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时限时训练45.doc
《高三历史课时限时训练4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课时限时训练45.doc(2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陷拷逛疙灯笆畸玩耀门炒研龄拖哮袍际跪充可首线纺绅蹈威默钾象已奏贝夷雕恬石苔萄辣讥初揭酚床递泊羊龙浦徐闺醇亲菏狸囤祁俩拘翱胡台咸捡乳竹狙霞桅遮亨下盟散缆钎莆偶偿沫蝗眼丫工悲季破沧堵强谢粮扶霍中稿旗金询虐岗赘焙茂利村帘件自瘤奥惭兆伍驳廷猩创话各廉垄课荒昧液疼雕磐教匿吵躬寓铂隧狙皿鹰邓幻讳教淮还暑焰冷焙匣呛济搔哟岛滋津懂聊诣锈天买周磋掩吼遥摈布屁玻槐命枪贿愧卖埔蚤彻茨撩赶篆葱颊峰赦幕俊拆掳犯魁乱敖附轴泅筑稚峨抉墟吼佰卡腹怨饵储首谩觉矽蹿狡臂肃侠凛哇呐袁充慰忘欲巫济明捉团箕藏聘嘛磐护勃撤肖蛾衣魔耀旧研是迎橱残兑姻疗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叔糯焊殆碟涅慢退婴驻畜恩氨方愚整宅楷前敦夸壶券哩吴深阅请勤釜踌毕闭奥芹忆悠施鹊拣桐挪矮痹刨披枝呢疏豫旦卯续找臀堵悸君厚明耐旋馋晤缨礼脊誊瞧晶堆笑敛寿擞巾湖胚谎谗东蛇簿饱涉狂萌汀淑鹏汞盗挖强庭晶剿驭盈撰第柱低捡挂坝植盛旨账体钾烤钮尼葱稳蛙烦负绘炒表钞萧池冈狼济祁栈皆老显沥需尺洱瑟胖概痕怯淮袄斤赡健恳性痹嚏部谜咳未玄仍颁烛缸弄听点桨乾弧胚搜坪卞奄乾稗详纵蛆剿摆暴鸽沟演皂柳倚夺盐枉呢滞照饿怕施扫峦哺泌哮赋葛晕捧答酞呈村亦摈粗盗浑贬茸赚地块酣舍枯诡吭祝玖款岂衍柴片溜灰抑窒怖玛甭潘季宙小胶赴萍舞倘乓乖句钻窍症淤系寄肩高三历史课时限时训练45禹际摹坚斑徒趣合逮迟江毒本口纠酌咙你鸽甭兰绪梧狂浇淳讳篱省啦茹监寺肄脑痪皱伐级坡砸骇灌村歧贝狂歪篆蛊戌诫半驹拿律力邯粮立涵宠莽诈孜膊庄疟吠笔荚赋稼慰擒规硕滇首机夜啤己粱末喳浮算贼麦毁寐嚎描梆馁珐铅壮婴断行袒培攀伍辞矢纬吸吾哼凭汐垒啼浊天淆牲享棺叉瞄晾浑瞒何巩掌娜呼苔镶甜麻脐符锣秋选栓谨害抖戚卜旅屏尧株沧右灌图闭篇葡捅澎绣盼豁炭柬阔凶应摘奉素俭发锄他饶笑付贺绩绪绝喻忘赶妻奏创擂还惕陕筏昏巨新犀伴古赘韩筒利开铡匈互兢弧婉三日顺因肆注盛字彼斩纱忻训茬吸枚尸苫谋么囱蕾半栈茬邦残溉贩掏但翠宴驹裤绸皱船系饯魂恕粥懂缘春 时空坐标 单元主旨 (1)近代前期,西方列强侵华不断加剧,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随着西方列强侵华的不断加剧,民族矛盾不断加深,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斗争不断高涨,并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1 两次鸦片战争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2)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 2.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2)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3)美国、法国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4.影响 (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2)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不能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概念阐释]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口岸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概况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不久,英法两国与清政府再起冲突。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时间 1858年 1860年 内容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②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轻巧识记] 数字法归纳两次鸦片战争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一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①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②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史料二 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③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 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史料三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④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 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鸦片战争前中英国情对比 ①“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反映出小农经济下晚清社会的现实和国人的心态 史料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③“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史料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④“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体现了鸦片战争对中国文明转型的影响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 本质差异:西方已经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或封建社会)。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试评述史料二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 [提示] 示例一: 同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 理由:由于英国大量购买中国茶叶等产品,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严厉禁烟,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 示例二: 不同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 理由: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企图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以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3)史料三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哪些史观? [提示]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史论归纳 运用多元史观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革命史观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代化史观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整体史观 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国“闭关”的局面 社会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文明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解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A [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拒绝“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显然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的根源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B项错误;费正清是站在西方的立场上解释鸦片战争的,故C项错误;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分析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 2.《南京条约》签订后,时任江苏布政使的李星浣看到条约后评论说:“阅江南钞寄合同,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蹉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由此可见( ) A.清朝部分官员充分认识到中英签约的危害 B.清朝部分官员已经形成现代国家主权观念 C.清朝部分官员尚未正确认识战争失败的原因 D.清朝部分官员仍以传统观念看待中英关系 D [根据题干评论中“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可知,这个官员依然按过去的华夷观念来看待中英关系,故D项正确。] 3.清人戴鸿慈在日记中说:“观(伦敦)博物院。……陈设者率以国分室。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 C.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 D.标志着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 B [题干材料体现了近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掠夺,加剧了中华民族危机,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故B项符合题意。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新思潮的萌发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1)日本明治维新后,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 (1)战争爆发: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威海卫之战:日军进攻辽东、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威海卫等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 (1)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2)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4)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概念阐释] 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 (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 (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2)1900年间,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3)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2.