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2022年北京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京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2年北京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摆设 安歌 ①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里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看到这段话,特别是看到周先生把“必要的”和“无用的”指成一体,不知怎么就想起妈妈的黑白照片了。十七八岁时的妈妈极美,丰腴的蛋形脸,清澈的眼睛,亮直的黑发,微微侧身坦率明亮地对我笑着。 ②然而六七岁的我,是不懂欣赏十七八岁饱满、充溢的美的,它只代表我急不可待的成长方向。真正让我感到妈妈流光溢彩的,是妈妈修长的颈项间那串圆白的珠子项链。现在想来,妈妈那串项链绝不是珍珠之类的贵重物品。但在色彩上青蓝统一、装饰上毫无性别差异的年代,那串珠子的美是与价格无关的。 ③我童年记忆里另一个摆设是一对装茶叶的瓷罐。那是一对淳朴而精致的瓷罐,罐底用红字印着产地:江西景德镇。罐面蓝绿略灰,底色上装饰着金灰色的S形线条。罐面的蓝绿色被上下两条淡黄的装饰条拦着,淡黄的装饰条上等距离地点着灰紫色的小点。盖也是淡黄的,装饰着金灰的S形线条和条上相同的灰紫色的小点。盖是空心的,童年的我常常拿了细布,将小小的手指从空洞里探进去,擦拭落进的灰尘。蓝灰的罐面用深紫的细线框出两面扁圆的空白,上面分别画着一个小姐和一个少年。小姐梳着高高的发髻,瓷白的脸上点成一点的黑眼睛邈远而陌生地对着我看。 ④这对瓷罐在西北常年灰白的天地间,在我们阴暗的房屋和清贫的生活里,装着我童年对绚丽色彩的全部向往。 ⑤妈妈常常是把装了半罐茶叶的瓷罐放在暗角的低柜上,而我总是等妈妈上班后,拿了那瓷罐,踩着方凳,把它移到爸爸做的两只垒起的枣红色大木箱上。也许是那时的我对色彩的一种本能理解吧:木箱宽厚粗重如叹息般的怀旧气质,恰好衬托出瓷罐的精致,它似从木箱上升起,绚烂地收拢着温和凄美的尾音。下午的阳光照到木箱的一角,斜斜地照亮了瓷罐的一面,把它小小的影子打在箱面上,瓷罐高高在上孤零零地显出细致的光影,温柔得让人心碎。 ⑥瓷罐被我和妈妈来回移了几次之后,妈妈警告我说,那箱子是不稳的。我不会当面反驳妈妈,但每每听到妈妈的脚步渐远直到听不见时,我又踩上木凳,把瓷罐移向木箱。等妈妈回来了,想起高高在上的瓷罐,我的心便如它一般高悬着。妈妈没有说什么,自己移回它,而我又带着反抗之心将它移到箱顶。周而复始,就像一场永不妥协的战斗似的。 ⑦一次和弟弟打闹,弟弟的身子重重地撞上木箱,那瓷罐掉下来摔碎了。一直记得那绚丽的瓷片四散在磨损失色的红漆地板上的样子。之后,我固执地坐在门外等妈妈回家。当我满怀委屈和愧疚地向妈妈认错时,她竟没有责怪我,只是另一只瓷罐再也没用来装茶叶,也没有作装饰,而是被妈妈锁进了抽屉里。现在想想,在那个年代,那么精致的一件瓷器,对刚刚三十岁的妈妈来说或者也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的吧。 ⑧以后的世界便开始纷繁了,充满了夸张的狂喜和绚丽的色彩。鲜艳的物事迅速映入人们的眼睛,又迅疾离去。妈妈抽屉里的另一只瓷罐已显得陈旧,我却看中了它,并暗暗想,它也许就是我能够从以往带走的唯一一件实物了。那时我已谈恋爱,却与他相隔数百里,常常是半年才能见一面。有一次去他宿舍,我带上了这只瓷罐,放在他书桌上,说是放茶叶的。他笑笑说挺好看的,是古董呢,他并不知晓这瓷罐的历史和我静静陪伴的用心。当谈了六年恋爱的我们各奔东西时,我没想到那个瓷罐。 ⑨很久以后,接到他的信息,说是要结婚了,我的心起伏了几下,又想:他是应该幸福的。 ⑩在一个夜晚里惊觉,不知怎么就想到那个瓷罐,想它在清冷的夜色里暗暗站在他与她的房间里,是不是会感到陌生的、隔绝的冷呢?为此,我竟彻夜不眠了,也真想不到心竟会这样牵绊于小小的摆设。 12. 文章开头引用了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中的一段文字,有何作用? 13. 第⑤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4. 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意。 15. 请对标题“摆设”的内涵加以探究。 参考答案: 12. ①内容:写出了周先生的生活态度和情怀,指出了虽然“无用”但却“必要”的道理。 ②结构:用周先生的话引出了下文写我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摆设,暗中照应题目。 13. 比喻、比拟、衬托、通感,写出了在木箱的衬托下,瓷罐的精致、凄美和温柔,表现了作者在清贫而色彩单调的童年生活中,对美的本能理解和追求。。 14. ①瓷罐是作者送给爱人的礼物,当爱已成往事,它不再传达情感,只能成为冷冰冰的摆设;瓷罐承载作者孩提和青春的记忆,而这段记忆是“他”和“她”所不了解的,瓷罐与他们无法相互沟通和慰藉。 ②瓷罐是美的载体,代表作者最初的对美的懵懂理解和坚持,体现了作者对精致美好的生活趣味的追求,“他”和“她”无法理解这个瓷罐所代表的美的意义和价值。 15. ①指陈列在几案处供人赏玩的小物品,本文指的是项链和瓷罐。 ②“摆设”给人美的熏陶,滋养人的精神,寄托人对爱与美的追求。 ③“摆设”陪伴人的生命历程,蕴含着个体独特的记忆和情感,它是有生命的。 ④ 虽是装饰品,却是不可或缺的。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开头引用了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中的一段文字,有何作用“,先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一内容与标题和下文的关系。“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周作人认为生活中还需要一些“无用”却“必要”的东西,写出了周先生的生活态度和情怀,并指出了生活中有些东西虽然“无用”却非常“必要”的道理,这是内容上的作用;从结构上来看,作者说“看到这段话,特别是看到周先生把‘必要的’和‘无用的’指成一体……”,由此可知,由周作人的这段话引出了下文“我”印象深刻的“摆设”,而这“无用”却“必要”的东西与“摆设”的性质一致,故暗中照应本文的标题“摆设”。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第⑤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考生要先分析该句写什么,使用什么手法,在写景和表情上的效果是什么。“木箱宽厚粗重如叹息般的怀旧气质,恰好衬托出瓷罐的精致,它似从木箱上升起,绚烂地收拢着温和凄美的尾音。下午的阳光照到木箱的一角,斜斜地照亮了瓷罐的一面,把它小小的影子打在箱面上,瓷罐高高在上孤零零地显出细致的光影,温柔得让人心碎”,这段文字是“我”把瓷罐放在枣红色木箱上的感受,也是“我”对色彩的一种本能的理解,“木箱宽厚粗重如叹息般的怀旧气质”使用通感的修辞,木箱的宽厚粗重是视觉所见,而“叹息”是听觉所闻,作者以听觉来写视觉,这是通感的修辞手法,“恰好衬托出瓷罐的精致”,这是以木箱来衬托瓷罐,表现瓷罐的精致;“它似从木箱上升起,绚烂地收拢着温和凄美的尾音”使用比喻的修辞,表现瓷罐的“凄美”;“它小小的影子打在箱面上,瓷罐高高在上孤零零地显出细致的光影,温柔得让人心碎”使用比拟的修辞,表现瓷罐的温柔,而这些都是“我”对色彩的理解,表现出作者在清贫色彩单一的童年生活中对美的本能的理解和追求。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意”,考生要到文章最后一段找到设题的句子,结合句子中使用的技巧和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的含意。“在一个夜晚里惊觉,不知怎么就想到那个瓷罐,想它在清冷的夜色里暗暗站在他与她的房间里,是不是会感到陌生的、隔绝的冷呢”,考生要明确“那个瓷罐”是哪个瓷罐,这个瓷罐上发生了哪些故事,句中的“他与她”又是谁,与“我”是什么关系,“感到陌生、隔绝的冷”的原因是什么。从上文来看,这个瓷罐是“我”送给爱人的礼物,“有一次去他宿舍,我带上了这只瓷罐,放在他书桌上,说是放茶叶的。他笑笑说挺好看的,是古董呢,他并不知晓这瓷罐的历史和我静静陪伴的用心”,这个“瓷罐”上有“我”对美的理解和坚持,有“我”对爱人的情感表达,而现在这些爱都已经成为往事,它也就失去了传达情感的价值,只能是“冷冰冰的摆设”,而关于瓷罐的往事,“他与她”是不知道的,故无法沟通,也无法理解瓷罐的意义和价值。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标题‘摆设’的内涵加以探究”,考生要先分析标题“摆设”的表面含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在文中的内涵。“摆设”,指陈设,陈设之物,也比喻指空有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东西,从文中来看,“摆设”所指的实物是童年家中摆设的“瓷罐”和母亲颈项间那串圆白的珠子项链;而“摆设”的虚指内涵应结合文中的具体句子分析,如“这对瓷罐在西北常年灰白的天地间,在我们阴暗的房屋和清贫的生活里,装着我童年对绚丽色彩的全部向往”“也许是那时的我对色彩的一种本能理解吧”“现在想想,在那个年代,那么精致的一件瓷器,对刚刚三十岁的妈妈来说或者也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的吧”“是古董呢,他并不知晓这瓷罐的历史和我静静陪伴的用心”“想它在清冷的夜色里暗暗站在他与她的房间里,是不是会感到陌生的、隔绝的冷呢”,结合这些内容可知,“摆设”在“我”的眼中,是美的代表,可以给“我”带来美的熏陶,包含“我”对爱的追求,蕴含着“我”对生命历程的记忆和情感。