因子调整为 0 吨二氧化碳/兆瓦时。天津、北京、上海分别发布相关规定支持绿色电力消费,具体表述方面,三地略有差别。天津的要求范围是购入电网中绿色电力电量,北京则要求通过市场化手段购买使用的绿电,上海的适用范围是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电力交易平台以省间交易方式购买并实际执行、结算的电量。相同之处在于,三地发布的相关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购买绿电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效衔接和协调了碳市场与绿电交易市场。(2)革新手续费等交易制度2023 年 4 月 12 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核定碳排放权交易和用能权交易服务收费的函,对采用协议转让、单向竞价和定价转让等方式交易的手续费由成交额的 4%下调至 1.5%。这一规定大大降低了福建碳市场控排企业交易成本,促进了碳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2023 年 5 月 5 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发布会员手续费减免政策,若投资机构在会员资格有效期内,并以协商议价方式参与湖北碳市场交易的,给予减免 50%手续费。福建碳市场手续费的下调和湖北碳市场手续费的减免大大降低了控排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了碳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同时,对于提升市场吸引力、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3)扩大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及产品品种2023 年 6 月 13 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调整重庆碳市场纳入标准的公告,自 2021 年度起将重庆市碳市场的纳入标准由年排放 2 万吨及以上二氧化碳当量的工业企业调整为年排放 1.3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在优化调整纳入标准后,拟纳入重庆碳市场的控排企业由原来的 15213中国碳市场年报家增至 308 家。2023 年 8 月 23 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广东省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 年),提出有效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组织开展纺织、陶瓷、数据中心、交通、建筑等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并将其逐步纳入广东碳市场。2023 年 11 月 1 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上海碳市场回购交易业务规则。该规则规定,交易标的为上海碳排放配额、减排量以及其他现货品种。在已有借碳、碳质押、碳远期等碳金融工具的基础上,上海碳市场推出回购交易业务,进一步增加了碳交易品种,活跃了交易市场,丰富了碳金融体系,同时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更多融资或获利方式。(4)探索碳普惠机制对接碳市场2023 年 1 月 31 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广州市碳普惠自愿减排实施办法,提出探索与国内省市、港澳地区开展碳普惠合作,积极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等相关机制对接。2023 年 9 月 27 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根据相关方法学签发的减排量可以用于上海碳市场配额履约抵销。2023 年 11 月 29 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深圳市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包括推动深圳市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按规则用于重点排放单位碳市场履约,推动碳普惠体系与碳市场实现互联互通等。企业参与碳交易案例03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油”)是全国乃至全球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其长期关注和开展碳交易业务,是全国碳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中国石油关注碳市场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早在2008 年,中国石油就与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共同出资设立了天津排放权交易所。2016 年,中国石油和英国石油等 10 个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成员公司共同签署OGCI共同宣言,旨在控制和减少油气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2020 年,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公司发展战略,明确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和绿色转型的战略部署。2021 年 7 月 16 日,全国碳市场上线启动。中国石油获得“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集团证书”,成为参与全国碳交易的首批企业。在第一个履约期内,中14中国碳市场年报国石油累计采购 600 余万吨碳排放配额,是率先完成履约任务的国有大型企业之一。在 2019-2020 年全国碳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的名单中,共有 8 家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分布在辽宁、吉林和新疆。其中,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和锦州石化分公司都参与了全国碳市场首日的交易,这三家公司也是中国石油子公司中积极减排的典范。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在第一个履约周期内建立了中国石油最大的碳配额储备。2021 年,独山子石化先后实施119项节能降耗措施,打造“绿色无味工厂”,成为首批入选“中国石油绿色企业”的 8 家单位之一。公司完善能标管控体系,并深入研发节能降耗技术,自主研发的能源管控平台为企业碳交易提供了有力支撑。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自 2019 年起就邀请专家开展碳排放核算及交易知识培训,并制订相关管理标准和工作方案,还将碳排放数据纳入绩效指标。锦州石化分公司同样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自 2020年起推行节能降耗项目,淘汰高耗能设备。通过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改造及管理创新等多项举措,节约了大量资金。2023 年,中国石油加快了低碳转型的步伐,布局绿色产业。2023 年 3 月 17 日,中国石油吉林油田美字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这是中国石油首个风电项目,年发电量达 2.6 亿千瓦时。2023 年 5 月 15 日,中国石油首个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建成,该项目也是大庆市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技术应用重点项目,每年可回收40万吨高浓度二氧化碳。截至2023年11月30日,该项目已累计向大庆油田输送二氧化碳1.82万吨,为大庆油田的生产提供助力。2023 年 8 月 4 日,中国石油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区块光热系统正式并网运行,成为亚洲最大陆上采油平台集群零碳示范区。中国第一桶“零碳”原油在此诞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石油有自己的管理体系。