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回顾与展望.docx
《组织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回顾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回顾与展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组织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回顾与展望 任梦娜摘 要 生物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都对亲社会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同领域对其的定义有所不同。在组织行为学中,亲社会行为是指组织中的个体为促进或保护组织和其他个人而采取的行为,这些行为旨在使组织成员、相关利益者及整个组织受益。国内外学者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基于中国国情的研究甚是缺乏。文章基于学者的研究,对亲社会行为的内涵、测量、影响因素及影响结果四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及评述,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亲社会行为中国化特征,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未来亲社会行为理论研究的侧重领域。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组织公民行为:G647 :A19世纪中
2、叶,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是人类认同的物种起源学说,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在群体生活中,人类表现出同情、共享甚至给予等行为却与进化论相悖。因此,“亲社会行为之谜”是进化论中有待解释的难题1。亲社会行为最初引起学者的关注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生物学家对其定义与研究2。后期随着发展,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和教育学纷纷引入亲社会行为并运用于实践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受社会学、心理学家重视的亲社会行为被管理学家引入组织行为领域,受到管理实践的重视3。现如今,组织更加倾向于灵活、柔性的管理,亲社会行为成为组织行为领域研究的热点4。笔者基于对学者文献的梳
3、理,对亲社会行为的内涵与范畴、测量、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进行回顾与评述,整合了有关亲社会行为、组织公民行为的文献,重点是进行对比与梳理,最后提出基于中国国情的亲社会行为特征。一、亲社会行为的内涵与范畴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亲社会行为是指社会中个体所进行的合作、分享、谦让等趋向于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的行为,目的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建立和谐社会5。在组织行为领域,对于亲社会行为的定义不一,甚至名称也有差异。其中有学者把亲社会行为称为亲社会组织行为(prosocial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OB)3或者组织公民行为(OCB)(Organ,1988)。運用最广泛的是组织公民行
4、为,组织公民行为通常被视为典型的亲社会行为。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最早由Smith等人于1983年提出,其认为每一个工厂或者办公室都具有以下行为:合作、帮助、建议、利他行为等,这些被定义为公民行为。组织行为学研究者基于这两个定义确定了许多相似定义,这些定义共同点都是有益于他人4。但是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很少考虑组织中其他亲社会行为,如指导、知识共享、经纪介绍和同情,这些行为同样具有益于组织或社会的性质,与亲社会行为具有一样的性质。二、测量工具基于对文献的梳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亲社会行为的测量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由于亲社会行为大多由组织公民行为的方式呈现,学者们在进行亲社会行为测量时一般沿用组织
5、公民行为量表6。Dedrue(2009)使用OCB五级量表对亲社会行为进行测量。2.但也有学者使用Penner(1995)提出的亲社会行为量表。心理学家Carlo (1991) 和Penner (1995 )基于大学生样本提出亲社会人格量表,且具有相似的结构7。Sukhamjit(2020)采用Penner(1995)亲社会量表,亲社会人格量表的简短版本用于测量亲社会性。3.Pan Zenga和Xue Zhao(2020)对道德完美主义与网络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网络亲社会行为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Zheng,Zhu,&Gu,2011)中的26个项目,对大学生的网络亲社会行为进行评估。该量
6、表由四个维度组成,包括在线支持、在线指导、在线分享和在线提醒。每个项目使用从1(从不)到4(始终)的4点刻度8;大部分学者采用利他行为量表进行测量时都会对其中的项目进行修改。4.有部分学者采用实验法对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9,对亲社会行为研究时采用实地调研和实验室试验的方式。在实地和实验室实验中,Grant和Dutton(2012)发现,与那些反映领取福利的参与者相比,那些反映自愿发放福利的参与者为自己的大学贡献了更多的时间,更有可能向自然灾害受害者捐款。三、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产生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导致亲社会行为在组织行为学中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一定有其必然的因果联系,越来越多
7、学者也致力于研究这一领域。基于文献的梳理,可以将其影响因素分为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一)个体角度产生亲社会行为部分原因由人格特质导致,这一点在理论学界毋庸置疑。Kline(2017)在一项发表于15篇跨学科实验研究的贝叶斯多层次元(MLMA)中,研究人格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15项研究的数据构成了近2500个个体的观察,Kline发现五大性格特征:随和和开放性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而其他三个性格特征均与亲社会行为无显著正相关10。(二)组织角度基于文献梳理群体角度导致亲社会行为有以下三方面:组织承诺、公正氛围以及公共服务动机。Organ(1995)运用元分析对组织中的亲社会化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
8、的预测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只有个体层面的原因,组织承诺等群体层面同样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亲社会行为是许多不同变量的函数,有些存在于个体层面,有些存在于群体层面(Penner,2005)在目前情况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工作表明,工作中的亲社会行为与员工工作单位或组织内的公正气氛正相关。公正氛围是指对团队、单位或组织中的人如何得到公平对待的认知(Colquit等人,2002年;Mossholder、Bennett和Martin,1998年;Naumann和Bennett,2000年;Roberson,2006)。与正义的关系模型(Lind&Tyler,1988)一致,研究表明,员工越认为
9、他人受到公正、尊重和有尊严的对待,他们就越倾向于表现出亲社会的行为(Ehrhart,2004年;Liao&Rupp,2000;Naumann&Bennett,2000)。四、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一)个体角度亲社会行为对个人绩效产生影响。Werner(1994)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人在整体绩效中的评价有显著影响。为组织带来利益甚至牺牲个人利益采取有益于组织的行为,会为个人带来心灵的寄托和个人的满足,这种情绪心态上的变化导致行为的改变,直接影响工作能动性,从而影响个人绩效11(Robbins和 Judge,2016)。(二)组织角度亲社会行为对于个人来说促进个人绩效,对于组织来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中的 社会 行为 研究 回顾 展望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