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 ;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 ;④ 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就可以推知整句的含义;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很重要,做题时应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从分析句子的表达入手,这一方法适合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带有赏析的性质,需要还原修辞意或者揭示警戒意或表明双关意;不要人为拔高,这是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这种强加性通常是因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而是把一些不找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文词往上加;要学会多角度理解文中的句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冬材·周伟 一个冬日,城南诊所,我推门进去,娘躺在病床上,正在打着点滴,我急急地问娘:“您烧到多少度?”娘说:“我试了体温,毛毛烧,年轻时挺得住。唉,年岁大了,只好来吊点滴。”娘说得若无其事,但娘的脸上还是起了变化。我正眼看娘时,娘马上侧过脸去。医生急急接过话:“还毛毛烧,都40度了,幸亏来得早。” 娘岔开话题,和另一个打点滴的老婆婆拉起了家常。娘说:“你老人家有几个儿女呀?”老婆婆答:“两个儿,一个女。” 娘看了看她孤单单的一个人,问:“他们不管你?”老婆婆答:“不管。也管不了这么多,我跟小儿子过。小儿子也是前世的冤家来收债的,也不怪他们。” 我看那老婆婆,原来是住在老街的冬材他娘。冬材娘老弱多病,常常在老街捡废品卖钱。冬材患脑膜炎后遗症,是个弱智,与他娘相依为命。冬材娘怕冬材丢了,在他的每件衣服上都用白线绣了字:老街34号冬材。 娘问:“难道生病了,他们也不管?”冬材娘低低地回答:“我们娘俩互相照应着。他们要讨生活,各顾各的,蛮不容易的。”长久,诊所里谁都不说话。长久的静,只有点滴在一滴一滴地落下。 娘的血管太细,打点滴时用七号针,很慢很慢。坐了一个多钟头,我的屁股下面似生了钉子一般,坐不住了。娘看出来了,说:“你有事忙你的,我打了针就回去了,不用管我。” 医生却不屑,你娘打得还算快的,冬材娘都四个小时了,她的儿子还在外面等着呢。我才发现冬材坐在门口一侧,天气很冷,他不时地打着哆嗦,还透过拉紧的玻璃门往里瞅。也许是想看清楚,他整个脸都贴在玻璃门上,看上去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眼睛睁得老大,静静地看着门里的一切。 娘问冬材娘:“怎么不把你儿子喊进来?”冬材娘答:“我不要他陪,他要陪我来。他来,又不肯进来,怕别人闻着他身上的味。” 冬材娘先打完点滴。医生拔出针,要她用手摁一会儿。谁料她急于起身,一用力,手上的血直冒,谁也没看见,在门口的冬材拍打着玻璃门,嗷嗷嗷地叫着。交完钱出门,冬材在门口扶着他娘,没走五米远,下台阶时,冬材娘摔倒了。冬材嗷嗷嗷又高声大叫,近旁的人都拥了上去。再看时,冬材扶着他娘一步一步走向远处,远处的天暗了下来。 过了几年,我再去老街,老街看上去更老了,冬材家的老木屋歪歪的,似乎有随时倒下来的危险。我没有见到冬材娘,以为没人住。刚准备走开,听见吱呀一声,虚掩的门缝里探出脑壳,是冬材。他的眼睛还是睁得老大,脸已消瘦得不像样子,衣服穿在身上就像挂在木架子上,空空荡荡。冬材出不来,门上是一把长长的链子锁。 冬材嗷嗷嗷又高声大叫,老街出奇地静。抬头看天,老街的阳光是淡白淡白的,了无生气。 我问了一个老人,知道冬材娘过世了,只剩下冬材住在老街。起先,大家都劝冬材的兄姐接冬材走,冬材死也不离开老街,不离开老屋,要在老屋等娘回来。冬材认定一个死理,娘走丢了,会回来,娘不会离开冬材的。 冬材有政府的低保,冬材的兄姐也不能让冬材饿死。他们轮流送饭,一人一月,一天两次。事多了,事杂了,有时忘记了,一天一次,甚至两天一次。关在老屋里的冬材,吃喝拉撒都在屋里,他睡的时候少,唯恐睡熟了,不能第一眼看见回来的娘。冬材终日把眼睛睁得老大。 有人看见冬材竟能穿针走线,照着娘在他衣服上绣的字,绣得有模有样:老街34号冬材。令人惊讶的是,“冬材”后面绣了老婆婆满是皱纹的脸。我想,冬材绣的是:老街34号冬材的娘。冬材笃定,娘穿着他绣的衣服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冬材在去年最冷的冬天走了。 今年冬天又是特别冷,我陪娘在旺旺的火塘旁烤着火。娘和我都异口同声地说到冬材。娘说,老街真老了。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今年的老街肯定最冷了。 (有刪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发生在诊所的事情,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交代了冬材和他娘相依为命的生活状况。 B. 