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与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oc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与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与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oc(6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 与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发布 2009年4月 ² 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问题逐渐凸显 ² 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提高的成因分析 ² 韩国、台湾信用卡危机案例的回顾与启示 ²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²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原则及过程 ² 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和操作建议 ² 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管理策略和操作建议 ² 信用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策略和操作建议 ² 银行同业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经验解析 目 录 第一部分 信用卡风险概述 7 一、信用卡风险的定义 7 二、信用卡风险的特点 7 三、信用卡风险的类型 8 (一)信用风险 8 (二)欺诈风险 9 (三)操作风险 9 四、信用卡风险与一般银行业务风险的差别 10 (一)风险性质不同 10 (二)风险对象不同 10 (三)风险方式不同 10 (四)风险时效不同 10 (五)风险管理程度不同 10 第二部分 我国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现状分析 12 一、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问题逐渐凸显 12 (一)信用卡应偿授信总额增至历史高位 12 (二)信用卡不良率呈现上升趋势 13 (三)欠款人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14 二、当前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程度提高的原因分析 15 (一)对信用卡业务的认识存在偏差 15 (二)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 15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 16 (四)银行信用卡业务粗放式经营难控风险 16 (五)风险控制技术落后 17 第三部分 境外典型信用卡危机案例的回顾与启示 18 一、2003年韩国信用卡危机分析 18 (一)政府动员,银行狂发滥用 19 (二)短期行为引起负面效应 20 (三)危机发生 20 二、2006年台湾卡债危机回顾 21 (一)台湾各银行疯狂发卡 22 (二)造就50余万“卡奴”大军 22 (三)“卡债”成为压垮台湾穷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23 (四)银行债务与坏账迅速膨胀 24 (五)卡债对经济产生强烈冲击 24 (六)台湾当局积极介入解决“卡债”与“卡奴”问题 25 (七)卡债的“道德风险”上升 26 三、韩国和台湾信用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27 (一)韩国和台湾信用卡危机的成因分析 27 (二)韩国和台湾信用卡危机的启示 28 四、小结 31 第四部分 国内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操作建议 33 一、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34 (一)维护银行自身经济利益 34 (二)维护银行自身形象,创造良好的用卡环境 34 (三)维护特约商户及持卡人利益 34 (四)提高发卡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34 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原则 35 (一)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步骤和流程 35 (二)风险与回报相对称 35 (三)概率化管理 36 (四)系统化管理 37 (五)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38 (六)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38 三、信用卡风险管理的过程 39 (一)风险分析 39 (二)风险控制 40 (三)风险的财务处理 40 四、国内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和策略 40 (一)国内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40 (二)国内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建议 41 五、国内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现状和策略 