中国石油 2022 年度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显示,公司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将能耗、温室气体排放等指标纳入总部部门和分公司年度业绩考核,并设立了温室气体核查核算中心。2022 年,公司国内单位油气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比下降了4%。除此之外,中国石油还制定了碳交易管理办法温室气体排放统计考核管理办法等内部文件,开发建设碳资产管控平台,规范碳市场交易企业履约管控,推动碳资产规范化管理,并鼓励开发碳资产项目和国家自愿减排项目。2.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钢股份”)是上海市的一家重点控排企业,也是上海碳市场的长期参与者。自 2013 年上海碳市场启动至今,宝钢股份已连续 10 年完成碳排放配额的履约清缴。宝钢股份主要有四个钢铁制造基地,包括宝山基地、青山基地(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东山基地(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和梅山基地(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前三个基地分别参与了当地的试点碳市场,即上海、湖北和广东碳市场。通15中国碳市场年报过协议转让、挂牌交易、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和拍卖等方式,三大钢铁生产基地都能够完成履约。宝山基地是宝钢股份在上海宝山区域的生产制造基地。宝山基地厂房安装了屋顶光伏,是全球最大的厂房屋顶光伏项目群,装机容量超过 120 兆瓦。在绿电与绿证交易方面,宝山基地完成绿证交易 1 万张,相当于 1000 万度的绿色电力。东山基地位于广东湛江,在 2021 年装机量光伏发电一期工程项目顺利并网的基础上,2022 年,东山基地光伏二期项目成功投运。从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东山基地光伏年均发电量从 2021 年的4755 万千瓦时增加到了 2022 年的 1 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从 4.69 万吨提升至 8.70万吨。2023 年 12 月 23 日,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在宝钢股份湛江钢铁成功点火投产。对比传统工艺同等规模铁水产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0 万吨以上。遵循母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的“双碳”目标,宝钢股份制定了三个五年减碳目标,提出以 2020年为基准年,2025 年减碳 8%,2030 年减碳15%,2035 年减碳 30%。钢铁行业是我国制造业 31 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超过全国碳排放总量的 15%。毋庸置疑,作为钢铁行业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宝钢股份的节能降碳过程面临着较大挑战。减碳需要技术支持,公司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用于低碳冶金技术的研发,然而研发过程存在不确定性。钢铁行业技术的革新也依赖于外部条件,如废钢回收体系和可再生能源等。为此,母公司宝武集团建立了欧冶链金、宝武清能等生态圈企业,建立废钢回收体系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寻源。宝钢股份所面临的挑战并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政策法规同样对公司施加了压力。按照计划,“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宝钢股份在其 2022 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预测,如果有95%的免费配额,且二氧化碳价格按照 60 元/吨计算,公司的履约成本将会达到 2.7 亿元/年。然而目前全国碳市场的碳价已超过 80 元/吨,今后公司的履约成本将比预期高出许多。为应对碳定价机制带来的风险,宝钢股份已制定碳中和路线图,包括每年投资节能减排项目等。公司还成立了碳资产管理团队,分析碳市场波动情况,从而降低公司履约成本。外部市场环境也给公司带来了新的考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提出对包括钢铁、水泥、化肥和铝在内的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这将影响宝钢股份未来产品的出口,如果按照 80 欧元/吨二氧化碳进行征税,预计会被增收 4000 万 8000 万欧元/年的碳边境税。为应对外部市场的考验,宝钢股份已投身到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研究中,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降低产品碳排放。16中国碳市场年报中国碳市场发展相关建议041.为全国碳市场扩容做好准备全国碳市场扩容在即,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企业已被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范围,即将参与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我们认为,对于重点行业中未参加过碳交易的企业,应当鼓励它们通过开展碳交易培训、参加碳交易模拟大赛等活动,为进入全国碳市场做好准备。同时,对于在试点碳市场参加过碳交易的企业,为使它们能够实现从地方碳市场向全国碳市场平稳过渡,应当尽量使地方碳市场在交易规则、标准、监管等方面与全国碳市场接轨。2.完善碳市场信息披露体系目前,各个地方碳市场信息披露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有些试点披露 8 项关键指标,而有些仅披露23 项指标,并且地方试点信息透明度较低,关键信息不易获取。例如,一些试点的累计成交量、累计成交金额等只能在微信公众平台才能看到,官网并未显示。此外,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的设计和使用仍有待改进。比如,想要查找第一个履约周期(2019-2020 年)的企业名单,平台上却仅显示单个年份,同时查询结果还包含了非发电行业的企业。为推动碳市场有序、稳健发展,完善碳市场信息披露体系是重要环节。另外,从 2023 年地方碳市场成交均价来看,多个地方试点碳价逐渐趋近。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的碳市场信息披露体系,增强碳市场各项指标的可比性,为参与者、投资者及利益相关方提供准确、及时、公开的市场信息,提升碳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同时,继续完善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3.增强碳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从历年的交易情况来看,地方碳市场活跃度依然较低。为提高市场活跃度,一些地方碳市场采取的创新实践值得借鉴,如降低交易手续费从而减轻企业负担,扩大交易主体、范围、品种等吸引更多企业和机构参与碳交易。这些举措进一步拓宽了碳市场的参与面,有效提升了地方碳市场的活跃度,也为地方碳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已于 2023 年 10月进入过渡期,该机制正式实施后,将影响许多中国高排放企业,这些企业基本都在重点控排企业名单中。然而,中国碳价与欧盟碳价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以 2023 年 12 月末的交易数据为例,欧盟碳价为中国碳价的 7 8 倍。可以通过完善全国碳市场机制,增强碳市场流动性来推动全国碳市场与国际接轨,特别是与欧盟碳市场靠拢。这样不仅能够为中国控排企业未来出口做铺垫,也将促进绿色贸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中国贡献。18中国碳市场年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21 年)已顺利结束,2022年市场迈入了第二个履约周期。2022 年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碳价较 2021年有所上涨。各地方试点碳市场正常运行,履约情况良好,且碳价亦有所上升,其中北京碳价一度达到 149 元/吨的高位。2022 年碳价上涨与政策力度加强有关。随着我国愈加重视绿色低碳发展,碳价或将继续上涨。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带来的影响越发明显。