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高楼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高楼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高楼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高楼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谈 人 朱光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6.关于“人”的理解,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 B.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C.进化过程中遗留在人类身上的一部分“兽性”和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构成了人的“本能”。 D.人的所谓“生活”就是时时刻刻地和外界打交道,不断地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7.关于“艺术”和“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 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它们都属于艺术美的范畴。 D.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就是艺术活动。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有心灵,所以,人是世间万物中最难懂的。 B.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可见人的性格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就是美的历史。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6.B(A“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与原文不符;C“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是在“本能”之外的;D原文是“改造自然和社会”,不是“适应”) 7.C(“食”和“色”本身不全是艺术类,原文“最先见于食色”,C项绝对化了) 8.A(B引用古谚目的是证明人的复杂性;C“就是美的历史”绝对化;D范围缩小,“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错,“整个运动”应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 略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句式,顾名思义就是“句子”的“式”,包括格式、形式、方式、样式等等。修辞学中所说的句式没有严格的定义,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语法里说的句式,也包括一些语法领域之外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顶真句”、“散句句式”、“长句句式”、“短句句式”等等。 一般性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讲究句式的选择和使用。古人有“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皮日修《皮子文数》)之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 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要使句子连贯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子之间的配合问题,即注意上下文衔接紧密而不中断,条理层次清楚而不紊乱;一是句子内部的组织问題,即注意句中成分的组合得当,文气通畅。要使句子表达周密则需要做到修饰恰当、谨防缺漏、考虑周到、照应严密。句子的锤炼表现在力求用简洁的句子表达丰富的内容,力求做到“言简意赅”。要把句子锤炼得简练精粹,必须做到四点:防止兀赘、化长为短、凝缩结构和提炼句意。只有形象生动的句子才能使人们感奋起來,产生共鸣,因此生动也是句子锤炼所必须达到的要求。种种修辞方式的运用正是为了使句子表达更生动。 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句式的选择包含的内容有调整语序、通过虛词和语调变换句式、长短句的选用、整散结构的交错以及追求整体的和谐等等。 语序在汉语里通常较为固定。但有时岀于表达之需要,也可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之情况下,将词语之顺序变换一下,目的是为了増强表达效果。这即是通常所说的变式句或倒装句。 除了运用语序变化,还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 1)这孩子漂亮 2)这孩子不丑 以上两句话意思一样,但是例1)语气肯定,语意要重些,例2)用否定句式,语意就轻得多。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否定句比较委婉、缓和,不像肯定句那么直截了当。 除了否定句,其它如双重否定句式、设问句式、反问句式等等使用时都有特定的修辞效果。 句子还分长短,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长句和短句各有各的好处。