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银宇电脑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银宇电脑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银宇电脑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银宇电脑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www.k@s@5@ 高#考#资#源#网 倾听理智的声音 胡锦涛主席3月30日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时谈到了利比亚局势:“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对话等和平手段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出路。”话不长,但很有分量,代表了理智的声音。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是一种极端手段。随着和平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这种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弱。新世纪发生的两场主要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就证明了这一点。 阿富汗战争大规模打的时间并不长,塔利班政权很快被赶出权力中心,美英联军好像在战场上赢得了胜利,但塔利班现又卷土重来,清剿塔利班势力的难度远远超出联军预期。美国人自己都承认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打得最长的战争,已经超过越南战争的时间。这场战争到底何时结束,现在还看不到尽头。 伊拉克战争打了不到两个月,美国就宣称胜利了,萨达姆最终也被送上绞刑架。但伊拉克政局依然不稳,恐怖事件不断,甚至连发动战争的理由最后也被证明是一个“误解”。 利比亚的例子也很典型。利比亚对外国劳工的依赖度很大,战争迫使外国劳工撤走,经济瘫痪,基础设施又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解决面临的经济问题,已变得更加困难,其出路只能由有关各方通过对话、磋商、合作才能找到。 仔细观察,西方大国在利比亚军事打击中的表现,呈现一些鲜明的特点。一是大国的立场虽不同,但并不存在冷战时期两大国互相角逐、挖对方墙脚、削弱对方势力的情况。二是参与军事行动的西方国家内部辩论激烈,美国尤甚。如今,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还没完事儿,尽管奥巴马总统表示不向利比亚派出地面部队,但国内争论不休,担心的是美国再背上一个包袱。法、英等国内部反对的呼声也不少。三是中东地区对每个大国都很重要。比如中东局势动荡,致使国际油价波动,大家都希望这个地区恢复和平与稳定。 上述这些特点,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不少国际组织和国家领导人呼吁利比亚有关各方面立即停火。在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呼声也在上升。就连法国总统萨科齐也表示希望通过政治和外交方式解决利比亚危机。 越是面对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越应该倾听理智的声音、智慧的声音。这是中东形势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摘自《人民日报》2011年4月3日第三版,有删减) 7.下列对“理智的声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对话等和平手段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代表了理智的声音。 B.奥巴马总统表示不向利比亚派出地面部队,而国内争论不休。这表明民众是很难真正去倾听理智的声音的。 C.不少国际组织和国家领导人呼吁利比亚有关各方面立即停火,这正体现了“倾听理智的声音”是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D.倾听理智的声音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世界复杂的问题。 8.下列不属于西方大国在利比亚军事打击中呈现的特点的一项是( ) A.大国的立场虽不同,但并不存在互相角逐、挖对方墙脚、削弱对方势力的情况。 B.参与军事行动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内部辩论激烈。 C.中东地区对每个大国都很重要,中东局势发展直接关系到国际形势的发展。 D.法国总统萨科齐也表示希望通过政治和外交方式解决利比亚危机。 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和平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战争这种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弱,因此,在未来国际争端上将会摒弃战争这种手段。 B.塔利班在被英美联军打败后又卷土重来,清剿塔利班势力的难度远远超出联军预期,因此,未来解决塔利班问题最佳的方式将是和平与对话。 C.西方各国都希望通过政治和外交方式解决利比亚危机,因此,利比亚危机有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 D.倾听理智的声音、智慧的声音,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问题,这是中东形势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参考答案: 7 B 解析:“这表明民众是很难真正去倾听理智的声音的。”错 8 D 解析:D不是特点。 9 C 解析:A不能断定在未来国际争端上将会屏弃战争这种手段。B不能推断最佳方式是和平对话。D绝对化了,和平的方式不是唯一的手段。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心系群众 扎实苦干 奋发作为 无私奉献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 材料一 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 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 3000 多元,带来效益 900 多万元。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 100 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 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 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 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 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 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 4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 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 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6 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 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 材料三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B. 