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常用介质及特性.doc
《压力容器常用介质及特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常用介质及特性.doc(2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五讲 压力容器常用介质及特性 压力容器盛装的介质,常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易燃易爆性,它们的泄漏,挥发和控制不当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而且这些介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原料、辅助材料、成品、半成品、副产品、废气、废水、废渣等。在我们采油生产过程中,接触的主要介质是原油、天然气和伴生的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气体、一氧化碳气体、甲烷等。 第一节 介质的毒性 一、 工业毒物与中毒 毒物是指较小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用于机体与细胞成分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叫工业毒物。在劳动过程中,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叫职业中毒。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常以气体、蒸汽、雾、烟尘、或粉尘的形式污染生产环境,从而对人体产生毒害。 1、气体:指在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2、蒸汽:由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而形成。如苯氨、硫蒸汽、汞蒸汽等。 3、雾:是指混悬在空气中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所形成。如喷漆时所形成的含苯漆雾、酸洗作业时所形成的硫酸雾。 4、烟:又称烟雾或烟气,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固体微粒。其直径往往小于0.1微米,如煤和石油的燃烧、塑料加工时产生的烟。 5、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大都是固体物质经机械加工而形成的,如石灰、粉煤等。 二、工业毒物的分类: 一般有以下三种分类方法: 1、按毒物的化学结构: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 2、按毒物的形态:分为气体类、液体类、固体类、雾状类。 3、按毒物的制毒作用,分为刺激性、窒息性(二氧化碳)、麻醉性(乙醚)、致热源性(氧化锌)、腐蚀性(硫酸二甲脂)、致敏性(苯二胺)。 对压力容器安全操作和管理而言较为实用的是按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分类:即极度危害(Ⅰ级)<0.1mg/㎡(最高允许浓度,是指在目前医学水平上,认为不会发生危害作用的限量浓度。最高允许浓度是以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毒物的毫克数来表示的,单位是mg/㎡立方米)、高度危害(Ⅱ级)0.1—<1.0 mg/㎡、中度危害(Ⅲ级)1.0—<10 mg/㎡、轻度危害(Ⅳ级)≥10 mg/㎡。 三、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主要是经呼吸道,其次是皮肤,再次是消化道。 1、经呼吸道:这是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最重要途径,。因为肺是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泡面积大,泡壁极薄,表面又为含酸的液体所温润,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肺泡对毒物极其敏感,且吸收迅速。如人体吸进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氰化氢等,在数分钟内就可以中毒昏迷。另外由于呼吸道进入的毒物被肺泡吸入后不经肝脏解毒就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所以有更大的危险性。 2、经皮肤进入:这也是职业中毒中较为常见的途径。它是穿过表皮屏障或通过毛囊和皮脂腺而进入人体的。经皮肤吸收的毒物也不经过肝脏而直接随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 3、经消化道进入: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单纯从消化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的情况比较少见,偶然见于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在生产场所进食、吸烟以及误服等情况。由消化道吸收的毒物,先经过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脏转化后,才进入循环而至全身。 四、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的毒物,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如果不及时抢救,容易造成死亡或留有后遗症。