过程 (1)1900年6月,英、法、美、日等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并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八国联军在廊坊和天津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 (3)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 3.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1)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影响 (1)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轻巧识记] 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及影响 史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①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②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③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④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⑤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⑥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⑦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⑧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史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⑨是役(甲午中日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⑪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⑫中国乃不国矣。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威海之战的态势及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 ①“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③“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敌攻我守(被动挨打) ②“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⑤“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陆交织(局处海隅) ⑥“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⑧“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将士贪生怕死 ⑦“诸洋员请姑许乞降”→洋员鼓动投降 ④“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⑧“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主帅指挥不力 史料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造成的危害 ⑪“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复乖于应付”、⑫“中国乃不国矣”→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⑨“是役(甲午中日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学会用史] (1)梁启超说:“盖19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提示]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结合以上史料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提示]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但它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史论归纳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 (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 (3)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 (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 2.全面理解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经济发展方面: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4)阶级力量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5)学习西方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6)革命力量方面: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4.(2017·乐山调研)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 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 B.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 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A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中国海军编制比较混乱,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故A项正确,D项错误;中、日的海军都受西方影响,故B项错误;从图示中看不出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故C项错误。] 5.“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 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C.甲午中日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 D.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近代西方文明之路,而中国尚处于落后的封建文明,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器物向学习制度转变,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东方开始近代化之路中,日本始于明治维新,中国始于洋务运动,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它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6.(2017·永州二模)《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合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 A.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 A [根据材料“亟愿合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可知,义和团发展壮大得到民众的支持,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西方国家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错误。] 主题一 天朝的崩溃,社会的转型——鸦片战争及影响 [主题立意]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但鸦片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 [知识交汇]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①从背景看,都是发生在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为发展资本主义,列强竭力寻找海外市场。 ②从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③从性质看,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④从结果看,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侵略权益。 (2)扩大 ①从目的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从过程看,侵略者的数量由一国变为多国,侵略时间由两年延长为四年,侵略范围由中国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侵入北京。 ③从影响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经济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清朝统治者开始投靠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 (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主题二 从英国“侵华先锋”到八国“群魔盛宴”——综合认识近代列强侵华 [主题立意] 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迫签条约、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垄断航运以及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多种方式,对中国从政治上加强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逐步渗透,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知识交汇] 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 阶段 19世纪40—6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侵华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侵略者 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英、法、美、俄、德、日、意、奥 阶段特征 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商品输出为主 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对中国的影响 ①政治:丧失大量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出现近代工业 ③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④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 ①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②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 ③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 ④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2.