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欧亚大陆和濒临地中海的北部非洲,自古以来构成了一个“世界岛”。轴心时代的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都孕育于兹,繁荣于兹。而这个世界岛是被“丝绸之路”连接着的。 西欧亚大陆乃至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交往密切。地中海区域至少在罗马时代就是海陆通道都畅达的。只有更加遥远的极东地区——中国,因为高山和大漠的阻隔,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发展出独特的华夏文明。把中国文明与西欧亚及地中海区域连接起来的通道,就是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 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成就了一世英名。其实,早在张骞之前,众多无名英雄就走通了东西方通道。商周玉器,并不产自内地,而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但是,为什么到了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呢?这与丝路此端的汉唐帝国国力的强盛密切相关。 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秦朝及汉朝初年,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自然垄断了丝路贸易。到汉武帝之后,凭借父祖几代的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的政策,才有了张骞的第一次出使。 等到张骞第二次出使西部,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别送给出使诸国,虽然这不算官方贸易,但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纷纷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为了经贸利益。 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都护,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唐朝设立安西四镇以及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控制,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汉唐国力的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唐“安史之乱”后放弃了经营西域,并转向海路,陆路从主路逐步逆转为海路的补充。北宋时“河西走廊”为西夏占据,南宋对整个西北更是鞭长莫及,陆上丝路再无重生之力。元朝时丝路成为帝国内部交通路线,通行比历朝历代都更方便,但由于路上走的主要是以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不再以商人为主,无力再次繁荣。古老的丝路逐渐萧条,退出了历史舞台。 海上的“丝绸之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其兴起可能比陆路还早,但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才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宋元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明朝开始海禁,虽然郑和曾在近30年内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由于仅为官方外交,劳民伤财,缺乏民间参与,给政府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明成祖去世后很快就停止了。清朝更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到后来只许广州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贸易,海上丝路走向衰落。 中国陆、海丝路先后衰落之时,欧洲哥伦布等人远航时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环球航路,扩大了国际贸易,形成了世界市场。加之工业革命在西方兴起,世界贸易中心与经济重心从东方转移到了西方,古老的“丝绸之路”随之被彻底遗弃。 (取材于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1. 下列对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陆、海两条“丝绸之路”连接了孕育“轴心时代”五大文明的“世界岛”。 B. 陆上“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汉唐国力的强盛。 C.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但它的兴起比陆路还早。 D.“丝绸之路”伴随着欧洲环球航路的开辟与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而被遗弃。 2.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丝绸之路”的兴衰过程。(6分) 材料二 古丝路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中国丝路的兴衰史清晰地表明,丝路呈现三大功能。 一是商贸之路。丝路首先是商品贸易走廊,有商必开路,无商路难成。北方丝路开通后,成为商品贸易的生命线,商队从中国运出的主要是丝绸、金银器等商品,运入中国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及葡萄、胡麻等物品。双方交易的主要是当时的高档奢侈品,丝绸几经转手到了罗马,贵若黄金。这体现了各自的优势和经济利益,有商业利润才有长距离运输的动力,也才可能持续发展。 二是 。和平是丝路发达的基础,丝路是传递和平的使者。中国丝路形成和延伸于古代强盛之时,但中国没有借此对外侵略扩张,体现了中国天下——朝贡体系与王道政治的理想,证明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传统。陆上丝路畅通之时,沿途基本没有战乱,中国先后与一百多个国家或民族和平交往。而在东汉末到隋朝、中唐到元初,西北长期战乱,民族冲突不断,丝路时常阻断。海上丝路自唐宋繁荣后的一千多年里,一直是中外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很少见到腥风血雨,这与欧洲炮火开辟的劫掠、征服的殖民扩张显著不同。