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 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D. 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收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A. 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教授一心一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赞颂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楷模 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B. 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呼吁。 C. 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充分说明了知识分子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就能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到自身价值,并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D. 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还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E. 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 9. 这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 C 8. AC 9. 材料一侧重于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和他为帮助农民致富做出的贡献,材料二侧重于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材料三侧重于对李保国的思想与精神的高度评价。原因是报告人的身份不同。村支书是李保国贡献的见证者,妻子是李保国辛劳与付出的见证者,学校副书记代表上级领导对李保国做出评价。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A项“为了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说法错误。B项和“邢台农校一起”错,原文是“借邢台农校”来“送教下乡”。D项结合文本内容“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可知,所列数字并非都表现村民的收益。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分析。B项“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呼吁”不当,对第二则材料主旨的整体把握有误,应该是讲为了扶贫,舍弃小家的奉献精神。D项农民一开始不接受有些技术是因为有失败的先例,并非保守。E项材料一虽然用到了说明,但主要的表达方式为记叙。 点睛: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张冠李戴等。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的分析。分别找出三则材料的侧重点,然后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材料一侧重于李保国的事迹和贡献,材料二侧重于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材料三“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侧重于对李保国的思想与精神的高度评价。原因是报告人的身份不同。身份分别是村支书、妻子、学校副书记。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们的祖先使用货币的时代是很早的。在原始的交易场上,凡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交换的媒介而具有货币的职能。于是,渔猎时代的武器和猎具——石斧、石刀,游牧时代的皮革、齿角,农业时代的家具和谷物、布帛,以及历代用以装饰的贝壳蚌、珠、玉石等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的等价物——货币。而在所有的实物货币中,贝币的流通时间是最长的,流通的地域也是最广的。 海贝的品种很多,现在还存在的品种,据统计有150种以上。它们生长的浅海中,以印度洋、太平洋一带最多。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海贝因人们所喜爱而成为装饰品。《说文》:“婴,颈饰也。”这正是挂在妇女们颈上的用贝串成的“项链”。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项链。 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在相当长的古代社会中,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而海贝作为她们佩戴的贵重装饰品,经过她们之手成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那应该是很自然的事。 在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财、货、贸、费、赁、赊、赎、贵、赋、赐等。由此可见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殷商时代主要的货币就是贝。当时一般是把五个贝串在一起的,两串形成一个单位,称为“朋”。甲骨文有“易多女有贝朋”、“光取贝二朋”、“贝十朋”等记载。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便是一件大事,须占卜问祖先看看是否应当送,而收礼者必须铸铜器以示纪念。由此可知,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是财富价值代表或结晶。 周人取代商人而统治中原时,仍使用贝币。在西周的经济中,货物交换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如殷代甲骨文中不过是“二朋”“十朋”的数量,而周代的金文中,“百朋”甚至“万朋”等数字就很常见了。个人的交往动辄即有百朋之数,社会上的交易之大自然可想而知。由于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他材料仿制而成。现已发现的蚌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金贝等等,其中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的结合而产生的铜贝。