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劳作者阶层视角下的“行缠”“邪幅”解读.pdf
《宋代劳作者阶层视角下的“行缠”“邪幅”解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劳作者阶层视角下的“行缠”“邪幅”解读.pdf(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056艺术设计研究2024 02 期张启明 张玉安(通讯作者)目前学界有关“行缠”“邪幅”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其中,赵树根的邪幅、行滕考辨根据古代留存的图像材料,比照我国现代各族传统服饰进行了考证与对比,提出了汉代以来经籍中将“邪幅”释作“行滕”“行缠”之误的论据,并以此区分了“邪幅”“行滕”之不同。闪雅洁的两只裤管胫衣考辨则从身体语义视角出发对胫衣加以讨论,其中涉及行縢与邪幅,但并未进行专门讨论与深入考查。其它研究则多散见于各类服饰史类著作,所言亦不够详实。至于专门针对宋代行缠、邪幅的研究则更是少见。本文将以宋代农民等劳作者的下肢摘要:本文立足宋代劳作者阶层视角,通过图像与文献的比对与互证,
2、对宋代“行缠”和“邪幅”这两个概念加以考辨,并将它们置于“胫衣”这一范畴下,分析、比较了二者的差异和共同点;同时,对于它们在劳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进行了考查。此外,笔者注意到宋代还有一种与行缠、邪幅有着类似功能诉求的胫部服饰处理方式,即“以线缚裤”,并进行了辨析与考证。本文还通过图像梳理了行缠、邪幅及“以线缚裤”方式在中原汉族及少数民族中的流传,并将它们置于劳作者阶层和传统医疗健康的视角下进行审视与解读。关键词:宋代;劳作者阶层;行缠;邪幅;以线缚裤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18(2024)02-0056-06Interpretation of Xingch
3、an and Xiefu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Class in the Song DynastyZhang Qiming Zhang Yuan(Corresponding author)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d the concepts of“Xingchan”and“Xiefu”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class in the Song Dynasty from image and literature,sorted and summarized the differences an
4、d common points between“Xingchan”and“Xiefu”under the field of calf-length legging;meanwhile,this paper studied the function of“Xingchan”and“Xiefu”in labor and daily life.Besides,the author noticed and researched the method of handling the pants called“Tie the Pants by Line”,which represents the simi
5、lar function of Xingchan and Xiefu in the Song Dynasty.Meanwhile,this paper sorted and summarized the spread of Xingchan and Xiefu,the method of handling the pants called“Tie the Pants by Line”in the Han people of Central Plains and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 by images.This paper examined
6、 Xingchan and Xiefu,the method of handling the pants called“Tie the Pants by Line”in Song Dynast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class and tra-ditional medical health.Key words:the Song Dynasty;labor Class;Xingchan;Xiefu;Tie the Pants by Line服饰“行缠”“邪幅”为例,讨论二者与劳作者生产生活、阶级定位之间的关系。通过辨析宋代行缠、邪幅的结构特征与应用方式的
7、异同、二者功用及其与身体健康观念的联系、以及与二者有着类似功能诉求的“以线缚裤”形式,进一步溯源行缠与邪幅的历史作用,乃至阶级属性,并从中窥探、体察宋代农民等劳作者阶层的生活风貌。一、基于图像与文献的“行缠”概念考辨在宋代绘画作品中,常可见劳作者阶层以布帛缠裹其小腿的形象,即以布帛缠裹脚踝至膝盖部分。所谓“小腿”又称胫骨,说文载:“胫,胻也。”“胻”即小腿,故可将这一缠裹胫骨部分的服饰样式纳入胫衣范畴加以讨论。图 1 所示为北宋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其中可见两位车夫一前一后驱使车辆,有杂物附属于轮侧,似在都城汴梁赶路、运输或贩售货物。两位车夫胫部都以布帛缠裹,且可见布帛以斜向螺旋的方式层层缠绕于
8、车夫胫部。图 2为宋代道子墨宝中的农家劳作孩童,观其胫部,亦可见以布条缠裹小腿,且同样体现了斜向螺旋的缠裹方式,并呈现出斜向的纹路特征。综合以上形象,这一以斜向螺旋方式缠裹穿用者胫部的宋代劳作者阶层视角下的“行缠”“邪幅”解读2024服饰2期.indd 5624/4/17 上午9:50服饰研究蒋玉秋/主持 057宋代劳作者阶层视角下的“行缠”“邪幅”解读用以束缚、捆扎的绳索,而“行縢”一词即有行路时捆扎、逼束小腿之意,故“行滕”有束缚、紧逼小腿之用。由此可知,“行滕”多指向“绳”等细窄的条状物,而其“细窄”的形态特征决定了此类胫衣作用于胫骨的方式便是缠绕,并在缠绕的基础上形成扎束等固定方式,因
9、此“缠绕”这一作用方式便生成了上引宋代绘画中“斜向螺旋”“缠绕”的视觉特征。而从文献记载来看,相对于“行縢”一词,宋人多将这一缠绕于小腿上的胫衣称为“行缠”。如苏轼在次韵答宝觉中便写道“芒鞋竹杖布行缠”;又宋陈元靓编岁时广记中关于宋人清明时节着装的记载则有:“从人皆紫衫、白绢三角子巾、青行缠。”由是可知,宋人着行缠应该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整体而言,“行缠”一词正好恰当地描述了这一类胫衣作用、生成的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视觉特征。从视觉资料来看,行缠这一胫衣类型可追溯至汉代。图 3 为汉画像砖,细观可见人物胫部有斜向缠裹的胫衣结构,应为行缠这一胫衣造型在汉代的体现。图 4 为盛唐时期壁画,可见
