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x
《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授众、受益面最广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本文针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从课程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师资培养、实训及考核创新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授众、受益面最广的公共基础课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 其课程的定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探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其目的是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既具有深厚专业底蕴又具有较高驾驭计算机技術、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的创新人才。本文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将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师资培养、实训及考核创新等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 1、《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当前,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客观要求学生应在同样时间内掌握比过去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同时有了更为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原有的学习方式也应该适应新时代背景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这为我们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背景以及技术支持。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新形势下高效且免费的信息获取优势,提高学生知识获取和消化吸收的效率,使得学生在三年的专业学习之后还能与时俱进,真正与社会接轨。 我校自2004年正式升格为高职院校。升格前,作为中转学校一直开设微机课;升格后至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一直在全校各专业开设,受众面广。《计算机文化》课程具有特殊性,它在人才培养的信息素质养成和可持续信息化生存能力获取中起着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包含着智力技能、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及实践导向与职业规范。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理念应该是理论、技能、实践三位一体,以理论为牵引实施教学,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组织教学,以实践为目标引导教学。然而各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方面,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生源特点、师资力量、新技术更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所处现状存在有很大差异,发展极不平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组织在实际课堂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1.1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加大 由于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极不平衡,造成了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以我校为例,地处安徽省会,城市学生大多会操作电脑,使用网络;山区学生则仅仅会使用QQ,使用网络机会也少。我校生源大多为文科生,学生入校分数差异较大,个人成绩和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别大。 1.2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规范统一 我校自升格为高职院校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一直在全校范围开设,和其他兄弟院校一样,经过多年的教学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这使得课程本身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规范统一,使得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有特色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将本专业的前沿内容反映到课堂教学中来,甚至有些技术内容已严重滞后,随之必然带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落后。 1.3以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为最终考核手段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校所有学生学期末参加“安徽省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中间未曾中断。这确实是衡量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的一个办法,但不免有盲目追求过级率,开展应试教育的嫌疑。殊不知因为诸多因素的限制,计算机的很多知识和能力无法通过一次考试就能检验出来,由于普遍推行了应试教育,各个学校的计算机过级率居高不下,学生的成绩表面上也是居高不下,但是真正的计算机实战水平却比较低,从而违背了等级考试的真实考核目的,也脱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2、《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1改革课程内容,引入视频教学 课程内容的合理调整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理论够用,强化实践”和“精讲多练”为原则,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基础能力模块、初级应用能力模块、高级应用能力模块、综合应用能力模块。在课程内容上放弃过度追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本身统一性,注重微课视频的制作与搜集,把应用技能的教学溶入到项目制作之中,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较好地解决了按需学习、学以致用、学好善用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2.2采用因材施教式的分级、分层教学 首先,针对新入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进行分级教学,即根据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分不同的教学班进行教学。如可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计算机文化》的摸底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级,甚至部分学生可免修。 其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授课教师可以增减不同能力模块的学时比例。比如,对于理工科及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可加大程序设计课程(如C++,VB,网络编程语言Java 等)、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各种常见的数据库结构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内容的授课比重,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从事本专业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开发的能力等;而对于应用性较强的文科及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以计算机在各专业学科实际应用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可多讲授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如Word,PowerPoint,Excel,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实用技巧。 最后,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如《网络基本知识》、《网页制作》、《常用工具软件使用》等,使免修学生能多学一些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分级教学中,可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使学生共同达到一定的要求,还可因材施教,使优秀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的更多、更深。 2.3创新协作学习、项目引导的教学模式 较以往的大学生而言,当代大学生更为活泼、接受新生事物更快,同时受到的诱惑更多,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们的教学就应当更加生动活泼、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必须对整个教学环节更加严格控制以保证教学质量。在强调生动、有趣的同时保持知识的严谨与完整,在强调自觉学习的同时不放松严格管理与控制。在这样的观念下,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4实现以能力测试为主的全程考核模式 改革以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为最终成绩的片面应试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主的全程考核模式。课程考核是高校教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有反馈功能,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检验;又有导向功能,不同的考核方法会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出不同的安排和选择,学生也会根据考核方式调整复习重点。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不仅会对教学效果做出真实、客观的反馈和评价,而且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行全程考试制度,即学生的学业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决定,而且要加大平时动手能力的考核在全程考核中的比例。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练习、小测验、作业及学习表现等。同时要注重考试后的反馈机制的建立,以便通过考试,让学生能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也能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发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发挥考试的预测及诊断功能。 2.5构筑基于慕课的网络教学平台 引进慕课资源,丰富校内课程资源库,开发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的电子教案、网络课件、视频录像、实践工具软件、实践指导以及试题库进行网上发布,配合网上答疑、讨论、网上作业提交等,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可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根据在线学习需要,网络平台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2.5.1课程学习 根据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定位和岗位工作的需求,按模块分任务进行内容设置,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其中根据专业特点,一部分学习任务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将慕课作为课程的强化与补充;另外一部分任务采用网络学习为主,将慕课作为课堂内容的主要传授方式,并形成翻转课堂,充分体现网络—课堂互动教学的结合。 2.5.2教学资源 同时,根据专业“分层教学、优生优培”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门开设了提高篇阶段,该阶段的学习采用网络自主学习为主。主要包括资料库、技巧汇总、方案文本、考证指南、编程空间、视频专题、实例教程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真正实现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5.3作品展示 在网站首页设置“作品展示”,被老师批改为优秀的作业,系统会自动添加到“作品展示”中,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可以查看作品展示区中作业的答案以及老师批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和点评学生作业,营造了很好的“赶、比、超”的学习氛围。 这样,网络教学平台使每个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随时上网学习。教师依托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地讲授课程内容,更快地和学生沟通,更好地实现“教”这个环节;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小组统一制作质量较好的教学课件以及素材资料库;学生借助平台可以方便地浏览和下载课程的教学课件及辅导材料,可以预习学习内容,并进行自测和学习等,从而更好地实现“学”这个环节。 2.6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做到统筹规划,要注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除了应具有教学、科研、教研等多方面的能力外,还要熟悉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特别是了解计算机技术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每个教师所教授的专业应该相对固定。根据教授课程和学生专业的不同,教师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协作,要深入学生所在院系,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以熟悉计算机技术与学生专业结合的前沿技术,并做好归纳总结。 第二,作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应跟踪计算机发展的动态。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历、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高新企业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去锻炼和培养,以拓展教师的视野。要不断地更新师资队伍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适应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高职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如琼,《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方法探讨,《农业教育研究》,2010(1):27-28. [2]王建波,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考试周刊》,2012(1):12-13. [3]杨飞宇,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13(13): 147-147. [4]张 源,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安徽文学月刊》,2010(4):189-189. 基金项目:2014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MOOC示范项目——计算机文化基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14mooc101 )。 -全文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文化基础 高职 计算机 文化 基础 课程 教学改革 研究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