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doc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目 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写作题纲内容摘要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二不良资产的数量(三)不良资产的分布(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 二、不良资产的成因(一)经济环境(二)国家政策(三)公司因素四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五)金融监管乏力六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七法律法规不健全三、防范不良资产的对策一深化体制改革 ,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二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三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四国有公司要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五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六制定关于不良资产的专项法律 ,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七整治信用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2、现状及成因分析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二不良资产的数量三不良资产的分布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2.导致银行的资产损失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二、不良资产的成因一经济环境二国家政策1体制因素2政府干预3.商业银行业务与政策性银行业务混淆不清 三公司因素1.公司缺少市场竞争能力2.公司财务制度混乱,资金去向不明四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1缺少健全的信贷约束、激励机制2.资产项目评估质量不高3. 银行自身消化不良资产能力有限,不良贷款治理缺少有效手段4.银行间无序的竞争。五金融监管乏力1.监管目的错位2.监管重心不明确3.监管方式单一,手段落后
3、4.监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六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七法律法规不健全 1.法律法规不健全。2执法不严三、防范不良资产的对策一深化体制改革 ,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二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三完善信贷管理机制1完善授信风险机制2完善信贷资产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建立风险预警系统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问责机制4.商业银行要积极采用措施,活化信贷资产存量四国有公司要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1资产重组2. 转变经营观念五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六制定关于不良资产的专项法律 ,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七整治信用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论文摘要:尽管进行了数年银行业改革,我国商业银
4、行仍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不良资产问题仍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假如不能对的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 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 , 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营,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一步和加入WTO后面临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不仅是开发市场,拓宽服务领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加快商业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的转化吸取,为即将开展的竞争排除后顾之忧。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形成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
5、对策。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广义上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资产业务中,资产风险超过预先估计,部分或所有损失的资产。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到期收回本金、利息的贷款称为正常贷款;反之,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借款方面由于种种因素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偿还所有本金或利息,导致银行损失的这类贷款,称为狭义上的不良资产或不良信贷资产。按国际标准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贷款称为不良贷款。本文所探讨的不良资产是指后三类贷款。二不良资产的数量根据银监会的记录显示,按贷款国际五级分类标准,我国商业银行2023年不良贷款年末余额为1268
6、4.2亿元,占所有贷款比重的6.2%,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距离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3-4左右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具体情况详见表一。从表二中可以看出较之其他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明显偏高,虽然近两年随着政府政策的扶持、在国有银行的股改、上市过程中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注资协助等手段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消化清减工作,但是截至2023年年终后三类贷款仍占所有贷款的6.72,并且2023年前三季度,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均出现反弹态势,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形势不容乐观。表一: 单元:亿元 % 202320232023余额比例余额比例余额比例不良131
7、33.68.6112549.27.0912684.26.2次级3336.42.192674.61.512183.31.1可疑4990.43.275189.32.934623.82.2损失4806.84.154685.32.655877.12.9表二:2023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见附件1)(三)不良资产的分布不良贷款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和行业特性。不良资产的数量与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不同,不良贷款的数量有明显的区别,根据有关数据记录在我国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的不良贷款率低于3%,而在黑龙江、吉林、河南、新疆等经济不发达省份其不良贷款率超