慢性中毒是指在长时间内经常接触某种较低的浓度的毒物所引起的中毒,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将会发展成为严重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多在现场突然发生异常时,由于设备损害或泄漏致使大量毒物外溢造成的。若能及时、正确地抢救,对于挽救中毒者的生命,减轻中毒程度,防止合并症具有重要的意义。抢救急性中毒者,应迅速、沉着地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救护者在进入毒区之前,首先要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佩戴好呼吸器,否则非但中毒者不能获救,救护者也会中毒,反而使中毒事故扩大。 2、切断毒物来源。对中毒者抢救的同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切断毒源(如关闭阀门、停止加送物料等),防止毒物继续外逸。如果是在室内中毒,应开启通、排风机。 3、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将中毒者迅速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畅通。清除毒物,防止沾染皮肤和粘膜。 4、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中毒者若停止呼吸,则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强制输氧。心跳停止应进行人工复苏胸外挤压。 5、尽早使用解毒剂。采用各种解毒措施,降低和消除毒物对机体的危害作用。 第二节 压力容器中常用气体的特性 压力容器中盛装的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了解和掌握这些气体的各种特性,对于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和事故预防是至关重要的。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用气体的特性。 1、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在0℃0.101325MPa下,每升空气重1.293克。用增加压强和降低温度的办法,能使空气变成液态。按体积计算,氧气约为21﹪,氮气约为78﹪,惰性气体约为0.94﹪,二氧化碳约0.03﹪,其它气体和杂质约0.03﹪。 2、氧气。氧气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05。临界温度-118.37℃,临界压力5.05MPa,氧气微溶于水.氧的化学性质特别活跃,易和其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量.氧气具有强烈的助燃性,若与可燃气体氢气、乙炔、甲烷、一氧化碳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即成为易燃易爆的混合气体,一旦有火源或引爆条件就能引起爆炸。 3、氢气。氢气是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可燃窒息性气体。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具有很大的扩散速度,极易聚集于建筑物的顶部而形成爆炸性的气体.氢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活跃,是一种强的还原剂,其渗透性和扩散性强。 4、氮气。氮气是无色、无味、无嗅的窒息性气体。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工业上,常用于容器在检修前的安全防爆防火置换和耐压试验用气。人处在氮含量高于94﹪的环境中,会因严重缺氧而在数分钟内窒息死亡。在生产和检修中,接触高浓度氮气的机会非常多,因氮气窒息造成死亡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5、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是一种无色、无嗅的毒性很强的可燃气体。一氧化碳的毒性作用于对血红蛋白有很强的结合能力,使人因缺氧中毒。在工业生产中,常以急性中毒的方式出现,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时,若抢救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 6、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嗅、无毒,稍有酸味的窒息性气体,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压缩液化成液体,液体二氧化碳压力下降时会蒸发膨胀,并吸收周围大量的热而凝结成固体干冰。液态二氧化碳的膨胀系数较大,超装很容易造成气瓶爆炸。 7、乙烯。乙烯是一种无色、无嗅、稍有甜香气味的可燃性气体。乙烯的化学性质活泼,与空气和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气体.乙烯属于低毒物质,但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 8、液化石油气。是一种低碳的烃类混合物,主要由乙烷、乙烯、丙烷、丁烷、丁烯及少量的戊烷、戊烯等组成。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只有在加压和降低温度条件下,才变为液体。液化石油气无色透明,具有烃类的特殊味道,是一种很好的燃料。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其膨胀系数较大,气化后体积膨胀250—300倍。