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周代的铜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把铜贝发展为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中国的钱币学家称之为“鬼脸钱”和“蚁鼻钱”,这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 春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并开始排挤贝币而取得统治地位。但贝币仍在流通。 秦始皇统一货币制度,贝开始逐步退出了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返朴归真了。秦始皇的措施,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对“实物货币”的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不是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也可以看作是实物货币。 B.凡是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都可以充当物品交换过程中的一般等价物。 C.时代不同,充当实物货币的物品没有什么变化。 D.实物货币与交换的物品的价值等同。 7.作为海贝由装饰品发展成为贝币的证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币的生产和最初使用要归公于远古的妇女们。 B.与价值有关的汉字大都从贝,说明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 C.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都证明,我国商代主要的货币是贝。 D.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还须占卜,说明贝在当时是很重贵重的物品。 8.对原文第五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周取代殷商仍使用贝币,且流通量日趋庞大,这并不能说明贝币的价值越来越高。 B.殷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中均有贝币数量的具体记载。 C.铜贝是以贝为模本,用铜和贝的混合材料铸造而成的。 D.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鬼脸钱”和“蚁鼻钱”已经不属于实物货币。 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原始的交易中,某种物品能充当实物货币的先决条件是交易双方愿意接受。 B.海贝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成为妇女们的“项链”的依据是《说文》。 C.贝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钱币,而铜币则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D.贝从获得贝币职能到丧失这一职能而能成为“器饰宝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答案: 6.B(A、文中没有提及C、充当货币的物品有变化D、实物货币只能说是体现交换物的价值) 7.A(原文说的是一种可能性) 8.C(铜贝是以贝为模本,用铜作材料仿制而成的) 9.C(原文是“周代的铜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服阕,署威宁府。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寻以母忧去官。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④,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自非牧民者经营而劝率之,利不可得而兴也。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允行。乃给工本,筑坝堰,引山泉,治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育蚕,於省城大兴寺缫丝织作,使民知其利。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诸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粮。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十二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陴(pí):附属的土墙。②甃(zhòu):修砌。③堞(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④鞫(jū):审问。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 疏:上奏 B.六年,疏陈课民树杉 课:督促 C.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 比:近来 D.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 勖:勉励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陈德荣“宽厚仁慈”品格的一组是( )(3分) ①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 ②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③苗亦人类,曷可尽杀 ④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⑤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⑥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德荣防守威宁时,他设法加固城墙,与叛军相持,令叛军不敢攻城,直至援军到来,打败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与谋略。 B.陈德荣担任贵州按察使,对苗族叛乱,处置谨慎公平,大得民心。他告诫属下将领,对苗裔不能一味镇压。 C.陈德荣任贵州布政使期间,采取雇募临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设立机构进行集体培训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生产。 D.陈德荣不仅重视农业,而且在兴礼宣教方面也不遗余力,他大修坛庙、学舍,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5分) (2)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5分) 参考答案: 4. C 试题分析:比:接近,临近 5. D 试题分析:①表现陈德荣的忠勇,②表现陈德荣的政治才干 ⑥说的是具体工作 6.B 试题分析:他禀告张广泗,张广泗很感动,又转告其部下将吏。 7.