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邂逅.pdf
《历史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邂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邂逅.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21项阳河北师范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人类学作为学科理念和方法论,自 20 世纪 80 年代进入中国,在保持独立学科架构的同时,因其视角和方法的有效性,促成了多种“新学科”的诞生,这些新学科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形成了新的学术自觉。艺术人类学借助文化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论对各艺术门类相关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和学科建构,对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的汲取,形成了艺术人类学旗下各门类艺术在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思维。多年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组织了丰富的学术活动,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在多门类艺术研究者与人类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艺术人类学得到稳步发展。历史人类学作为学科和方法论产生时间相对
2、较晚,它将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两个学科互融,创制了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立体思维新视角。该学科从活态研究对象切入,以既有的文化人类学理念加以定位,借用历史学方法把握历史语境、追溯逻辑起点,纵横相通地进行系统化研究。这是新的学术理念与视角,而非两个学科的各自表述,显现出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共有的新发展。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本有各自的论域和研究理念,当这两个学科彼此结合,方能显现出学术方法论的重要意义,这应成为既往借鉴文化人类学方法论【摘 要】历史人类学将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两个学科互融,从历史学角度开拓了未涉领域,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弥补了学科视角局限,体现出上下相通的立体思维。艺术人类学将多种门类艺术整合,整
3、体显现出对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的汲取,但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应关注历时与共时这对新论域,以弥补既有研究理念的缺失。以历史人类学“华南学派”学术实践为参照,可以认识到将历史人类学作为学科方法论运用于中国实践的特殊意义,以此把握立体的研究思维。【关键词】历史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立体思维;方法论;华南学派;有效性历史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邂逅22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的学科积极跟进的目标。艺术人类学邂逅历史人类学后,当学者们整合两个学科并用新方法、新视角对各自领域进行研究时,需调整自身理念和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两个渐显成熟的学科在方法和论域上既有其有效性也有其局限性,只有如此观察辨
4、析才会更有效,也才能显现出更强的学科与学术凝聚力。一20 世纪 80 年代,以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1为代表的译著发行,为国内文化人类学界打开了一扇窗。文化人类学重在从“当下”切入,把握社会诸种文化事项的“活态”存在,在 既 有“五 个 W”(What/Who/When/Where/Why)学术问询的基础上更侧重主位/客位、局内/局外,整体观察文化对象(艺术)及其本体(或称从艺术本体拓展到文化整体)的探讨,形成宏观把握与微观认知两种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视角。这种学术方法论因实地考察而建立起一种系统规范性和有效性,使得许多学科将文化人类学理念方法运用于本学科实践,并在此新视角下学术成果迭出。各艺
5、术门类也都拓展其学术论域,形成诸如“音乐人类学”“舞蹈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戏曲人类学”等学科,一时间该学术方法论成为“显学”。当我们将文化人类学学科方法论运用于各自领域的学术实践时,是否认识到会有“瓶颈”存在?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的“活态”考察,的确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然而文化事项的深层内涵是经历史生成、发展、演化而来,并1 日绫部恒雄编: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2 参见郑苏、孟凡玉:民族音乐学的学术范畴、理论、方法和目的在2000民族音乐学论坛上的报告,中国音乐2000年第4期。3 黄翔鹏:中国传统音乐的高文化特点及其两
6、例古谱,音乐研究1991年第4期。以活态的形式积淀于当下,若不明确这一点则显认知局限。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论若仅停留在“活态把握”这个层面,会有多种问题难以解决。20 世纪 80 年代末,笔者曾在厦门大学人类学系随石奕龙修习文化人类学,继而将其与音乐学论域相接,认知其理论的有效性。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后,笔者在多地、特别在对山西省音乐文物考察过程中,走访民间艺人,并对“乐户”后人有所关注,由此对文化人类学方法有了实际应用。然而,通过对不同县市乃至不同省份民间艺人及其音乐承载的考察,笔者深切感受到,当下民间礼俗中用乐之仪程、仪轨乃至所用乐曲和相关音声技艺体裁类型皆有相通一致性。我们要解读
