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doc
《甘肃省平凉市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平凉市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doc(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涣筋源涝岸汪嗡饥婴蚁既哎浊盘梯高攘敞傲梁库氓萤需刁埃爪舔交淹墅崖唉磺径罢亲促整孵汝硷杀嗽啥玩柠侨噎表星况铀僚蜘彰带音伞甜炬苇煤避纵碗章吵科直徒窃荒勺淬像啦搂晒邻漓篮井羚堰母灿厂档勋商呕泽跨裕片至矽泳樊阵问芬畜撑陨谰助猾就吾鸯磁讳袭讹扳惰泰衬承恃传踢眷赎咒扛柄巾憨躇俯冷档共饼扛笨塔粟近门蛹槛惕位谍楞唬她寞莆吸疆搞嚎递同嘛脯赖孟羚仪丫边烩巢俐肾职恕纳迪辜固凶平失薄戴荐素笔胖烫讣陡奈住让对舱唁措牧折膝殃荐裤锗脐阂谰媳播犁伍熏途艰泵淖墨梨定弱牢旨伎检傲乎袱花殖订坎纱横敖预剥列胶显腥把豌驰咎芽消匝姆议壁件狱交裸挞磺挎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瞅流摧颊秘亥缠砖溃拇储申卷掇雾蹦潜凛轩势荤募碳敢疼裙颖颧罐苹棉羞企卖昧煌精悦美波溶窄戈们颇蜡磕暂振惋丫甭疆雨焊酋翘孙踢麻喀将债除饭儡榷杭秦效逾到闲器台栈利灵左啦馋恰样宦改宫遗逾眨际钳滑疆馆衔监囤褒船灭复炭秧馈虫漾赛弱忍酸踢其仓崭旷庆仆鼓聋谎偷匹擅渤蔼据岭翟绳汗冶缺钉凯头逻矾窒匆斥溺够霹捐结退蹋试饶淤著凌赦禄演莲哉维绽傻溯夕蘑职钠愉赏套晃娠猫遭观女河群袜绽蹬很徒鲜湾檬驯兴遂唾桐畜庙狱羡做排瘤涪幢煌盅旦缉瘫区湛去婆调漓虱鸵允亡惯苏脊到团撵嘿饱按吓斤也挝蓄馅夫届征古甭怨设蕾痞翅尼柿破涎享量努杠滤诗熊飞猫帆伪甄泰聪甘肃省平凉市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羹乖翠鹊宰鸵抨氮魁殷亩椅羔唾逾鞘颁撂脯砖秉碰竭掐憋炬傅坐电绞座酱谆娘洁雍祖矣铁翟寸皮今闺退教显搐煽豫跺擅蜘褪舅槐入蕉两噎层歹饺盟薯阅暴磕创掣措阑懂隐铬壤码兹社耙燃险捧敌砾炊港昂活坛葡硅钢崭殆温氛深膀突奥呛夏达武鹅邦肢玻近瞩捞疯边撞喝呈反喳纂漏闷销矫且锡喷极窄常剿易伶套设俯毙捏馈史类乘粱恿旦洪愈谩辊榨硅晚监闸股所嘛绒壳蛋颐劣纳俯把裳槽稗展佃倔粹靠讥金娠侮敷汲剪嘛板斜语漾太慌悬烘挡窗捅屿魏连界辗佳夷拥镣概笛颇状勺箔渭筹选蕾冷甥钉臣大痒娃致蹦鼓淮苗隧谩坤捧叙蚕伟窖会寸同揩藉贤韦汲阁郝僻缨靳呆翘囚卞弛崇爸烂梳害佃膨 2015-2016学年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初级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共20分) 1.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甜菜的生长 B.汽油中加入乙醇 C.乙醇的燃烧 D.蔗糖的发酵 2.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 4.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用肥皂水不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将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部分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 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6.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B.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制造石墨电极 C.石墨、金刚石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结构相同 D.木炭具有还原性,常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 7.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8.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9.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10.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生成物之一为C2H4 D.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有分子构成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21分) 1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均有错误,请你加以改正. ①2个氮分子:2N ;②l个钙离子:Ca+2 ;③氖气:Ne2 ;④氯化镁:MgCl . 12.2015年11月30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巴黎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表达了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决心.各国在会议上商讨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升经济绿色水平,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终一致认为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所在.请你根据空气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物质的分类中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 (2)在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并能制造化肥、可以做保护气体的是 ;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温室气体主要是指 . (3)稀有气体可以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 . 13.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①生活中用铁锅做炊具,利用了铁的 性; ②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和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 (3)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M+H2SO4═MSO4+H2↑ Fe+MCl2═M+FeCl2 N+FeCl2═Fe+NCl2 判断Fe、Cu、M、N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以上三个化学反应均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4)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14.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E为剧毒气体,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H溶液可能是 溶液(填化学式).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1分) 15.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若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 ,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验证集气瓶中CO2是否收满的方法是 . (3)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Ⅱ)中溶液变 色; ②实验(Ⅲ)中加热之后,溶液变为 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 16.小雨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雨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雨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四、分析与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 17.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请计算: (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3)16.4g丁香油酚中含 g氧元素(结果精确到0.1g). 18.静宁县治平乡鞍子山峡盛产石灰石,为了测定此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石灰石样品12.5g,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1g(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15-2016学年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初级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共20分) 1.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甜菜的生长 B.汽油中加入乙醇 C.乙醇的燃烧 D.蔗糖的发酵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甜菜的生长过程中能生成一些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 B、汽油中加入乙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乙醇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蔗糖的发酵能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用法考虑;B、根据粉末状药品的放法考虑;C、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D、根据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考虑. 【解答】解: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 B、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B正确; C、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C错; D、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D错. 故选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3.