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西省景德镇市私立创新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2021年江西省景德镇市私立创新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江西省景德镇市私立创新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1年江西省景德镇市私立创新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巅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摘编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9. 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天文规律的更多了解,尤其是回归年长度的掌握,推动了古代历法的产生,标志着此时的古代天文学已经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了。 B. 上古时期的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以及初昏时南方子午线不同星辰的出现,来确定仲春和仲秋等等,这种观象授时比物候授时更加精确。 C. 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已经能够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情况甚至到上一世纪中叶在某些民族中还存在。 D. 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10.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代大衍历的产生说明中国古代历法已经发展成熟,《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结构也为后世的历法所效仿。 B. 古代天文学在西汉到五代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善,南北朝姜岌、隋朝刘焯等人采用了新的计算方法,西汉落下闳、唐代李淳风等人采用了新的观测手段。 C.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相同,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多有不同。 D. 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恒星观测最勤,且多有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者。 11.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明代,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这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B. 比起天体测量精度来,古代帝王更关注奇异天象,因为他们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从天象观测能够得知上天预示的祸福,这样就可以趋吉避凶。 C. 史料记载表明,我国夏商时期已有历法;但是今人尚未完全弄懂这些史料的含意,所以夏商时期历法的具体内容还正在研究之中。 D. 中国古代天文学擅长代数计算,未能从几何结构进行研究,因此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两者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能深入探讨。 参考答案: 9. D 10. A 11. A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混淆范围,原文第一段首句说天文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并没有说天文学“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中的D项,混淆范围,原文第一段首句说天文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并没有说天文学“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说法不当。原文第三段说《新唐书.历志》按内容分七篇对大衍历进行了记载,而不是说大衍历的内容分为七篇。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A项,“《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说法不当。原文第三段说《新唐书.历志》按内容分七篇对大衍历进行了记载,而不是说大衍历的内容分为七篇。 11. 试题分析: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因果关系错误,“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不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原文末段说,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没有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精度没有提高,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所以造成了天文学的停滞不前。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冬 荷 李木生 (1)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 (2)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3)湖,真的死去了吗? (4)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呛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 (5)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 (6)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 (7)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的。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 (8)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纳山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 (9)还有给我以强烈震撼的那枝冰中的莲蓬。莲柄早已没入冰雪中,莲头却执拗地伸出在冰面上,面朝着空旷的天空,十七个空了的莲房犹如十七个森然的弹洞。真是触目惊心。望着这十七个无言的黑洞,我依稀听到了呐喊与控诉。它一定有过孕子的艰难与幸福。那十七粒饱满圆润的莲子,肯定蕴含着新鲜而又芬芳的思想。不然,枯燥狰狞的严冬不会向它施以能够致以死命的寒冷。但是寒冷又能怎样?饱满的莲子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 (10)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没有尽头。 (11)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子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 (12)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 (13)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 (14)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地飞翔吗? (15)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晶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地演绎着。 (16)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花瓣分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子,泪泡一样地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 (17)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19.文章多次写到太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 20.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4分) 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 21.第⑦段作者已经着力描写了荷叶,第⑧段为什么还特别刻画“一枚荷叶”?这两段表现了荷叶怎样的特点?(4分) 。 22.请结合文章谈谈冬荷给你的启示。(6分) 。 参考答案: 19.①线索作用,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朝阳里、太阳升起后、午时和夕阳里的冬荷的不同特点,使文章层次分明。(2分)②提供了明丽的背景,为荷注入了热力与生机,烘托了冬荷的精神。(2分) 20.①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化用名句,极力渲染了过去荷叶生长的繁密、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2分)②与当前的冷落形成对比,突出下文冬荷给人的震撼。(2分) 21.(1)第⑦段总写荷叶,第⑧段是具体刻画,点面结合,使荷叶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2分)(2)荷叶虽干缩破败但柔韧劲道,不惧严寒,勇敢抗争。(2分) 22.①在灾难面前,不要回避现实,不要逆来顺受,最好的办法是迎上前去,勇敢面对。(2分)②与他人相拥、携手,共同承受苦难,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2分)③在人生顺境时,要留下未来希望的种子,在挫折、灾难面前要保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梦想。(2分) 略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共20分) 跟陌生人说话 刘心武 ①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母亲对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嘱咐总是随声附和。但是母亲却并不能率先履行,而且,恰恰相反,她在某些公共场合,尤其是在火车上,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 ②有回我和父母同乘火车回老家探亲,同一卧铺间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句什么,母亲就热情地答复起来,结果引出了更多的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父亲望望她,又望望我,表情很尴尬,没听多久就走到车厢衔接处抽烟去了。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学什么都说给人家听,急得我直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她也回问那妇女,那妇女跟她一个脾性,也絮絮作答,两人说到共鸣处,你叹息我摇头,或我抿嘴笑你拍膝盖。 ③母亲的嘴不设防。后来我细想过,也许是像我们这种家庭,既无饥寒之虞,亦无暴发之欲,母亲觉得自家无碍于人,而人亦不至于要特意碍我,所以心态十分松弛,总以善意揣测别人,对哪怕是旅途中的陌生人,也总报以一万分的善意。 ④有年冬天,我和母亲坐火车往张家口。坐的是硬座,有两个年轻人坐到我们对面,脸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些灰色的絮丝。母亲竟去跟对面的那个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也不想办法治治,又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药。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还跟旁边的另一个小伙子对了对眼。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碰母亲的鞋帮。母亲却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里面一盒如意膏,用手指剜出一些,往那小伙子放在座位当中那张小桌上的有冻疮的手上抹,那小伙子先是要把手缩回去,但母亲的慈祥与固执,使他乖乖地承受了那药膏,一只手抹完了,又抹了另一只。母亲一边给他抹药,一边絮絮地跟他们说话,大意是这如意膏如今药厂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最后一盒了,这药不但能外敷,感冒了,实在找不到药吃,挑一点用开水冲了喝,也能顶事;又笑说自己实在是落后了,虽然如今新药品种很多,却只认这样的老药……末了,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嘱咐他要天天给冻疮抹,说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好抓破感染了会得上大病症。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那两人却不怎么领情,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厕所,一去不返了。火车到了张家口站,下车时,站台上有些个骚动,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往站外去。我眼尖,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又听有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原是要在三号车厢动手,什么都计划好了的,不知为什么后来跑到七号车厢去了,结果败露被逮……我和母亲乘坐的恰是三号车厢。母亲问我那边乱哄哄怎么回事?我说咱们管不了那么多,我扶您慢慢出站吧。 ⑤母亲晚年到我家来住。她那跟陌生人说话的旧习不改。街角有个从工厂退休后摆摊修鞋的师傅,她也不修鞋,走去跟人家说话。那师傅就请她坐到小凳上聊,结果从那师傅摊上的一个古旧的顶针聊起,俩人越聊越近。原来,那清末的大铜顶针是那师傅的姥姥传给他母亲的,而我姥姥恰也传给了我母亲一个类似的顶针。最后,那丧母的师傅认了我母亲为干妈,我母亲就把他带到我家,俨然亲子相待。邻居们惊讶不止,我和爱人孩子开始也觉得母亲多事,但跟那位干老哥相处久了,体味到了一派人间淳朴的真情,也就都感谢母亲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盈的乐趣。 ⑥生活中因不慎与陌生人主动说了话或被陌生人引逗得有所交谈,从而引发出麻烦、纠缠、纠纷、骚扰乃至于悲剧、惨剧、闹剧、怪剧的例子太多太多。但母亲84年的人生经历里,竟没有出现过一例类似的事情,( 1)这是上帝对她的厚爱,还是证明着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遭逢到我母亲那样的说话者,其人性中哪怕还有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煽亮? 母亲去世多年了,她与陌生人说话的种种情景,还时时浮现在心中,浸润出丝丝缕缕的温馨。但我在社会上为人处世,却仍恪守着父亲那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遗训,即使迫不得已与陌生人有所交谈,也一定尽量惜语如金,礼数必周而戒心必张。 ⑦前两天在地铁通道里,听到男女声二重唱的悠扬歌声,唱的是一首我青年时代最爱哼吟的《深深的海洋》。歌声迅速在我心里结出一张蛛网,把我平时隐藏在心底的忧郁像小虫般捕粘在了上面,瑟瑟抖动。