7、它们何以相通,多种音声技艺体裁类型为何在某些特定仪程中具有曲目相通性,又是怎样的机制致使这些现象存在,要厘清这些问题,仅用“跳进、跳出”“主位、客位”的文化人类学理念显然是不够的,或称既有论域存在局限。世纪之交,来自美国的郑苏在中国音乐学院学术讲座中介绍了“历史的民族音乐学”方法论2。联想起黄翔鹏先生曾提及中国传统音乐的“高文化”3特点,笔者认为,这应该就是研究像中国这样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度所23历史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邂逅需要的方法论。笔者在厦门大学研读过梭雅人何以唱歌1等原版著作,认识到民族音乐学是在比较音乐学基础上汲取了文化人类学方法而建立起来的,用文化人类学理念研究区域人群生活、行为
8、方式中的音乐存在,重在对当下活态的研究。在实际运用中我们感受到不能仅停留在浅描、深描乃至对比、辨析层面,在中国运用这种学科方法还需要考量华夏文明数千年一以贯之的国家用乐理念、制度规范、音乐机构、职业乐人团队承载以及社会认同等诸多因素,更何况乐作为具有稍纵即逝时空特性的音声主导技艺形态,必须被活态承载。在这种意义上,仅靠对“当下”的认知难以明确其来龙去脉,对传统的把握定然漫漶不清。鉴于此,便明了文化人类学为何需要拓展视角、生发出共时与历时这对新论域。正是因为仅从当下活态出发研究华夏文明这样有着深厚传统内涵的文化事项,会产生认知局限,既往强调共时活态存在的文化人类学便在实践中主动与历史学融通,形成
9、历史人类学。历史学重在强调纵向发展的演化脉络,以“历时性”为特征。然而这仅是表征,更应明确历史学自身架构的内涵,诸如有成熟的考古学、文献学、校雠学、制度学、人文地理学等多学科围绕,形成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教育史等多角度书写,强调从部落、氏族、聚落、方国逐渐到国家的体制和系统意义,即从宫廷、京师、军镇、府、州、郡、县体系化架构,在国家整体意义上考量区域相通一致性与历史发展的差异性。运用者要做到把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有机结合,绝非仅靠具有历时性理念就能掌握,须有相对深厚的史学功底,并要主动走向田野,把握历史大传统的当下积淀与发展,如此方能真正使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更加丰满。在这样的学术观念下两种学科
10、主动汲取对方理念,在交叉互动中使理念不断完善。历史人类学走向成熟且对中国学界产生实质性影响,离不开一个“国际性”团队的观念践行,学界将这个团队称之为历史人类学的“华南学派”,由来自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具有理念认同并能引领学术发展的学者组成。笔者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接触到这个学术团队中的几位核心人物,诸如厦门大学的郑振满、中山大学的陈春声,继而在 21 世纪初接触到中山大学的周大铭、北京大学的赵世瑜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科大卫等,还有一批既有历史学背景又有文化人类学背景的国际汉学家,诸如劳格文、蓝克利、丁荷生以及郝瑞等。这个学术团
11、队时常组织田野考察和学术讨论,其论域广泛,学术成果丰硕,还培养了诸多后继人才。艺术人类学界应了解其在学界产生的巨大学术影响力,敏锐把握团队成员的相关学术实践,学习他们的系列学术成果。明了这些后,音乐学界引进“历史的民族音乐学”学术方法论的原因便可明晰。继郑苏向国内学者介绍该学术理念之后,2002 年从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归来的薛艺兵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举办的学术讲座中对理查德韦1 Anthony Seeger,Why Suy Sing:A Musical Anthropology of an Amazonian People(Urbana 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12、Illinois Press,2004).24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戴斯(Richard Widdess)历史的民族音乐学1进行解读,之后音乐学界逐渐对这种学术方法论进行了汲取。二理念如何落实到实践,需要践行者在理念到位的前提下调整知识结构和拓展知识面。知识结构固化意味着学术认知止步不前,在实践中有心无力。在艺术人类学界运用历史人类学方法论,需要有在艺术人类学所辖各艺术门类中的导引者,通过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平台促进更多学术交流,从而在自身领域和跨门类艺术领域间相互启迪。艺术人类学所辖各领域学者不能仅对各自领域进行表述,而应在认知艺术共性的前提下探究本领域形态之特性,以及感知制约发展的诸
13、种因素。艺术的组织材料不同,把握特色、探求艺术共性便成为艺术人类学的共同追求。乐作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一,其基本形态特征是歌、舞、乐三位一体,乐须由人活态承载,这是由音声主导技艺形态所具有的时空特性决定的。中国传统社会以礼乐文明为特征,而学界多探讨礼乐的形而上层面,忽略了乐本体形态是与礼相辅相成的,即将乐作为礼的附庸,乐的形态意义被忽略。周公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2理念下制礼作乐,因其有崇圣情结,他将黄帝、尧、舜、禹、汤部族乐舞拿来为用,并将周部族乐舞列入,以成“六乐”,对应天、地、四望、山川、先妣、先考,成“六祭”,从国家意义上呈现礼制仪式体系化用乐样态。其后,随着国家礼乐观念不断提升
14、,认知更具丰富性,使礼乐类型得到拓展,在吉、嘉、军、宾、凶五礼类型中均有用乐样态,乐与仪式、仪程、仪轨相须固化为用,属国家春官所辖大司乐领衔、专业人员专门创制,依等级呈体系化存在,其后这样的规制归于太常统辖,这是国家礼乐制度的规范性体现。当礼乐观念固化,与之相应非仪式为用的乐则谓“俗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3,说明东周时期在国家意义上即显现俗乐类型。诗经记录乐为“风、雅、颂”,其中“风”应是周王室之春官以诸侯国区域音调和相关乐歌创制、收集、整合、编纂而成,并将其颁至各诸侯国,在有司管理下职业乐人统一为用。王庭择定“风”中属“嫡出”的“周南”“召南”以“乡乐”定位仪式为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人类学 艺术 邂逅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