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示例.doc
《现浇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示例.doc(4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4.6 框架结构设计实例 4.6.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六层综合办公楼,建筑平面如图4.6.1所示,建筑剖面如图4.6.2所示。层高为3.5m,室内外高差0.45m,基础顶面距室外地面为500mm。承重结构体系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 重要建筑做法如下: 1) 屋面做法(自上而下):300×300×25水泥砖、20厚1:2.5水泥砂浆结合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基层解决剂、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兼找坡层(最薄处30mm,2%自两侧檐口向中间找坡)、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2) 楼面做法(自上而下):13厚缸砖面层、2厚纯水泥浆一道、20厚1:2水泥砂浆结合层、10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3) 墙身做法:190mm厚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填充墙,用1:2.5水泥砂浆砌筑,内墙粉刷为混合砂浆底,低筋灰面,厚20mm,“803”内墙涂料两度。外墙粉刷为20mm厚1:3水泥砂浆底,外墙涂料。 4) 门窗做法:外窗采用塑钢窗,其余为木门。窗和门的洞口尺寸分别为3.0×1.8 m2、2.1×1.0 m2。 225 225 3900 225 3000 450 225 3900 3900 3900 3900 3900 3900 27300 6000 2800 6000 14800 楼梯间 450 图4.6.1. 建筑平面图 该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余略 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6度 风荷载:基本风压w0=0.65 KN/m2(地面粗糙度属B类) 活荷载:屋面活荷载(上人)为2.0 KN/m2 ,办公室楼面活荷载2.0 KN/m2 ,走廊楼面活荷载2.0 KN/m2 。 17.50 10.50 7.00 21.00 14.00 3.50 0.00 2800 6000 6000 600 2023 450 900 3500 900 3500 900 3500 900 3500 900 3500 900 3500 600 2023 600 2023 600 2023 600 2023 600 2023 1000 图4.6.2. 建筑剖面图 1000 4.6.2 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拟定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4.6.3所示。各层梁、柱和板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ƒc=11.9N/mm2, ƒt=1.27N/mm2) 。 (1) 梁柱截面尺寸拟定 1) 梁截面初选: 边跨(AB、CD跨)梁:取h=l/10=6000/ l =600 mm , 取b=250 mm 中跨(BC跨)梁:取h=450,b=250 纵向框架梁,取b×h=250mm×400mm 2) 柱截面初选: 本例房屋高度<30m, 由抗震规范可知,抗震等级为四级,对轴压比没有规定。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近似取12 kN/m2 ,由结构平面布置图(图4.6.3)可知,中柱的负载面积为(1.4+3)×3.9 /2=17.16m2 ,则: 竖向荷载产生的轴力估计值:NV =1.25×12×17.16×6=1544.40 kN/m2 仅有风荷载作用时估算面积计算:N=1.1×NV=1.1×1544.4=1698.84 kN/m2 =142760 mm2 选柱截面为:b×h=450×450 mm2 图4.6.3 结构平面布置图 柱450×450 450×450 450×450 450×450 250×600 250×400 250×400 250×400 250×450 250×600 250×400 3900 3900 3900 3900 3900 3900 3900 27300 6000 2800 6000 14800 9.76 15.00 9.76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9.76 9.76 13.60 9.76 9.76 13.60 13.60 13.60 13.60 13.60 9.76 9.76 9.76 9.76 9.76 9.76 9.76 9.76 9.76 7.68 7.68 7.68 7.68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9.76 9.76 9.76 9.76 9.76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4450 6000 2800 6000 注:图中数字为线刚度,单位:×10-4Em3 图4.6.4 结构计算简图 (2) 拟定结构计算简图 结构计算简图如图4.6.4所示。