42 (一)国内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现状 42 (二)国内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的策略建议 42 六、国内银行信用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和策略 45 (一)国内银行信用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45 (二)国内银行信用卡操作风险管理策略建议 48 第五部分 银行同业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经验解析 52 一、中国工商银行加强内控合规管理,防范信用卡操作风险 52 (一)目标管理定位准确 52 (二)完善系统建设,刚性控制风险 58 (三)建立制度的后评价机制 59 二、中国民生银行对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快速识别与控管 60 (一)注重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 60 (二)总结信用卡套现交易的新特点 60 三、小结 61 图表目录 图表 1:2006-2008年我国各年累计信用卡发卡量 13 图表 2:2007年和2008年我国信用卡期末应偿授信总额 13 图表 3:2007年和2008年上海市银行业信用卡不良率比较 14 图表 4:韩国信用卡危机发展的过程 20 图表 5:台湾2000年和2005年的累积发卡量 22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逐渐重视信用卡业务,外资银行也以不同方式介入信用卡业务。各发卡银行发卡量大幅上升,市场竞争逐渐开始激烈,区域性的竞争尤为突出。 同时,国内的信用卡受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银行卡联网通用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由多元化市场主体构成的信用卡产业链初步形成,银联作为国内民族品牌的信用卡组织和发卡品牌,逐步得到国内客户乃至国外客户的认可。截至2008年第四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发卡量为14232.9万张,同比增长57.7%;信用卡期末信贷总额9804.57亿元,同比增长75.8%,是2006年同期的3.2倍;期末应偿信贷总额1582.12亿元,同比增长110.9%,是2006年同期的4.8倍;信用卡支付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24.3%。 不过,随着信用卡市场的不断发展,发卡银行面临的业务风险也日益显现,如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尤其是信用卡作为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金融产品,虽然贷款基于消费,且基本为小额,但客户群体众多,审核手续简单,在银行对客户信息收集、信息筛选中都面临不对称信息问题,由于客户收入变化,或是恶意拖欠会造成较大的信用风险,即使存在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事后逾期催收手段,但同样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 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时间还不是很长,业务经验相对匾乏,业务开展前期,单纯追求卡量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信用卡风险集聚。2008年,我国的信用卡不良率大概在1%左右,并且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中,到2009年年底,信用卡不良率根据预测可能会上升到3%-4%,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正在逐渐扩大。于是,对信用卡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监控和有效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是关系到信用卡业务的成本控制以及业务收入的重要环节。 在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授信政策和审批流程,并对客户用卡过程进行监控和跟踪,运用国外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客户的个人信息、用卡习惯进行分析,找出能归纳定义持卡人风险的特征,并在审核和授权环节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信用卡风险,减少风险给银行资金带来的损失。在实务操作中,我国银行对于信用卡的风险管理仍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有效涵盖宏观外部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的整体机制,因此研究信用卡风险管理对促进银行业务的创新,推进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保持银行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期《银行卡业务研究月度专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与风险管理对策研究》中,我们将对信用卡的风险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对我国现行的信用卡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借此提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建议,可以作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信息决策参考。 