一般来说,短句简洁明快、铿锵有力,长句涵义丰富、叙述周详,选用哪一种句式要根据表达的内容和交际的目的来决定。在一篇或一段文章中单纯用短句或单纯用长句的时候不多,为了更好地表现思想的丰富多彩和感情的波澜起伏,一般总是灵活地、交错地运用长短句。 汉语句子也还有结构上整散的区别。一般我们所看到的句子大多属于散句的范畴,整句结构大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等都属于整句结构,这些结构的使用都有超越于一般散句的特殊的修辞效果。汉语在句式的选用上比较讲究“错综”,即使句子整散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使语句结构整中见散、同中存异,可以避免句式的单调平板,使语言富于变化,而增加文章的波澜。 汉语句式的选用还要整体的和谐。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所选句式要与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要传达的语气情味相契合;二是所选句式要与其前后句式上下均匀、和谐;三是所选句式要与语篇的整体语境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和谐,与文章主题、上下文语境,包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吻合。 (许红菊《汉语修辞与词汇发展》节选,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变式句或倒装句是通过调整正常语序,使表达更生动准确,而意思与原常式句一样。 B. “这孩子漂亮”比“这孩子不丑”在表达肯定方面要更有力。 C. 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修辞行为,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 D. 整体的和谐是指所选句式要与段篇的思想倾向、整体形式、内容形象等相契吻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论证结构,逐层展开论述。 B. 在论述通过语序变化达到增强表达效果时,使用了举例论证。 C. 通过对比长短句的特点,阐明了要根据表达内容和交际目的来选用它们的观点。 D. 文章在论述不同的內容时,用“还”“也”“还要”等体现不同内容的层次与联系,条理清晰。 3. 根据原文內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双重否定、设问、反问等句式和对应的陈述句式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B. 经过锤炼的句子,不仅能让句中成分组合严密,也会使它与上下文更加协调统一,表达周密。 C. 同样一个句子,在这篇文章里是短句,在另一篇文章里也不会是长句,长短句要交错选用。 D. 整句结构的表达效果要优于一般散句,写作中应尽可能多地选用。 参考答案: 1. C 2. B 3. A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将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正确,原文说“语序在汉语里通常较为固定。但有时出于表达之需要,也可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之情况下,将词语之顺序变换一下,目的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这即是通常所说的变式句或倒装句。”选项包括三个层次:方法是调整词语顺序,与原文一致;目的是“增强表达效果”,选项改变成“使表达更生动准确”,正是修辞的效果;意思相同出自“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这里用“原常式句代替“语序……较为固定”。B项,正确,原文“以上两句话意思一样。但是例(1)语气肯定语意要重些,例(2)用否定句式语意就轻得多”,选项用“更有力”概括了原文意思。D项,正确,原文“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所选句式要与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要传达的语气情味相契合;二是所选句式要与其前后句式上下均匀、和谐;三是所选句式要与语篇的整体语境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和谐,与文章主题、上下文语境,包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吻合。”概括可以得出选项。这三项都正确。C项,“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修辞行为,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错误,原文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由此可见“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是锤炼句子的目的,锤炼与“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同属于“炼句”的内容,二者是并列的关系,不是指同一个意思,此选项偷换概念,杂糅信息。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正确。第2节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下文分别从“锤炼”和选用展开论述,属总分结构。C项,正确。原文“长句和短句各有各的好处。