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的起源、迁移与分布.doc
《张姓的起源、迁移与分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姓的起源、迁移与分布.doc(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精选文档张姓的起源、迁移与分布摘 要:张姓是我国第三大姓,但历来对其起源地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运用引证文献、查阅谱牒等传统方法的同时,结合区域历史地理状况,对张姓起源地进行研究,进一步印证了“清河说”。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张姓人口历史上的迁移扩散和现今的地理分布加以粗略的梳理,以期对我国张姓人口的来龙去脉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关键词:张姓;起源;迁移;分布姓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姓氏文化研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近些年来姓氏文化研究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许多地方和研究部门都把姓氏寻根当成文化资源,积极进行开发,并由此带来了姓氏文化研究
2、的繁荣。目前,我国还在使用的的汉姓达三千多个。在我国众多姓氏中,张姓是最具影响力、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数字,张姓人口约为84800000人,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07%,位居全国第三。此外,在海外约有张姓人口2000万人。一、张姓的起源(一)张姓得姓来由关于张姓的得姓由来,历代文献资料多有记述。其说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挥公说大多文献资料,都主张此说。如:世本为我国第一部研究姓氏的著作,该书成于战国或秦初,其原书早已散佚,现存有清代几个辑本。其中著名姓氏研究者张澍的辑本载:“挥作弓。挥自黄帝子也,挥以弧矢命世。”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载:“张氏,黄帝第五子挥始造弓弦,实张网罗
3、,世掌其职,后因氏焉。”唐林宝所著的元和姓纂载:“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北宋邵思姓解载:“张氏,出自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弧,以张网罗取禽鸟,世掌其职,遂以为氏。”北宋欧阳修等所著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张氏出自姬姓。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清王仁骏所辑的姓名考略载:“黄帝子挥,始造弓矢,受封于张,其后遂为弓氏和张氏。”类似资料,不再一一赘引。由上述所引用的资料,可以看出,由于挥是历史传说时代的人物,各书记载难免互有出入,如挥得姓张氏的原由就有三种说法:一说“ 挥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
4、 一说“ 挥始造弦弧,以张网罗取禽鸟,世掌其职,遂以为氏” ;一说“ 挥封于张,为张氏。” 虽有不同,但在挥为张姓始祖这一点上则是一致的。再从张字的结构上分析,弓长或长弓为张,说文解字:“张,施弓弦也。”说明挥的得姓与发明弓矢、弓弦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弓箭的发明和使用历史很悠久。就目前所知,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发明了弓箭使用的箭头石镞。如在距今2.8万多年的山西朔县峙峪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石镞1。可能的解释是挥对弓箭技术改进有突出贡献)。还有挥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记载也不一致,这一点上历来有争议。但是今存姓氏著作和张氏族谱,则更多记载是“挥是黄帝之子”的说法。如按张氏族谱记载和张姓族人
5、的的情感倾向,则是更趋向于“挥为黄帝之子”说。以上是从所引用的资料中,论证挥为张姓始祖的历史根据。尽管这些资料互有矛盾,但是,作为后人追记的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在记述中存在不同说法是正常现象,是可以理解的,而这些互有出入的资料却都证明了挥是张姓始祖的事实。黄帝之后挥的后代是张姓中最重要的一支,是张氏的主体,被称为河北张氏2。2、解张说关于张姓得姓始祖是挥,历代专家学者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但也有极少数主张“解张说”。该说出自南宋郑樵的通志?氏族略,“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无可疑也。”解张,字张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他的后人以“张”作为新的氏号。秦汉以后,姓、氏合一,
6、“张”遂成为这支解氏后裔的姓。解张确有其人,但其并非张氏开宗立姓之始祖。因为早在周宣王时期就有一位叫张仲(以孝友著称于世)的人,诗经?小雅?六月有:“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张仲是最早见于书籍的张姓先民,他也是信史中可确定的张姓第一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张仲有详细的记载:“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 另外在出土的周宣王这一时期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字样3,张伯、张仲都是当时的贵族。照此说,解张非张姓之始祖,只是早期附于张氏的一个新的支系。3、外族改姓说在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包括皇帝赐姓)为张,成为张氏家族的一员。据著名姓氏文化研究专家袁义达编
7、著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历史上有影响的改姓有25种之多。此不赘引。(二)张姓得姓之地张姓得名来由见于多种文献典籍,但张姓的得姓之地,也即张姓的起源地则文献典籍鲜见,历史上数量浩瀚的姓氏著作中,记载张姓往往也只记“清河”、“清河郡”字样,下仅举两例,供参考。宋修百家姓考略载:“张,商音,清河郡。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观弧星始制弓矢,为弓正,主祀弧,遂为张氏。”明代杨信民姓源珠玑“张,清河。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为张氏。”这里的“清河”、“清河郡”所指是张姓得姓之地还是张姓郡望,或既是得姓之地又是郡望,认识不尽一致。根据研究,我们认为,张姓的得姓之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主要依