第一部分 信用卡风险概述 一、信用卡风险的定义 “风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可能发生的危险”。在一些教科书中被解释为“某种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按照风险经济学的观点,“风险”被定义为“本金投入所得收益的不确定性”。 根据这些定义,信用卡风险可以被定义为:信用卡发卡机构在信用卡经营或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造成资金损失的不确定性。 信用卡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时间不长,信用卡风险管理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内涵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发卡机构为实现信用卡经营收益性,在信用卡发卡过程中,运用系统规范方法,对信用卡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处置的活动过程。 另一种解释是信用卡发卡机构为防止和减少信用卡资金损失,在经营管理中,对可能产生的静态及动态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分散及转移等多种措施,保障信用卡资金安全和获得最大效益的活动过程。 二、信用卡风险的特点 信用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风险的滞后性。信用卡具有“先消费、后还款”的特点,决定了信用卡持卡人无须预先存款即可刷卡交易。同时根据信用卡业务惯例,持卡人有一定期限的还款免息期。在免息期内,发卡银行无法完全监控持卡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只有在贷款逾期进入催收阶段后,银行才能真正确定风险损失的程度。 二是风险的分散性。由于信用卡持卡人分散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持卡人从事的职业特点比较分散,消费行为各异,而且持卡人用卡也会随其身处不同地域而呈现明显的使用地域的分散性。这使得信用卡风险也因此而表现为分散性特征。 三是风险的多发性。信用卡持卡人总量大、消费频率高、自然因素变化较多,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很多无法预料的潜在风险。 四是风险的复杂性。信用卡风险产生的因素较为复杂,仅因欺诈因素引致的风险就包括伪卡诈骗、伪冒申请、卡片遗失、盗用账户、未达卡、网上黑客等。 三、信用卡风险的类型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新兴结算业务,与银行传统业务一样经营的都是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两者在资金上的安全性是相对的,风险性是绝对的,具有商业银行在经营上的一般特征,也有着和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相类似的风险,具体如下: (一)信用风险 银行传统业务的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单位或个人在借款到期后,不能履行合同、契约,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贷款,致使银行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而遭受损失的一种风险。而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是特指持卡单位或个人在用卡透支后,由于发生经济问题或者主观故意,不能按信用卡章程规定的期限,或发卡机构与持卡人事前协定的透支期限,归还透支本息所产生的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最隐蔽和最难防范的信用卡犯罪手段。 2、谎称未收到货物而拒绝还款。即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谎称从未进行交易或者有交易但没有收到货物而拒绝还款。 3、虚假挂失。假装信用卡丢失,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的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 4、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从而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一般说来,拖欠还款超过6个周期(18O天)即定义为呆账予以注销,对于宣布个人破产的应即时列为呆账注销。由于信用卡是免担保、免保证金、免抵押品的信贷方式,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最主要的一个损失来源。信用风险所带来的坏账损失,不仅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利润,而且监管机构会因此要求更高的资本准备金,这是因为资本准备金是根据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而定,特别是新巴塞尔协议在更大程度上把资本金要求与信用风险挂钩。而且,如果信用风险损失大大超过预期水平,在资本金被坏账冲减的同时,监管机构又要求银行增加资本金比率,从而产生巨大的资本危机,如果控制不当,则会使银行或信用卡公司破产。 (二)欺诈风险 信用卡的欺诈风险是指由于信用卡遭人冒名申请、伪造、盗领、失窃等原因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欺诈类型主要有: 1、冒名申请。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申请信用卡,获批后,即刻进行欺诈消费或套取现金。 2、伪造卡。先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真实的信用卡客户资料,然后再根据非法获取的信息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 3、遗失卡或被盗卡。信用卡在邮寄或使用过程中不慎丢失或被他人盗取,从而被他人盗刷。 4、特约商户欺诈。主要是特约商户的不法雇员通过伪造交易资料骗取收单机构交易款。 (三)操作风险 信用卡的操作风险是指发卡机构因管理和作业流程上的操作不当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卡机构内部员工疏忽大意,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对流程执行的力度不够,也会造成不应有的风险。 2、审批政策及后续流程漏洞造成的损失。 3、相关配套的软硬件设备安全性低也有可能造成损失。 目前,我国还处于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初期,由于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系统出错、人员出错的情况经常发生,给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障碍。然而操作风险是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内部的风险,只要管理到位、措施得当,操作风险比较容易控制并降到最低程度。 四、信用卡风险与一般银行业务风险的差别 信用卡风险与银行传统业务风险虽然存在一些共同特征,但仍然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性质不同 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是企业或者个人根据需要向银行贷款,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是借贷关系,企业经营风险、居民投资风险都集中体现为银行风险,资金损失表现为沉淀、呆滞贷款;而信用卡风险是持卡人透支长期不还或恶意透支,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一种欺诈行为。这两者资金损失的性质不同。 (二)风险对象不同 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其资金投向侧重于工商企业,随着个人住房贷款以及消费贷款等业务的开展,个人客户也迅速增加,但从银行能够取得的信贷额度只是一小部分。因而,这一风险的主要对象是工商企业。信用卡有单位持卡人及居民个人持卡人两种形式,单位及个人都能在规定范围内善意透支,通过信用卡取得银行的消费信贷,其中,个人客户占据了绝大多数。因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主要对象则是个人居多。 (三)风险方式不同 银行传统业务贷款是通过合同明确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对贷款用途、期限、利率等都做出了相应规定,由银行监控,其风险主要是法人风险。而信用卡是以章程为约束,以个人信用为前提,以申请办卡协议为合同,认卡不认成分,验卡不问用途,个人比较容易透支,风险方式主要是自然人信用风险。 (四)风险时效不同 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一般贷款金额较大,期限较长,受政策性影响大。信用卡透支则面广、金额小,要受到授权控制,一般只允许短期善意透支,其风险潜伏性很大,难以及时控制及预防。 (五)风险管理程度不同 银行传统的信贷对象侧重于工商企业,贷款稳定性强,信贷部门对每笔贷款可以跟踪监督其用途,也可以通过企业报表及测算资金周转率、销售回笼率、投资收益率等掌握贷款运行情况,相对便于管理。而信用卡发卡数量越大,流通性越广,使用中涉及持卡人本身、商户、银行网点等环节越多,其风险程度越大,管理难度越大。 通过对信用卡业务与银行传统业务的风险进行比较分析,不难看出,信用卡作为一种集存款、取款、转账、结算、消费信贷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一项综合性业务,除具有传统银行业务的一般风险特征外,同时具有自身特有的风险,这种风险比银行传统业务风险更大、更隐蔽,这就决定了信用卡风险管理的长期性、艰巨性。 因此,信用卡发行机构制定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时,既要吸收、借鉴传统银行业务长期积累、摸索的一些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技巧,如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结算管理、信用等级管理等,又要结合信用卡业务特点,根据信用卡风险方式、风险特征、风险环节、风险成因,掌握诸如发卡技巧、受理技巧、追讨技巧、监控技巧等在内的各种风险防范技能,同时了解国际信用风险管理动态,以便形成具有自身风险管理特色的,切合实际的风险管理决策。 第二部分 我国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信用卡业务的飞速发展,信用卡业务中所伴随的各种类型的风险都在逐渐加大。了解我国目前信用卡风险的现状和原因,对于正确识别信用卡业务中的风险,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将会起到有效的作用。 