液化石油气的闪点、沸点都很低,都在0℃以下,爆炸范围较宽,由于比空气重,容易停滞和积聚在地面的低洼处,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火源便可爆炸。 9、硫化氢。是一种具有恶臭味的有毒有害气体。相对密度比空气高,易积聚在低洼处.硫化氢在大气中超过10ppm时即可察觉,起初臭味的增强与浓度的升高成正比,但当浓度超过10㎎/立方米之后,浓度继续升高臭味反而减弱。在高浓度时,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能察觉硫化氢的存在,所以不能依靠其臭味的强弱来判断硫化氢浓度的大小.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可发生强烈爆炸。 10、氨。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氨中有水分时将会腐蚀铜合金,所以充装液氨的压力容器不能采用铜管及铜合金制的阀件,一般规定液氨中含水量不能超过0.2﹪。氨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主要是对上呼吸道和眼睛的刺激和腐蚀。 11、氯。氯是一种草绿色带刺激性臭味的剧毒气体,可液化为草绿色透明的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容器内同时存在液态和气态。氯是活泼的化学元素,是一种强氧化剂,其用途广泛,常用作还原剂、溶剂、冷冻剂等。氯是一种极度危害的介质,对人的皮肤、呼吸道有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12、乙炔。乙炔是一种无色的易燃易爆的气体,纯乙炔气体是没有臭味的,用电石制成的工业乙炔气体具有一种难闻的臭味。乙炔很容易溶解在水中和其它溶剂中.纯净的乙炔气体本身是无毒的,但长时间吸入后,人会因为氧量不足引起窒息的危险。乙炔的爆炸极限范围很大在空气中乙炔的含量为7﹪—13﹪时爆炸能力最强。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的火焰温度可高达3500℃,常用于熔融和焊接金属。 第三节 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 硫化氢中毒 一、 硫化氢的性质及危害 (一)概述 硫化氢是仅次于氰化物的剧毒,易导致人及其它动物死亡的有毒气体。一旦含有硫化氢气体的油气井发生井喷或其它泄漏失控,将导致灾难性的悲剧。例如: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重庆开县高桥镇罗家16号井发生的井喷事故,大量的硫化氢有毒气体从井底喷出,造成243人死亡,396人中毒住院,造成3万多附近村民紧急疏散,周围约五公里范围内被封闭。硫化氢气体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环境恶性污染,同时,它对金属设备、工具及用具也将造成严重的腐蚀破坏。 H2S很少用于工业生产中,一般作为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某些天然物质的成份或杂质,而经常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如采矿、提炼铜、镍等(尤其是硫化矿),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硫化染料、颜料、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的产生;开挖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隧道,以及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接触H2S可能,天然矿泉、火山喷气也常存在。(硫俗称硫磺“消毒、杀虫、治真菌、灭疥剂”,硫在胃内无变化,在大肠内约10%转化为H2S而吸收。 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类中,有时可随水或油类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因此,为确保人员的绝对安全,杜绝硫化氢有毒气体的泄漏失控事故,我们油田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掌握硫化氢气体的防护知识。 (二)硫化氢的特性 1、 毒性:剧毒 其毒性仅次于氰化物,是一种致命的气体,它的毒性为一氧化碳的5—6倍。它对人体的致死浓度为500ppm ,在正常的条件下,对人的安全临界浓度是不能超过20ppm。 2、 颜色:它是无色气体,沸点-61.8℃ 3、 相对密度:H2S的相对密度为1.176,比空气重。因此,在通风条件差的环境,它极易聚集在低洼处。 4、 气味:H2S在低浓度时(0.13—4.6ppm)具典型的臭蛋味,当浓度高于4.6ppm时,人的嗅觉迅速钝化而感觉不出H2S的存在。 5、 爆炸极限:当H2S浓度在43—46%时,在空气中形成的混合性气体遇火将产生强烈的爆炸。 6、 燃点:H2S的燃点为260℃,(甲烷为595℃),燃烧时为蓝色火焰,并生成危害人眼睛和肺部的二氧化硫。 7、 H2S可致人眼、喉、呼吸道发炎。 8、 溶性:H2S易溶于水和油,0℃时,100ml水中可溶解437mlH2S,40℃时可溶186ml,亦溶于乙醇、石油溶济和原油中。H2S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下降。 9、 腐蚀性:H2S及其水溶液,对化学中的金属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其腐蚀的速度更快。 (三)硫化氢浓度的概念 描述H2S的浓度方式有两种,即体积比浓度和重量比浓度。 体积比浓度即指ppm在空气中的体积比。常用ppm表示。