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万善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万善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万善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万善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棱角先生”张奚若 聂晶 文化名人中,张奚若是有名的“棱角先生”。早年与张奚若同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金岳霖先生,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说道:“张奚若这个人,王蒂瀓曾说过:‘完全是四方的,我同意这个说法。’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当然是很不好受的。可是,这个四方形的四边是非常之广泛,又非常之和蔼可亲的。同时,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金先生的这番话,贴切地概括了自己“最老的朋友”。 “‘万岁’那是皇上才提的” 张奚若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1924年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政治系主任。他是位很有个性的学者,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秉持独立的人格。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张奚若,其“海归”作风实为教授中典型。 曾是张奚若学生的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这样写到:“有人流传大学里的政治系是‘升官系’,经济系是‘发财系’。于是,身为政治学系主任的张奚若执意把政治系定为政治学系,以避嫌。”名字一改,报考政治学系的人便多了起来。张奚若在学校的迎新会上,毫不留情地给新生泼了凉水:“如果你们来政治学系目的是想做官,那你找错了地方。国民政府不大喜欢西南联大的政治学系。如果你来此的目的是想当一个学者,我可以老实告诉诸位,4年时间培养不出一个学者来。你在此读4年书,可以获得一些基本知识和读书方法,毕业后你可以独立继续钻研。”张先生不仅对新生严厉,就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也照样不留情面:“毕业后希望你们能继续研究政治学。为了生活自然要找工作,那么可以教教书。最不希望你们去做官。”张奚若先生的话,严厉是够严厉,但也是对学生们最恳切的忠告。 当然,张奚若并不只是严师。何兆武先生这样回忆道:“张先生有时候发的牢骚挺有意思。”让何兆武先生印象最深的是张奚若先生的那句感慨:“现在已经是民国了.为什么还老喊‘万岁’?那是皇上才提的。” “蒋介石应该下野” 无论是做学者,还是当政治家,张奚若都是一身正气,直言不讳。他的出现,让政府、让国人多了一面镜子。 在一次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四校联合举办的时事讲演会上,张奚若担任主讲。面对六七千名听众,他对国民党展开了猛烈抨击。张奚若说:“在报纸上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名词‘赤匪’,假如共产党可以叫做‘赤匪’的话,我想国民党就可以叫‘白匪’。其实‘白’字还太好了,太干净了,他们简直就是‘黑匪’!”他还给国民党政府下了“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定论。因此,中国要有光明的前途,只能是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他说:“为了国家着想,也为蒋介石本人着想,蒋应该下野。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在听众的一阵哄笑声中,他才正式开讲。讲演中,他说:“现在中国害的政治病是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污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这个集团就是中国国民党。” 1937年蒋介石在庐山举行国事谈话会时,聘请张奚若参会,蒋介石对张奚若可谓是“国士”之礼遇了。但不久之后,张奚若却与蒋介石发生了冲突。一次在例行的国民参政会上,张奚若以参政员身份发言,言词激烈地抨击了蒋介石的独裁和国民党的腐败。蒋介石顿感难堪,于是打断他的发言,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一怒之下,张奚若拂袖而去。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再开会时,政府给他寄来开会的通知和路费,张奚若当即回电一封:“无政可议,路费退回。”这与民国另一大知识分子傅斯年在国民党大会上痛骂宋子文的“壮举”可以媲美,宋子文只是国民党的一个要人,而张奚若顶撞的可是最高元首。张先生不畏强势的正派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新中国“国号”的缔造者 1949年6月15日,张奚若以民主教授的身份出席了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会上与会者对于新中国的“国号”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有人说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好,也有人提议用“中华人民民国”。就在各方争论未果时,张奚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还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好。他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二字。” 代表们就张奚若的提议又展开了讨论,几个回合下来,大家都认为张奚若的提法好,一致同意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是,张先生便成了新中国“国号”的缔造者。 张奚若的好友徐志摩曾称他为“一位有名的炮手”,在徐志摩眼里“奚若这位先生是个‘硬’人。他是一块岩石,还是一块长满着苍苔的(岩石)。他的身体是硬的;他的品行是硬的;他的意志,不用说,更是硬的……” 如今,张先生早已远去,他留给后人的,除了为数不多的文字外,还有不尽的怀念。像张奚若先生这样有学问又有独立人格的人,现在我们已很难遇到。“棱角先生”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我们的期盼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中称张奚若为“棱角先生”,忠于事实,是对其中肯的评价,亦褒亦贬。 B.金岳霖在《回忆录》中说:“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这是对张奚若的贴切而全面的概括。 C.