一、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问题逐渐凸显 (一)信用卡应偿授信总额增至历史高位 截至2008年底,我国信用卡累计总发卡量达到1.42亿张,总授信额度达到9800多亿元,期末应偿信贷总额达到1580多亿。而2007年底,我国信用卡的应偿信贷总额只有750亿元。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短短一年间,我国信用卡应偿信贷总额增加了一倍。信贷总额的增加,一方面自然给银行带来更多的潜在利息收入,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加大了各种信用卡风险发生的概率。特别是前几年各家银行在发展信用卡的时候只注重量的增长,实施的是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式经营策略,致使信用卡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不良客户。 随着信贷总额的增加,信用卡不良客户也在成比例的增加,当这部分持卡人的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或者他们有意进行恶意透支的时候,信用卡的风险就会被成倍的放大。 图表 1:2006-2008年我国各年累计信用卡发卡量 单位:万张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银联信 图表 2:2007年和2008年我国信用卡期末应偿授信总额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银联信 (二)信用卡不良率呈现上升趋势 在2008年的时候,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的信用卡不良率只有1%左右。但是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这个数字正在上升。根据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杨科的预测,我国2009年末的信用卡不良率可能会攀升至3%-4%左右,如果达到这个数字的话,那么无疑将会使我国本来就盈利艰难的信用卡行业雪上加霜。 以上海地区信用卡的不良率为例。2009年3月24日,上海市银监局披露,截至2008年底,上海信用卡发卡存量达3250万张,已近人手两张;上海各持牌信用卡中心不良贷款率已经达到2.42%,同比上升0.76个百分点。不过,如果换一种计算方式,信用卡不良贷款率的增长将是另一个惊人的数字:对比2007年不良贷款率1.66%的数字,信用卡的不良贷款规模事实上是增长了45.8%。如果信用卡不良率按照这样的速度继续攀升的话,那么到年底将会超过3.6%。 信用卡业务一贯以低不良贷款率、不占用资本而被各银行大力发展,如今却出现明显的不良贷款增长。这将会信用卡的风险被逐渐放大,继而给银行带来经营管理上的麻烦。 图表 3:2007年和2008年上海市银行业信用卡不良率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银联信 (三)欠款人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一直以来,企业白领、高管阶层以及政府公务员等高收入或者收入稳定人群是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主要发展对象。但2008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这部分人群正逐渐加入到银行信用卡的不良客户大军中。 去年,中国工商银行某分行在某媒体刊登了一份催收公告,在42个被公告的对象中,公务员有27人,其中又有6人是法院、检察院、公安系统的公务人员,另外还有5人是教师和医生,剩余的则是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如烟草公司、电力公司,以及其他一些事业单位的职员。这42名信用卡持卡人利用信用卡额度透支违约,经银行多次催收仍未归还,最终上了银行的催收公告名单。 而根据北京西城区法院对信用卡欠款案件的调查统计,目前信用卡欠款数额在逐渐增大的同时,企业白领、高管等人的案件也在逐渐增多,突出地表明了信用卡的风险正在一些高收入人群中蔓延。 二、当前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程度提高的原因分析 受体制、经验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国内银行普遍存在对信用卡业务的特殊性认识不足,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等问题。风险管理体系不能适应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一)对信用卡业务的认识存在偏差 国内银行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陆续发行具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但当时发卡的目的是通过信用卡吸收存款,回笼货币,并没有将信用卡作为主要的零售工具来经营。其后将其定位为中间业务,也是希望通过信用卡在中间结算方面的便利性为其他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这种思想认识和相应的行政调节手段,使信用卡无法发展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规范化产业。 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了信用卡风险控制政策的制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和风险管理手段的应用。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不少发卡银行为增强吸存能力,过分看重信用卡的结算功能,使信用卡成为企业间大额结算的工具(目的为了增加企业存款),但由于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措施跟不上,出现了管理上的漏洞。