ppm浓度表示百万分比浓度,即:1ppm=1/1000000 重量比浓度,指H2S在1立方空气中的重量,单位为㎎/m3 1ppm=1.52㎎/m3 (注:国家规定H2S的安全临界浓度为20ppm) (四)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症状: 1、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H2S被吸入人体,通过呼吸道,经肺部,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个器官。首先刺激呼吸道,使嗅觉钝化,眼睛被刺痛,严重时将失明;刺激各个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呼吸困难;心脏加速跳动,严重时,心脏缺氧死亡。 H2S进入人体,将与血液中的溶解氧发生化学反应,当H2S浓度极低时,对人体威胁不大,当浓度较高时,将夺取血液中的氧,使人体器官缺氧中毒,甚至死亡。 2、硫化氢的中毒症状: (1)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的H2S气体会导致气喘,脸色苍白,,肌肉痉挛;当H2S浓度大于700ppm时,人很快失去知觉,几秒钟后就会窒息,呼吸和心脏停止工作,如果未及时抢救,会很快死亡,而当浓度大于2000ppm时,人体只需吸一口H2S气体,就很难抢救而立即死亡。 (2)慢性中毒 人体暴露在低浓度H2S环境(如50—100ppm)下,将会慢慢中毒,症状是:头痛、眩晕、兴奋、恶心、口干、昏睡、眼睛感到剧痛,连续咳嗽、胸闷或皮肤过敏等。长时间在低浓度H2S条件下工作,也可能造成人员窒息死亡。当人受H2S伤害时,往往反映神智不清、肌肉痉挛、僵硬、随之重重的摔倒、碰伤或死亡。 (五)硫化氢中毒的早期抢救与护理 由于硫化氢含量高导致中毒者停止呼吸和心跳时,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帮助中毒者恢复呼吸和心跳,中毒者不会自动恢复呼吸和心跳,将会在短时间内死去。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对中毒者实施抢救。 1、 硫化氢中毒的早期抢救措施 (1)进入毒气区抢救中毒人员之前,自己应先戴上防毒面具,否则,自己也会成为中毒者。 (2)立即把中毒者从H2S分布的现场抬到空气新鲜地方。 (3)如果中毒者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应立即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或者医务人员到达,有条件的可使用正常呼吸器代替人工呼吸。 (4)如果中毒者没有停止呼吸,保持中毒者处于休息状态,有条件的可给予输氧。在叫医生或抬到医生那里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中毒者的体温。 2、治疗护理时注意事项 (1)在中毒者心跳停止之前,当其被转移到新鲜空气区能立即恢复正常呼吸者,可以认为中毒者已迅速恢复正常。 (2)当呼吸和心跳完全恢复后,可给中毒者喂些兴奋性饮料,如浓茶或咖啡,而且要有专人护理。 (3)如果眼睛受到轻度损坏,可用干净水彻底清洗,也可进行冷敷。 (4)在轻微中毒的情况下,中毒人员没有完全失去知觉,如果短暂休息后本人要求回岗位继续工作时,医生一般不能同意,应休息2天。 (5)在医生证明中毒者已恢复健康可以返回工作岗位前,应把中毒者置于医疗监督之下。在H2S毒气周围或附近的工作人员,都要掌握心肺复苏法(人工呼吸或心脏胸外按压法),并经常实习训练。 (六)逃生自救方法 1、头脑冷静,正确判断,往四季风的上风口走(背离井口,向高处走、逆风走)。 2、事先准备一个大塑料袋,得知毒气泄漏后,迅速将塑料袋套在头上并封好塑料袋口,里面的空气可供10分钟呼吸,争取充足的逃生时间。 3、用折叠8层的湿毛巾蒙住鼻子保护,可减少60%毒气吸入,尽快寻求逃生。 二、预防硫化氢中毒的监控措施 1、依法安全监督 油田或其它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使用、存储、运输、以及处理硫化氢,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监督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消防、危险化学品管理、监督等部门的安全审核、安全检查。相关的油田压力容器设备必须符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等有关规定。 2、落实教育培训 压力容器上岗操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必须经过定期的预防硫化氢中毒专业培训和安全承诺教育,取得国家颁发的压力容器操作上岗操作证方可持证上岗。同时,还必须掌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的预防硫化氢中毒安全知识。熟悉采油生产设备、作业场所、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的应急措施。 3、严禁明火高温 采油作业现场(联合站、计量站)必须明确严格的防火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动火作业必须落实审批操作手续和“十不烧”原则。夏天高温必须采取遮阳避光、通风降温等措施。严禁明火、蒸汽、曝晒。严禁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并与其它部门明确分隔,特别是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明确分隔。 4、严格安全运转 作业现场必须明确相关的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设备、容器、管道等要稳妥、牢固,防止相碰、撞击。连接口、连接管和安全装置必须紧密吻合,防止损坏而引起泄漏。设备的安全防护、联锁、信号、报警、保险等装置齐全、完整、可靠、有效,做到有危险必有联锁,有泄漏必有报警。有关压力表、调节阀、安全装置、计量设备、缓冲罐、加热炉、压力缸等设备等必须完整、有效、可靠。