10、图中有一戴幞头、着圆领袍者,其足部似着由麻、葛编织而成的屦,人物胫部有细窄布条以交叠方式相互缠裹。而细观其胫部,可见布条之下已有似裤的结构,故笔者认为图中交叠的细窄布条即是用以系扎、逼束裤腿于胫骨的行缠。图 5 为敦煌西夏时期壁画,图中人物为西夏供养人随行小奴。小奴髡发,为北方游牧民族发式,着圆领窄袖袍,可见窄袖袍内衣领露出,着裤;且由其足部所着鞋履纹路可推测其为由麻、葛等植物纤维所编织的屦,胫部明显可见斜向螺旋缠裹的纹路,符合行缠的造型与穿用特征。图 5 为西夏时期壁画,故其所绘人图 1:北宋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中胫部缠裹布条的车夫形象。图片来源:宋画全集第一卷第二册,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11、010 年,第 48 页。图 3:汉代画像砖中的行缠造型。图片来源: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汤池主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 4 卷,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年,第 37 页。右图为左图人物腿部线描图,作者自绘。图 4:盛唐壁画中胫部缠束细窄布条的人物形象。图片来源:中国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壁画全集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年,第 67 页。图 5:敦煌壁画中着行缠的西夏小奴。图片来源:段文杰等主编、中国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10:敦煌西夏、元,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年,第 67 页。胫衣即行缠,亦称行縢。宋人毛晃、毛居正在增修互注
12、礼部韵略中对“滕”有如下解释:“缄绳,又约也、缠也,又行縢。”由此可知,“滕”意为用以束缚、捆扎的绳,又被描述为“缠”、别称“行縢”。关于“縢”作“绳”“束缚”“封”“捆绑”等意义的记载,不仅可见于宋代,宋之前也有相关记载,如毛诗注疏便载:“说文云:縢,缄也。名行縢者,言行而缄束之,故云偪其胫也。”由此可知,早在东汉时期,许慎的训诂学著作说文解字便已将“縢”解释为图 2:宋代道子墨宝中胫部缠裹布条的农家孩童形象,作者不详。图片来源:宋画全集第 6 卷第 2 册,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 102 页。右图为左图人物腿部线描图,作者自绘。2024服饰2期.indd 5724/4/17
13、 上午9:50058艺术设计研究2024 02 期部系一条同由叶片构成的短裳,露出下裤,胫部以白色布帛套裹,未见斜向层层缠裹的样态,且可见裹腿布上下两端束以布条,将裹腿布稳固地系扎于胫部。图 8 为宋画十王像,图中鬼怪小吏所着裹腿布,体现出表面较为平整、以整块布帛套裹、未有斜向层层缠裹及斜向纹路的特征;仔细观之,可见其顶端亦有以便松紧的布条;裹腿布表面的纹样与肌理,体现出以兽皮等材质为之的可能,虽具有一定的想象性,仍不失为对现实中类似形制裹腿布之反映。除了以上例证,在早于宋代的图像中也可以发现具有此般特征的裹腿布。图 9 至图 10 为汉画像石及敦煌西魏、隋代壁画,其中人物皆于胫部着裹腿布,并
14、体现出与图 6 至图 8 相一致的特征。进一步观察图 9 中的裹腿布,可见其上下两端多有白色条状物,结合图 7 至图8 中裹腿布的造型特征、穿用方式、上下两端的布条,笔者推测这一白色条状物即为用以系扎裹腿布的布条或绳子。同时,这一白色条状物也说明了裹腿布图 6: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中着裹腿布的小农形象。图片来源:宋画全集 第 1 卷第 4 册,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 86 页。右图为左图人物腿部线描图,作者自绘。图 7:宋代松荫谈道图中着裹腿布、农人打扮的文人形象。图片来源:宋画全集第 1 卷第 7 册,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 3 页。图 8:宋代十王像中着裹腿
15、布的鬼怪小吏形象。图片来源:宋画全集第 7 卷第 1 册,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 192 页。物应为北方少数民族。图中人物着行缠的行为与北方少数民族游牧、骑射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无联系,因为行缠的造型特征与作用有利于少数民族的游牧、迁徙与骑射等活动。这一点也说明,对于社会劳作者阶层而言,行缠具有比较普遍的适用性。总体而言,行缠在不同时空的出现说明了其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不同时空条件下服用者的需求共性,也揭示了胡汉间服饰文化的双向交流等史实。二、基于图像与文献的“邪幅”概念考辨再论邪幅。如图 6 至图 8 所示:图6 为南宋画家刘松年所绘 四景山水图,其中有一小农形象。观小农下
16、身,可见其胫部套裹一裹腿布,表面平整,未见斜向纹路,呈现出以整块布帛套于胫部的样态。图 7 为宋人绘画松荫谈道图,图中一束髻老者为农人打扮,身披由叶片组成的上衣,呈披风样貌;腰图 9:汉代画像石中着裹腿布的人物形象。图片来源: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画像石全集第 3 卷,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年,第 179 页。图 10:敦煌西魏(左)、隋代(右)壁画中着裹腿布的人物形象。左侧图片来源: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第 2 卷,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年,第 112 页。右侧图片来源:中国壁画全集编委会编:中国壁画全集第 17 卷,天津:天津人民美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代 劳作 阶层 视角 行缠 邪幅 解读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