(1)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竭诚”1分;“修省”1分;“曷”,怎么,难道,1分;句意2分) (2)冬天寒冷,(陈德荣)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恤”“嫠”各1分,定语后置句式 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被授于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升任贵州黔西知州,因父丧归家。守丧期满,暂时代理威宁府。没多久,乌蒙土司叛乱,陈德荣赴威宁防守,当时城墙坍塌,赶忙堆聚米桶,用土石填充,用糯米、石灰汁混合而成的三合土砌筑块石加固城池,城墙巍然屹立。叛贼焚毁了牛卫镇,离城三十里驻扎,陈德荣日夜备战,叛贼不敢逼近。总兵哈元生援军到后,叛贼败走。不久因母丧卸任。守丧期满,被授于江西广饶九南道。把九江、大孤两关积弊全部革除。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上疏推荐,提升陈德荣为贵州按察使。当时苗裔互相勾结煽动,军事行动频繁,古州姑卢硃洪文等叛乱案件,陈德荣负责处置审问,他周密审慎,考量轻重,大家都称赞处置恰当,民心才得以安定。等到苗疆渐渐平定,驻军与屯田的将吏大多用苛刻严酷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乾隆二年,贵阳发生大火,陈德荣禀告经略张广泗说:“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如何能杀尽?”张广泗颇受感动,用陈德荣的话来告诫将吏。 乾隆四年,陈德荣暂时代理贵州布政使,上疏皇帝:“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但百姓缺少资金,不能变瘠为腴。桑树繁盛,但百姓不知加工蚕丝成衣之法。如果父母官不亲自经营并且做表率,实利就不能得到并且兴旺。现在雇募邻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谕允许。于是给百姓提供资金,修筑坝堰,导引山泉,治理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己育蚕,在省城大兴寺开缫丝织布作坊,让民众知道它的好处。乾隆六年,陈德荣上疏陈述督促百姓种植杉树,种植了六万株杉树。乾隆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等州县上报开垦的田地达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家家户户户机杼相闻。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得到温和恳切的诏谕和称赞奖励。 陈德荣又大力修建城郭、坛庙、学舍。广泛设置收容所,收纳生病的行旅之人。多多储备粮食。冬天寒冷,他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陈德荣亲自督促学生,用孔子的修身养性之学来勉励他们。在苗疆设义学(免费学校)二十四所,当地民风气大变。乾隆十一年,升任安徽布政使,他救助凤、颍两地水灾,使逃难的民众有了安定之所。乾隆十二年,卒于任上。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略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讳辩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①。”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②”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谥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 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②不讳嫌名:与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秉”、“机”、“谕”均与唐代皇帝名音同音近。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贺不举进士为是 举:推荐 B.稽之以国家之典 稽:查核 C.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止:到达顶点 D.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胜:超过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为犯二名律乎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B.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C.与贺争名者毁之曰 微斯人,吾谁与归 D.乃比于宦官宫妾 家祭无忘告乃翁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驳斥毁谤者观点的一组是 ① 律曰:“二名不偏讳”。 ② 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③ 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④ 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 ⑤ 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⑥ 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2.对本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有人为打击竞争对手,借口他父亲名晋肃,如果他参加进士考试,就犯嫌名讳,企图让他放弃考试。 B.韩愈曾经鼓励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在李贺遭到恶意毁谤,他本人也因鼓励李贺应考而受到指责的情况下,写下本文进行辩驳。 C.韩愈认为,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既不违犯“二名律”,也不违反“嫌名律”,毁谤者和附和者的言论,在法理上是没有依据的。 D.韩愈认为,周公、孔子、曾参都不避父母的名讳,而毁谤者和附和者却想超越这些古圣先贤,过分强调避讳,实在荒谬可笑。 参考答案: 9.A (举:应考。) 10.C (介词,和、跟。A.动词,是;/介词,为了;B.连词,表假设,如果/动词,好像。D.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反而”等;/代词,你的。) 11.C (③说明周公和孔子确定礼仪法度的特殊身份,不是用来驳斥毁谤者的论据。⑥宦官宫妾为避代宗李豫、玄宗李隆基的名讳,不敢说“谕”“机”,与作者的观点相反,不是用来驳斥毁谤者的论据。) 12.D(孔子“不避父母的名讳”不合文意。孔子是“二名不偏讳”。)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景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左右曰:“仁人亦乐是乎?”梁丘据对曰:“仁人之耳目,亦犹人也,夫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趣驾迎晏子。” 晏子朝服而至,受觞,再拜。公曰:“寡人甚乐此乐,欲与夫子共之,请去礼。”晏子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皆欲去礼以事君,婴恐君之不欲也,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义也。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兄弟无礼,不能久同。