西方推动的近代全球化是士兵为商贸开路,中国推动的早期全球化是商品自由贸易。 三是 。丝路穿越两千年时空,横跨亚欧非数十国,是一条不同民族和文化交流融合的道路,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大运河”。它把古代世界几大灿烂辉煌的文明联结起来,佛教、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等传入中国,我国的道教、儒学以及造纸、印刷、坎儿井、罗盘等技术传向西方。可见,丝路带来的不仅是商贸繁荣,还有文化交流、科技沟通、宗教传播等“副产品”,体现了文化的多元交汇、包容共存。丝路成为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宗教思想交流的纽带,让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可见,丝路首先是商道,有商流和人流,有市场需求,符合经济规律,丝路才能繁荣。加强沟通、维护和平是丝路发展的保障,文化交流、文明共荣是丝路往来的成果。 (取材于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3. 在原文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4. 丝路不仅带来沿途商贸繁荣,也催生了大量诗歌作品。下列唐代诗句所写内容与材料二所说“三大功能”无关的一项是(3分) A.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苇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驼白练到安西。 (张籍《凉州词》) B.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李白《从军行》) C.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D. 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 (鲍防《杂感》) 材料三 如今,我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承载着沿线各国繁荣发展梦想的“一带一路”战略,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而为了更好地建设“一带一路”,也需要传承“丝路文化”,以古为今用。 坚持开放包容,共建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历史上,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足。就如大唐帝国在文化上的开放包容,使当时长安成了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现在,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要实施大国发展战略,并承担起作为大国的国际责任,就必须坚持开放包容。既要有唐人“洛阳家家学胡乐”的学习态度,广泛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又要有“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的大度包容胸怀,将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新成果,共同构建多国互利共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 激发丝路豪情,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当今的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姿态逐步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但在激荡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也出现各种针对中国的误解甚至歪曲。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挫折,各国仍不得不面对诸如 ? 等挑战,如同古丝路上的商队会遭遇各种不测一样。这需要相关国家或地区 ? 。唐边塞诗有不少描写古“丝绸之路”战争题材的诗篇,当今虽然处在和平年代,但边塞诗所倡导的勇赴边塞的昂扬斗志和不怕牺牲的英雄豪情仍可发扬光大。我们可将诗中的强敌“胡虏”替换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的斗志及“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运用到克服“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上,排除一切干扰,使这条古老而年轻的“天路”成为带动沿线各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动脉。 (取材于韩雨笑《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 5. 在材料三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地方恐怖主义、自然环境恶化、贫困人口较多、地区发展不均衡 ?共同攻坚克难、升级国际合作、密切经贸往来、增加政治互信 B. ?自然环境恶化、地方恐怖主义、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困人口较多 ?共同攻坚克难、升级国际合作、密切经贸往来、增加政治互信 C. ?地方恐怖主义、自然环境恶化、贫困人口较多、地区发展不均衡 ?增加政治互信、密切经贸往来、升级国际合作、共同攻坚克难 D. ?自然环境恶化、地方恐怖主义、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困人口较多 ?增加政治互信、密切经贸往来、升级国际合作、共同攻坚克难 6. 下列词语中的“殊”与材料三“座参殊俗语”中“殊”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殊荣 B. 殊死搏斗 C. 殊遇 D. 殊途同归 7. 下列对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承载:“载”读音是“zài” 向风慕义:“风”在这里指风尚、道德 B. 羁縻:“縻”读音是“mǐ” 鞭长莫及:其近义词可以是“力不从心” C. 奢侈:“侈”读音是“chī” 赋予:“予”也可写成“与” D. 劫掠:“掠”读音是“luè” 休养生息:“休”也可写成“修” 8. 材料三重在阐发古代“丝绸之路”对当今“一带一路”的借鉴意义。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再阐发三条。(每条不超过10字,6分) 参考答案: 1.(3分)C【解析:原文为“其兴起可能比陆路还早”】 2.