一般来说,短句简洁明快、铿锵有力,长句涵义丰富、叙述周详,选用哪一种句式要根据表达的内容和交际的目的来决定”,选项据此总结。D项,正确。原文各开头句子能看出这一特点。体现的是思考与分析的层次联系,思路和条理都很清晰。B项,“在论述通过语序变化达到增强表达效果时,使用了举例论证”错误,从文中来看,“这孩子漂亮”的例子是论证“除了运用语序变化,还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內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正确。原文说“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其它如双重否定句式、设问句式、反问句式等等使用时都有特定的修辞效果”,可知这些句式只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效果,意思还是一样的,故正确。B项,“经过锤炼的句子,不仅能让句中成分组合严密,也会使它与上下文更加协调统一,表达周密”错误,选项考查对文本整合、推断的能力。原文说“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要使句子连贯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子之间的配合问题,即注意上下文衔接紧密而不中断,条理层次清楚而不紊乱;一是句子内部的组织问题,即注意句中成分的组合得当,文气通畅。要使句子表达周密则需要做到修饰恰当、谨防缺漏、考虑周到、照应严密”,由此可见选项把句式的“连贯”和表意的“周密”杂糅一起了,此处属于张冠李戴了,应该把“表达周密”改成“表达连贯”。C项,“同样一个句,在这篇文章里是短句,在另一篇文章里也不会是长句……”错误,选项考查对原文信息推断的能力。原文说“句子还分长短,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此可知,一篇文章里的短句在另外的文章中有可能是长句。D项,“整句结构的表达效果要优于一般散句,写作中应尽可能多地选用”错误。选项考查对原文信息的推断能力。原文说“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等都属于整句结构。这些结构的使用都有超越于一般散句的特殊的修辞效果。汉语在句式的选用上比较讲究‘错综’,即使句子整散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使语句结构整中见散、同中存异,可以避免句式的单调平板使语言富于变化,而增加文章的波澜”,因此,尽可能多地选用貌似顺理成章,实则与原文不符。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四人行 李东辉 妻扶着我从拥挤如沙丁鱼罐头的公交车上下来。雨依旧我行我素、不紧不慢地飘洒着,似乎是缠在身上的一团乱麻,扯不开,挥不去。。 “要是有把雨伞就好了。”妻在做着毫无指望的假设。 “要是你带着雨伞出来就好了。”我不无埋怨的回敬了她一个假设。妻苦苦一笑,没有说话。忽然,我觉得雨止了,可又有些疑惑,因为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分明还有。几乎是与此同时,妻说话了:“谢谢您,我们……” “没什么,咱们是同路,我也是去接人。身上穿着雨衣,雨伞你们用着吧。”一个很厚实的男中音传进我的耳内。听声音,这人的岁数跟我差不多,过不了三十。 “您先走吧,我们走不快,别误了您接人。天就要黑了。再说我们的身上已经湿透了。”出于礼貌,我摆出不用他雨伞的理由。谁知这人竟不知趣,非要和我们一路同行。妻担心我被雨淋病了,也不再推辞。 既然走了在一起总不能闷着,于是,我问他:“您在哪儿上班?”他带着笑意说:“我在一所中学里教书,是个孩子王。”我听出他的语调里带着一丝自嘲的意味。“啊!你和我爱人是同行。”大概是想平衡一下他的心理,妻竟报出了我的家门。听说我也是教书的,他显得有些兴奋,问我教哪门课程。我告诉他:“曾经是一所师范学校的历史老师,不过,现在什么都不是。”我的语调中不仅带着自嘲的意味,且含着几分凄楚。妻平静地对那人解释道:“我爱人眼睛失明了。”他似有些吃惊,继而很有礼貌地说:“对不起,您的眼睛也坏了,真不幸。”大概是听惯了诸如此类的同情叹息吧,我的心没被他的话所动。一行三人谁也不说话,只有绵绵不绝的春雨在轻轻飘洒。 归家的路怎么那么漫长!时间成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真恨不得快些到家。尽管那家是一间小小的斗室,但它是我和妻的世界。现在有个男人走在我们身边,尽管那人借雨伞给我,我心里总有点别扭。可走在一起总是沉默不语,也有些尴尬。大概他也觉出了这一点,于是他又说话了:“您没学点盲文吗?”没等我说话妻先开口了:“他是想学,可又没人教他,有机会再说吧!”听了这话,他转而对妻子说:“您也真够不容易的,一天到晚忙家务,忙工作,还得照顾病人,没有闲时候。一定得注意身体。”一向腼腆的妻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似乎是被他的关心所感动。我的心却象倒了醋瓶子,酸溜溜的,我忽对他起了猜疑,莫非他也别有用心?不然为何如此殷勤?为何对妻说那样的话?想着想着,心头的醋意转成了一团燃烧的怒火。我猛地停住脚,一把从妻的手中抢过雨伞,我将伞递到他面前厉声说道:“记住,你的雨伞和几句虚伪的话收买不去她的心,拿着雨伞走吧”。他好像被我的话震住了。半晌才慢慢地从我手中接过雨伞,他语气沉缓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有意想伤害你,我是说的心里话,因为我深有体验。” “你又不是瞎子,你有什么体验?少来这一套。”我心里这样想着,脸上不禁掠过一丝冷笑。我听到他迈着沉重的脚步朝前走去。不知所措的妻也悄悄的挽起了我的手臂,不料,那人又停转身来找我和妻说道:“我不是坏人,我是去街道福利厂接我妻子回家的。她也是个盲人,如果您想学盲文她可以帮您,她会一点盲文。”说完这话,他转身快步朝前走去。匆匆的脚步声很快就消失在唰啦啦的雨声中。 