压力表等安全装置必须按期、按量进行安全检测、检验和检查,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5、完善应急措施 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发生意外生产安全事故或者事故苗子及时报告。配备有效的防毒面具、防护用品。配备应急通讯设备、气体探测器、烟雾报警器、多功能灭火水枪以及消防栓、喷淋装置、消防软管等消防抢险的设施、器材、物资。经常有组织的开展应急处置预案的演练,提高上岗操作人员正确处置意外事故的应急能力。 6、妥善处理垃圾 生产作业场所或者污水、垃圾、粪便处理、沉积池等,容易产生或者废弃的硫化氢气体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处置和防范,禁止违章排放。清理污水处理池、阴沟、粪池时,必须落实措施,正确佩戴过滤防毒面具,做好预检预测,防止盲目操作、违章操作,并禁止单独操作。 三、预防硫化氢中毒的施救措施: 防范硫化氢,重点是落实中毒伤亡、防火、防爆措施;特别是要落实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在遇到意外事故或者灾情时,应迅速实施危险化学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现场人员撤离,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灾害扩散。 1、 迅速实施保护抢救 (1)首先要将浸湿的毛巾等捂住口鼻,迅速撤离毒害污染区域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洗漱、检查。 (2)迅速拨打119、110、120等急救电话求援。 (3)不要盲目奔跑,大声呼叫,防止毒气吸入和烟气呛入。要借用敲打声响,挥动光、色等物达到求救的目的。 (4)如遇到眼内有异物感时,应立即翻起眼皮,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如感到呼吸不畅时,在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的空旷处后,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畅通。气温低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如呼吸困难,应马上给予输氧;如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注意切勿用口对口呼吸的方法,以防交错中毒,并立即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5)消防抢救人员必须做好自我保护和呼应互救,穿戴全身防火、防毒等服装,如: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佩戴化学防护手套等,确保施救抢险人员和现场的安全。 2、立即组织应急排险 (1)迅速找到并切断电源、封堵气源,防止蔓延、扩散。如一时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或泄漏的硫化氢气体。遇到容器和管道的,应喷水降温、冷却,降低容器、管道内的压力温度。 (2)站在上风处,采用喷射雾状水进行污染区域的稀释、溶解和冲洗,阻止硫化氢气体的蔓延、扩散。并选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3)发生事故或危险源位于油气井、站或学校、村庄、居民住宅区等人员绸密附近的,必须立即采取喷射“水墙”等来设置屏障,以防火灾、爆炸、毒气灾害。 (4)周围如果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必须迅速分隔、转移。 (5)谨慎动用电气装置、电气线路,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电器设备和工具等。 3、加强现场监护处理 (1)抓紧时间进行修复、检验,及时封堵、修复损坏的泄漏处。进入容器、管道等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域时,必须落实监护。 (2)采取合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加强硫化氢毒气的排散,控制和降低空气中硫化氢气体的浓度和含量。 (3)控制现场,安全妥善处理废液、废气和残余物。 (4)严禁其他人员进入现场内。撤离现场的施救人员,必须进行淋浴、更衣、换洗服装和检查。 (5)禁止现场吸烟、进食和饮水。 4、落实亡羊补牢措施 (1)加强有效措施,严格防范事故的次灾害和重复发生。 (2)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堵漏建制,确保油气井、站的安全稳定。 一氧化碳中毒 理化特性: 分子量28.011,气体比重0.967,无色无味,无嗅,无刺激性的气体,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4%。 接触机会: 合成甲醇、油田伴生气、天然气、取暖、汽车尾气、机车喷出的烟雾;冶金炼钢、炼焦 、铸造、锻造;化学合成氨、甲醛、丙酮合成均需一氧化碳作为原料。凡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均可产生CO气体。常为大气污染的物质。 毒理: CO随空气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Hb(血红素)和血液外的某些含铁蛋白质(如肌红蛋白、二价铁的细胞色素)形成可逆的结合,由于其与Hb的亲和力要比O2与Hb的亲和力大240-300倍,所以把血液中HbO2的O2排挤出来,而形成HbCO,由于HbCO的离解比HbO2的速度慢3600倍,故HbCO较HbO2更为稳定。由于极不容易分离,引起缺氧。 CO是非蓄积毒物,其吸收与排出,取决于空气中CO的分压和血液中HbCO的饱和度(即Hb总量中被CO结合的百分比);次要因素为接触时间和肺通气量(与劳动强度有关)。