各梁柱构 件线刚度经计算后列于图4中。其中在求梁截 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板的作用,取I=2I0 (I0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AB、CD跨梁: i=2E××0.25×0.603/6.0 =15.00×10-4E (m3) BC跨梁: i=2E××0.25×0.453/2.8 =13.60×10-4E (m3) 纵向梁: i=2E××0.25×0.43/3.9 =6.84×10-4E (m3) 上部各层柱: i=E××0.45×0.453/3.5=9.76×10-4E (m3) 底层柱: i=E××0.45×0.453/4.45 =7.68×10-4E(m3) 4.6.3.荷载计算 (1) 恒载计算 1) 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300×300×25水泥砖 0.025×19.8=0.50 KN/m2 20厚1:2.5水泥砂浆结合层 0.02×20=0.40 KN/m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0.35 KN/m2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0.40 KN/m2 水泥膨胀珍珠岩找坡层(平均厚度105mm) 0.105×13=1.37 KN/m2 15mm厚低筋石灰抹底 0.015×136=0.24 KN/m2 屋面恒荷载: 5.76 KN/m2 边跨(AB、CD跨)框架梁自重 0.25×0.60×25=3.75 KN/m 梁侧粉刷 2×(0.6-0.1)×0.02×17=0.34 KN/m 中跨(BC跨)框架梁自重 0.25×0.45×25=2.81 KN/m 梁侧粉刷 2×(0.45-0.1)×0.02×17=0.24KN/m 因此作用在顶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g6AB1=g6CD1=4.09 KN/m g6BC1=3.05 KN/m g6AB2=g6CD2=5.76×3.9=22.46 KN/m g6BC2=5.76×2.8=16.13KN/m 2) 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13mm厚缸砖面层 0.013×21.5=0.28 KN/m2 20厚水泥浆 0.002×16=0.03 KN/m2 20厚1:2水泥砂浆结合层 0.02×20=0.40 KN/m2 10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0.10×25=2.50 KN/m2 15mm厚低筋石灰抹底 0.015×136=0.24 KN/m2 楼面恒荷载: 3.45 KN/m2 边跨框架梁自重及梁侧粉刷 4.09 KN/m 边跨填充墙自重 0.19×(3.5-0.6)×11.8=6.50 KN/m 墙面粉刷 2×(3.5-0.6)×0.02×17=1.97 KN/m 中跨框架梁自重及梁侧粉刷 3.05KN/m 因此作用在顶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gAB1=gCD1=4.09+8.47=12.56 KN/m gBC1=3.05 KN/m gAB2=gCD2=3.45×3.9=13.46 KN/m gBC2=3.45×2.8=9.66KN/m 3) 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纵向框架梁自重 0.25 ×0.40×3.9×25 =9.75 KN 边柱纵向框架梁粉刷 2×(0.4-0.1)×0.02 ×3.9×17=0.80 KN 1m高女儿墙自重 1 ×0.19×3.9×11.8=8.74 KN 1m高女儿墙粉刷 1×0.02×3.9×17.0=2.65 KN 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自重 0.5×3.9×0.50×3.9×5.76=21.90 KN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G6A=G6D=43.84 KN 中柱纵向框架梁自重 0.25×0.40×3.9×25=9.75KN/m 中柱纵向框架梁粉刷 2×0.02×(0.40-0.10)×3.9×17=0.80KN/m 