(6分,每答对一个方面得3分)答案示例: 陆路:西汉时建立并逐渐发展;唐时得到长足发展;中唐“安史之乱”后逆转为海陆的补充;宋元逐渐萧条; (评分标准:3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3分,多答不加分) 海路:唐以前是陆路的补充;中唐以后开始繁荣;宋元持续兴旺;明清走向衰落。 (评分标准:3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3分,多答不加分) 3.(2分)参考答案:和平之路 ;文明之路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得1分) 4.(3分)B【解析:B项描写的是战争生活,和“三大功能”任何一项都没有关系】 5.(3分)D【解析:依句间逻辑关系推断】 6.(2分)D【解析: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殊荣——特殊的荣誉;殊死——拼死,决死;殊遇——特殊的待遇;破格重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殊途——不同的道路。】 7.(3分)A【解析:B项 “縻”应读“mí”;C 项 “侈”应读“chǐ”,“赋予”不可写成“赋与”;D项 “掠”的正确拼写为“lüè”,“休养生息”的“休”不可写成“修”】 8.(6分)答案示例:遵循经济规律;维持和平大局;发展民间商贸;发展科学技术。 (评分标准:6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多答不加分;每条答案不能超过10字,每超一字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在坟墓中的旅行 威廉·伯克·米勒 [新闻背景]1925年1月,肯塔基州一个名叫弗洛伊德·柯林斯的山地青年在其父亲的农场上探寻一个能够吸引游客的大洞穴时,不幸陷入困境。在那个大洞穴中,柯林斯被一块巨石卡住了左脚,动弹不得。人们想尽办法施以援手,还是未能把柯林斯从困境中解救出来。19天后,饱受折磨的柯林斯惨死在洞穴中。在此期间,美国报界对此事进行了大量报道。当时正在《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担任记者的米勒曾冒着生命危险5次进入洞穴,试图帮助柯林斯脱险。以下摘编的便是米勒系列报道中的一部分,它写于柯林斯被困的第5天,并获得1926年“普利策新闻奖”。 弗洛伊德·柯林斯正在经受着几乎难以描述的折磨,但他对被活着救出去仍然满怀着希望,今晚6点20分我最后一次看他时他这样对我说。 在亲自进到里面之后,我才明白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危急关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不能迅速行动起来,但我琢磨出了其中的原因。 我曲着双膝进入洞口,通道的直径大约为5英尺。走完80英尺远的陡坡后不久,前面就是相当平坦的地面。 从这里开始,我不得不像蛇一样蠕动。地面上每寸地方都是水,没爬几尺远,周身就湿透了。每时每功]我都感到愈来愈凉。似乎要这样无休止地爬下去,但是,爬了大约90英尺后,我到达厂个非常小的隔间,比隧道剩余的空间稍微大一点点。 片刻的喘息之后,我再度开始爬向那个被困者。脏水溅在我的脸上,周身麻木,但我不能停下来。 最后,我下滑到一个8英尺远的陡坡上。少顷,我看见柯林斯,于是喊他,他咕哝着应了一声。 手电光照到了一张脸,那张脸上分明写着长时间的痛苦,因为自从周五上午10点钟陷入这里后,在每一个清醒的时刻,柯林斯都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他的嘴唇发紫,脸泛白。我意识到,要使他能活下去,必须采取某种行动。 在我看清他的脸之前,无论如何,我不得不将盖在他脸上的亡块油布掀开。 "放回去,"他说, "放回去——水!" 这时,我才注意到,水一滴滴地从上面滴下来,每一滴都打在柯林斯的脸上。最初的几小时他不曾介意,但持续不断地滴水几乎使他要疯狂起来。这天的早些时候,他的兄弟将这块油布带给他。 这使我想到了旧时的水牢,我战栗了。 在这趟行程的尽头,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工匠们曾经钻洞穿道到我已到达的地方,但仍然够不着的原因。像他们曾经经历的那样,我精疲力竭,从头到脚感到麻木,寒气刺骨,空气污浊。在短暂的这段时间,我逐渐体会到柯林斯经受的痛苦是什么滋味,但我还是不能彻底地理解。我确信我将出得去,但柯林斯除了希望之外别无他法。我没有肉体上的痛苦,而柯林斯的一只脚夹在一块6吨重的岩石的天然裂缝里,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痛苦。 我试图爬过柯林斯的身体到岩石那儿,但他的身体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我挤进去设法帮他,直到他恳求我下来。 “疼——太疼了!”他说。 柯林斯躺着,向左侧斜着,以至于他的左脸颊触到了地面。两只胳膊牢牢地卡在他身旁的石头缝隙里,仿佛真的被套上了——自然界的贴身衣。 我跟在路易斯维尔消防署的罗伯特·伯顿上尉的后边,柯林斯的弟弟霍默·柯林斯以及盖伊·特纳跟在我后面。霍默·柯林斯带来了全套衣帽,我们终于给他兄长穿上了。 被困者尽可能地挪转,以最大限度地配合我们,最后,我们在柯林斯身上系根绳子准备拖他离开。我们尽力拉,看上去好像前进了许多,实际上只将他挪动了5英寸远。 也许我们做过这种事,但我几乎回想不起它。我们中的所有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片刻之后,我们的力气使完了,再不能做了。 我们看见,柯林斯的弟弟带给他的垫子和盖的东西还在原来的地方,他正在休息(我们尽可能地让他觉得舒服)。 随后,我们在他脑袋附近放了一盏装满了油的灯。 我们道了再见,最后一个人开始后退。不久我发现出去的路比进来时更糟糕。开始一段时间我简直向后爬不了,但爬过一阵后,我也能爬快了。 每爬一步,脏水似乎就溅在我的脸上。我不再在意它,因为我已经麻木了。我常常被堵在斜坡上,水就顺着脖子向下流,但如我所说的,我感觉冷到了极点。 最大的安慰是,我们来到了离出口处还有大约一半路程的那个小隔间,对救援者来说,这是唯一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发现,低头、向后挪动双脚,使我可以环顾四周。 这一下可帮了大忙,不到20分钟后,我便已经置身于从出口处射进来的光亮之中。但是,在到达出口之前,我发现同行的两位再也不能前行了,我用尽所剩无几的气力才把他们弄出来。 (选自《普利策新闻桨名篇快读》,有删改) 19.标题“在坟墓中的旅行”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4分) (1)“放回去,”他说,“放回去——水!”(2分) (2)我们在他脑袋附近放了一盏装满了油的灯。(2分) 21.这是一篇报道抢救被困者的新闻,为什么却重点叙写记者进出洞穴的过程?(4分) 22.在美国报界当时的大量报道中,米勒的这篇报道脱颖而出,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对这篇新闻社会价值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9.