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运用.docx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运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运用 李丽萍 [摘 要] 為了提升中职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职德育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在使用这一方法教学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从中职学生现状、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和案例教学法贯彻的教学原则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的运用,对增强德育课教学效果、提升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 键 词] 中职生;案例教学法;法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120-02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中职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课教学在中职学校中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生既要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如何上好一堂德育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对德育课教师而言,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和探究。 一、中职学生学习德育课现状 中职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时,就有明确的专业选择,学生和家长是奔着来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做准备,所以,学生在思想上会形成一种思维模式——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学习,尤其对德育课的学习,他们会认为将来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和实用价值。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上课对教师的授课不能积极配合,课后也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去巩固知识,从而导致中职德育课在实际教学中看似班班在开、人人在学,但教学效果比起专业课程极不理想。中职学生一提到德育课学习,总会持有一种“学与不学一个样”的心态,考前突击背知识点,考完全部扔一边的现象,从而对德育知识一知半解,没有花心思和时间学习系统的德育知识。 二、中职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很容易被周围的人和事所影响,对身边所发生的各类事情的辨别能力有限,在与同学、老师、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更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做事易冲动,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往往在对待家长、老师和身边同学时,在语言和行为上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处理问题时不能顾全大局,甚至会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开设德育课程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掌握必要的德育知识,尤其是通过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与人相处,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明确在实际生活中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成为一个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促进自身全面健康成长。 三、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中的应用 要上好一节德育课,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改变沉闷枯燥的讲解,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案例教学法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典型事例讲解,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德育知识贯穿于案例之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实际,列举案例 列举案例,就是教师根据讲授的知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分析事例中不断思考,逐步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逐渐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不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为了说明某一个知识点或解决某一类问题,可以列举一个或一组案例。这些案例根据知识的难易可简单、可复杂,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有关材料进行加工的案例,或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案例。例如,教师在讲解礼仪知识之前,给学生列举我国古人见面礼仪、现代人见面礼仪,通过展示和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作揖、拱手、握手、致意礼等不同的礼仪规范,引起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兴趣,明确礼仪规范对每个人在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后续知识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讨论案例 创设情境是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情境,交代清楚案例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分析案情,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学生可以分为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轮流负责组织大家讨论,汇总讨论意见并阐述观点。比如,在讲解民事权利中的人身权时,创设在商场购物的情景:中职学生张某、王某在购物出门时,商场保安怀疑她俩偷了化妆品,当众对她俩进行盘查并要求搜包和搜身,此时应如何应对?学生各组讨论发言后,教师做总结,明确每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非法侵犯,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重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讨论案例,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培养了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出问题,探究案例 在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时,设计一个相关案例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时要掌握好节奏,对简单的案例可以边讲边概括,进度快一些;对复杂烦琐的案例,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不能急于下结论,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收信息的不同,控制好讲评节奏,做到有的放矢。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案例时,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评价,客观分析,对可取之处给予充分肯定,对有误的地方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在师生的相互配合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学生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创新学习。例如,在讲授诉讼法的回避原则时,设定一个民事诉讼的庭审现场并提出问题:参加庭审的审判人员、原被告双方、证人以及旁听人员等,在什么情况下回避?引导学生逐一对到庭的人员进行分析,对每一类当事人回避的可能性进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思考和发言的过程,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激发了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 (四)模拟练习,参与案例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掌握真正的技能,一定要参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德育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枯燥的理论知识上而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它们参与到不同的案例中,积极行动起来,改“被动听讲”为“主动探究”。在案例中,学生要以当事人的身份去解决问题,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更贴切地去理解知识,明确学习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教师引导学生撰写一些简单的法律文书,以便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可以以借款纠纷为例,学生两两组合,模拟起草民事起诉状,让学生以原被告的身份参与案例,并撰写法律文书,教师给予讲评,规范法律术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中贯彻的教学原则 (一)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所列举的案例要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相结合,案例的选取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可以是国家社会中發生的大事、要事,也可以是本地区本学校的突出事件,还可以是在学生身边经常出现的典型事例或一件小事。在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和职业教育德育工作规律的基础上,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中理解知识、认识社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既要注重形式多样又要列举示例恰当得体,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从学生角度出发,列举案例可以从学生所学专业、将来专业发展方向及未来从事的职业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职业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案例的选取要摒弃那些陈旧或缺乏代表性的案例,教师应当结合日常生活中最新、最热的话题进行探讨分析,引导学生摆正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新时代朝气蓬勃的新青年。 (三)启发诱导原则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将以往的“以教师讲为主”改变为“以学生做为主”,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则起引导辅助的作用。启发诱导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启发为指导,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智力活动,从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中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在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勇于发言的过程中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理论、增强能力的教学目的。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法律知识的讲解中,它将一些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定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增强了法律知识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将案例分析法贯穿与法律基础知识的讲解中,把背诵知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编辑 陈鲜艳 -全文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案例 教学法 德育 中的 运用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