张奚若一身正气,直言不讳,敢于对国民党猛烈抨击,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D.在新政协筹备会上,张奚若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妥协,最终成为新中国“国号”的缔造者。 E.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说“‘棱角先生’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我们的期盼里”,表达了对张奚若的赞颂,同时希望这个社会能出现更多像张奚若这样的人。 (2)阅读全文,概述张奚若为什么被称为“棱角先生”。(6分) (3)结合文本,概括本文材料运用的特点。(6分) (4)你如何看待张奚若的“棱角”?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C E(A无贬义,B不全面,D“力排众议”和“不妥协”不准确) (2)①他是位很有个性的学者,敢于坚持自己主张,秉持独立的人格。 ②在政治上他一身正气,直言不讳。他的出现,让政府、让国人多了一面镜子。 ③他的品行是硬的,他的意志也是硬的。(每点2分) (3)①从选取角度看,选取能表现其“棱角”的材料,突出其品质。 ②从组材角度看,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③从材料特点看,多处引用他人的回忆性质的文字或熟悉他的人的话。(每点2分) (4)“棱角先生”是张奚若独立人格、独立个性的准确概括。 ①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张奚若,其“海归”作风实为教授中典型。给学生严厉但最恳切的忠告。 ②敢于顶撞最高元首。张先生不畏强势的正派作风,令人钦佩。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名和利而舍弃了独立的人格,希望我们这个社会有更多有个性、有棱角的人存在,这样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才有希望。(观点2分,结合文本4分,联系现实2分。) 略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渐渐消散的炊烟 老了。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 慢慢地,就没了热度,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老木挤巴几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凹里望。 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往山凹里望。那片竹林里,是二蛋、毛哥和三顺的家。那长有一大团雪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虽瞎着,却灵醒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吗。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户的娃,人手一个是棍打不动的。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那是黑妹家的两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 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其他的就是想吃也吃不上。谁家种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种得多,哪天又收获了什么,在村子里窜上窜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吗?鼻子长,才是老木的神通。 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树林一样密的炊烟呢?怎么就不见了?二蛋的儿子是包工头,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二蛋老两口给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学,据说当了官,早就把家给搬到了省城;瞎眼奶奶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媳妇都在外打工,那一树梨子早就没人管了;三顺家的小子是 最迟去打工的,据说也混得不错,一家人都带出去不说,连山场和田地都不要了。 一个个乡里乡亲,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来越模糊。每次走过已经不再有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站上半天,总感觉门会突然打开,会有人笑嘻嘻地走出来,叫老木进去坐坐,喝口水,唠上一时半会。可除了一刻不离跟随自己的阿黄,什么也没有。总是阿黄的几声叫,把老木给唤醒,滞重的脚步才继续缓慢挪动。 汪,汪,汪。阿黄在叫了,有气无力的,就在身边。以前的阿黄可不是这样。记得儿子媳妇才出门那会,有老伴陪着,倒没感觉什么。地种着,田耕着,孙儿孙女带着,照样其乐融融,只是多受些累,但老木心里踏实。一场病,把老伴给送到了山上,再也不回来了。儿子媳妇要老木一起出门,说一家人在一起放心,可老木不愿意。 老木舍不下那几间土屋,只有在那屋里,身心才舒坦;舍不下田地里用汗水浸泡的庄稼,那也是儿女呀,是自己的根;舍不下屋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谁去给她清除坟头上的杂草。 阿黄是老伴走后的第三天头上出现的。瘦得皮包骨头,一身的瘌子,是老木治好了它的病,然后收养了它,从此形影不离。老木到哪,阿黄一准到哪,听到阿黄的叫声,老木才踏实。可阿黄的皮也塌拉下来了,越发灰暗,声音早没了洪亮,以前一叫就是高亢的连声,现在成了短促沉闷的一下一下了。 柿子树后面,有炊烟升起来了,若隐若现,淡淡的白。老木来劲了,仔细地瞅。老木站起身来,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一家。老木成木桩了,好半天才跌坐回冰冷的石头,那是李家的女儿在给她娘做“三七”,根本就不是什么炊烟。 想到李家嫂子的过世,老木又添了心事。全庄子的人都来了,还站不满一堂屋。最关键的,是没几个能做事的人。一个个佝腰驼背,稍微出点力,就动弹不了了。该走的程序省了大半,将就着才把人送上了山,抬棺的本家老二还闪了腰。 等自己老了的时候,儿子媳妇又到哪张罗帮忙的人呢?听说城里都是火化,以前老木一听到火化就动气。人活一辈子吃苦受累也就罢了,死了连个全尸都没有,造孽呀。可现在老木不这样想了,人死了,还知道什么呢,能肥几棵庄稼也算是做了好事。烧就烧吧,总比没人料理要好。 山凹里终于有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甚至没有老木抽的烟锅里的烟浓厚,就那么稀稀落落着,不用风,转眼即逝。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主要叙写了老木的所见所忆所感,情节起伏,结构紧凑,语言朴实,主题鲜明。 B. 每次走过无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停留,觉得会有人走出来叫自己进去坐坐,写出老木人缘好,广受乡亲欢迎。 