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梨园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2022年北京梨园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京梨园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2年北京梨园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题。 生态葬的“难度” “如果有来世,我选择做棵树,继续在母亲的哺育下成长。”近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发表网文《执意树葬的母亲》,引起人们对生态葬的关注。... 生态葬是指遗体火化后,通过“草坪葬”“海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2016年2月24日,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发布全国首个推行绿色殡葬文件:《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政部称,《意见》属于倡导性文件,不是硬性要求。截至2015年,由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安葬率达65.8%,“国家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呼吁生态葬也显得迫在眉睫。但民政部坦言,“节地生态安葬始终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如何安葬亲人,是一道关于道别方式的人性选择题。 2015年10月29日,陈敏取出姐姐的骨灰,骨灰从她指缝间缓缓滑落,流入专门用来树葬的环保骨灰盒。姐姐陈泳2014年1月11日因病不治身亡,三个月后,母亲得知噩耗哭晕了几次,她要求让女儿“回家入土为安”。 可是,想要“入土为安”谈何容易。“姐姐没有东莞户口,我们没有资格买墓地,就算有也买不起。“2014年6月,陈敏给姐姐报名。“但我们不敢告诉母亲是树葬,只是说已经‘入土’了。” “没有墓碑, 以后就找不到了” 东莞自2008年举办海葬,2012年举办树葬以来,每年组织免费集体海葬树葬活动2次。但近两年,报名遭遇“冷空气”。由于参与人数太少,活动被减半。直到2015年10月29日,也就是报名树葬15个月后,陈泳才得以树葬。 骨灰还林是一种不留标志,将骨灰深埋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葬法。泥土填埋后铺上草皮,陈敏他们被要求不做任何记号,“没有墓碑,以后就找不到了。” 不保存骨灰,不设墓碑的生态葬法除了海葬、树葬,还有草坪葬、花坛葬。 位于广州市萝岗区新塘公墓中华墓园于2010年开展花坛葬业务。6年来安葬逝者的骨灰不到300位,仅占园区业务量0.4%。该负责人说, “市场反应不热烈,需要慢慢引导,不可能一下子要求大众接受,毕竟(骨灰盒)降解了,(骨灰)就没了。”从数据上看,群众对“不留骨灰”的生态葬接受度不高。 “奖励提高十倍才能起到杠杆作用” 其实,广州在推行树葬之初的设计,是一棵树下安葬一具骨灰。 “1989年3月26日,广州在白云山脚下划地150亩,取名“思园”,在全国首创树葬,报名踊跃。”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梅向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每棵树下安葬一具骨灰,不到十年场地就饱和了,随后在两棵树间埋,2000年又满了,最后只好密集安葬。” 2012年,“思园”已满,广州暂停树葬。 据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宏阶说,推行生态葬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需要财政加大投入解决,除了场地、配套措施等,还有补贴。从2013年开始,广州对骨灰撒海发放每位1000元补贴。在王宏阶看来“太低了,将补贴提高十倍都不为过。补贴不只是起到鼓励作用,更应该起到经济杠杆作用”。 一场思想革命正在进行 移风易俗的殡葬改革是一场挑战传统的思想革命。而殡葬改革伴随着“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已推进了整整60年。 民政部对殡葬改革的表态,有种“持久战”的味道:殡葬改革是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触及人民群众思想和价值观的最深层面,要注重措施配套、政策衔接,要稳步推进、持之以恒。 (选自2016-04-07《南方周末》,有删节)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对于生态葬这种环保的安葬方式,民众普遍接受度不高,其中思想观念落后是最主要原因。 B. 国家推行生态葬是在现有人口规模下基于国家渐趋紧张的资源环境形势而做出的决定。 C. 如果补贴提高到原来的十倍甚至以上,肯定会有很多群众考虑生态葬这种安葬方式。 D. 在新形势下,政府加大对生态葬的投入力度,保证生态葬的配套设施建设,并大力宣传是推进生态葬的当务之急。 E. 这篇报道以广州生态葬的历史进程、实施情况为主要内容,在坦言目前困境的同时,透露出对生态葬前景的担忧。 20. 做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安葬方式,生态葬推行不顺利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原文概括回答 参考答案: 19. CE 20. 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普遍抱着“入土为安”思想;生态葬不留骨灰,没有墓碑,亲人祭奠也找不到地方;参与人数太少,场地饱和,导致下葬等待周期过长;政府对生态葬投入、奖励力度不够大。(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 19. 试题分析:.C “肯定会有很多群众考虑 ”太过绝对。 E “对生态葬前景的担忧”错,原文最后民政 部的表态显示,这会是一场“持久战”,并不会就此停止。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的选项重在考核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作答本题,本题可以作答为,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普遍抱着“入土为安”思想;生态葬不留骨灰,没有墓碑,亲人祭奠也找不到地方;参与人数太少,场地饱和,导致下葬等待周期过长;政府对生态葬投入、奖励力度不够大。...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B.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 C. 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袁济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D. 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 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 C.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9. 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这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7. D 8. C 9. (1)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之间的差距,强调要从师资和课程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2)课程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师生参与度高且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 师资方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D项,“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说法错误,原文“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说法错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是“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筛选整合信息能力。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是考查学生把握概括材料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时,通读这两则材料,概括出这两则材料内容要点,指出其各自的侧重点。比如本题,通读第三、四则材料报道,材料三,首先指出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但是学校在传统文化推进实践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等等,接着指出“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但是“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所以材料三主要内容是指出对于传统文化,教育部的要求和学校具体实施之间又一定的差距,如果要切实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从师资和课程的角度落实。侧重上级设计要求与基层实施之间的差距。材料四,首先指出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然后指出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最后指出对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该怎么,所以材料是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侧重的是基层落实。第二问:请结合这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题干已经给出答题区域——材料三和材料四,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 ‘短板’”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从课程方面、师资方面整合概括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 【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属于局部信息筛选。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蒋慧明 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文中提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事实上,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譬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升。另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高质量的笑声。 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耻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文艺的雅俗之间,似乎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一旦越界,则很容易滑入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沼。这一点,从中国曲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实不难找到例证。可惜的是,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笔者认为,作为曲艺的从业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曲艺创演的实践中去,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1. 