冬材娘担心冬材走丢了,就在他的衣服上绣了“老街34号冬材”。这看似淡淡的一笔,却为后面冬材模仿他娘绣字作了铺垫,使情节显得合乎情理。 C. “冬材在去年最冷的冬天走了”, 渲染了凄寒的气氛,突出冬材死得凄惨悲凉,令人心酸。 D. 小说中冬材患脑膜炎后遗症,智力上比不上一般人。作者通过对冬材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对母亲的爱,真挚动人。 8. 小说结尾说“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的主人公是冬材,那“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 D 8. ①“傻的不见得真傻”指的是冬材,他虽然智力弱,但真心爱他的母亲,如等候母亲挂点滴,搀母亲回家;不离开老街和老屋,等待母亲回归;还在衣服上模仿绣字。②“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指的是像冬材的兄姐那样智力正常的人,平常赡养母亲没有尽到做儿女的责任,母亲去世后又不尽心照顾弟弟。③看似傻的冬材和智力正常的兄姐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发人深省。 9. ①“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使故事和人物显得真实可信。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连接故事情节,使作品结构严谨。③用“我”衬托冬材的形象。“我”在诊所内陪母亲打点滴,时间一长就坐不住;冬材在诊所外打着哆嗦,在寒冷中静静地守护他的母亲,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冬材对母亲真挚的爱。④同主要人物一起更好地揭示主题,引起读者关于亲情的思考。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D项,“作者通过对冬材的语言描写,表现他对母亲的爱,真挚动人”理解有误,文中没有对冬材的语言描写。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的试题,首先要认真把握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结合对文本的把握,认真理解句子的含义。本题题干问的是:小说结尾说“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根据对题干的把握,首先要弄清楚“傻”和“正常”的意思。本文中从表面上看,是冬材“傻”,但是冬材却等母亲挂点滴,搀母亲回家;不离开老屋,执意等母亲回来……对母亲十分的孝顺;而“正常的”的冬材的哥姐,却对母亲和弟弟非常冷漠。文中用这两种人作对比,突出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发人深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紧扣故事情节。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然后到小说中找到相关的内容,看内容上写了什么,然后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表现主题上分析作用。从情节结构看,“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使故事情节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我”作为线索人物,使小说结构更严谨。从人物塑造来看,“医生却不屑,你娘打得还算快的,冬材娘都四个小时了,她的儿子还在外面等着呢。我才发现冬材坐在门口一侧,天气很冷,他不时地打着哆嗦,还透过拉紧的玻璃门往里瞅”,小说用“我”衬托了冬材的孝顺。从表现主题来看,“我”和主要人物冬材一起更好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发人深思。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9题。 兄 长 梁晓声 几天前,在精神病医院的院子里,我面对我唯一的哥哥,心底便忽然冒出了“兄长”二字。那时我忧伤无比,我暗自祈祷:“主啊,请保佑我,也保佑我的兄长。” 我的兄长大我6岁,今年已经68周岁了。从21岁起,他大半的岁月是在精神病院里度过的。他是那么渴望精神病院以外的自由,而只有我是一个退休之人了,他才可能有自由。我祈祷他起码再活l0年,不病不瘫地再活10年。我也祈祷上苍眷顾于我,使我再有l0年的无病岁月。这样,他才或许能过上l0年精神病院以外的较自由的生活。若真有上帝,我愿与诸神达成约定:假使我的乞求被恩准了,哪怕在我的兄长离开人世的第二天,我的生命也必结束的话,我绝不后悔! 在我头脑中,我只记得一件事:大约是我三四岁那一年,我病了一大场,发高烧。我躺在床上,对坐在床边心疼地看着我的母亲说我想吃蛋糕。