C. 小说除塑造老木这一形象外,还直接通过老木的言行刻画了一个与老木形影不离的阿黄的形象。 D. 小说以“渐渐消散的炊烟”为题,暗示村庄的人越来越少,表现出老木对故土的依恋,引发读者对时代变迁的感叹。 5. 小说中老木和阿黄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6. 本文以“渐渐消散的炊烟”来反映农村人口渐渐向城镇转移、村庄渐渐消逝的城镇化事实。有人说,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4. D 5. ①老态龙钟。②都曾经历生活的辛苦和时代的变迁。③都表现出了忠诚。老木忠诚地守候土地、村庄,阿黄忠诚地守候主人。 6. 示例一: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①乡村自然的风光和乡村朴素的生活在城镇化进程中逐渐消失。②老木留恋的乡村淳朴融洽的邻里关系随着人们离开村庄而逐渐消失。③老木对家园的难舍,对土地的眷恋,对老伴的念念不忘,这些珍贵的情感将要和这村庄的炊烟一样,渐渐消散,渐渐被人遗忘。示例二: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①城镇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离开村庄、土地并不代表着对美好情感的舍弃。②城镇化进程促使人们寻求更好的发展。③城镇化进程促使人们勇于改变生活,创造美好的明天。 4. 试题分析:A项,“情节起伏”不当;B项,“写出老木人缘好”错误,是为了突出当年人丁兴旺,邻里关系融洽;C项,“直接通过老木的言行刻画”错误,应该是“侧面烘托”。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老木忠诚地守候土地、村庄,阿黄忠诚地守候主人”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忠诚”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老态龙钟”“经历生活的辛苦和时代的变迁”“忠诚”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 试题分析: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高粱 莫言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冷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了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人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 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 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回忆。 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腿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 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 (节选自《红高粱家族》,略有改动)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红高粱充满诗意,也隐含血腥,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B. 小说综合运用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描写环境,壮美与优美兼具,既呈现了家乡风貌,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C. 小说开头管“我父亲”叫“土匪种”表明我对父亲的态度是不尊敬的,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余占鳖。 D. 余司令“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这体现了余司令的粗野狂暴与果断干练。 8. 有人评论本文的开头“兼具现实的真切感与历史的厚重感”,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9. 莫言曾说“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艺术风格上的“邪劲儿”。 参考答案: 7. C 8. ①现实真切感:开篇时间具体到“八月初九”,如同现实生活记录的再现;小说通过“父亲”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如“热烘烘的香味、凉气逼人、打了一个冷战”等,给读者呈现了真切的生活场景;送别场面描写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切感。②历史的厚重感:故事发生在“一九三九年”,距离读者已有近百年,小说又通过“我”的叙述,拉开与那段往事的距离,增强了历史感;开篇就交待日后余占鳌成了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这种叙述方式也突出了历史的厚重感。 9. “邪劲儿”指的是小说创作不走寻常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小说淡化了情节,打破了时空的顺序,灵活地将两代人的故事交错叙述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没有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特征,而是让人物的成长变化自然地通过环境得以体现。③从叙述风格上看:小说打破了单一的叙述方式,兼有“我”的有限视角和“我奶奶”的全知视角,将人物在小说中的表达与我的表达自然结合,无拘无束,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从主旨表达上看:小说弱化了主旨表达,在不经意间让读者体会中国农民对抗外敌入侵的淳朴态度和生命之气,让小说有一种原始的激情和力量。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项,“表明我对父亲的态度是不尊敬的”分析错误。原文称呼父亲为“这个土匪种”只是一种叙述的腔调,显得野性十足。故选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先审清题干,明白问题的具体指向,本题题干要求理解和领悟小说开头“兼具现实的真切感与历史的厚重感”这一艺术魅力,作答时考生要从“现实的真切感”和“历史的厚重感”这两方面进行思考。仔细阅读小说的开头,可以发现能体现“现实的真切感”的内容有:(1)时间具体:“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像是在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2)“奶奶”对“父亲”送别场面的描写显得很真实,“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小说通过对“父亲”的各种感官感受的描写,如“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冷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使得当时的场景很真实等。