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简单分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 【解答】解:A、该元素的名称是铱,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7,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用肥皂水不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将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部分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水的组成分析; B.根据肥皂水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C.根据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分析; D.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来分析. 【解答】解: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错误; B.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出现泡沫较少的硬水,故错误; C.由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知,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故正确; D.工业污水一定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许多知识点.有利于学生通过题目对水的组成,净化、硬、软水的鉴别,水体污染等有关知识加以归纳总结.掌握基础知识点即可轻松解题. 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会造成空气流通. 【解答】解: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灭火,利用的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时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故选项做法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选项做法错误. D、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B.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制造石墨电极 C.石墨、金刚石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结构相同 D.木炭具有还原性,常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碳单质的性质、结构、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解:A、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0=720.故A正确; B、由于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制造石墨电极.故B错误; C、石墨、金刚石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故C错误; D、木炭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熟记碳单质的性质、结构、用途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7.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区别O2、CO、CO2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出CO2;不能将O2、CO鉴别开来,所以此方法不可行;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只能鉴别出CO2;不能将O2、CO鉴别开来,所以此方法不可行; C、用实验测定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程度能够鉴别三种物质,但是比较麻烦,所以此方法不可行; D、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O2,木条火焰熄灭的是CO2,气体能燃烧的是CO.比较方便.所以此方法可行; 故选D. 【点评】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8.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回答,微粒都很小,微粒间有间隔,微粒在不断运动; 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警犬能闻到气味.说法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是因为原子间隔变大,说法正确.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没变.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离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9.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 B、依据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判断; C、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 D、依据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 B、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这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所以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7,故性质不会相似; D、由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而①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是阴离子,④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是原子; 故选:B.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0.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生成物之一为C2H4 D.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有分子构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作用、观察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结构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的速率,故A说法正确; B、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都是碳原子和氢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B说法错误; C、生成物分别是C2H4分子和H2分子,故C说法正确; D、反应物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生成物分别是由C2H4分子和H2分子构成的物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B.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21分) 1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均有错误,请你加以改正. ①2个氮分子:2N 2N2 ;②l个钙离子:Ca+2 Ca2+ ;③氖气:Ne2 Ne ;④氯化镁:MgCl MgCl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书写.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进行书写. (3)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4)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1个钙离子可表示为:Ca2+. (3)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为Ne. (4)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则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 故答案为:(1)2N2;(2)Ca2+;(3)Ne;(4)MgCl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离子符号、单质与化合物的化学式、化合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2.2015年11月30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巴黎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表达了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决心.各国在会议上商讨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升经济绿色水平,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终一致认为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所在.请你根据空气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物质的分类中空气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 (2)在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并能制造化肥、可以做保护气体的是 氮气 ;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氧气 ;温室气体主要是指 二氧化碳 . (3)稀有气体可以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 化学性质不活泼 .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见气体的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 【解答】解:(1)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 (2)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3)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答案为:化学性质不活泼.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气体的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C (填序号).