①“旅行”,指记者米勒的采访、营救行程。②“坟墓”,柯林斯获救的希望非常渺茫,如同处在坟墓中(或最终还是葬身洞穴); ③记者的采访行程中也时刻经受死亡的威胁,故记者的采访行程就如同“在坟墓中旅行”。(4分。第①②点各1分,第③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1)柯林斯焦急和渴望生存的心情。(2)我们对柯林斯的安慰和鼓励,给他以温暖和 希望。(4分。每个句子2分,意思对即可) 21.以记者进出洞穴的艰难险阻,突出施救的困难,反映被困者所经受的痛苦;突出了新闻的真实性,深化了作品的人道主义主题。(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①本新闻是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实地亲见亲闻的真实报道,它体现了记者对职业操守的恪守。②本报道不仅报道了施救的艰难,更反映了社会对被困者的积极施救,体现了社会对生命的关爱与尊重,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6分。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 略 3.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孤独感是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感觉,也是文学作品里经常表达的意象。一系列的研究已经发现,它对人造成的死亡风险并不亚于吸烟。 在200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露易丝·霍利及其合作者就发现,美国孤独的老人的血压比不孤独者高出30点。“孤独的人与不孤独的人不同,他们倾向于把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被动地以请求器械或感情支持的方式来应对,而不是主动适应并力图解决问题。”霍利的合作者、芝加哥大学认知和社会神经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约翰·卡乔波说。对压力的不同的应对方式造成了血流阻力的不同。这可能造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压也逐渐升高。高血压增加了心脏病、中风的发病风险,并且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而另一项2007年的研究则发现,对于更大年龄的人,孤独感还能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一组研究人员对八百多名平均年龄在80.7岁的老人的监测表明,孤独者惠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可以达到不孤独者的两倍。 对于年轻人来说,尽管孤独感不会立刻让他们疾病缠身,但也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影响。同样是在霍利和卡乔波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孤独者虽然睡眠的时间看起来与不孤独者一样长,但是他们会经历更多的“微觉醒”,这使得他们的睡眠质量变得糟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状况本就会越来越差,这可能让孤独者的睡眠雪上加霜。 卡乔波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在大学里散发问卷,调查人们的孤独感状况,然后进行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他发现,一个人是否孤独,并不能根据他(她)的联系人的多少做出判断。UCLA孤独感量表的发明者罗素说,卡乔波提出的这个特点是之前大部分研究所忽视掉的。卡乔波在他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在人们的社交网络中,孤独是可以传染的,就像感冒一样。 卡乔波认为,孤独感带来的种种副作用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预警——我们的社会关系已经过于微弱了,我们只有改变当前的状况,才有利于基因的延续。 卡乔波等人的最新研究还发现,孤独感不仅可以在社交网络中传染,它实际上还可能部分遗传。在最近的一次研究中,他们用UCLA孤独感量表测试了8600多对双胞胎和他们的家庭成员,结果发现个体间不同的孤独感有37%取决于基因遗传。对于某些人来说,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是尼采所言,“孤独有七重皮,任何东西都穿透不了它”。 (选自2011年2月14日《南方周末》) 5.下列对“孤独感”影响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孤独感和吸烟一样,都是造成死亡风险的因素,但孤独感对人造成的死亡风险更大。 B.对老年人而言,孤独感使高血压、心脏病、中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增大,并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C.有孤独感的年轻人会经历更多的“微觉醒”,睡眠质量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D.孤独感不仅会像感冒一样传染给社交网络的其他对象,实际上还会全部遗传给下一代。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孤独感源于把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依靠感情或器械来应对问题,而不是主动适应并力图解决问题。 B.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状况会越来越差,而孤独者的睡眠状况可能比同龄不孤独者更糟,其血压也可能逐渐升高。 C.露易丝·霍利、约翰·卡乔波和罗素都发现,孤独的人和不孤独的人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不同,血流阻力也不同。 D.卡乔波对问卷结果做生理学和心理学分析的研究方法较为独特,从而得出的结论也是之前大部分研究者忽视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睡眠质量不高、高血压,这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预警,此时我们应该改善过于微弱的社会关系,减轻孤独。 B.一般而言,失偶寡居的老年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症,社会更应关注这类人的精神生活,减轻他们的孤独。 C.