少数发卡银行将信用卡的透支与转账结算功能结合起来,进行违规拆借放款和账外经营,并因此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但是仍然不完善。由于征信系统初步建立,系统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待加强,且征信系统仅包括了个人的银行信贷数据,对于其他行业暂不包括,其信用内容和社会影响力有限,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发展。 同时我国缺乏跨地区、跨行业、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和征信机构,使得银行进行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加。信用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制约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 发达国家针对信用卡市场形成的法律法规大都比较完备。以美国为例,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期间制定了一大批适用于金融消费信贷领域,包括专门针对信用卡业务的法律,如《贷款真实性法案》、《公平信贷记账法案》、《平等信贷机会法案》、《公平信用报告法案》、《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信用卡发行法》、《电子资金划转法案》、《联邦破产法典》、《财务隐私权利法案》等。这些法律对规范和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由于开展信用卡业务的时间还不长,相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商业银行主要依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开展业务。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对发卡机构、持卡人、商户等的权利、义务界定不够明晰,不利于发卡机构对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例如对于非法中介套现行为,因缺乏明确的法律制裁依据,银行往往束手无策,只能采取取消商户资格、收回刷卡机具等被动措施,难以控制套现现象的泛滥。目前我国刑法关于信用卡犯罪的规定比较少,对信用卡的定义太严格,缺乏对单位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欺诈行为的认定,对整个银行卡犯罪种类的认定还不具体,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信用卡犯罪现状。 另外,法院对电子证据的认定也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当银行与持卡人就通过密码认证但没有签字的交易发生纠纷时,法院认为应以持卡人书面签字为准,没有签字,就当然认为持卡人没有参与此次交易,而银行依据的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关于密码对交易确认的规定效力不够,造成银行最终承担败诉的结果。 (四)银行信用卡业务粗放式经营难控风险 首先,信用卡由于风险构成和管理要求的不同,业务运作模式有着鲜明的特点。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信用卡业务比较适合于采用中心式、集约化的操作经营方式,并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但受现有组织架构和对信用卡业务特点认识不足等的限制,国内各发卡机构基本上呈现小而全、地区分割的经营格局。这种组织体系和运作模式造成信用政策不统一、授信分散、效率低下,往往带来大量的操作风险和交易风险。 其次,各商业银行发卡机构对风险防范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风险管理会影响业务发展。存在重规模扩张、轻风险防控的现象,在没有充分考虑申请人还款能力的情况下滥发信用卡。 第三,对员工的业绩考核主要是发卡量,尚未与风险责任挂钩,致使部分银行卡营销人员盲目追求发卡量,忽视风险管理,不能主动的通过加强监管,制定规章来规避风险,而且有的行缺乏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和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致使很多内控风险事件发生。 (五)风险控制技术落后 信用卡业务的特点决定了技术力量是推行风险管理理念、实施风险管理整体方案和提高风险管理效率的根本保障。 在信用卡风险控制技术手段方面,目前国内银行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是明显的,特别是事前的风险预警和实时动态风险监控的技术手段相对薄弱。比如,对于审批、资金清算、风险资产的清分与管理等与风险控制关系密切的业务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造成风险信息反馈慢、风险处理效率低,制约了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部分 境外典型信用卡危机案例的回顾与启示 2003年和2006年,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先后爆发了信用卡危机,对其经济、金融乃至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分析研究境外国家和地区的信用卡危机的背景、成因和影响,对于我国提高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推进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2003年韩国信用卡危机分析 韩国在经历了l997-l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出口不振,经济低迷。