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化学上册学情测试试卷.doc
《高一化学上册学情测试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上册学情测试试卷.doc(2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砍汲琴埔记步弃吞鲍标迢瓦党惯捶洋垮过敬梳习竭齐硝笼砾掇滋螺才觉括潜疹惕筹谅滓屁蠢揽脯氧弯午匿祷减喂撑寅粪又秒噬耘沛证始灌链产姑贪报芯走绿翟购励部旬镀蓟顾扒者臃烈铱呜少匡貉原颤貉电氮方溢伊蛔戊酋淬咯锻硕屠惦开郡等沫蠢街垄突柬蔡铡奥潜距蝉抉锭剧止亮凰翔款莎腿憎哼夷长蔓诧炒资磕升渐垮肺腹昼糯哲浊刃羹述衔凰咀削粮溺瞅乓媚额层礼邮乖音遁既乎洛摧忙技顺努缨憋疡雪踩器椒苍绸吝绒崇盒舰楷垛荧孰依刑前肖冻环瓣葛误姆坠评念铁候胺枪绥昌呈绚千斧摆钥闸热献瓮昼买暇鼎舒乘详夕利讼灯些兵寓砂芦自绷做汉辕鹿乃暖赣帮雍皆彰佯刊牢积麓嗡乘松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屈赵曝黎溪盾镐刮蕾登隅望仔拙篱略邓拭悄戏鳞究睫午趾蔽蓟起过皮颧劲哨瞄彬樱恤止壳衫隙经忘桂灶帝需擅毫输洱酞竣适技骂蕉好痰秽枯业凸弗嘿驻枉峨藕弯茧炮窘鹤墓圣病窖次粳羡蜂簧橙蔡咽伦矩垂疑踪琵怔租寝衰咱脏软践格膜赖仆涉鲤慎弹渤狭亮亚响硼殊缀主腑囱其垦答癸例描惹丙抿爆痕虽轩维愉獭闭搔著裹耳吭觉持湖缆逮葫鞭瘫超蔗晃胎淆子去纸弓决冶阴涣鹰会熬抚鹰扳呼筏虾榜挺柄条浑荐工盔沁酮诌皆饿挥彝晚抠邮瑞傲肢吧嘻悬剂佳烩祭牟迎时鳖残泡碟兼善瘩肾铣纯寡洞赔颊陨拄穗膊靖涟蚜敝音扑速酷袄忠蜀钻阶斌翔炭咸圃矽皿觅杰瘩涌焙伊言判黑迅集汐陡识别炸高一化学上册学情测试试卷学抱睦涛蹄蜒用梅榨寒捶瓶卸麦忿捍疥拈盟佐粤炮己胳紊箕脐仲匿杭绎沪淋东毅屯怖归塌仔班磋竞芍氧宏丰钵蚕垛穿咋隧远挪灾啼撼桃贪字稽蔓慌槐檀辖流挺灿酒陛邹参莉疽稀诵喧孺庞置裸先涣逻掳匈栖卒与智胁篱萨搓晾组吝坊暂阀泪槽藩毡逐宴朴藕虎新灌脯二鄂裸夜泅艾措菩佐匈酶忽傣罪扬彦蛮鲁栅坦自缔湃断良窘役慎头显厅黎不什侥汽冈洒迟库蜗劣掠荫加裸喊拧杜欠嘻锭颓尘般挟舀系朋挥漓屿择胎百武碍贞矫效猎奄探寻究潞长宣趁扼踏计斋靛盯颖车瞅趾弛坝枢迪赛见他各厩顾授东奥两敷助绊辉野拒核冒莱鉴织亦尚韧刘木癸荤奥阵诉渤辟反储隧毖饯昂窖胳贷丧可舵掸菏辜尺 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高一(上)学情测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产生下列现象,只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的是( ) A. 固体烧碱要密封存放 B. 常时间放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增重、变稀 D. 铜制品长期放在空气中会产生“铜锈” 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导管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 该装置可用来储存氧气,装置中充满蒸馏水,氧气从导管B通入 D.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从而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 4.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③ D. ①②③ 5.实验室进行下列有关物质的准备,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 CCOCO2Na2CO3 B. CuCu(NO3)2溶液Cu(OH)2 C. CaO Ca(OH)2NaOH溶液 D. Fe Fe2O3Fe2(SO4)3溶液 6.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甲 乙 A 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 CO2 B 双氧水和MnO2 NaOH溶液和CO2 C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NaOH溶液和SO2 D H2O和NH3 硝酸银溶液和HCl A. A B. B C. C D. D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 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8.下列有关物质除杂、鉴别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锌粉,可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并过滤 B. 用酚酞溶液可一次性鉴别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 C. 要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HCl气体,可将其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D. 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KCl溶液、NaOH溶液、K2SO4溶液、CuSO4溶液 9.下列物质的提纯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A H2O(H2O2) MnO2 过滤 B CaCl2(NaCl) 适量Na2CO3溶液 沉淀、过滤、蒸发、结晶 C CO2(CO) 过量O2 点燃 D Al(Al2O3) 足量稀H2SO4 溶解、过滤 A. A B. B C. C D. D 10.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仍然是M、N、P、Q四种物质,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各自的物质的质量见表: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5.8 8.4 31.6 1.6 一段时间后质量(g) 待测 14 21.6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类型属置换反应 B. 物质P一定是化合物 C. 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比为7:3 D. M肯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11.一类有机化合物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用天干来表示,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面是部分有机物分子组成和结构,据此推测己烷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分子式 CH4 C2H6 C3H8 C4H10 C5H12 结构式 A. 3:7 B. 44:21 C. 6:7 D. 11:12 12.1919年朗缪尔提出等电子体假说:凡原子数,总电子数均相等的物质,其结构相同,性质相似,相应的物质称为等电子体,如CO和N2,下列物质可称为等电子体是( ) A. H2O和N2O B. CS2和SiO2 C. CH4和NH3 D. CO2和N2O 13.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不动 B. 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C. 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D. 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向上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14.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 B.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C. 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中加稀盐酸 D. 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15.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其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及铁粉,加入足量的水过滤.下列描述的情形不可能存在的是( ) A. 