人接触CO的浓度和时间相同时,静坐者形成的HbCO量要比活动者少得多。如走与坐之比为2:1,活动与静止之比为3:1。 当吸入高浓度CO时,还可与含铁的组织呼吸酶(如细胞色素酶、氧化酶等)结合,使组织呼吸直接受阻,大脑受影响最大。 CO中毒死检可见皮肤粘膜、心脏、腹腔脏器呈樱桃红色,血液呈流动性,色鲜红。 一、急性中毒: (一)、对人的毒性 主要取决于空气中CO浓度和接触时间t的乘积,称为中毒系数,浓度与时间,前者更为重要。 中毒系数=C浓度(mg/m3)×t时间(小时) 当ct=0.35,无毒作用;当ct=0.7,作用微弱; 当ct=1.0,头痛、恶心;当ct=1.7,严重中毒。 接触者血中HbCO的含量与空气中CO浓度成正比关系,而中毒症状则取决于血中HbCO的含量,比较精确的剂量反应关系为: 空气中CO浓度 吸收半量时间 平衡状态时 人体反应 mg/m3 分钟 HbCO% 58.5 150 7 轻度头痛 117 120 12 中度头痛、眩晕 292.5 120 25 严重头痛、眩晕 582.5 90 45 恶心、呕吐、虚脱 1170 60 60 昏迷 117000 5 90 死亡 紧张的体力劳动,疲劳、贫血、饥饿、营养不良,均可提高机体对CO的感受性,高温或有氮氧化物、CO2、氰化物、苯、汽油存在时,也能增高机体的敏感性。 二、慢性毒性: 如上所述,CO吸收排出的规律主要受空气中CO浓度的影响。故长期以来,对于慢性中毒是否存在,分岐很大,一种意见是CO的吸收,只要不急性中毒,脱离接触后,HbCO逐渐解离,认为慢性中毒不存在,这是由于早年的动物实验方法不灵敏,随着方法改进,在实验中已见到慢性中毒的迹象。 如用恒河猴、狗、大鼠、小鼠进行吸入实验,最初71天吸入CO浓度为460mg/m3,以后97天吸入浓度为575mg/m3,动物血中HbCO浓度为: 460mg/m3 575mg/m3 猴 32% 38% 狗 33% 39% 周围血象中红细胞数、网织红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给吸入较低浓度的CO,反应则与上述不同,没有血容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增加。所以认为是否发生慢性中毒,主要还是取决于空气中CO浓度。 近20年来,CO长期作用对心血管的损害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日本报导了海拔700-1000米的高寒冷地区,冬季长,居民从事于手工业,用木炭取暖,维持室内12-15℃,空气中CO2达1-3.4%,CO达0.2-0.3%,居民血中HbCO达20-30%。普遍个体头痛、头晕、心脏病多见,早春时,许多人诉头晕、面肿,不少人有心绞痛。1022人心电图检查,除高心和风心外,18%的人有心肌病,年轻人20岁就有动脉硬化。该地区居住条件改善后,心脏疾患减少了一半。 CO对心肌的改变,动物实验和对人的观察都得到证实。为心肌缺O2的直接作用,国际最高接触限量专家组讨论CO卫生标准的报告中指出,低浓度CO在青年人中使HbCO达13%时,见到血管渗透性升高,致血容量下降。 生活中常见的HbCO来源为吸烟。国外曾调查吸烟者1000人,年龄20-30岁,动脉硬化伴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等。血中HbCO比非动脉硬化者高2倍,最高达3倍,为11%,其含量与吸烟有关。 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分三级 (一)、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颞动脉压迫及拔动感,并有恶心、呕吐、前心、 四肢无力、甚至昏厥,脱离环境,呼吸新生鲜空气,症状消失。 (二)、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初期多汗,烦躁、步态不稳,皮肤粘膜潮红,出现意识模糊, 糊、昏迷,如果抢救及时,一般可恢复。 (三)、重度中毒:具中度中毒症状外,迅速昏迷,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可出现强直性痉挛( 挛,常伴有脑水肿(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肺水肿(咳嗽、吐鲜红色血)、 心肌损害、心律紊乱(正常人是60—90),高热惊厥,皮肤粘膜可呈樱桃红色。 经治 主要表现为: 1、神衰;(早醒、失眠、生物钟紊乱) 2、精神异常:幻觉、妄想(幻想); 3、锥体外系症状:震颤、麻痹、手足徐动或舞蹈病(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 4、其他脑部症状:单瘫、偏瘫、四肢瘫、失语、失明; 5、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手麻、脚麻) 二、慢性影响: 1、神经系统:神经衰弱、血压不稳,对精细工作及时间距离的估计能力减退。 2、心血管系统:心肌损害、心电图异常 临床治疗: 1、高压氧治疗最为有效,压力1.5-1.8附加大气压;(正常情况下人吸入一升空气只有五分之一的氧气,而高压氧吸入氧则可达到百分之八十) 2、对症治疗,保护重要器官;(主要是脑保护) 3、预防急性CO中毒神经系统后发症。 预防措施: 1、普及预防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2、条件许可,安装自动报警器(瓦斯浓度报警器),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换气; 3、进入高浓度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正压空气呼吸器,至少两人操作。 4、做好日常检测和从业人员体检。 消防措施:关闭阀门,切断气流来消杀火势。 储运须知:应有包装标志:有毒气体。包装方法:钢瓶装。储运条件:严防钢瓶碰撞。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并远离火种、热源和容易着火的地方。 