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口语传播研究.docx
《中国佛教口语传播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佛教口语传播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中国佛教口语传播研究 林爱国摘要:佛教诞生后,在东汉时期逐渐传入中国。借助口语传播这一形式,佛教在中国取得了迅速发展,通过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中国佛教的口语传播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形式,都促进了佛教的扩展和壮大。关键词:佛教;口语传播;研究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以其深刻的理论思想、完整的修正体系、丰富的表现形式,自诞生以后,就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佛教作为外来思想,口耳相传进入中国,并利用口语、梵呗等各种媒介形式进行传播,使中国佛教得到了长足发展。一、口语传播与佛法的诞生口语传播是人类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词语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
2、助手段向受传者(谈话对象)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通常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在整个人类的传播史中,口语传播是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在中国佛教的传播中,口语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佛法的诞生和传法过程来看,口语传播起着佛法传播肇始的作用。在公元前六世纪的中叶,释迦牟尼诞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是当时国王的长子。后来出家学道,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慨然叹道:“异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随后,释迦牟尼佛来到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宣说苦、集、灭、道的义理,这在佛教里称为初转法轮。释迦牟尼佛从成道到涅槃,一直在不懈地宣扬佛法,其所运
3、用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口传身授、耳提面命的口语传播。直至佛陀涅槃之后,佛的弟子们才开始结集佛的说法,汇成经典。尽管如此,佛法的流传,在当时仍然以口语传播为主。二、中国佛教的口语传播形态2000多年来,佛教在传入中国及中国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中,口语传播贯穿始终,并形成了口授、诵读、唱赞、梵呗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形态。(一)口授佛经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见于三国志魏书,此书记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这条记载明确了佛经传入中国的时间、途径,还明确了传播的方法口授。东汉灵帝时,安息国的居士安玄来洛阳,他常与沙门讲论佛法,并与汉族的第一位出家者严佛调翻译了大乘经典法镜经一
4、卷。据释慧皎高僧传记载,“玄口译梵文,佛调笔受,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隋唐之际,智者大师设置拜经台,礼请楞严经传入中国。印度天竺国法师般剌密谛,发愿要达成此事。前后三次东行,最后将经文缝在上臂的肌肉中,才带到中国。正式译经之际,般剌密谛法师任译主,一句一句口授梵文原经,北印度弥伽释迦法师翻音,怀迪法师证译,房融宰相笔录润饰文采。这才有了号称“经中之王”的楞严经出现中土。为什么西域法师来中国以口语传播佛法?梁启超在佛典之翻译中认为,“印土僧徒,夙贵呗诵,所治经典,类能暗记。最初移译,率凭口传。故安清、支谶、安玄、康僧会诸传,皆言其讽出某经或诵出某经。”(二)口语宣法中国佛教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典故,
5、慧能禅师做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到五祖弘忍的赞赏。于是五祖弘忍半夜来到慧能房间,口传心法,付以衣钵,慧能终成禅宗六祖。此后六祖说法教化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以音声、棒喝等形式,令门下弟子数十人开悟,所谓“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成就佛门的一段佳话。这种传法与接法的过程,往往是一对一进行的,是面对面的口语传播,是口传心授的典型代表。这种传法虽然信息传播的范围非常有限,但是产生的传播效果却很大。与一对一传法相比,一对多乃至一对众传法,在佛门则更为常见。按照佛门礼仪,僧众每日过斋,主持和尚可以对大众讲话,进行佛法上的开示或者其他方面的嘱咐。禅门在打禅七的时候,禅
6、堂里一般都不讲话,只有维那师父可以讲一句话,方丈和尚、班首师父各讲一句话,香灯师讲半句话,加起来叫三句半话。这些都是典型的一对多口语传播。佛经传入中土后,僧尼二众主要是以口语的形式进行讲经说法。曹魏之际,朱士行开讲道行般若经,这是大僧讲经之始。东晋的尼师道馨开讲法华经和维摩诘经,成为尼师讲经之始。这些法师在讲法之际,都有很多学人参学。南朝梁武帝崇信佛教,多次开设法会,开讲佛法。在大通七年(537),设道俗无遮大会,梁武帝亲自宣讲金字摩诃波若经。据史书记载,参加听讲的有太子百官近700人,僧人约1000人,其他人众超过3万人。听法众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唐宋之际,寺院有讲经科,专事讲经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佛教 口语 传播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