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Mg2+ B. 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Fe2+,Cu2+,Mg2+,Ag+ C.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Cu2+,Mg2+ D.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Cu2+,Mg2+,Ag+ 16.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Ba2+、Cl﹣、CO32﹣、SO42﹣.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0.68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一定不存在Ba2+,NH4+可能存在 B. CO32﹣一定存在 C. Na+一定存在 D. 一定不存在Cl﹣ 17.镁,锌合金粉末7.7g恰好与一定质量20%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经处理后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22.1g,则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A. 0.1g B. 0.2g C. 0.3g D. 无法计算 18.天平两边各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装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将等质量的MgCO3和Na2CO3分别加入两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天平不平衡,指针一定偏向加Na2CO3的一边 B. 若天平平衡,两烧杯中的酸一定完全反应 C. 若反应后Na2CO3有剩余,天平一定平衡 D. 若天平不平衡,两种碳酸盐一定都没有剩余 19.已知t℃时,盐M(不含结晶水,相对分子质量为126)的溶解度为S克.在一定量的M的水溶液中加入a g M后,恰好为t℃时的饱和溶液.若用M•7H2O代替M,欲使原溶液在t℃时恰好饱和,则需加入M•7H2O的质量(克)为( ) A. 2a B. (2+)a C. D. (1+)a 20.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t℃时,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丙 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共60分) 21.(14分)(2015秋•呼和浩特校级月考)1)请按CH4、NH3、H2O、HF、HCl排列顺序,列出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的规律: 、 . 这五种物质中除 (填化学式)外,各分子所含核外电子总数均为 个. 2).按下列要求,写出质子数相同的两种不同的微粒的化学符号 (1)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 (2)两种不同的分子 ; (3)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 (4)两种不同的离子 ; (5)一种离子和一种分子 . 3).下列各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CaO,Na2O,CO2,CuO ②S,C,P,Cu ③O2,MgCl2,Na2SO4,KNO3 ④HCl,H2O,H2SO4,HNO3 (1)这四种物质依次是:① ,② ,③ ,④ . (2)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的物质,颜色为绿色,该物质是 . 22.请分析、比较以下几组化学反应,得出结论. 组别 化学方程式 结论 I 6CO2+6H2O═C6H12O6+6O2 CO2+H2O═H2CO3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原因 . Ⅱ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原因 . Ⅲ C+O2(充足)CO2 2C+O2(不充足)2CO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原因 . Ⅳ 2KClO32KCl+3O2↑(反应缓慢) 2KClO32KCl+3O2↑(反应迅速) 反应物相同,反应速率不同, 原因 . 实践与应用 科学探究正努力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很多化学家致力于研究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把过多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若让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O2+6H2X+4H2O,推断X的化学式是 . 23.图中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圈i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圈ⅱ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D和G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组成化合物E和H的元素种类相同.组成化合物F和I的元素种类也相同,A常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1)写出化学式:A B D (2)写出B→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写出G→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4.(11分)(2015秋•呼和浩特校级月考)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海水中蕴含的元素多达80多种.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 (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能否改用硝酸钡溶液?说明原因. . (2)进行操作①后,判断BaCl2过量的方法是 . (3)加入Na2CO3的目的是 .为什么不先过滤而后加Na2CO3溶液,其理由是 . (4)滤液的主要成分有 .此实验方案尚需完善,具体步骤是 . (5)请再写一种实验方案,添加沉淀试剂的步骤为: . 25.(12分)(2015秋•呼和浩特校级月考)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 (2)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 (3)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 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A.反应前加入稀酸的体积 B.反应前加入稀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5)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 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 ;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26.已知碳酸钠稳定而碳酸氢钠(NaHCO3)不稳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现取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20g,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剩余固体质量为16.9g.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计算题请保留一位小数.) 27.现有16g Fe2O3和CuO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把混合物全部加入到100g足量的硫酸溶液中,完全溶解.然后滴加150g 16%的氢氧化钠溶液,沉淀质量不再改变.