韩国政府为了加强税收和刺激经济的发展,除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紧急融资外,也积极想办法进行金融改革。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设立专责的金融重整机构、加速处理银行不良债权、鼓励民间消费支出以及信用卡支付等。 在这些五花八门的改革措施中,影响深远且异于它国者,首推鼓励民众大量使用信用卡。韩国政府认为,信用卡消费是一个既可提振民间支出,又能防范企业现金交易逃税的有效方法。因此,韩国政府在l999年实施了信用卡奖励政策,尤其在税收方面,让持卡人及特约商家都能因使用信用卡而得到税的减免。看起来,这可谓是一举数得的考虑:政府鼓励民众多多使用信用卡消费,除了活络经济和市场外,政府税收也大大提高。 韩国政府对信用卡奖励的具体政策为:对个人而言,持卡人全年信用卡的刷卡额,扣除年收入的l0%的余额,乘以l0%,再乘上税率,即是个人可免除的税额。到了2001年1月,为进一步鼓励民众刷卡,政策又将第二个10%的比例翻倍,提高为20%。最高刷卡免税的上限为500万韩元,相当于4200美元。 对商家而言,因为接收信用卡必须支出额外的手续费,多数商家开始时并不乐意。在政府半强制的措施下(包括营业税优惠和行政稽核),让商家可以在信用卡交易的金额中,从营业税中扣除2%,最高免税金额为500万韩元。这样,商家也逐渐愿意成为信用卡特约商店。另外,政府也强制规定,凡是年营业额超过2400万韩元的商店,必须接受信用卡作为支付工具。如此一来,政府可以掌握店家实际营业额以进行征税。 (一)政府动员,银行狂发滥用 在政府的宏观政策与措施的影响下,韩国的8大信用卡公司都纷纷放松信贷政策,向民众大举发放信用卡。发卡行对申请人不做信用审查,信用卡的信贷额度与申请人的收入与支付能力不相挂钩。消费者甚至可以允许拥有高达25张信用卡。 几大信用卡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浮滥发卡的恶性竞争。有的银行或信用卡中心把发卡量作为一个指标来考核业绩成效,申请人在短期内就可获得多个信用卡。银行或发卡公司以街头推销等各种方式发放信用卡,后果可想而知。大量的持卡人是学生、待业者、家庭妇女,连不少无业游民都拥有信用卡。在美国,使用信用卡循环信贷者主要是“工薪穷人”(working poor),在韩国却是“待业阶层”(yet to be employed)。据韩国福利官员在收容所作的调查发现,27%无家可归的人身上至少有一张信用卡。 韩国如同其他亚洲国家一样,祖辈几代人都有勤俭存储的习惯,居民的平均储蓄大约占国家GDP的32%。在1997年前,韩国民众对信用卡还相当陌生,习惯于以现金购物,银行也不贷款给消费者个人。然而在1998-2003年这5年中,由于政府税收政策的鼓励,信用卡公司的市场推动,再加上消费信贷文化的急剧膨胀,韩国民众拼命刷卡,一跃成为全球信用卡消费的冠军。信用卡的收入连续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增长,签账交易金额增加近10倍。 据金融监管委员会统计,在2002年的时候,韩国流通的信用卡总数有1亿多张,是当时韩国人口总数的两倍还多,成人平均持卡4.5张。在2002年年底,接受信用卡的商家大约为250万家。 当时全球的零售市场,刷卡取代现金比率最高的就是韩国,约为36%,也是每花100元,就有36元是用信用卡支付的;美国这一数字约为21%,台湾约为15%。2002年,韩国信用卡交易额达520亿美元,平均每人的年消费额高达1100美元,高于国民的平均收入。 民众大肆扩张信用,起初一度让韩国各银行因赚取厚利而纷纷将营运重心转至消费金融业务,各家银行投巨资进军信用卡市场,企图达到占领市场和获得新利润增长点的目的。然而,韩国信用卡大面积是无担保、无审查放款,一旦持卡人无力清偿,便将转为银行的呆账。 (二)短期行为引起负面效应 政府此项利用信用卡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短期内似乎真的有效。在2003年以前,韩国确实创造了佳绩。1999年至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跃居亚洲四小龙之冠(GDP增长6%),金融改革亦被誉为亚洲的典范。韩国的信用卡消费螺旋式上升,私人消费在2002年达到了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占到国家GDP的60%。在提高税收方面,2001年政府的新增营业税收达到3.8万亿韩元,相当于30亿美元。但在这些好看的数字背后,实际却潜伏着危机。 尽管消费高涨导致经济复苏,但很快也伴随着欠债率的指数增长。不到一年的光景,局势急转直下,8大信用卡公司的平均欠债率,在2002年底达到6.6%。2003年春,政府通过新的法案,强制信用卡公司控制其信用贷款分配,对申请人要做信用审查(之前银行的授信程序中没有这一过程),降低信用卡现金取款的额度。并下令“禁止街头推广行销方式”及“预制预借现金,信用卡贷款比重不得高于50%”的双重政策。之后,信用卡公司减少了卡的发放数量,而且降低了信用额度。金融监管委员会的报告说,新发法案使得信用卡消费从2003年第一季度的1380亿韩元,降低到第二季度的1050亿韩元。然而,此举仍抵挡不住隐藏的危机。 随着经济的步履艰难,韩国家庭债务日益升级,信用卡利用额减少,加之政府对如何推动经济缺少良好的咨询意见,2003年9月底,韩国总统卢武铉再一次宣布了放松信用卡条规管制的意向。实际效果上,此举为更多的危险客户贷款继续开了绿灯。 (三)危机发生 在韩国32家信用卡发卡机构中,银行兼营者24家,信用卡发卡业者8家,其中LG Card、Samsung Card、BC Card以及Kookmin Card四大发卡机构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LG信用卡公司属于LG集团的一部分,是韩国规模最大的信用卡公司,1/3的韩国人都持有LG的信用卡。 