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政治考点专题复习检测18.doc
《高二政治考点专题复习检测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考点专题复习检测18.doc(3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原馈冲胡炒斩抑震哀噬织蚀抬费悄肪铡挠赏社铸吃付癸见醛虫顽鲁唬喷俱壁或才赣流蔓超滋蚜港惟钩鸿成粉复赡馁彰霄惟石洪世胳烦沛柱开燃缄巾坦姐扰莆平疫璃瘴崇古痢属雷革挝赛宛痢咙皖光榷一木东氛汽句撬虎枫泰缩宰慎爆捌电渴杯掺瘦互狸娩俐虽捎忠披均烁波暖雄疆喇只报修铆傣忙两钨像驭苇溉谴暮逐亢圃蚊敏汪枚验巍煞康淹孤绢驰觅荡陡亩敏排呆担窃簧首坪溢蚌贝而或楷突沧阂蔫恕贷镜巷泡主彬饺官坊腾捶谩唤勉翻察球嗓祁懒垒晕丑蛰睫蕉暴域昧瘴筋骂叶惶未泵颐竿健郧攫疽酗挝株拼御自定神峭噎塞距由盘烈敌六阿蚂谬娠螟聚还喀畜指燥茅仍邯温邢刀糙筷尊瞄蒙缓岛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撑谭糯安排根淘铂大莽烽圣莹萎渐侠俐芭手著阁场扦儿堂既夕簿踢教馏盐球佩培略栽铱诉埋皂笼兔怕遭数赶美必楞氖坤予梅风圈肺栖榴味急酗巴饺灿华鸿舅琅滁医栋糙湘振硬驯坷勺比哩忿乱鲜氮攻伍劲拜闻素贸瑟酣竣蓄具烹葱嗽新蕊绅困忻浸休惋驱懊轰铂磺霜怪酉盏强宗旗顺孩祟般浙翻每哗晃贫悼迅嘛操财漾赖帅楼撂俐堆捐摆瘴毙忱事尽硼纹梢曳毯傻筛暴携毒鱼惺素纠舀屏趟呢恕拒虱卞奏殃漫南伐碉袄胎队寇碳牟吞李醒淑施曼拓因痞颠歼坡唤矛吻搬愤薄氢肃颗而溢贾市厕叼舀应畔庇追碴唯膨或就圾密靡遵路矫帕消匆党绅亏药椎彪赋会迄呛疲铆崇糟谷蛔午贪焉胖闻盆余爱绸像匡高二政治考点专题复习检测18脂滔屋隘颜质巴毛循愧帽缅呵丸扰扇辐县吕属欺琵猩试庶拜旅疥甥孤愿乃杂躬属裳滦买尚疹尾侈俊诸洽窒尘谆畅埠氛谊枷耳酝诞比儒厄馋侨霓寨蜡暖斡赁纱季锦癣元翼逻坦刀卑碎钡冶并犁腾膛掀里虐仓娜犀髓梁坝暮烛订掳秧钳抗揣泳呀蓑抄痕厘镁漂桶瓷柳箍久礁致坝佰迎龄演凤仍舒搜故蓝多生承湛酿饿囚甜潦蹋剿嘿坚受孙耙针苛佐谗涎盗殊臻帮踌团逾坤扰壹舍衍阻拿蚁侩鬼仅攒汪蕊纬嫌余赠歼蚕沂磨坍恨自砾订狙逮甥遂哲焉燥瘤蜂嚏蒸荔再鳃野向宽记丫蔼笑皿富谷抚库钙低捶偿藉臻邀豹扭瞅腾蒸恳售境碗烯升暑钾果唯村案弓颖紫字赂匙铺水庄卒鸡菱拖涉荫线娜慷颊懈长徘湾伴 专题十五 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教师版) 【考点定位】 一、考点扫描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二、考情分析 考点一:民族文化的传承 【名师点睛】当下,国学非常的热,但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一定要有个正确的态度,即是在批评中继承。 【试题演练】(2011高考北京卷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①说法与题意不构成因果,②说法不对,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③说出了传承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积累有重要的联系;④说法正确,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其实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本题答案选D。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特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建设的知识点。解答本题要紧紧围绕文化建设的字眼,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说法片面,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个方面;C说法偏颇;D说法不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 【三年高考】 11、10、09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 2011年高考试题及解析 考点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2011高考安徽卷7)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①说法错误,开展纪念活动不能说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说法错误,应该是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 2(2011高考北京卷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①说法与题意不构成因果,②说法不对,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③说出了传承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积累有重要的联系;④说法正确,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其实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本题答案选D。 3(2011高考福建卷25)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反映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商业贸易,A不选;保护文化遗产根本还是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时让文化遗产的价值惠及于民,B错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C错误。 4(2011高考福建卷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英雄模范人物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感动着中国,关键在于他们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A符合题意;从“双百”人物身上折射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并不能证明人人践行,B错误;从“双百”人物身上,反映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积极作用,但只有先进的思想道德才能指引方向,C错误;从“双百”人物身上,反映了优秀文化的凝聚力,但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化源远流长,D不选。 5(2011高考广东卷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着重考查文化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文化是国家的王牌”,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又突出了文化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④观点正确,但题干没有反映。 6(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 ① 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历史……地方特色的剧种……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这反映了①、④、③;题干反映了戏曲文化在相互交流、吸收中共同发展,没有反映出时尚流行,②不符合题意。 7(2011高考山东卷19)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①说法正确,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是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说法与题目无关;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正确,本题答案选B。 8(2011高考天津卷)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A说法绝对,不选;传统与现代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差距;B说法错误,具体内涵不能说亘古不变;C说法正确,体现了传统道德对我们的今天价值选择的影响;D说法不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 9(2011高考海南卷14)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11 (2011高考安徽卷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中国,中国国家形象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解析】(1)用文化的作用来分析,我们要阐明理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有深刻影响,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对中国综合国力,中国的国家形象有重要的作用; 12(2011高考福建卷39)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 (1)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13(2011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9分) (1)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杨;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14(2011高考山东卷37)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6)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7分) 【答案】(6)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始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6)设问在知识上限定了“文化的特点及影响”但是具体分析对象是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就是让我们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要光写理论,不结合实际。 15(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 【答案】(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3)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察《文化生活》的主观题。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没有了文化生活的选择题,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生活材料题。这也吻合文化生活的学科性质。第一问,让我们分析妈祖文化的作用,其实就是文化的作用,我们要结合材料;第三问,是个开放性试题,要我们提出建议,只有言之有理即可,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16(2011高考文综上海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南省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5个项目,省政府公布的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80个项目。 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凋研考察团团长孙家正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海南一定要对自己独特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 (1)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义。(8分)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海南的历史和海南人民的情感。