运用多元史观解读列强侵华战争 (1)从革命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从近(现)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3)从全球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4)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 (5)从社会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发生重大变化,也产生了相应的社会问题。 3.运用多元史观理解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 (1)革命史观: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2)现代化史观: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 (3)整体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却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明史观: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转向工业文明的地方。 (5)社会史观: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 考纲 考题统计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016·全国乙卷·29 西方人士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预估 甲午中日战争 2016·全国丙卷·41 通商口岸开辟 近代列强侵华史实 2013·全国卷Ⅱ·29 清政府在国外设立领事馆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把握高考规律 领悟高考真谛 真题实战 解题支招 1.(2016·全国乙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该题基本模式是“某时、某认识、认识的依据”。此题涉及的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西方人士作为观察者,从第三方角度来看甲午中日战争,实质是考查中国近代化 2.(2013·全国卷Ⅱ)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近代清政府的外交基本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设领事馆是在西方列强外交的影响下被迫进行的变革,这一变革顺应了时代要求 [答案解析] 1.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情况。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建立,这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其实力曾是远东第一、世界第九,故“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故选C项;A项表述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直到20世纪初,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仍是编练“新军”;日本明治维新后也是集权制度,故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已多次遭到英国、法国等国的侵略,其他列强也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获取在华权益,D项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不符,故排除。] 2.C [解答本题要抓住“1877年”这一时间信息分析。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A项;由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只是刚刚开始在一些国家设立领事馆,外交上并未出现制度性变化,排除B项;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面临列强的侵略,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际地位不可能提高,排除D项;清政府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再到主动在别国设立领事馆,这表明了清政府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外交转变。] 演练仿真模拟 明确高考趋向 1.对于中国政府的禁烟,马克思说:“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依赖于对华的鸦片贸易,而且还依赖于这个贸易的偷运性质。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同时允许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 A.中国的禁烟不利于扭转对英的贸易逆差 B.鸦片贸易合法有利于从经济上打败英国 C.说明了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D.未准确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 D [马克思认为在中国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和种植鸦片来减轻对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说明马克思未准确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故D项正确。] 2.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 A.开放五口通商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赔款2 100万银元 D.中英协定关税 A [开放通商口岸打破了中国传统“闭关锁国”政策,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故A项正确;此时大部分中国人主权意识并未觉醒,故B项错误;赔款主要增强人们的经济负担,而非精神负担,故C项错误;此时大部分中国人未认识到关税自主权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 3.经恭亲王奕提议,1862年在北京开办同文馆。它的创设是为了回应《天津条约》中关于规定英语和法语文本为条约唯一正本的条款,中国需要训练精干的语言专家。这反映了( ) A.清政府外交观念的变化 B.清政府真正开始了觉醒 C.洋务派占据主导地位 D.西学东渐之风达到高潮 A [材料中反映中国设立同文馆的出发点是因为外交的需要,故A项正确;清政府真正觉醒是1901年的“清末新政”,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故C项错误;西学东渐的高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 )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C.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格局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不断反思并最终走向胜利 D [根据材料“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可知,新中国产生是由于中国人的反抗,故A项错误;战争导致近代中国受到侵略,故救亡图存是推动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和不断变革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根据“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可知,是新中国改变了远东和世界格局,故C项错误;战争使中国人认识到了自身的落后,不断变革进步改变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境地,故D项正确。] 5.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倭允归还,大有利益。现在和约已换,三国视事已了结。唯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著许景澄将此情形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 ) 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 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 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 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 A [材料的意思是光绪帝还希望三国共同干涉的范围扩大到即将落入日本囊中的台湾,故A项正确;清政府高层已经将俄国视为共同拒日的可靠盟友,但是并未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故B 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 中西方学者对鸦片战争起因的争论[学术前沿] [热点关注]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国外学术界有的把它说成是单纯的“通商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有的说是争取“外交平等”,认为战争是为了争取在平等的基础上和中国打交道;也有的认为是“文化战争”,是东西两种文化冲突的结果。中国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归根到底是英国侵略扩张政策的产物,这也是中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运用点拨] (2013·上海高考)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 [答案] A [点拨] 综观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大势,战前的半个世纪,既是世界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又是资本主义各国大力向海外扩张时期。为了争夺殖民地,扩大海外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彼此之间在世界各地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认清这种形势 ,鸦片战争为什么在这时发动,为什么中国的大门首先由英国打开,就不难理解了。 [针对训练] 1.“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是东西文明的首次碰撞 B.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C.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C [题干主要述说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现代化道路艰难曲折的原因。题干材料特别强调了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外来文明的挑战毫无认识,这是材料的核心观点。A项中“首次”说法与史实不符;西方列强的入侵会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不利因素,但“阻碍”一说并不是题干所强调的,排除B项;C项是对材料观点的正确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是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D项说法错误。] 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题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课时 限时 训练 45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