走近歌唱者,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那男士手里捧着一只大搪瓷缸,不断有过路的人往里面投钱。我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站住,想等他们唱完最后一句再给他们投钱。他们唱完,我向前移了一步,这时那男士仿佛把我看得一清二楚,对我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啊!”那女士也应声说:“先生,随便跟我们说句什么吧!” ⑧(2)我举钱的手僵在那里再不能动,心里涌出层层温热的波浪,每个浪尖上仿佛都是母亲慈蔼的面容……母亲的血脉跳动在我喉咙里,我意识到,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 (选自《散文选刊》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1.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2分) 12.解释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含义。(5分) (1)(2分) (2)(3分) 13.盲人夫妇中的丈夫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 更需要啊!”这句话表达了盲人夫妇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4.文中对父亲的描写笔墨颇少,但父亲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试作分析。(4分) 15.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在当今社会似乎已得到很多人的认同,请联系实际说说你 对这一告诫有何看法?(5分) 参考答案: 略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叙陈正甫《会心集》① (明)袁宏道 ①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②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③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①陈正甫:湖北竟陵人,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学。 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史称“韦苏州”。其诗恬淡高远,有意趣。后人常有模仿其烧香煮茶以示高雅。 21. 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2. 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耳 B. 焉 C. 也 D. 矣 23. 对“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品质愈卑劣,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卑下。 B. 品行愈低下,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低下。 C. 品德愈卑鄙,所以他们所追求就愈下流。 D. 品味愈低下,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低级。 24. 以下对“趣”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韦苏州等世俗之人,烧香煮茶,无法得到、领会意趣。 B. 童子之趣,得之于自然,无私心杂念,是最上乘的趣。 C. 山林之人,自由自在,不受束缚,没有求趣而趣自来。 D. 年长、官高、品大者,往往受见识束缚,离趣味愈远。 25. 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参考答案: 21. 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语言生动富有变化。先用整句铺排设喻,从山色、水味、花光、女态等多角度突出趣的美妙;再用散句,表明意趣只能用心领会,意味深长。 22. C 23. D 24. A 25. 文章先说趣之难得,只有领会于心的人才知道它。再通过古今之人烧香煮茶、书画古董等“慕趣之名、求趣之似”的行为,表明这些只是意趣的表象。然后,提出“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的观点,例举“童子”、“山林之人”、“愚不肖者”皆能得趣,而年长、官高、品大有碍于意趣的获得。最后,指出陈正甫做到“会心”,摆脱了这些束缚,回归自然,身心自由,依然得到了“趣”;表达了对友人及作品的高度赞扬。 【21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本句式的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句式的类型,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从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角度来加以分析。“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整散句结合,“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句式整齐,铺排设喻,从山色、水味、花光、女态等多角度突出趣的美妙;“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与前面句式不同,两句的字数也不相同,是散句,表明意趣只能用心领会,意味深长。整散结合的句式,语言生动富有变化。 【22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十八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熟悉,再结合文本对虚词进行选择。“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这句话是一个陈述句。“矣”多用于感叹句尾;“也”多用于陈述句尾;“耳”,用于带感叹性质的陈述句或感叹句尾,但他的特殊意义是“而已”;“焉”是句末助词,加重语气,有时放在反问句中,表反诘语意。故选C。 【23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结合上下文,做到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义为辅。根据第二段说“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意思是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之所以有情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品第。该段的“品”指的就是“品味”,与“品质”“品德”“品行”无关;“下”也不是“卑下”“下流”的意思。故选D。 【24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归纳不正确的一项,筛选区间遍布全文。常见的错误有“混淆时间范围”“张冠李戴”“强加因果”“颠倒因果”“歪曲文意”“以偏概全”“混淆已然未然”等。A项在原文第一段,根据第二个注解可知,是后人常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以示高雅,而不是选项说的“韦苏州等世俗之人,烧香煮茶,无法得到、领会意趣”,故选A。 【25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文结构的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分析文章的文体,如果是小说,可根据线索或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等思路梳理情节。若是议论文,可根据议论文的结构来加以梳理。若是传记,则按时间或事件来梳理文本结构。这篇文章是说理散文,文章第一段先说了趣之难得,只有领会于心的人才知道它。再通过古今之人烧香煮茶、书画古董等“慕趣之名、求趣之似”的行为,表明这些只是意趣的表象。