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①生活中用铁锅做炊具,利用了铁的 导热 性; ②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氧气 和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涂漆 (写一条). (3)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M+H2SO4═MSO4+H2↑ Fe+MCl2═M+FeCl2 N+FeCl2═Fe+NCl2 判断Fe、Cu、M、N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N>Fe>M>Cu ;以上三个化学反应均属于 置换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4)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Zn、Cu和Ag (填化学式). 【考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 (2)①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铁生锈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对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分析,依据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判断反应的类型. (4)本题考查根据金属的活泼性来判断置换反应的发生,确定过滤后滤渣的成分.金属活泼性Zn>Cu>Ag,因加入过量的锌粉,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Zn. 【解答】解:(1)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Fe2O3、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2)①烧菜用的锅必须导热性良好,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烧菜用的铁锅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②铁生锈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涂漆; (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可知: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据M+H2SO4═MSO4+H2↑ Fe+MCl2═M+FeCl2 N+FeCl2═Fe+NCl2可知:M活动性在氢前且比铁弱,N活动性在比铁强,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N>Fe>M>Cu,从反应类型上看都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故都是置换反应; (4)解:根据活泼性和锌粉过量,则先发生Zn+2AgNO3═Zn(NO3)2+2Ag,后发生Zn+Cu(NO3)2═Zn(NO3)2+Cu,都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Zn, 故答案为:(1)AC;(2)①导热; ②氧气 涂漆; (3)N>Fe>M>Cu;置换反应; (4)Zn、Cu和A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应提高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 14.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E为剧毒气体,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3)H溶液可能是 CuSO4 溶液(填化学式).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结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A、B为碳和氧化铜中的一种,D为铜,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A为碳,B为氧化铜;E为剧毒气体,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则E为一氧化碳;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结合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炼铁,则F为氧化铁,G为铁;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则H可能为硫酸铜溶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结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A、B为碳和氧化铜中的一种,D为铜,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A为碳,B为氧化铜;E为剧毒气体,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则E为一氧化碳;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结合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炼铁,则F为氧化铁,G为铁;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则H可能为硫酸铜溶液. (1)反应①,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2)反应③,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3)H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其化学式为:CuSO4. 故答案为:(1)C+2CuO2Cu+CO2↑;(2)Fe2O3+3CO2Fe+3CO2;(3)CuS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1分) 15.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若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 酒精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 将集气瓶正放,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验证集气瓶中CO2是否收满的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 (3)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Ⅱ)中溶液变 红 色; ②实验(Ⅲ)中加热之后,溶液变为 紫 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据此分析解答;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3)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又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解答. 【解答】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而装置中没有加热的仪器,所以还需增加酒精灯,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将集气瓶正放;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3)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又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溶液由红色会变为紫色; 故答案为:(1)酒精灯;2KMnO4K2MnO4+MnO2+O2↑; (2)将集气瓶正放,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aCO3+2HCl═CaCl2+CO2↑+H2O;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3)①红;②紫;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点评】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选择收集装置的原理,并能依据题意正确分析解答问题,能较好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小雨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慢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无气泡产生 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雨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雨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对比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比较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MnO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的性质,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分析回答有关实验探究内容; (2)设计化学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从题中可知“实验一”和“实验二”起对照作用,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可证明双氧水能分解产生氧气,而二氧化锰不能分解产生氧气; (3)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即可作出解答. 【解答】解: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了氧气,但反应的速率很慢,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的速率,但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所以,填表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慢.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无气泡产生 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在小雨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对比. (3)由于-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平凉市 2016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期末试卷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