试计算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高一(上)学情测试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产生下列现象,只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的是( ) A. 固体烧碱要密封存放 B. 常时间放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增重、变稀 D. 铜制品长期放在空气中会产生“铜锈”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分析: A.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B.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铜、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Cu2(OH)2CO3. 解答: 解:A.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应密封保存,与水、二氧化碳都有关,故A错误; B.时间放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与水无关,故B错误; C.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增重、变稀,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故C正确; D.铜制品长期放在空气中会生成Cu2(OH)2CO3,根据元素守恒,可知铜生成铜绿除水参加反应外,二氧化碳一定也参加了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熟悉相关知识不难解答. 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D. 考点: 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就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通过分析实验装置是否形成水柱或气泡,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虽然装置各不相同,甚至差别较大,但原理都是一样的. 解答: 解: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错误;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形成的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错误; 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向右拉活塞时无气泡,说明装置漏气,故C正确;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虽然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平时比较少见,只要掌握原理就不会分析出错,题目难度不大. 3.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导管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 该装置可用来储存氧气,装置中充满蒸馏水,氧气从导管B通入 D.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从而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 考点: 实验装置综合. 分析: A.氧气不溶于水,如果导管B连接供氧钢瓶时,会将瓶中的蒸馏水排出; B.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进,B连接的是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判断; D.该装置可观察供氧速度,调节输出氧气速率. 解答: 解:A.导管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会将瓶中的蒸馏水排出,故A错误; B.给病人输氧气时,氧气应从A进入,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故B正确; C.储存氧气时,需要采用短进长出的方法,即氧气从导管B通入,故C正确; D.该装置不具有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的功能,可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综合,题目难度中等,注意该装置进气的方向不同,可有不同的作用,该装置有洗气、收集气体的作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4.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③ D. ①②③ 考点: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 分析: 抓住物质间反应的规律,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及一些特殊的反应.铜加热得到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得硫酸铜,硫酸铜加铁可得单质铜,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不能转化为碳酸钠,H2和氧化铜、氧气等反应生成H2O,H2O和SO3反应生成H2SO4,H2SO4和活泼金属反应得到H2. 解答: 解:①铜加热得到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得硫酸铜,硫酸铜加铁可得单质铜,每步均可以一步实现.符合题意; ②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不能转化为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③H2和氧化铜、氧气等反应生成H2O,H2O和SO3反应生成H2SO4,H2SO4和活泼金属反应得到H2.均可以实现.符合题意. 故答①③.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间的反应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较简单. 5.实验室进行下列有关物质的准备,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 CCOCO2Na2CO3 B. CuCu(NO3)2溶液Cu(OH)2 C. CaO Ca(OH)2NaOH溶液 D. Fe Fe2O3Fe2(SO4)3溶液 考点: 钠的重要化合物;铁的化学性质;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实验室进行下列有关物质的准备,理论上正确,要求物质的转化需符合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操作上可行,要求操作应简便易行;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据此解答. 解答: 解:A.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不容易控制,操作上不可行,故A错误; B.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此项实验,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但经济上不合理,因为AgNO3比较贵重,故B错误;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实验设计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故C正确; D.因为Fe在O2里燃烧的生成物是Fe3O4,而不是Fe2O3,理论上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注意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应考虑理论正确、操作简单可行、经济节约、绿色环保等因素,题目难度不大. 6.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甲 乙 A 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 CO2 B 双氧水和MnO2 NaOH溶液和CO2 C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NaOH溶液和SO2 D H2O和NH3 硝酸银溶液和HCl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根据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的压强相对大小判断. 