近年来,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极端天气等不断加剧,区域强降水事件频频发生,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最高纪录。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工业化以来引起气候变化的首要因素,而二氧化碳在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最大。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开始设定并实施国家自主贡献。碳市场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从而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立国家层面或地方层面的碳交易体系。我国也不断地做出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七省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早在 2011 年就开始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并从 2013 年开始陆续上线交易。2016 年,福建成为国内第八个试点碳市场。在第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双碳”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碳市场建设。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成为全球碳排放覆盖规模最大的碳交易体系。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呈现出一些特点:全国碳市场和地方碳市场均主要由履约驱动;地方碳市场制度不同、发展不一,碳价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碳市场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痛点、难点。例如,如何激发控排企业的交易活力?如何满足控排企业的履约需求?如何处理碳排放数据问题?对此,我们提出政策建议:(1)持续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2)促进碳金融产品和碳市场主体多元化;(3)加速重启全国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4)增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摘要19中国碳市场年报运行情况回顾011.全国碳市场:2022 年总体运行平稳,碳价较2021 年上涨全国碳市场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于 2021 年 7 月 16 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全国电力行业,相关重点排放单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碳排放配额交易,在促进企业进行减排的同时加快实现“双碳”目标。2022 年,全国碳市场迈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全年共运行 50 周(242 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 5088.95 万吨,年度成交额 28.14 亿元,成交均价为 45.61 元/吨。其中,挂牌协议交易年度成交量 621.90 万吨,年度成交额 3.58 亿元;大宗协议交易年度成交量 4467.05 万吨,年度成交额 24.56 亿元。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 2.30亿吨,累计成交额 104.75 亿元,每日收盘价在5562元/吨之间波动。上半年CEA价格起伏较大,最高价格达到 61.38 元/吨;下半年呈现下降态势,价格均未超过 60 元/吨。图 2.1:全国碳市场 2022 年成交量及成交价格情况 来源:Wind、第一财经研究院1000.0062.00900.0061.00800.0060.00700.0059.00600.0058.00500.0057.00400.0056.00300.00200.00100.0055.0054.0053.0052.00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4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收盘价(元/吨)(万吨)20中国碳市场年报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并完善碳市场建设的政策:2022 年 2 月,关于做好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后续相关工作的通知中对未按时足额清缴碳排放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做出处罚;4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以及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5 月,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6 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先后印发;7 月,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8 月,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以及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印发;10 月,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以及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印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12 月,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印发。除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之外,上市公司对碳排放也愈加重视。据统计,2021 年披露 ESG 信息的A 股上市公司数量较 2020 年增加 411 家,且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与落实,企业对碳排放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ESG 报告中有关碳排放的信息披露质量普遍有所改善。纵观 2022 年度,CEA 价格总体运行平稳,变化幅度不大,但价格均超过 2021 年首日开盘价(48元/吨)。然而,与国际碳市场相比,我国碳价依然处于低位。例如,2022 年欧盟碳排放配额最低现货结算价为57.92欧元/吨,最高将近100欧元/吨,比 CEA 价格高 10 倍。目前我国碳市场以免费分配碳额度为主,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买卖 CEA 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进行碳交易,政策驱动型市场特征明显。但不可否认,与 2021 年度 CEA 价格相比,2022 年碳价总体上涨,这也与相关政策力度加强、碳中和赛道热度上升等有关。2.地方碳市场:2022 年各试点碳价均有所上涨,北京碳价持续处于高位2011 年 10 月,七省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并于 2013 年起陆续开始上线交易,福建于2016 年 9 月成为第八个试点区域。地方试点碳市场在配额分配方法、交易制度、交易流程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年中 市场 年报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宇***】。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宇***】,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宇***】。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宇***】,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