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雅俗共赏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而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 B. 雅俗共赏讲究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兼顾,内容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与形式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 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和谐统一。 D. 真正优秀的经典曲艺作品,给人以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观众的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被列入俗文化阵营的传统曲艺属于大众文艺的代表,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B. 文艺的雅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绝非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而是通俗、民俗和俚俗。 C. 当前曲艺创演中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一些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这一点需要认真反思。 D. 传统曲艺都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所有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3.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雅俗共赏”的曲艺作品总是能给各类观众带来“高质量的笑声”的,它不应受到偏见、歧视与冷落。 B. 曲艺工作者应该向相声大师侯宝林、周柏春等老艺术家们学习,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C. 一些曲艺作品的媚俗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观众素质低下,趣味低俗,因而提高观众审美情趣乃拯救通俗艺术的根本出路。 D. 曲艺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答案: 1. D 2. D 3. C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理解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A项,偷换概念,“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B项,表述与原文有出入,应为“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C项,“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错,原文说的是“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 ……和谐统一”也与原文“辩证统一”不一致。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D项,“都是”“所有”等措辞把话说绝对了。原文意思是,“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 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作者在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C项,颠倒主次,无中生有。作者认为: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①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注释:①姁姁(xǔ xǔ):和悦貌。 ②愿士:谨慎老实之人。 2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假:借 B.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登记入册 C.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 脱:倘若,如果 D.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壮烈:勇敢而有气节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我不幸被疾矣 ②妆成每被秋娘妒 B.①面发囊 ②探石发穴,靡计不施 C.①籍其数而封识之 ②籍吏民,封府库 D.①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B.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C.人用是多疑 D.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23.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 A.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B.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C.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D.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 2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和课文原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5分)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参考答案: 20.D21.A22.B 23.D24(1)患难中互相帮助,按人情事理应该这样,要什么报答呢?②略 略 5. 参考答案: 7. B.或:有的。A.途:道路; C.殆:大概D.进:推进 8. B.以:介词,凭借;动词,认为。A.是:如此,这样;C.焉:两个都是语气助词;D.之:两个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9. D ①是文章观点;④是正面论证。 10. B、没有大量运用设问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 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十五岁行冠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 《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 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称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的话。 B. 苏轼勤政爱惜。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长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 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 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参考答案: 12. B 13. A 14. A 15. (1)苏轼问母亲:“如果我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2)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属文日数千言”的意思是每天写几千字的文章。“日”做状语,“属”做谓语,“文”做宾语,“数千言”做定语修饰“文”。句意流畅,语法合理,所以应在其前后停顿,排除A、D项。“口未能言”的意思是嘴里却说不出来。其中“口”作句子是主语,而不是作“见”的宾语,所以应在“口”之前停顿马鹏程C项。综上分析,本题选B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错在“男子十五岁行冠”。正确理解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本题选A项。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理解错误。正确理解是: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才真正信服。故本题选A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若”:“如果”;“为”:“成为,做”;“许”:“允许”;“顾”:“难道”。第二句关键点:“浑涵”:“博大丰富”;“光芒”:“光辉灿烂”;“盖”:“大概”;“鲜”:“少”。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母亲:“如果我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那样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支离破碎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主考官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名,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名,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开,好让这个人出人头地。”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才真正信服。 (苏轼)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于到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汇集于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泥?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将逃出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危害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的头目说:“您太守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们这些小人物,理应为您效命。”于是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被淹没。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端。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制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其利弊。免役制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敛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制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的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他的看法,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您也不顾。我从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您今天做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 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 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北京 梨园 中学 语文 月考 试卷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