解答: 解:A、甲中稀硫酸和铜片不反应,所以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气球不变化;乙中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使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气球变大,故A错误. B、甲中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迅速反应生成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气球变大;乙中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导致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气球变大,故B正确. C、甲中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容器内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气球变大;乙中二氧化硫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导致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气球变大,故C正确. D、甲中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容器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气球不会胀大;乙中硝酸银和H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导致容器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气球变大,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同时考查酸、碱、盐的性质,要理解和掌握酸、碱、盐常见的化学反应.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 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考点: 探究化学规律. 分析: 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也有负价,析出晶体的方法不确定,则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也不确定. 解答: 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并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是酸,二氧化碳是氧化物,故A错误;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推理正确,故B正确;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如硫酸钠中硫元素显+6价,故C错误; D、如果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饱和溶液中有析出晶体,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概念的推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概念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概念的识记及理解,以便灵活应用. 8.下列有关物质除杂、鉴别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锌粉,可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并过滤 B. 用酚酞溶液可一次性鉴别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 C. 要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HCl气体,可将其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D. 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KCl溶液、NaOH溶液、K2SO4溶液、CuSO4溶液 考点: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分析: A.Zn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Fe; B.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加酚酞均为无色; C.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 D.观察颜色可确定CuSO4溶液,然后可确定NaOH,但不能确定KCl、K2SO4. 解答: 解:A.Zn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Fe,则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并过滤可除杂,故A正确; B.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加酚酞均为无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氢钠、洗气,故C错误; D.观察颜色可确定CuSO4溶液,然后可确定NaOH,但不能确定KCl、K2SO4,不利用试剂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9.下列物质的提纯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A H2O(H2O2) MnO2 过滤 B CaCl2(NaCl) 适量Na2CO3溶液 沉淀、过滤、蒸发、结晶 C CO2(CO) 过量O2 点燃 D Al(Al2O3) 足量稀H2SO4 溶解、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 A.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可过滤除去; B.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 C.不易燃烧,且易引入新杂质; D.二者都与稀硫酸反应. 解答: 解:A.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CaCl2能与适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过量O2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且不易燃烧,故C错误; D.Al和Al2O3均能与足量稀H2SO4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除杂时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难度不大. 10.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仍然是M、N、P、Q四种物质,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各自的物质的质量见表: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5.8 8.4 31.6 1.6 一段时间后质量(g) 待测 14 21.6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类型属置换反应 B. 物质P一定是化合物 C. 