8、过15%。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来说农、林、牧、鱼业不良贷款率高达47%,批发、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业的不良贷款率也在13%-16%之间,而采矿、金融、建筑、运送、住房按揭等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低于4%。(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特别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长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 2.导致银行的资产损失。即使有抵押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一定的资金损失。资产存量制约着资金周转,使银行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项目上,这对银行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失。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较
9、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国家财务制度规定,一定期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由此而论,公司所欠利息越多,银行虚盈实亏现象就越严重。二、不良资产的成因金融公司不良资产的形成因素是纷繁复杂的,一般认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这种风险重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属于市场风险;而我国不良贷款产生的因素却迥然不同。本文将从经济环境、政策、公司、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组织及管理机制等几方面,对不良资产的成因做一探讨。(一)经济环境一方面经济周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经济社会的经济发展会呈现出经济繁荣和经济萧条之间的循环波动,银行的
10、不良贷款发生率也会随之波动。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借款人的获利能力普遍提高,并且有较好的预期,当期的财务状况优良,不良贷款发生率较小;而在经济萧条期则相反。另一方面银行和其客户都处在宏观经济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之中,宏观经济的各种经济政策的变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等)都也许引发不良贷款的生成。例如当政府采用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时,导致公司总有效需求局限性、产品滞销,财务状况发生恶化导致相应的银行不良贷款大量产生。(二)国家政策1体制因素。上世纪 80年代经济转型过程中,为了加速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步伐,政府实行的“拨改贷”将公司资金配置方式由财政供应制改变为银行供应制。银行资金被用于财政性
11、的用途,借贷资金运动不能遵循借贷资金的运作规律及特性,具有无偿性和运动的单向性,使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在国有公司中沉淀、呆滞,是不良资产产生的历史因素。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国有公司出现大面积亏损,公司的亏损便直接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据记录,国企的负债70%以上都是银行贷款,而国有公司的贷款约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80%左右,致使银行中国有公司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2政府干预。在经济转轨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使得经济主体行为准则带有双重性,政府干预公司与银行经营成为必然,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公司与银行服从大局,从国家计划,按国家意图发放贷款,开发项目,
12、承担社会性承担,并接受政府管理;另一方面,又规定公司和银行面向市场经营,追求经济效益,自已生存和发展。政府不合理干预的直接后果便是国有商业银行信用活动扭曲和金融秩序紊乱,使银行存量风险累积和增量风险叠加。3.商业银行业务与政策性银行业务混淆不清。受传记录划投资体制的制约,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贷款,1994年 3月至 11月,我国先后建立了3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建立,是为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促进专业银行真正向商业银行转化的需要。国家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后,从表面上看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但事实上三家政
13、策性银行的一些具体经营业务还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仍包含着部分政策性银行业务,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不断背上“无偿献血”的包袱。(三)公司因素1.公司缺少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大部分授信业务都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过热时期,国有公司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运作模式,承受市场风险能力很差,转向市场经济后一时难以适应,加上竞争剧烈,跟不上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劣,导致产品积压滞销,应收账款增长, 货款回笼缓慢,影响资金周转,效益连续大幅下滑。此外,因公司自有资金局限性,追加借入资金,使公司负债成本增高,效益下降,从而增大银行贷款风险, 影响贷款本息的偿付
14、能力。公司过度负债,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不佳,是不良资产产生的主线因素。2.公司财务制度混乱,资金去向不明。不少公司对会计法、公司法中财务会计的规定视而不见,滥设账户,缺少完善的账簿,财务结算制度混乱,资金浪费严重。特别是法定代表人滥用公司资金,但又不能从账簿上反映资金的流向,当公司亏损、倒闭时,公司的资金去向就难以查明,甚至连应收账款也无法反映,导致债权人申请执行其到期债权无法实现,致使银行形成大量的呆帐、坏帐。四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1缺少健全的信贷约束、激励机制。重要体现在对银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管理上,违规经营普遍。一是部分管理人员运用自己的特殊权限,做出超过本分的事情,给银行带来
15、了危害,二是一些基层行为完毕压缩不良贷款和收息指标等规定,办理借新还旧手续,甚至人为地调整数据,从而掩盖了贷款的真实风险。三是业务人员存贷款数目的压力很大,导致他们为达成目的,不择手段,急功近利,而不管其质量如何,使有问题贷款无法及时得到反映和揭露,为不良贷款埋下了隐患。2.资产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长期以来,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处在粗放经营状态 ,缺少可行性研究,成为不良资产滋生的温床。一是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风险评价体系通常是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立足区域性眼光分析多,站在全局性角度分析少,难以对贷款风险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导致相称多的贷款项目未竣
16、工便成为风险性呆账贷款,无法保证借款决策的对的性和安全性。二是商业银行的信贷队伍建设滞后,人员素质低,多数人员不具有成熟的现代管理能力和水平,对贷款项目缺少足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使贷款决策发生失误,影响银行经营效果,给贷款带来风险。3. 银行自身消化不良资产能力有限,不良贷款治理缺少有效手段。第一,受自身财力所限,呆坏账核销无法作为处置占比过高的不良贷款的重要途径。第二近几年,国有银行通过剥离和清收、盘活、核呆,一部分不良资产得到了有效处置,但盘活、清收、重组一般只合用于那些具有一定还款能力或具有再生能力的公司,而对那些完全失去再生能力的公司的不良贷款,并不是有效的处置手段。但仍有大量的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现状 成因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