之前我在过春节时吃到过一块,觉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外边下着瓢泼暴雨,母亲保证说雨一停,就让我哥去为我买两块。我却哭了起来,闹着说立刻就要吃到。当年l0来岁的哥哥,于是脱了鞋、上衣和裤子,只穿裤衩,戴一顶破草帽,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冒雨去为我买回来。母亲被我哭闹得无奈,给了哥哥一角几分钱,于心不忍地看着哥哥冒雨冲出了家门。外边又是闪电又是惊雷的,母亲表现得很不安,不时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我觉得似乎过了挺长的钟点哥哥才回来,他进家门时的样子特滑稽,—手将破草帽紧拢胸前,一手拽着裤衩的上边。母亲问他买到没有,他哭了,说第一家铺子没有蛋糕,只有长白糕,第二家铺子也是,跑到了第三家铺子才买到的。说着,哭着,弯了腰,使草帽与胸口分开,原来两块用纸包着的蛋糕在帽兜里。那时刻他不像什么落汤鸡,而是像一条刚脱离了河水的娃娃鱼;那时刻他也有点儿像在变戏法,是被强迫着变出蛋糕来的。变是终归变出来了,但却委实变得太不容易,所以哭了。大约因为觉得自己笨。 母亲给他的钱,买三块蛋糕是不够的,买两块还剩下几分钱,他自作主张,又为我买了两块酥糖……而母亲却发现,哥哥的胳膊肘、膝盖破皮了,正滴着血。当母亲替哥哥用盐水擦过了伤口,对我说也给你哥吃一块糖时,我连最后一块糖也嚼在嘴里了…… 我头脑中只有这件事的记忆。当我恨哥哥的时候,当年他那种像娃娃鱼又像变戏法的少年时的样子,就会逐渐清楚池浮现在我眼前。我的恨意也会逐渐地软化了。 我是憎恨过我的哥哥的。 从初中起,他一直在为考上大学而学习着。每月40元的生活费远不够母亲和我们五个儿女度日。母亲常干连男人们也会叫苦不迭的累活儿脏活儿。我则担负起照顾弟妹的重担,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做几乎一切的家务。由于不堪重负,我逃学,老师到家里来。母亲明白了真相后,沉默良久;而哥哥却生气极了。那会儿,我是恨我哥哥的。他一贯以学校为家,对于家事,却所知甚少。 哥哥考上了唐山铁道学院——他是为母亲考那所学院的。那时底层人家出一名大学生,全家都是受尊敬的。大饥荒来了,哥哥给家里的信总说一切安好。但第二个学年初,家里收到了一封他学校发来的电报:“梁绍先患精神病,近日将由老师护送回家。”母亲呆了,我也呆了! 晚年的我决定与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这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对于绝大多数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参透此谛,爱情是缘,友情是缘,亲情尤其是缘,不论怎样,皆当润砾成珠。 对面的大娘问:“是你什么人呀?”我回答:“兄长。”我问大娘:“你们来看望的是你们什么人啊?”她说:“我儿子。”大爷说:“为了给他续上住院费,我们把房子卖了,老俩口住女婿家去了……” 我心接着一疼。这一次,疼得格外锐利。我又暗自祈祷了:上帝啊,您眷顾他们吧,您拯救他们吧! 《人民文摘》(2012年第l期)有删改 1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弟弟生病,才10岁的哥哥为了让弟弟吃上蛋糕而只身冒大雨前去买。母亲的不安与外面天气的恶劣都有力地反衬出哥哥对弟弟的关爱之情。 B.为了给“我”买蛋糕,哥哥受伤滴血,母亲心痛地替哥哥用盐水擦过了伤口,并要求“我”分一块糖给哥哥,而我把最后一块糖也吃完正是反抗妈妈偏爱哥哥的任性表现。 C.作者“恨”哥哥的原因是他整天在学校里,为考大学刻苦学习,从而不管家里生活的艰难,特别让“我”“恼火”的是哥哥还干涉“我”逃学的事。 D.本文“我”有两次祈祷,第一次表达出哥哥深深的爱,第二次表达出一种普世的悲悯情怀,不仅首尾照应,而且第二次与第一次形成对比,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深华。 E.本文以平实的话语倾诉着最真挚的情感,诉说了那个年代与家庭、与兄长有关的辛酸故事,文章语言朴素,字字真切,深情处感人泪下。高考资源网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变是终归变出来了,但却委实变得太不容易,所以哭了。 (2)皆当润砾成珠。 18.作者为什么一方面憎恨哥哥,另一方面又乞求上帝让哥哥再活l0年并照顾他,这矛盾吗? (6分) 19.作者说“对于绝大多数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解与启示。(7分) 参考答案: 16.AE B项“正是反抗妈妈偏爱哥哥的任性表现”错,从文中妈妈对我的表现看出,妈妈并没有偏爱哥哥,要求“我”分一块糖给哥哥,而是看到大儿子受伤,实在于心不忍,想犒劳安慰一下他。C项,“特别让‘我’‘恼火’的是哥哥还干涉‘我’逃学的事”错,从文中看,特别让“我”“恼火”的是让他这个做弟弟的承担起了照顾弟妹的责任。D项,“对比”错,第二次应是第一次的递进。 17.(I)哥哥很不容易才买到,同时,为了保护好蛋糕而把它藏得很严密,掏出来时,又怕弄坏蛋糕而着急得哭,表现出兄弟情深。