“历史的厚重感”的体现有:(1)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尤其是“一九三九年”,距离今天时间久远;(2)小说借“我”的叙述,表现“爷爷”“奶奶”“父亲”时代的故事,也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3)开篇就交代“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将故事拉到抗日战争的年代,也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艺术风格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要求考生分析本篇小说艺术风格上的“邪劲儿”,通过审读题干“莫言曾说‘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可知,分析本篇小说艺术风格上的“邪劲儿”,可以从“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角度思考。首先要明确小说创作的“邪劲儿”指什么,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邪劲儿”解读时要抓住“邪”,与“正”相对,小说创作的“邪劲儿”就是指小说创作不走寻常路。本篇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跳出了时空的顺序,比较灵活自由。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场景的转换来体现,如“余占鳌司令”(爷爷)与“父亲”。在主旨表现上,主要通过描写淳朴的农民对抗外敌入侵的淳朴态度来展现一种原始的激情和力量,如“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腿迟缓”等。在叙述风格方面,打破了单一的叙述方式,同时,在抒情方面也很直白而复杂,充满“邪劲儿”,如对高密东北乡的情感抒发等。考生作答时,一定要抓住“邪劲儿”,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点睛】文学类阅读的选择题,命题人常常会从多个角度来设置一些令考生迷惑性的或隐性的陷阱,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结构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概括上面两则选文关于“孝”的观点,并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如何尽孝的看法。 参考答案: (1)要做到“孝”,既要懂得“养”父母(“养口体”,物质方面),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懂得“敬”父母(“养志”,情感态度、志趣思想等方面),尊重、满足父母的意愿。 (2)看法可以从“养口体”与“养志”并重的角度谈“孝”,也可从“养志”重于“养口体”的角度谈“孝”。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概括上面两则选文关于“孝”的观点,并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如何尽孝的看法。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孔子“孝”的观点是: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孝是要从恭敬之心做起。从孟子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孝”的观点是: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意思是:像曾子那样,才可以称为顺从亲意之养。侍奉父母做到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所以曾子的孝顺体现在顺从上。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的文意的理解和评价文本,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所给文言文文意的挖掘和理解,从中找到两篇文本的共同的话题是“孝”,找到了话题后,要注意从文本内容中找到观点的不同。其实必要的时候要认真翻译文言文的内容,从内容的理解中找寻作品的观点和态度。 参考译文: 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其实就连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之心,那么养活父母和饲养犬马怎样去分别呢?” 孟子说:“曾子奉养曾皙,每餐一定都有酒有肉;将要撤除的时候,一定要问剩下的给谁;曾皙如果问还有剩余吗,一定回答‘有’。曾皙死了,曾元奉养曾子,也一定有酒有肉;将要撤除的时候,便不问剩下的给谁了;曾子如果问还有剩余吗,便说‘没了’——要留下预备以后再进用。这叫作口体之养。像曾子那样,才可以称为顺从亲意之养。侍奉父母做到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显忠,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陈。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得张琦;更求一人,显忠请行。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累琦。"显忠曰:"显忠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后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由是始知名。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父与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宣抚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显忠与敌战,败之。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B.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C.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D.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于做传时介绍传主。 B.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 C.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称之为行在。 D.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显忠年少便胆识过人。