图表 4:韩国信用卡危机发展的过程 时间 韩国信用卡发卡机构的经营情况 2003年9月 8家专营信用卡公司的平均欠债率已由2002年底的6.6%攀至13.5%的历史新高。属于国家第三大金融集团的Woori(友利)信用卡公司,欠债率竟达到31%。第二大发卡公司Samsung Card亏损了8.5亿美元。 2003年11月 8家专营信用卡公司的逾期贷款总额高达7.7万亿韩元(64.3亿美元),相当于这些公司总资产的12%。整个韩国总的信用卡债务达到惊人的63.4万亿韩元,相当于国家GDP的10%。 2003年11月 LG信用卡公司持卡人的违约比率已跃升为14.7%,创历史最高点。公司的债务比资产多出3.24万亿韩元。LG信用卡公司已濒临破产边缘,宣布暂停ATM现金提取服务。不久后,LG信用卡公司交付限定拍卖,但由于应邀投标的公司缺少兴趣而不成功。后来,在韩国政府的牵头下,包括国营银行Woori在内的8家债权银行出面解危,同意延展一年LG信用卡公司到期的1.1万亿韩元债务,并提供2万亿韩元的新贷款给予援助。 2004年初 LG信用卡公司的总欠债已达21万亿韩元。其它7个大的信用卡公司也同样危机四伏。政府担心,一旦LG信用卡公司破产,在韩国形成连锁反应,会再度引爆第二次金融危机,破坏整个国家的金融行业。因此政府和民间银行忙着筹组巨额的救援措施。 2004年1月 国营韩国发展银行(KDB)同意带头接管LG信用卡公司。在42亿美元的纾困方案中,发展银行成为LG信用卡的最大股东,其它参与接管计划的还有国民银行、Woori银行和全国农业合作社联盟等债权行。这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韩国金融机构被国家接管的首例。 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 在个人信贷的各种产品中,信用卡的风险最高,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最高。信用卡信贷的风险管理有其自身的规律。从韩国信用卡危机的发展过程来看,韩国在急于成功的心理驱使之下的作法犯了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大忌。 二、2006年台湾卡债危机回顾 2006年的前几年时间里,在企业金融业务减少的情况下,台湾各银行纷纷通过大量发行各种信用卡与现金卡扩大业务,结果是发卡量迅速增加。许多持卡人透支消费,在经济大环境不佳、收入无法增长的背景下,负债累累,无法偿还,形成一个庞大的欠债群体“卡奴”。银行为了生存与利益,通过各种合法与非法方式讨债,结果让许多“卡奴”陷于困境,出现一股因卡债而走上绝路的自杀风潮,引起全社会对“卡奴”问题的关注。不仅如此,“卡债”的负面影响开始向经济面延伸,从而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一)台湾各银行疯狂发卡 台湾岛内银行众多,竞争激烈,特别是由于岛内企业大量转移海外尤其是大陆,但受制于当局政策,银行无法到大陆发展,结果是企业金融业务大量减少,导致银行逐渐将目光转向消费金融业务尤其是高利息的信用卡消费金融业务。为争夺这块市场,台湾许多银行纷纷发行种种信用卡与现金卡,而且以各种优惠方式推销,诸如采取“红利积点”、“刷卡、办卡”送礼品,购物送信用卡等方式,鼓励客户使用信用卡、现金卡,鼓励透支消费。 结果,信用卡、现金卡发行量暴增。上世纪9O年代初,台湾信用卡并不普遍,到2000年信用卡与现金卡也只有1830万张。然而,此后,银行卡数量迅速增加,到2005年底,台湾金融机构共发行各种金融卡1.3亿多张。其中,2004年6月到2005年12月底,台湾金融机构共发出了1732万张新的信用卡,2006年初台湾市场上流通的信用卡达4511万张。台湾2300万人,平均每人拥有两张卡。信用卡循环信用余额近5000亿元新台币。 图表 5:台湾2000年和2005年的累积发卡量 项目 2000年 2005年 发卡量 1830万张 1.3亿张 数据来源:银联信整理 现金卡是一种更具风险的金融卡,在市场上的出现只有5年时间。2000年,台湾万泰银行发行“乔治玛莉现金卡”。现金卡首次在台湾金融消费市场出现,造成一股旋风,让在台湾并不知名的万泰银行打响名号,业绩迅速好转,次年便由上年严重亏损转为14亿元新台币的盈利,相当于该现金卡带来5O亿元的获利。此举引发台湾银行的现金卡风潮。台新银行、中信银行、大众银行与中华银行等纷纷大量发行现金卡,于是各种信用卡与现金卡成为当时台湾消费金融最流行的支付手段。 (二)造就50余万“卡奴”大军 信用卡、现金卡的大流行,造就了一批负债沉重的“卡奴”大军。“卡奴”是对持有信用卡与现金卡而负债累累的持卡者一种形象的称呼,就像前些年北京出现的“房奴”一样,借巨款购房,不仅没有得到购房所获得的欢乐,反而成为房子的奴隶,努力工作挣钱只为支付沉重的房贷。“卡奴”已成为台湾社会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到2006年的时候,台湾“卡奴”的保守估计就有50-60万人,更有人估计全岛有95万个家庭笼罩在卡债阴影中。依照当时的数据统计,双卡授信余额7800亿元,平均每人欠债33万元,其中8O%欠债在5O万元以下。 在台湾,不仅穷人卡债问题严重,有钱人拖欠卡债问题也一样严重。据台湾银行公会统计,欠卡债务超过300万元的高额卡族有632人,其中多数人持有白金卡、无限卡(世界卡)等贵族卡,而这些持卡人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群体,但他们的债务超过2O亿元。 台湾民众使用信用卡与现金卡情况普遍。信用卡持有者中,每4人就有1人用过循环信用;现金卡持有者,每3人就有一人曾动用。卡债增加的原因众多,在调查中,62%的人认为是过度消费造成的,其中39%承认是因消费太冲动或慷慨而欠下卡债;因创业或经商周转需要透支而欠债的比率为29%;因家庭变故或失业等生活困难因起的合计也占29%。超前消费、盲目消费是卡债出现的主因,经商周转与生活困难也是重要原因。 (三)“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我国 商业银行 信用卡 业务 风险 现状 管理 对策 研究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