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自重 0.5×(3.9+3.9-2.8)×2.8/2×5.76=20.16 KN 0.5×3.9×3.9/2×5.76=21.90 KN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G6B=G6C=52.61KN 4) 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纵向框架梁自重 9.75 KN 边柱纵向框架梁粉刷 0.80 KN 塑钢窗自重 3.0×2.0×0.45=2.7 KN 窗下墙体自重 0.19×0.9×(3.9-0.45)×11.8=6.96 KN 窗下墙体粉刷 2×0.02×0.9×3.45×17=2.11 KN 窗边墙体自重 0.45×0.19×(3.5-0.6-0.9)×11.8=2.02 KN 窗边墙体粉刷 2×0.02×0.45×(3.5-1.5)×17=0.61 KN 框架柱自重 0.45×0.45×3.5×25=17.72 KN 框架柱粉刷 (0.45×4-0.19×3)×0.02×(3.5-0.4)×17=1.30 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 0.5×3.9×3.9/2×3.45=13.12 KN 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GA=GD=57.09 KN 中柱纵向框架梁自重 9.75 KN 中柱纵向框架梁粉刷 0.80KN 内纵墙自重 0.19×(3.5-0.4)×(3.9-0.45)×11.8=23.98 KN 内纵墙粉刷 2×0.02×(3.5-0.4)×(3.9-0.45)×17=7.27 KN 扣除门洞重加上门重 -2.1×1.0×(0.19×11.8+2×0.02×17-0.2)=-5.72KN 框架柱自重 17.72 KN 框架柱粉刷 1.30 KN 中柱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 0.5×(3.9+3.9-2.8)×2.8/2×3.45=12.08 KN 0.5×3.9×3.9/2×3.45=13.12 KN 中间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GB=GC=80.30 KN 5) 恒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恒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如图4.6.5所示。 G6A G6D A B C D g6BC2 GB GC 1950 1950 2100 1950 6000 2800 6000 gAB1 gAB2 g6AB1 g6AB2 1400 1400 2100 GD G6B G6C g6BC1 1950 GA g6BC g6BC 图4.6.5 恒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 PA P6D A B C D PAB PBC PCD 1950 1950 1950 6000 6000 2800 P6AB P6BC PB PC P6A P6B 2100 2100 P6C P6CD 1400 1400 1950 图4.6.6 楼面活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 PD (2) 楼面活荷载计算 楼面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如图4.6.6所示。 P6AB=P6CD=2.0×3.9=7.80 KN/m P6BC=2.0×2.8=5.60 KN/m P6A=P6D=0.5×3.9×3.9/2×2=7.61 KN P6B=P6C=0.5×(3.9+3.9-2.8)×2.8/2×2+0.5×3.9×3.9/2×2=14.61 KN PAB=PCD=2.0×3.9=7.80 KN/m PBC=2.0×2.8=5.60 KN/m PA=PD=0.5×3.9×3.9/2×2=7.61 KN PB=PC=0.5×(3.9+3.9-2.8)×2.8/2×2+0.5×3.9×3.9/2×2=14.61 KN (3) 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为: wk=βz·μs·μz·w0 1) 拟定各系数的值 因结构高度H=21.95m<30m,高宽比H/B=21.95/14.8=1.48<1.5,可取βz=1.0; 本例结构平面为矩形,由4.1.3节可知μs=1.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可根据各楼层标高处的高度Hi,由表4.4查得标准高度的μz值,再用线性差值法求得所求各层高度的μz值,查得的结果见表4.6.1。 2)计算各楼层标高处的风荷载q(z) 本例基本风压w0=0.65 KN/m2。 