十七岁随父出入行阵;在招募探子时,显忠主动请求前往;后又孤身夜袭敌人成功,被王庶看重。 B.李显忠有勇有谋,善于应变。在同州用计抓获撒里曷;与追兵作战,战而胜之,面对越来越多的追兵,与撒里曷折箭为誓后将其推下山崖脱身。 C.李显忠忠肝义胆,一心向宋。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但他们对此内心深感愤慨,并未诚心归附。 D.李显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忠文归朝之后,曾与张俊一道,击溃进犯合肥的兀术;又与宏渊合力夹击自南京来犯的金帅。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5分) (2)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5分) 参考答案: 10.B 11.B 12.D 13.(10分)(1)李永奇私下告诫李显忠说:“你如果寻得可利用的机会,那么南归宋朝,不要因我在敌手的原因而改变志向。”(2)李显忠知道宏渊没有远大志向,叹息道:“上天没有打算平定中原吗?为什么如此阻挠!”。 10. 11. 试题分析:“行陈”指“巡行军阵”。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行陈”指“巡行军阵”。 12. 试题分析:文中“宏渊按兵不动”,选项“与宏渊合力”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文中“宏渊按兵不动”,选项“与宏渊合力”错误。 13.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戒”“若”“贰”“固”“沮挠”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李显忠,起初名世辅,回到南方,被赐名显忠。十七岁时,投军效力,跟随父亲永奇出入行阵。金兵侵犯鄘延,经略使王庶命令永奇招募探子,得到张琦;还需要一人同行,显忠请求前往。永奇説:“你没有经验,前去一定会连累张琦。”题尘説:“我虽年纪小,胆气却不小,一定不会连累张琦,应当与他同往。”有敌人夜晚睡在地穴襄,显忠用绳索吊入穴中,共有十七个人,都杀了他们,取得两个首级,两匹马,把其余马的脚都折断了。王庶对他非常看重,补用他为承信郎,充任部队将领,从此开始知名。 金兵攻陷延安,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永奇聚众哭着説:“我是宋朝臣子,世代蒙受国家恩典,哪能为它所用呢?”正逢刘豫命令显忠率领骑兵前往东京,永奇秘密地告诫他説:“你如能得到机会,就立即回归宋朝,不要因我在敌手的原因而改变志向。” 元帅撒里曷来到同州,显忠用计捉住了他,骑马出城。到达洛河,舟船误了约定时间无法渡过,显忠与追赶的骑兵多次交战,都得胜。显忠在高塬上休息,望见追骑越来越多,就与撒里曷折箭盟誓,不得杀害同州人,不得伤害自己的亲属,撒里曷都答应了。于是把他推下山崖,追兵争着救护得以不死。显忠带着老少衆人一直向北,来到鄜城县,急速派人去告诉永奇。永奇就携带全家人出城,到达马趐谷谷口,被金兵追上,家属二百人都遇害。显忠仅仅带着二十六个人逃往夏国。夏国人问其缘由。显忠哭着详细诉説父母妻子遇害的情形,切齿痛恨,恨不能立刻死去。四川宣抚使吴玠派张振来抚慰晓谕説:“忠义归朝,君为第一。”来到皇上驻地,高宗多次进行安抚慰劳。 兀术进犯河南,皇上亲笔下诏让他与张俊会师。与敌人交战,打败了他们。兀术对韩常説:“李世辅回到宋朝,还不曾立功,这人十分勇敢,应该暂且避开他。”于是火烧庐江而煺。金军元帅孛撒从南京率领十万步兵骑兵前来,在早晨时靠近城池,摆列下大阵。显忠亲自率军在城南迎战,交战几十个回合,孛撒大败,于是逃跑。统制李福、统领李保各自带领部下退避不前,都被斩首示众。第二天,敌人增派军队前来。显忠让宏渊合力夹击敌人,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自与部下奋力作战一百多个回合击退了他们。 显忠説:“若能让各军互成掎角之势,从城外袭击,则敌兵可以杀尽,金国元帅可以活捉,河南之地指日可以收復了。”显忠知道宏渊无固守之志,而形势又不可孤立,叹息道:“上天没有打算平定中原吗?为什么如此阻挠!”。 乾道更改年号,显忠返回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谥号忠襄。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珽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俄丁内艰。先是,父旅殡在远。家贫无以襄事,与弟琪当腊雪以单縗扶杖,衔哀告人,由是两克迁祔。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忧阕,再征为御史,以瘠不起,逾时乃就。天复中,淮寇大举围夏口,逼巴陵,太祖患之,飞命成汭率水军十万援于鄂。珽入言曰:“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汭性刚决,不听。淮人果乘风纵火,舟尽焚,兵尽溺,汭亦自沈于江,一如所料。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余万围之,乃召珽草檄。珽笔不停缀,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受禅之岁,宰臣除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寻以本官监曹州事。曹去京数舍,吏民豪猾,前后十余政,未有善罢者。珽在任期岁,众庶以宁。入为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未几,以许帅冯行袭疾甚,出为许州留后。先是,行袭有牙兵二千,皆蔡人也,太祖深以为忧,乃遣珽驰往,以伺察之。珽至传舍,召将吏亲加抚慰。行袭欲使人代受诏,珽曰:“东首加朝服,礼也。”乃于卧内宣诏,令善自补养,苟有不讳,子孙俱保后福。行袭泣谢,遂解二印以授珽,代掌军府事。及庶人友珪篡位,除右散骑常侍,充侍讲学士。内讨之日,军士大扰,珽其夕为乱兵所伤,卒于洛阳。珽性孝友,与弟琪有敦睦之爱,为搢绅所称。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有删节)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 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B.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 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C.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 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D.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 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称“丁忧”,也称“丁艰”, 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广安市 武胜县 中学 语文 联考 试卷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