(2分) (2)我们应象河蚌孕珠一样去分担亲人或朋友的苦难,这样,人生才没有遗憾。(或答:对于亲人或朋友的苦难,我们应用关爱与担当去化解,这样,人生才会少些遗憾。)(2分) 18.①作者憎恨哥哥是因为年少时哥哥沉于读书,而本不应是“我”承担的家庭责任落到“我”的身上。(2分) ②乞求上帝是因为年少时哥哥不计付出的兄弟之情让今天的“我”回忆时仍深深感动并为当时自已的任性而愧疚。(2分) ③不矛盾。作者当年憎恨哥哥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作者希望哥哥帮父母;晚年后作者乞求上帝让哥哥再活l0年并照顾他,这也是出于对亲情的责任。(2分)(或答:恨因爱而软化,如今照顾生病的哥哥不仅为了回报这份兄弟之情,更是完成一份责任而达到人生的圆满。) 19.认同。文中的“哥哥”学习好,尽管没有分担家庭经济方面的责任,但他担负起父母的希望,并顺利地考上大学(1分);我从小担负起照顾弟妹的重任,晚年更是担负起照顾生病的哥哥的责任(2分);文中的老年夫妇担负起照顾生病儿子的责任:这都是亲情的责任。(1分) 启示:可谈对亲情是一种责任的认识,也可谈对孝道、兄弟之情的认识。 如,亲情是一种责任。亲情不仅仅是一个称呼,还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俗话说:血浓于水。亲情的责任是维系亲情的纽带,也是我前进的动力。亲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才是真正的责任。(3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③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④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⑤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⑥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⑦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⑧见之欤?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宗:推崇,归附。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⑤使酒:酗酒任性。⑥岐山,在凤翔境内。苏轼曾任凤翔府签判。⑦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⑧傥:或许。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向 B.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逃跑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矍然:吃惊的样子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方山子隐逸生活的一组是( )(3分)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③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④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⑤俯而不答,仰而笑 ⑥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④⑤⑥ D. ③④⑥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方山子曾带着两名骑马的侍从在西山游猎。见前方一只鹊鸟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杀,未能射中。方山子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C.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他们的不寻常行为有可能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 D.此文所传,非寻常人物,而是一位“异人”,不是人物一生,而是人物半生事迹的若干断片。其结构方式舒卷自如,叙事手法变化多端,人物刻画别出心裁,皆独标新格。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13.