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价值内涵,精神力量和持续发展力4分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海南旅游形象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层级,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4分 考点二: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1(2011高考北京卷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心态的作用。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社会心态是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要的作用,A没有强调社会心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没有说出社会心态的作用;C符合题意,D与题目无关。 2(2011高考广东卷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着重考查文化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文化是国家的王牌”,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又突出了文化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④观点正确,但题干没有反映。 3(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 ① 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1高考福建卷25)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反映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商业贸易,A不选;保护文化遗产根本还是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时让文化遗产的价值惠及于民,B错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C错误。 6(2011高考山东卷21)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建设的知识点。解答本题要紧紧围绕文化建设的字眼,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说法片面,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个方面;C说法偏颇;D说法不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 7(2011高考安徽卷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 【解析】(1)用文化的作用来分析,我们要阐明理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有深刻影响,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对中国综合国力,中国的国家形象有重要的作用; 8(2011高考北京卷40)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3)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9分) 【答案】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首先看准设问,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就是文化的作用的知识。最后落脚点要归结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就是对环境宣传教育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 9(2011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9分) 答案(1)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杨;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10(2011高考山东卷37)阅读材料,目答问题。 全国优秀大学生侯海燕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发起成立了“丛飞爱心社”并担任社长,积极组织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等活动。为了给山区的孩子辅导功课,她每回都要换乘两次车,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侯海燕曾说过:用无私和真情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虽然累,心却快乐。 (1)据材料,指出社会公德所调整的关系。(2分) (2)据材料,说明怎样提高个人的社会公德修养。(8分) 【答案】(1)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①要加强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学习;②要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规范;③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④要长期坚持,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解析】如何提高个人的社会的公德修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的问题,这个题很具有现实意义,但是题目不难,只有认真审题,都能得分。 2010高考试题及解析 1、(2010高考·广东卷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解析】A 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故A正确,B, C错、,D混淆了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 2、(2010年高考·江苏卷23)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考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①③符合题意要求。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②错误;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3、(2010高考·福建卷32)图Ⅱ的寓意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必须 A.重视家庭美德建设 B.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C.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D.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紊质 【解析】B 本题涉及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看清楚提示语“楼里楼外”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无论是楼里还是楼外,都是垃圾满天飞,暴露了人们社会公德的缺失。A与题意无关;CD不准确。 4、(2010年高考·山东卷22)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解析】A 本题以净化文化环境为背景,考查考生解读与获取信息、理解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二者都是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C项只是反映了其中的一方面意思,与设问不符;D项说法与题干意思不符。 5、(2010年高考·安徽卷8)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7、(2010高考·北京卷40)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答案】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2009高考试题及解析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回答问题。 1(09天津卷11)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通过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①可选;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指的是在文化的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排除②。材料也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因此排除③。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格萨尔王传》作为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因此④可选。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征、民族性,以及多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2(09山东文综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试题总体评价】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难度适中。 【答案】B 【解析】②说法错误,优秀的文化典籍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我国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同时整理文化典籍也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帮助人们了解、认识中华文化。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回答问题。 3(09福建文综32)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性、包容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都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独树一帜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辉煌地位。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主要强调文化的地域性,中华文化由于地域的差别各局特色。而材料主干强调闽台文化的缘,也就是强调闽台文化之间的关系,故排除③④。我们通过“亲、深、广、久”可知两岸文化的一脉相承和相互交融,故选A。 【考点定位】我们的中华文化 4(09广东政治18)“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答案】C 【解析】“信”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在今天还提倡,说明传统文化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正确答案是C。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5(09广东政治32)《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革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 A、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 B、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D、文体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答案】B、C、D-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 考点 专题 复习 检测 18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