到家的时候已是晚上6点多钟了,春天的雨依旧如情人人絮语般飘洒着。也不知道那个讨厌又可爱的家伙可否陪伴着和我一样失明的妻子平安回到家,哦,这绵绵的春雨啊!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我和妻子因为伞而生的小埋怨,一方面揭示出“我”内心的沉闷、压抑,另一方面也侧面表现出妻子不够细心和温柔,为后文路人送伞同行作铺垫。 B. “我”因为自己成了一个盲人,所以表现出自尊而敏感的心理特点,如我拒绝路人的雨伞、带有自嘲意味和几分凄楚地介绍自己处境等都能表现出这一特点。 C. 小说善于运用伏笔,比如开篇写“妻扶着我”为后文交代“我”是盲人打下伏笔,路人说“您的眼睛也坏了”为后文交代他的妻子也是盲人打下伏笔。 D. 这个发生在春天傍晚雨中的故事,不仅让小说中的“我”深受感动,而且传递出这样一种能量:只要我们多一份爱心和善意,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2. 小说中同行的只有三个人,但题目却是“四人行”,这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3. 文章有三次写到春雨,分别有什么意图,请简要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A 2. (1)从情节角度看:故事围绕两个盲人家庭展开,正因为有那个没出场的妻子的存在,为路人的行为和我的心理变化提供的依据,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合理。(2)从主题角度看:通过“四人行”的特殊表述,表达了际遇相同,互相帮助,共同前行的主题。 3. (1)开头写春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路人送伞同行作铺垫,表现出了“我”内心的压抑、烦乱;(2)中间写“只有绵绵不绝的春雨在轻轻飘洒”,表现我们同行的沉闷、尴尬和我内心的不适;(3)最后写春雨“如情人絮语飘洒着”,与开头对春雨的感受形成对比,突显情感的变化,表现我内心的温暖与畅然。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另一方面也侧面表现出妻子不够细心和温柔”有误,该信息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作者安排没有带伞这一情节,为下文路人送伞同行感受人情的温暖做了铺垫。夫妻二人因伞而生的小埋怨体现出“我”成为盲人后内心的沉闷与压抑,这也为下文“我”对路人产生误解做了铺垫。B项,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C项,考查小说情节安排方面的技巧,D项,考查小说的主旨。这三项分析正确。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同行的只有三个人,但题目却是‘四人行’,这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此类题目一般从情节、形象、主旨以及标题的特色角度分析。从情节上看,这篇小说其实展示的是两个盲人家庭的情况,“我”与路人的妻子是盲人,两个家庭四个人,路人的妻子虽然没有出场,但是因为她就让路人的行为得到合理的解释,路人为什么会主动给我们伞,为何会对“我”的妻子说那番话,这些问题就落到了实处,且因为路人妻子的存在,让“我”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故标题“四人行”让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合理;从主题的角度来看,四个人两个家庭,两个盲人,两家的境遇是相同的,同打一把伞前行,就蕴含了互相帮助、共同前行的意思,这就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有三次写到春雨,分别有什么意图,请简要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先找到这段景物描写,明确描写的中心以及景物的特点,如文章一开始,“雨依旧我行我素、不紧不慢地飘洒着,似乎是缠在身上的一团乱麻,扯不开,挥不去”,此处写春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这就为下文路人送伞同行做了铺垫,“缠在身上的一团乱麻”“扯不开,挥不去”表现出此时“我”内心的压抑和烦乱;第二处在文章中间,“一行三人谁也不说话,只有绵绵不绝的春雨在轻轻飘洒”,此时三人同行,结果谁都不说话,作者借助对春雨的描写表现出三人同行时的沉闷和尴尬,以及“我”内心的不适应;第三处,在文章的结尾,“春天的雨依旧如情人人絮语般飘洒着。也不知道那个讨厌又可爱的家伙可否陪伴着和我一样失明的妻子平安回到家,哦,这绵绵的春雨啊”,此时的春雨在“我”心中,如“情人絮语”“绵绵的春雨”,体现出此时“我”内心的温暖,“我”由上文的烦乱压抑变得畅然,借助景物描写体现人物心情的变化,这也与开头那扯不开挥不去的烦人春雨形成对比。 点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本题中,设题的句子出自文章不同的地方,开头、中间和结尾都有,故考生答题的时候要结合这些景物描写所在的位置。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文言文阅读(19分) 王祥字休徵,琅琊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李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汉末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于是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武帝践阼,拜太保,进爵为公,加置七官之职。帝新受命,虚己以求谠言。