请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分)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 (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参考答案: 9.B(遁:隐匿) 10.B(②表现方山子少年时豪气冲天,骑射技艺高强③叙述作者巧遇方山子⑤表现他在得知 故交被贬时的情态,蕴涵了人生的沧桑与感慨) 11.A(方山子出身豪富,少时任侠,壮年时才“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12.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13.(1)他家里四壁空空,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奴婢都有一种自得其乐的神情。(“环堵”1 分,“萧然”1分,句意1分) (2)但他舍弃这一切,偏要来到穷山僻壤,如果没有什么自得之乐,难道会这样做吗?(“独”1分,“岂”1分,句意1分) (3)他面对长江畅饮,横握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世英豪,但是现在他又在哪里呢?(“固”1分,“安在”倒装句式1分,句意1分) 附文言文《方山子传》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年轻时仰慕西汉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也都都敬重他。稍长大后,他改变从前的志趣和行为,发愤读书,想以此在当代施展抱负,但是始终没得到重要。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一个叫岐亭的地方,住在茅屋里,吃着粗茶淡饭,不再与俗士来往。他舍弃了原有的车马不坐,毁掉了原来的帽子和礼服不穿戴,徒步在山里来来往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看到他戴的帽子,是方形的又高高耸起,都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式吗?”于是都称他为“方山子”。 我降职外调到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在他的眉宇间,仍然能看到那股精悍的神气,这难道会是一个隐居山中的人吗?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参与政事的话,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但他舍弃这一切,偏要来到穷山僻壤,如果没有什么自得之乐,难道会这样做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塘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责备 B.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诛:杀 C. 君反以罪臣 罪:怪罪 D. 三年不治 治:治理得好,太平 8. 对于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B.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C.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D.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9.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子原先治理东阿三年,不徇私情,不贪钱财,能为百姓着想,却遭到了景公的责备。 B. 景公表示要严厉惩罚晏子,晏子向景公请求改弦更张,继续治理东阿,决心再用三年,治理东阿。 C. 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一反原先的作法,却受到景公的赞许,晏子却要求告老还乡。 D. 晏子表达了不再治理东阿,要求告老还乡的意愿后,景公立即离开座位,对晏子表示了感谢,并让晏子继续治理东阿。 参考答案: 7. B 8. B 9. D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项,诛:惩罚。故本题选B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于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的关键句的停顿是“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该句的意思是: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治东阿”只是晏子 的请求,还-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附属中学 语文 学期 期末 试题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