仍取图4.6.3中的③轴线横向框架梁,其负荷宽度为3.9m,由式(a)得沿房屋高度得分布风荷载标准值: q(z)=3.9·0.65βz·μs·μz=2.54βzμsμz 根据各楼层标高处的高度Hi,查得μz代入上式,可得各楼层标高处的q(z)见表4.6.1。 其中q1(z)为迎风面值,q2(z)为背风面值。 表4.6.1 风荷载计算 层数 Hi(m) mz bz q1(z) (kN/m) q2(z) (kN/m) 7(女儿墙顶部) 22.95 1.300 1.00 2.642 1.629 6 21.95 1.283 1.00 2.607 1.629 5 18.45 1.216 1.00 2.417 1.544 4 14.95 1.139 1.00 2.315 1.447 3 11.45 1.041 1.00 2.115 1.322 2 7.95 1.000 1.00 2.032 1.270 1 4.45 1.000 1.00 2.032 1.270 3)将分布风荷载转化为节点集中荷载 按静力等效原理将分布风荷载转化为节点集中荷载,如图4.6.7所示。 例如,第六层,即屋面处的集中荷载F6要考虑女儿墙的影响: 11.57 14.02 13.10 12.20 11.68 13.13 图4.6.7 等效节点集中风荷载(单位:KN) F6=0.5×[(2.607+2.471)/2+2.607]×3.5/2 +(2.642+2.607)/2×1+0.5[(1.629+1.544)/2 +1.629]×3.5/2+(1.629+1.629)/2×1 =11.57kN 第四层的集中荷载F4的计算过程如下: F4=0.5×[(2.315+2.115)/2+(2.471+2.315)/2] ×3.5+0.5×[(1.544+1.447)/2+(1.447+ 1.322)/2]×3.5 =13.10kN 第一层,要考虑底层层高的不同: F1=(2.032+1.270)×(3.5/2+4.45/2) =13.13kN 4.6.4 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1)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框架侧移刚度计算按4.2.3节求D值的方法计算,在计算梁的线刚度ib时,考虑到楼板对框架梁截面惯性矩的影响,中框架梁取Ib=2.0I0,边框架梁取Ib=1.5Ib。因此,中框架的线刚度和柱的线刚度可采用图4.6.2的结果,边框架梁的线刚度为中框架梁的线刚度的1.5/2=0.75倍。所有梁、柱的线刚度见表4.6.2所示。 表4.6.2 梁柱线刚度表 单位:10-4E▪m3 层 次 边框架梁 中框架梁 柱 iAB (iCD) iBC iAB (iCD) iBC ic 2~6 11.25 10.20 15.0 13.6 9.76 1 11.25 10.20 15.0 13.6 7.68 15.00 13.60 15.00 13.60 .. 9.76 图4.6.8 B-3柱及与其相连的梁的线刚度 柱的侧移刚度按式(4-27)计算,式中系数ac由表4-8所列公式计算。根据梁、柱线刚度比的不同,图4.6.3中的柱可分为中框架中柱和边柱、边框架中柱和边柱。现以第2 层 C-3柱的侧移刚度计算为例,说明计算过程,其余柱的计算过程从略,计算过程分别见表4.6.3和表4.6.4。 第2层B-3柱及与其相连的梁的相对线刚度如图 4.6.8所示,由表4-8《节点转动影响系数系数ac》可得梁柱线刚度比K为: , 由式(4-27)可得: 表4.6.3 边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 (10-4E▪m) 层次 边柱A-1,A-8,D-1,D-8 中柱B-1,B-8,C-1,C-8 SDi K ac Di1 K ac Di2 2~6 1.153 0.366 3.496 2.198 0.524 5.006 34.008 1 1.465 0.567 2.639 2.793 0.687 3.197 23.344 表4.6.4 中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 (10-4E▪m) 层次 边柱(12根) 中柱(12根) SDi K ac Di1 K ac Di2 2~6 1.537 0.435 4.154 2.930 0.594 5.682 118.032 1 1.953 0.621 2.888 3.724 0.738 3.434 75.864 层次 1 2~6 SDi(10-4E▪m) 99.208 152.04 SDi(N/mm) 277782 425712 表4.6.5 不同层框架侧移刚度 将上述不同层框架侧移刚度相加,即得框架各层 层间侧移刚度SDi,并考虑将单位10-4E▪m换算为标准 单位N/mm,这里C25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2.80× 104N/mm2,可得10-4E▪m=2.80×103N/mm。换算结果 见表4.6.5。 (2)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 根据图4.6.7所示的水平荷载,由式(4-17)计算层间剪力Vi,然后根据表4.6.4求出轴线框架的层间侧移刚度,再按式(4-33)和式(4-34)计算各层的相对侧移和绝对侧移。