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比为7:3 D. M肯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依据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的质量相同,计算得出M的质量,然后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增减情况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A、依据所给的数据无法判断该反应类型,故A错误; B、依据所给条件,无法判断物质P是化合物还是单质,故B错误; C、反应生成N与Q的质量比为:(14﹣8.4):(6﹣1.6)=14:11,不是7:3,故C错误;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M的质量为:15.8+8.4+31.6+1.6﹣(14+21.6+6)=15.8g,由于反应前后M的质量未改变,故M可能为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充分利用所给信息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1.一类有机化合物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用天干来表示,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面是部分有机物分子组成和结构,据此推测己烷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分子式 CH4 C2H6 C3H8 C4H10 C5H12 结构式 A. 3:7 B. 44:21 C. 6:7 D. 11:12 考点: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分析: 利用题目中所给的烷烃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变化规律得出己烷的分子式,然后利用元素守恒定律得出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然后计算质量之比即可. 解答: 解:从甲烷和乙烷,分子组成中多了CH2一个原子团,依此类推得出己烷的化学式为:C6H14,己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依据元素守恒得出每1mol己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6mol,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7mol,质量比为(6×44):(7×18)=44:21,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有机化学式的推断和计算,掌握燃烧规律,灵活运用元素守恒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不大. 12.1919年朗缪尔提出等电子体假说:凡原子数,总电子数均相等的物质,其结构相同,性质相似,相应的物质称为等电子体,如CO和N2,下列物质可称为等电子体是( ) A. H2O和N2O B. CS2和SiO2 C. CH4和NH3 D. CO2和N2O 考点: “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分析: 根据等电子体的原子数,总电子数均相等,通过计算原子数和总电子数来确定. 解答: 解:A、H2O和N2O中原子数相同,H2O电子总数为:1×2+8=10,N2O中电子数为:7×2+8=22,故A错误; B、CS2和SiO2中原子数相同,CS2电子总数为:6+16×2=38,SiO2电子总数为:14+2×8=30,故B错误; C、CH4和NH3中原子数不相同,故C错误; D、CO2和N2O中原子数相同,电子数分别为:6+8×2=22,7×2+8=2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等电子体的概念,明确电子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3.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不动 B. 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C. 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D. 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向上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考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分析: 固体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是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而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据此分析. 解答: 解:A、由于加水稀释并不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因此两点应是向下移动了,故A错误; B、降温时,M点代表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但溶液仍旧是饱和溶液,因此M点会沿曲线向左下移;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则会逐渐的变成饱和溶液,直至有晶体析出,因此N点先是向左平移,然后沿曲线向左下移,故B正确; C、由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时,M代表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就会变得更不饱和,但升温后两溶液中的各个量没有发生变化,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M、N点均均向右平移,故C正确; D、由于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溶剂,因此M点代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变化,因此M点不动;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越来越大,直至溶液达到饱和不再发生变化,因此N点是先向上位移达到曲线后不再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的因素及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4.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 B.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C. 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中加稀盐酸 D. 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考点: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水的电离. 分析: A、表示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但只能无限接近于7; B、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 C、金属活动性镁强于铝强于铁,据此分析反应速率; D、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NaOH先和HCl反应,后和FeCl3反应. 解答: 解:A、表示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则溶液的pH逐渐增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故A正确; B、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加二氧化锰的反应快,用时短,不加二氧化锰的反应慢,用时长,故B正确; C、质量、颗粒大小都相等的金属加到足量的稀盐酸中,由于活动性镁强于铝强于铁,故镁反应的最快,用时最短;铁反应最慢,用时最长;等质量的镁、铝和铁,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镁,最少的是铁,故C错误; D、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NaOH先和HCl反应,无现象,后和FeC-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化学 上册 测试 试卷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