8、据有:1、从张姓谱牒记载看由于年代久远,张氏古谱难觅。对张姓起源地有明确记载而又较早的谱牒,是明初永乐年间张君绍的闽南张氏宗谱,该谱序言中记载“余固痛念祖庙之不可失,苗裔之不可疏。会耄耋老成,及搜久远之遗,由各执宗谱之序以对,凡星宇下,无非清河公之派衍也。”说明凡天下张姓,均出自“清河公之派衍”,即始祖在清河。再有对后世张氏家谱影响深远的是成书于明朝的两部张氏统宗世谱。一是由张浚等人集全国各地一百四十九位饱学之士编著的张氏统宗世谱,据谱中“得姓郡望”篇记载:“吾张氏之得姓者自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曰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于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姓得姓之由。”此谱
9、成书于明嘉靖十四年,是集全国各地之支脉家乘,纠误去谬而合成的一部张氏统宗世谱。几乎同期由张宪、张阳辉主修的同名张氏统宗世谱与上部谱记述基本相同,明确记载挥:“世居青阳”。此后的张氏家谱,关于得姓起源,多受这两部统宗世谱的影响。清道光九年抄录“积庆堂”内“张氏流传征略世系”云:“张氏出自清河郡。黄帝第五子主祀弧,号为张氏,由来已久矣。”张氏文化专家赵杰等查阅南方九省市图书馆的张氏谱牒,所见也都认为张氏的祖居地在清河。如湖南图书馆收藏的张氏南轩族谱记述:“吾族本黄帝后裔,始祖为弓正,封清河,赐姓张,此郡所自治也。”又如香港张氏宗亲总会特刊?张氏世系源流考记载:“我张氏受赐姓之始祖挥,乃轩辕黄帝第五
10、子,为三妃彤鱼氏所生,观弧星,司弓正之职,始制弓矢,赐姓张氏,世居清河。”再有马来西亚张氏志则说:“考自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生有第五子曰挥。初,帝命为弓正官,因赐姓为张,此清河张氏所自始也”4。那么上述材料中的“清河”“清河郡”、“青阳”与今清河县有何关系呢?据邢台历史文化词典:“清河 古河名。是一条古老的河,西汉清阳县、清河郡以及之后的清河县皆因河得名。它起源于今河南内黄南北黑山,流至今威县境始称清河。据考,河流走向与今赵王河遗址大体相近。到了西汉元封年间清河被屯氏河、屯氏别河切割改道。”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整的地理总志,该书卷18贝州:“汉文又分巨鹿置清河郡,以郡邻
11、清河水,故号清河”。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是继元和郡县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卷58记载:“清阳县,汉时属清河郡。古清阳之地,古清阳县城在今县(指宋贝州清河县城,笔者注)东南三十五里。”由上述可知,历史上清阳县、清河县 、清河郡均因境内有古清河流经而得名。所以称清阳县,是因西汉清阳县城(在今清河县谢炉一带5)地处清河之北,遵循了我国地名命名中“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基本原则;所以称“青阳”,则是因古代“青”与“清”两字通用之故。关于这一点,有很多姓氏书籍有说明,如程有为和程英民编著的百家姓寻根探秘?张“据说挥的居住地在尹城国的青阳,青阳应为清阳,就是清河以北,古代人称水
12、北为阳。清阳后来改成清河郡。西汉时的清河郡治所在清阳县(今河北清河县东南)。”2、从清河历史地理看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但历史上特别是战国之前黄河下游淤积平原地区河道因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出现多股河道并存的局面。历史上黄何曾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据历史地理学研究,在有历史记载的2000多年中,黄河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的改道26次。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黄河下游河道,被称为“禹河故道”,大体经河北平原,由今滏阳河道、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从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期间,1128年以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河
13、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河入海6。现今属于海河流域的清河县,历史上曾长期地处黄河下游地区。据邢台历史文化词典“邢台市域历史上曾是黄河(大河)下游之流域地区,与多次改道有关。今域内平乡清河、临西9县(市)长久并多次处于黄河(大河)流域。禹贡、山海经、汉书等文献,以及有关县的地方志书,对此均有不完整的记载。”根据地理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可知,在距今3000-5000年,我国黄河中下游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湿润得多,当时安阳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亚热带动、植物种类,如竹鼠、水牛和野猪等7。和安阳相去不远的清河一带的气候也大体如此。适宜的自然环境,使得清河一带很早就成为先民们繁衍生息的地方。2011年清河县志“据
14、境内出土的文物可知,距今5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代人类在此群居生活”。特别是在今清河境内尚存鲧堤遗迹(约4公里长,邻县临西、威县境内也有残留)。鲧堤相传是大禹之父鲧治水时所筑,宋代之前屡有修整,附近大堤村(又名鲧堤村)也因鲧堤而得名。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记载:“鲧堤,在县西三十里,自宗城县界来,是鲧治水时筑。”鲧到地处黄河下游平原清河一带治理水患是完全有可能的,有其合理内核,黄河下游河道被称为“禹河故道”不是没有来由的。鲧与五帝之一的尧(相传黄帝玄孙)为同时期人物,作为黄帝子或孙的张氏先祖挥在清河居住或活动也是极有可能的。3、从今人研究成果看近些年来,姓氏文化研究比较活跃,论著
15、相继出版。关于张姓研究的专著,也有一些问世。关于张姓的起源地,大多认同“清河说”。如:1、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01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该书由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文忠编著。钱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钱文忠解读百家姓节目,本书即由同名讲座稿整理而成。该书指出:“张姓的来源跟我们讲的弓长张还是很相关的,是黄帝之后挥的后代。因为这一支一直住在青阳(今河北清河县东),所以被称为河北张氏。这是张姓中最重要的一支,是张氏的主体。”2、中华姓氏通史?张姓(2000年,东方出版社,邓洪波著)。该书指出:“张挥以尹城国的清阳为居住地。清阳以在清河以南而得名,汉代它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起源 迁移 分布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