第二段提出“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的观点,例举“童子”、“山林之人”、“愚不肖者”皆能得趣,而年长、官高、品大有碍于意趣的获得。最后一段,指出陈正甫做到“会心”,摆脱了这些束缚,回归自然,身心自由,依然得到了“趣”;表达了对友人及作品的高度赞扬。 【点睛】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常见的推断方法有以下几种,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一句的“因”是什么词,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听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确定“因”是连词“于是,就”,表承接关系。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②副词,译为“怎么能”“什么”“多么”等;③通“呵”,“喝问”;⑤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如判断“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唯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又人“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中的“相”,我们可以用成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相同结构的成语来推断,这里“相”是虚指代词“他”,有的又称他为特殊作用的副词。 参考译文: 世上的人最难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在人们羡慕情趣的名声,做出得到情趣的样子,于是有人辨别谈论书画、收藏古董,认为这样就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谈论、摆脱尘俗纷扰去隐居,认为这就是脱俗的情趣,还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自以为很有情趣。这些都只不过是情趣的表面,与情趣的精髓有什么关系呢? 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之所以有情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品第。品第越是卑下,所以追求的东西就越低下。有的是酒肉,有的是歌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天下的人批评嘲笑他他也不顾,这又是一种情趣。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官职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离情趣越远。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谙情趣真谛的人,所以他所编著的《会心集》中的若干人,有情趣的居多,如果没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样耿介有操守,像严光那样清高的,也不收录。呀,谁称得上像正甫君你这样,既有品级,又有官职,年纪又到壮年,却又如此懂得情趣呢! 5. 参考答案: 17.D(俾:使) 18.C(前一个表承接,后一个表转折) 19.C(①遁世隐居以前的事;②写的是徐昭法、沈眉生,不是张怡;⑥写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的道义节操) 20.C(临终拒绝使用好的棺材的原因在于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 21.(1)被锁铐起来将要肆意毒打,他们的同党中有人赞赏张怡的节义而放他逃走了。(扣住被动句、“义”、“逸”给分) (2)四方来往的官员绅士,天天有到此山游玩的,却不知道山中有他这样一位人物。(扣住“冠盖”、“兹”、“是”给分) 6. 参考答案: 5.C(谋划,筹划) 6.C(来,连词/拿、用,介词。A.就,副词。B.和、同,介词。D.替,给,介词。) 7.B(众人) 8.B(A.应是周瑜认为鲁肃是奇才,才与鲁肃结下深厚情谊。C.鲁肃认为在投降后仍可做到州郡长官的是他自己,并非孙权。D.鲁肃是佯装自打以激励孙权图谋天下,不是“恃功自大”。) 9.【断句与翻译】(10分) ⑴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答“如将军不可也”也对。) [3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⑵ ①将军您迎接曹操,想要在哪里安身呢? [3分。大意1分,“迎”1分,“安所归”1分。] ②曹操听说孙权拿土地资助给刘备时,他正在写信,惊愕得连笔都掉到了地上。 [4分。大意1分,“业”1分,“书”1分,“落笔于地”1分。]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在下面一段话空白处填入合适关联词,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5分 本书为何开篇谈“素材”?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① 大师创作 ② 孩子习作,③必须首先面对“材料”,即靠什么“材料”来编织文学。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契诃夫留下的《手记(1892年—1904年)》就是他搞创作的素材库。它收集了大师在创作成熟期随手录下的对生活的瞬间感触、未来作品的腹稿、读书心得 ④ 从别人著作中摘录下的精粹。细细品味,我发现,它是一种 ⑤包含了大师生活的真实, ⑥ 凝聚着大师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象与情感的心理复合体。 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 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无论(从)②还是(到)③都④以及(和)⑤既(不仅)⑤又(而且) 8. 把下图的内容,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填在方格中,每处说明文字不超过20字。 教学过程三种方式的示意图 教师 教师 教材 教师 学生 学生 学生 (甲) (乙) (丙) 甲图表示: 乙图表示: 丙图表示: 参考答案: 甲:老师讲解,学生接受 乙:老师讲授启发,学生质疑解惑 丙:学生独立学习教材,老师掌控学习过程。 略 9. 下列是六种实用文体的部分摘录,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体特点要求,找出并修改。(5分) (1)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 (通知) (2)截至今日,全校师生为王霞同学捐款已逾五万元之巨。 (广播稿) (3)酒后驾车,遗患无穷。 (公益广告) (4)因病不能参加学术讨论会,深负众望,深感不安。 (留言条) (5)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自荐信) (6)拙作奉上,不吝赐教。关于文学理论问题,有几处疑问,特致函垂询。 (书信) 参考答案: (1)“务必”改为“请”.(2) “逾五万元之巨”改为“超过五万元”。(4)“深孚众望”改为“失去学习机会”。(5)“惠顾”改为“登陆”(6)“垂询”改为“请教”。(一点1分) 10. 下图是20 1 5年9月12日至1 9日在四川举行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 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 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6分) 参考答案: 示例: 飞鸽和绸带构成“心”形。-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江西省 景德镇市 私立 创新 中学 语文 学期 期末 试题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