泄漏处理: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防毒面具和手套。对残余废气或钢瓶泄漏气要用排风机排送至空旷的地方。 现场急救: 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 2、保持呼吸道畅通; 3、注意保暖; 4、吸氧; 5、及时转院。 第四节 压力容器的腐蚀及防止 一、腐蚀与金属腐蚀 腐蚀是一种物质由于与环境作用引起的破坏和变质。金属由于环境介质的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包括机械或生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遭受的破坏叫做金属腐蚀。 压力容器绝大部分是由金属材料制造的。金属腐蚀对压力容器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压力容器因金属腐蚀而引起的破坏事故占整个设备事故的50﹪以上。金属腐蚀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腐蚀使压力容器发生早期失效或突然损坏,造成停车减产,浪费人力物力。 2、腐蚀使压力容器穿孔泄漏,造成产品流失,污染环境引起公害,腐蚀裂纹会使压力容器中的易燃物质发生爆炸或使用有毒物质引起中毒事故。 3、腐蚀使换热设备的传热效率降低,造成能源浪费,如锅炉由于腐蚀结垢会导致爆管甚至爆炸事故的发生。 4、腐蚀使压力容器材料重量增加,在设计时要考虑腐蚀裕度而增加容器壁厚,使容器重量增加。 二、金属腐蚀的分类: 1、按温度分类:低温腐蚀、高温腐蚀; 2、按环境分类:化学腐蚀、大气腐蚀、海水腐蚀、土壤腐蚀; 3、按反应原理分类: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4、按腐蚀破坏形态分类:(比较直观实用)(1)全面腐蚀,(2)电偶腐蚀,(3)缝隙腐蚀,(4)孔蚀,也叫点蚀.(5)选择腐蚀,(6)晶间腐蚀,(7)磨损腐蚀,(8)应力腐蚀,(9)腐蚀疲劳,(10)氢损伤. 三、金属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1、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其特点是腐蚀过程中有电子得失,但没有电流产生.这类腐蚀主要包括金属在干燥或高温气体中的腐蚀.如:高温氧化,氢腐蚀等都是典型的化学腐蚀. 2、电化学腐蚀:金属在电解液中,由于金属表面发生原电池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 四、腐蚀形态及其防护 全面腐蚀:在金属全部暴露的表面或大部分面积上产生基本均匀的的化学或电化学腐蚀,称全面腐蚀,也称均匀腐蚀.它使金属的厚度逐渐减薄而导致破坏.使用过程中,容器腐蚀的速度因环境因素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防止全面腐蚀的措施:(1)周期性地进行必要的定期验测.掌握腐蚀的速度;(2)在腐蚀介质中添加缓蚀剂;(3)采用阳极保护;(4)表面涂镀耐腐保护层;(5)选择耐腐蚀的材料. 五、防止压力容器腐蚀的措施 (1)合理选材。压力容器材料的选用对其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需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加以确定; (2)设计合理的结构。压力容器设计时,除考虑结构强度外,如何避免不合理的结构引起各种局部腐蚀破坏,对提高压力容器的使用寿命,保证安全运行十分重要; (3)制造安装。压力容器必须严格各种加工工艺操作,整台设备制造完毕,应进行整体消除应力的热处理; (4)维修管理。要根据设备检修规定,切实做好定期检查取样工作;对在用压力容器中允许存在的缺陷必须进行复查,及时掌握其在运行中缺陷的发展和腐蚀情况,以便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防止设备继续腐蚀。 第六讲 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 第一节 压力容器运行中常见事故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压力容器所发生的事故除了少数是因为容器结构设计不合理,用材不当,制造质量低劣以外.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使用管理不善,违章操作,未进行定期检验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正确合理的操作和使用压力容器是每一个操作人员应尽的职责。根据我们长庆油田近年来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油田常用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容器本体的质量。主要是容器设计结构不合理,制造质量差,容器本身存在先天性缺陷;没有定期开展检验,年久失修,容器器壁被腐蚀,强度不够。 2、容器内部压力过高。由于填装介质过量,容器受热(如日光暴晒、火灾等)使容器内物质发生聚合、分解等剧烈的化学反应、高压系统的介质因泄漏或流程改错而进入低压系统等原因,都会引起容器的内压升高。 3、容器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性气体主要是由于混合充气、系统混料或由于系统压力发生变化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气体混合而形成的。 4、容器由于安全附件泄漏,引起着火、爆炸事故。(1)容器的阀门从主体脱落(这类事故很多,如容器阀门的拆卸作业;阀门螺丝结构不健全;容器阀门被冲击;容器受到强力冲击等)。(2)容器阀门泄漏(如容器的阀门螺丝被腐蚀;有机物吸附在氧气、瓦斯气等的阀门上,使容器的阀门受烧损坏等)。