计算过程见表4.6.6所示: 表4.6.6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层间剪力及侧移计算 层次 1 2 3 4 5 6 Fi (kN) 13.13 11.68 12.20 13.10 14.02 11.57 Vi(kN) 75.70 62.57 50.89 38.69 25.59 11.57 SDi(10-4E.m) 12.644 19.672 19.672 19.672 19.672 19.672 SDi(N/mm) 35403 55082 55082 55082 55082 55082 D ui (mm) 2.14 1.14 0.92 0.70 0.46 0.21 ui(mm) 2.14 3.28 4.20 4.90 5.36 5.57 D ui /hi 1/2079 1/3070 1/3804 1/5000 1/7608 1/16667 由表4.6.6可见,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079,远小于1/550,满足规范规定。 4.6.5、内力计算 (1)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 计算方法的选用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由图4.6.4中取出顶层、中间任一层、以及底层进行分析,顶层的结构计算简图如图4.6.9(a)所示,中间层和底层的计算简图如图4.6.9(c)所示。图4.6.9中柱的线刚度取框架柱实际线刚度的0.9倍。 2) 等效均布荷载的计算 g’6边 g’6边 图4.6.9 分层法计算单元简图 g’6中 g’边 g’边 g’中 (a) (b) (c) (d) 图4.6.9(a)、(c)中梁上分布荷载由矩形和梯形两部分组成,在求固端弯矩时可直接根据图示荷载计算,也可根据固端弯矩相等的原则,先将梯形分布荷载及三角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如图4.6.9(b)、(d)所示)。等效均布荷载的计算公式如图4.6.10所示。 A B P al al l q = q =( 1-2a2+a3 ) p a = 1/2 , q = 1/8 图4.6.10 荷载的等效 把梯形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 顶 层: kN/m kN/m 中间层: kN/m kN/m 底 层: kN/m kN/m 3) 用弯矩分派法计算梁、柱端弯矩 图4.6.9(b)所示结构内力可用弯矩分派法计算,并可运用结构对称性取一半结构计算。并注意到除底层外,柱的线刚度需要乘以修正系数0.9,并且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 线刚度的修正: 底层柱 i=7.68×10-4 Em3, 其他层柱i=0.9×9.76×10-4=8.784×10-4 Em3 修正后的梁柱线刚度见表4.6.7所示: 表4.6.7 梁柱线刚度表 单位:10-4E▪m3 层 次 梁 柱 iAB (iCD) iBC ic 2~6 15.0 13.6 8.784 1 15.0 13.6 7.680 作为示例,本例只给出中间层的结点分派系数以及固端弯矩的计算过程,其它层结点的分派系数以及固端弯矩计算结果见表4.6.8所示。 中间层A结点分派系数计算: B结点分派系数计算: 中间层固端弯矩计算: kN.m kN.m kN.m 由于纵向框架梁在边柱上的偏心距e0引起的框架边节点附加偏心弯矩: 顶 层:M6e0=G6A×e0=43.84×(0.45-0.25)/2=4.38 kN.m 中间层:Me0=GA×e0=57.09×(0.45-0.25)/2=5.71 kN.m 底 层:Me0=GA×e0=57.09×(0.45-0.25)/2=5.71 kN.m 表4.6.8 分层法分派系数及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结果 单位:kN.m 结 点 单 元 A B E A下柱 A上柱 AB端 BA端 B下柱 B上柱 BE端 EB端 分派 系数 顶 层 0.369 - 0.631 0.491 0.287 - 0.222 - 中间层 0.270 0.270 0.460 0.381 0.223 0.223 0.173 - 底 层 0.244 0.279 0.477 0.392 0.201 0.229 0.178 - 固端 弯矩 顶 层 - - -67.74 67.74 - - -8.58 -4.29 中间层 - - -70.92 70.92 - - -5.94 -2.97 底 层 - - -70.92 70.92 - - -5.94 -2.97 弯矩分派法计算过程如图4.6.11、图4.6.12、图4.6.13所示。