《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故礼不可去也。”公曰:“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以至于此,请杀之。”晏子曰:“左右何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礼者至;君若好礼,则有礼者至,无礼者去。”公曰:“善。请易衣革冠,更受命。”晏子避走,立乎门外。 公令人粪洒改席,召晏子,衣冠以迎。晏子入门,三让,升阶,用三献礼焉,嗛酒尝膳,再拜,告餍而出。公下拜,送之门,反,命撤酒去乐,曰:“吾以彰晏子之教也。” 景公游于菑,闻晏子死,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至,景公操玉加于晏子尸上而哭之,涕沾襟。 章子谏曰:“非礼也。”公曰:“安用礼乎?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阜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夫子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今天降祸于齐,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夫。”免而哭,哀尽而去。 (取材于《晏子春秋》,有删改) 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趣驾迎晏子 趣:赶紧 B. 告餍而出 餍:吃饱 C. 比至于国者 比:等到 D. 免而哭 免:避免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之言过矣 何礼之有 B. 无以使其下 其家必凶 C. 以有礼也 吾以彰晏子之教也 D. 行哭而往 而加于夫子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人如果不讲礼义,为什么不早点儿死掉 B. 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 我不聪明,身边不良的人,过分地蛊惑我 C. 用三献礼焉,嗛酒尝膳 用献酒三次的礼节,含了一口酒,吃了一口菜 D. 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 我还是过于放纵却不知收敛,把怨恨深深地积聚在百姓身上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左右何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礼者至。 ②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 1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景公让晏子去掉礼数与之同乐,引发了晏子对“礼”的阐述。 B. 晏子认为如今人民不敢造反作乱,其原因在于畏惧礼义。 C. 景公听取了晏子的建议,立即当面换好服装并重新安排酒席。 D. 晏子死后,景公不拘礼制地哭悼,足见晏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14. 晏子死后,景公感叹“吾失夫子则亡”,请以文中内容为例分析景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参考答案: 9. D 10. B 11. D 12. ①身边的人有什么罪?您如果不讲礼义,那么爱好礼义的人就会离您而去,不讲礼义的人就会到来。②自认为车太慢了,就下车急走,知道急走还是比不上乘车快,就又乘车。 13. C 14. ①晏子能够站在景公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如:当景公要与晏子去礼共乐时,晏子当即指出了这样对景公不利。②晏子能够引导景公明道理(或:辨是非),如:当景公要杀“无良左右”时,晏子使景公明白了问题不在于“左右”,而在于景公的喜好。③晏子敢于(或: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景公的错误,如:晏子能够没日没夜地指摘景公,一丝一毫也不遗漏。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免”在句中的意思是“摘下(帽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B项,代词,他的;A项,助词,的/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连词,因为/介词,用;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题中D项,应译为“我还是过于放纵却不知收敛,使百姓深深地积聚了怨恨”。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左右:身边的人;若:如果;则:那么;去:离去;至:到来;以为:认为;迟:车太慢;趋:急走;若:比不上。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不是“当面换好服装”,应是“晏子回避走开后,景公重新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中的要点的题目,要求以文中内容为例分析景公感叹“吾失夫子则亡”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故礼不可去也”“左右何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礼者至”“君若好礼,则有礼者至,无礼者去”“夫子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概括答题要点。 参考译文: 齐景公一连好几天喝酒取乐,(竟)解开衣服,摘掉帽子,亲自敲打盆瓮,问身边的人说:“仁德的人也喜欢这样吗?”梁丘据回答说:“仁德的人的耳朵和眼睛,也和普通人一样,为什么惟独他们就不喜欢这样呢?”景公说:“快驾车去把晏子接来。” 景公命令人打扫后重新安排酒席,召见晏子,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来迎接(晏子)。晏子进门,谦让了三次,登上台阶,使用献酒三次的礼节,含了一口酒,尝了一点菜,拜了两拜,酒足饭饱后告辞出去。景公下拜,(把晏子)送到门口,回来后,命令撤下酒席、停止鼓乐,说:“我用这来彰显晏子的教诲啊。” 景公正在菑游玩,听说晏子死了,就催促赶快用肥马驾车赶回去。(车跑得很快,但)景公还认为太慢了,就下车急走;知道急走还是比不上乘车快,又乘车赶路。等到了国都,四下奔走,哭着去晏子家。到了那里,景公将一块玉放在晏子的尸体上失声痛哭,眼泪沾湿了衣襟。 章子规劝说:“(这)不符合礼(的规定)。”景公说:“为什么要用礼呢?从前我同晏子一同游公阜,(晏子)在一天之内三次(对我劝谏)而不听从于我,现在谁能这样做呢?我失去了晏子,简直就活不下去了,还有什么礼节可言呢?晏子日日夜夜责备我,不留一点余地,我还是纵欲放荡不知道收敛,使百姓深深地积聚了怨恨。现在天在齐国降下灾祸,灾祸不落在我头上,却落在晏子头上,齐国危险了,百姓的疾苦将向谁诉说啊!”摘下帽子痛哭,极尽哀伤之后离去。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下面是某公司的招聘流程图,请把这个图中展示的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80 个字左右。 参考答案: 结合公司原有用人要求及公司出现新职位的情况,由人事部门报请公司是否批-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江西省 九江市 电脑 中学 语文 月考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