(3)安全泄压装置动作(由于容器内部压力或温度异常上升所引起的;有时也可能是由于安全装置质量不好,以致在正常使用中自行动作,使容器内物料喷出而引起事故)。(4)容器上的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破损,造成物料泄漏引起事故。 5、特种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知识,违章操作;或者是个别领导盲目指挥,任意改变生产工艺流程。 第二节 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要求 一、对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的要求 压力容器是一种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特种设备,国家明确规定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对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学习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熟悉国家颁布的安全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中有关安全使用的内容。熟记本岗位的工艺流程、有关容器的结构、类别、技术参数、技术性能。 2、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好本岗位压力容器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及对一般故障的排除技能,并做到认真填写操作运行记录,加强对容器和设备的巡回检查和维护保养。 3、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了解生产流程中各种介质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相互之间可能引起的物理化学反应,以便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做到判断准确,处理正确及时。 4、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必须掌握各种安全附件的型号、规格、性能及用途,经常保持安全附件的齐全、灵活、准确、可靠。 5、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取得当地锅炉压力容器管理机构颁发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合格证》后,方能独立承担压力容器的操作。 6、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年龄应年满18周岁以上,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必须热爱本质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和无防碍本岗位操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经医院体格检查合格。 7、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精心操作,认真填写操作运行记录或生产工艺记录,确保生产安全运行;(2)发现压力容器有异常现象危及安全时,应采取紧急停机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3)对任何有害压力容器的违章指挥,应拒绝执行;(4)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二、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要点 压力容器根据各自的特性和在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作用,都有其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操作内容一般包括:操作前的检查、开机准备、开启阀门、启动电源、调整工况、正常运行与停机程序等。其主要操作要点如下: 1、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由于压力容器允许使用的温度、压力、流量及介质充装等参数是根据工艺设计要求和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制定的,故在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范围内操作压力容器可确保安全运行。反之,如果容器超温超压运行,就会造成容器的承受能力不足,因而可能导致爆炸事故发生。 2、操作人员应精心操作,严格遵守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或工艺操作规定。在以往发生的压力容器事故中,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事故居多数。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应变能力,系统工况的变化都会影响正常操作。而要做到精心操作,一是要制定合理的工艺操作记录卡片,并认真做好记录,二是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3、压力容器应-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压力容器 常用 介质 特性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