计算所得结构弯矩图见图4.6.14所示 A下柱 MAB MBA B下柱 MBE MEB 分派系数 0.369 0.631 0.491 0.287 0.222 固端弯矩 4.38 1/2 -67.74 67.74 -8.58 -4.29 一次分派传递 23.38 39.98 1/2 19.99 -1 1/2 -19.43 -38.86 -22.72 -17.57 17.57 二次分派传递 7.17 12.26 1/2 6.13 -1 -1.51 1/2 -3.01 -1.76 -1.36 1.36 三次分派传递 0.56 0.95 0.47 -1 -0.23 -0.14 -0.11 0.11 结 果 31.11 -35.49 52.23 -24.61 -27.62 14.75 图4.6.11 顶层弯矩分派法计算过程 A下柱 A上柱 MAB MBA B下柱 B上柱 MBE MEB 分派系数 0.270 0.270 0.460 0.381 0.223 0.223 0.173 固端弯矩 5.71 -70.92 1/2 70.92 -5.94 -2.97 一次分派传递 17.61 17.61 30.00 1/2 15.00 -1 -15.24 1/2 -30.47 -17.84 -17.8 -13.8 13.84 二次分派传递 4.11 4.11 7.01 1/2 3.50 -1 -0.67 1/2 -1.34 -0.78 -0.78 -0.61 0.61 三次分派传递 0.18 0.18 0.31 0.15 -1 -0.06 -0.03 -0.03 -0.03 0.03 结 果 21.90 21.90 -49.51 57.71 -18.65 -18.65 -20.41 11.50 图4.6.12 中间层弯矩分派法计算过程 A下柱 A上柱 MAB MBA B下柱 B上柱 MBE MEB 分派系数 0.244 0.279 0.477 0.392 0.201 0.229 0.178 固端弯矩 5.71 -70.92 1/2 70.92 -5.94 -2.97 一次分派传递 15.91 18.91 31.11 1/2 15.55 -1 -15.78 1/2 -31.57 -16.19 -18.44 -14.33 14.33 二次分派传递 3.85 4.40 7.53 1/2 3.76 -1 -0.74 1/2 -1.48 -0.76 -0.86 -0.67 0.67 三次分派传递 0.18 0.21 0.35 0.18 -1 -0.07 -0.04 -0.04 -0.03 0.03 结 果 19.94 22.8 -48.46 57.30 -16.98 -19.34 -20.98 12.07 图4.6.13 底层弯矩分派法计算过程 52.23 52.23 7.30 31.11 7.30 21.90 7.60 19.94 35.49 10.37 49.51 7.30 21.90 22.80 9.97 48.46 61.83 54.95 55.68 27.62 14.10 8.20 8.20 24.61 24.61 57.71 18.65 20.41 20.41 6.22 6.22 11.11 18.654 18.65 6.22 6.22 18.65 57.71 19.34 57.30 6.45 6.45 20.98 20.98 7.70 16.98 16.98 8.49 8.49 57.30 19.34 (a) 顶层 (b) 标准层 (c) 底层 27.62 35.49 31.11 10.37 7.30 21.90 49.51 21.90 54.95 9.97 19.94 22.80 48.46 55.68 61.38 图4.6.14 分层法弯矩计算结果 4)跨中弯矩计算 在求得图4.6.9(b)、(d)所示结构的梁端支座弯矩后,如欲求梁的跨中弯矩,则需注意不能按等效分布荷载计算,须根据求得的支座弯矩和各跨的实际荷载分布(即图4.6.9(a)、(c)所示),按平衡条件计算。框架梁在实际分布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如图4.6.15所示。 16.13 kN/m 3.05 kN/m 22.46 kN/m 22.46 kN/m M0=13.52kN.m M0=9.30kN.m 图4.6.15 梁在实际分布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 a) 顶层边跨梁 b) 顶层中跨梁 c) 中间层及底层边跨梁 d) 中间层及底层中跨梁 (b) (d) 4.09 kN/m 22.46 kN/m 12.56 kN/m M0=105.24kN.m M0=108.56kN.m (a) (c) 13.46 kN/m 在实际分布荷载作用下,实际结构框架梁的跨中弯矩M按下式计算: (1) 计算结果如表4.6.9所示 表4.6.9 实际分布荷载作用下分层法各单元跨中弯矩计算表 单位:kN.m 位 置 按简支梁 跨中弯矩 按实际结构跨中弯矩 左端弯矩 右端弯矩 跨中弯矩 AB、CD跨 顶 层 105.24 35.49 52.23 61.38 中间层 108.56 49.51 57.71 54.95 底 层 108.56 48.46 57.30 55.68 BC 跨 顶 层 13.52 27.62 27.62 -14.10 中间层 9.30 20.41 20.41 -11.11 底 层 9.30 20.98 20.98 -11.68 5) 由分层法各单元-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 多层 框架结构 设计 示例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