孤独者会把在公众场合演讲视为威胁,这时如果没有感情的支持,他们将变得自卑,无助,甚至绝望。 D.在社交网络上储存有大量的“好友”,或是在微博上获得大批“粉丝”,这种人不见得没有孤独感。 参考答案: 5.C A第1段“不亚于”即“高于”或“等于”。B偷换概念。从第2段段尾看,是“高血压”增加了心脏病、中风的发病风险,并且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D原文是“可能部分遗传”。 6.B A源流倒置,有孤独感的人会把有压力的情势视为威胁而非挑战。C可以肯定,这一观点和罗素无关。D“较为独特”是无中生有,而且前后也无因果关系。 7.D A不能把所有的睡眠质量不高、高血压归因于孤独感。B“失偶寡居的老年人”不一定就有孤独感。C“没有感情的支持,将”片面化,除了感情支持,还有器械支持方式,另外,“将变得自卑,无助,甚至绝望”太绝对。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材料二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21. 两则材料体现了儒家的___________情怀和道家的__________情怀。 22. “知其不可而为之”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两个观点是否完全对立?试作阐述。 参考答案: 21. (1). 儒家:有为的入世情怀 (2). 道家:无为的出世情怀 22. 不完全对立。两者完全可实现对立统一。知其不可而为之,是指处世过程中,明知做不到还意志坚决地去做,是一种挑战,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使命;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指面对结果时,知道不可改变,那就任其自然,不因个人的好恶执着于选择和取舍,是一种生命的智慧。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材料一选自《论语·宪问》,体现了儒家想,晨门的观点也就代表了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价。晨门说孔子是“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意思是孔子明知处境艰难,仍然不屈不挠,积极入世。据此可知第一个空应填有为的入世情怀。材料二选自《庄子·人间世》,关键句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表达的是一种无为的出世情怀。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儒家和道家思想观点的理解。解答时可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阐明理由。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这是一种挑战,如果遇到困难只管放弃,听天由命,随遇而安,那么就不会有力挽狂澜、扭转乾坤、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如有神助等等情况的发生;这也是一种精神,一个人明知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还是一丝不苟地坚持做下去,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献身,这就非常不易而难能可贵了;这还是一种使命,孔子不因为是否成功才决定做不做,而是因为应该做,就去做。“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是说既然知道不可改变,那就顺其自然发展,不因个人的爱恶而执着于选择和取舍。崇尚的是自然规律。所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两个观点不完全对立。 点睛:本题属于文化经典阅读题,题型以简答和填空题为主,常见命题类型有:信息筛选题,思想概括题,内容理解题,观点评价题,比较题。考生答题时首先粗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概括出所给文段的核心思想,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可先用一句话简明概括相关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或观点、主张,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语段进行简单合理的阐述、分析;如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一般不鼓励考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也不要求质疑、另解。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材料二 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汉中定策 (韩)信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强仁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呜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刳弊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威武,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1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再拜贺曰 贺:赞许 B.项王喑呜叱咤,千人皆废 废:逃跑 C.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劫:威逼、威胁 D.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 从:顺从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不同 1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大王自料勇悍强仁孰与项王 B.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 C.任天下威武,何所不诛 D.大王失职入汉中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不全是韩信分析项羽“其强易弱”的主要根据的一组是( ) ①项王喑呜叱咤,千人皆废 ②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 ③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 ④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 ⑤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⑥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15.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对当时项、刘双方力量对比的透彻分析,为刘邦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 B.项羽对人仁慈有礼,同情弱小,然不能奖赏有功之臣,此乃妇人之仁。 C.项羽亲信自己手下的将士,背弃义帝“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实是瓦解自己斗志之举。 D.刘邦率兵进入武关,对百姓秋毫无犯,废除秦朝的苛刻法律,还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所以秦地的人民都盼望刘邦在关中称王。 参考答案: 11.B(废:不振,不敢动弹) 12.D(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以,介词,让、把/介词,凭借) 13.A(勇悍:勇敢、强悍;B.亲爱:亲信和偏爱的人,今义,关系密切,感情深厚;C,威武:武勇之人,今义武力、权势或力量强大;D.失职:失掉应有的爵位和封地,今义,没有尽到责任) 14.D(①说明项羽勇悍 ②说明项羽对部下仁爱) 15.C(项羽刚愎自用,他只是将自己的亲信、偏爱的人分封为王)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节选自《宋史·郑侠传》)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径入都 秩:任期 B.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 生意:经商 C.青苗、免役权息追呼 息:停止 D.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 谤讪: 诽谤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王安石知其名 ②其孰能讥之乎 B.①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来源:学优高考网] C.①语以试法 ②农人告人以春及 D.①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4分) 译文: ▲ (2)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4分) 译文: ▲ 11.你认为郑侠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5分) ▲ 参考答案: 8. 答案:B. 生意:生活、生存。 9.答案:C. A.①代词,他/②语气词,难道;B.①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表判断;C. 介词,将、把;D.①连词,于是/②副词,竟。 10.(8分)(1)(4分)译文: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议论处理案件的意见传奏上去,王安石都同意他的请求。(大意正确1分,“疑狱”“谳议”“如”各1分,共4分。) (2)(4分)译文:英州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很尊敬他,争相让子弟跟从他学习,并为他建造居室,而让他搬去居住。(大意正确1分,“无”“从”“迁”各1分,共4分。) 译文:黄武初年,魏国派遣曹休前来攻打,贺齐因为路途遥远后来才赶到,于是驻军新市抵抗魏军。恰逢各路军队遭遇强风巨浪而顺水漂流淹没,死亡人数达到一半。将士们大惊失色,全靠贺齐还未渡江,只有他这支部队独自保全下来,各位将领倚靠着他来构成阵势。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读。王安石听说了他,邀他相见,攀谈之后对他甚为欣赏。中进士,并名列前茅,调任光州司法参军。王安石执掌朝政大权,凡是他所施行的新政,民间不认为它是便利的。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议论处理案件的意见传奏上去,王安石都同意他的请求。因此郑侠心里很感动,将王安石作为知己,打定主意要对王安石尽忠。 任期满后,他直接来到京城。当时刚开始施行考试新法以选拔人才的政策,候选人考试合格的可以提拔做京官。王安石想让郑侠通过考试而得到提拔,郑侠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过这些新法,所以推辞了。郑侠曾几次前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问他对新政有何想法。郑侠回答说:“青苗、免役这几桩事,与边境用兵之事,在郑侠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王安石没有回答。郑侠告退后就不再前去拜见,只是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谈论施行新法给百姓带来的害处。王安石虽然对他不满,但还是让儿子王雱前来,将考试新法知识一事告诉他。当时刚设置修经局,王安石又想任用郑侠为检讨,又派幕僚黎东美去讲明自己的意思。郑侠说:“我没有读多少书,不足以任检讨之职。我之所以来京,只不过是想求教于相君门下罢了。而相君言谈之间,无不是以官爵为先,用来对待士人的态度也就显得太浅薄了。如果确实想帮助我取得成就,那么就请听取我所进献的有利于民便于万物之事, 施行其中的一两件,让我得到晋升而内心无愧,不也是很好的吗?” 此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下雨,一直持续到七年三月,人们都无法生存。东北的流民,扶老携幼,堵塞了道路。他们身体瘦弱,困苦不堪,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城里的贫民以至拆屋卖瓦,用来偿付官府的债务,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郑侠知道王安石听不进劝谏,就将他所看到情景全部绘成图画,连带奏疏一起交给阁门,然而没有被接受。于是他又假称事情机密紧急,通过驿马传送把奏疏直接递交银台司。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当晚,神宗整夜未眠。第二天,命开封府酌情削减免行钱,司农开常平仓放粮,青苗钱、免役钱暂停征收,方田、保甲之法都取消,共取消了十八条措施,民间欢呼相贺。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浙江省 宁波市 兴宁 中学 语文 学期 期末试卷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