祥与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希复朝见,帝遣侍中任恺谘问得失,及政化所先。祥以年老疲耄,累乞逊位,帝不许。及疾笃,著遗令训子孙曰:“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不有遗言,使尔无述。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颜子所以为命,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其子皆奉而行之。泰(太)始五年薨,诏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帛百匹。明年,策谥曰元。祥之薨,奔赴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而已,门无杂吊之宾。族孙戎叹曰:“太保可谓清达矣!” (《晋书·王祥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谮:诬陷 B.览劝之,为具车牛 具:准备 C.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 笃:忠诚 D.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 恨:怨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祥“至孝”的一组是 ①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 ②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③丹李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 ④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 ⑤祥与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希复朝见 ⑥祥之薨,奔赴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而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祥的孝心可谓感天动地,他的母亲想吃烧烤的黄雀,恰巧就有几十只黄雀飞入他的帐篷中,王祥便把它们捉住送给母亲吃。 B.汉朝末年,天下大乱,王祥扶持母亲带着弟弟到庐江避乱,隐居三十多年,对州郡的一切征召均予以谢绝。 C.王祥不仅居家尽孝,而且居职尽心,居位尽忠。任徐州别驾时,多次征讨寇盗,保一方安定;任太保时,力陈朝政得失及急务。 D.王祥家风清正,他在病重期间给后代留下了“信、德、孝、悌、让”五条遗训,其后人虽偶有违逆,却大体被遵循了下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 (2)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 (3)颜子所以为命,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参考答案: 4. 答案 D解析 恨:遗憾。 5. 答案 A解析 ⑤表明王祥的忠诚,⑥表明王祥的清达。 6. 答案 D解析 “其后人虽偶有违逆”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其子皆奉而行之”。 7.答案 (1)母亲命令他守护它,每逢刮风下雨,王祥就抱着树哭泣。 (2)母亲去世后,王祥在家守丧,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十分憔悴,拄着拐杖然后才能站起来。 (3)颜子把它们看做像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人们只是没有去想它们,其实它们又有什么深远的呢! 【参考译文】 王祥字休徵,琅琊临沂人,是汉朝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王祥生性极为孝顺。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因此他失去了父亲的关爱。常常让他打扫牛圈,王祥更加恭敬谨慎。父母生病时,(王祥)不脱衣睡觉,汤药一定先亲自品尝。母亲曾经想吃鲜鱼,当时天气寒冷,水结成了冰,王祥解开衣服准备破冰捉鱼,冰块忽然自行融化,两条鲤鱼跳出来,王祥拿着它们回家孝敬母亲。母亲又想吃烧烤的黄雀,又有几十只黄雀飞入王祥的帐篷中,王祥又把它们捉住送给母亲吃。乡里人对这些事感到惊叹,认为是王祥的孝心感动天地引发的结果。王祥家有棵红果树结了果实,母亲命令他守护它,每逢刮风下雨,王祥就抱着树哭泣。他深厚的孝心纯正到这种地步。汉末遇到天下大乱,王祥扶持母亲带着弟弟王览到庐江避乱,隐居三十多年,不接受州郡的征召。母亲去世后,王祥在家守丧,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十分憔悴,拄着拐杖然后才能站起来。徐州刺史吕虔发文书征召他担任别驾,王祥已年近六十,坚决推辞不就任。王览劝说他,并给他准备好了牛车,王祥才应召,吕虔把州里的政务委托给他。当时寇盗众多,王祥激励士兵,多次征讨并击破寇盗。州内清静安定,政治教化普遍推行。当时百姓编歌唱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武帝即位,王祥被授予太保的职位,爵位升为公,府中可置七官。武帝刚即位,虚心征求正直的言论。王祥同何曾、郑冲等忠诚的老臣,希望再朝见,武帝派遣侍中任恺向他们征询、商议朝政得失,以及急需解决的施政教化问题。王祥因为年老疲乏昏乱,多次请求辞官,武帝不许可。等到王祥病重时,他写下遗嘱训诫子孙说:“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的道理。我已八十五岁,得以善终,没有什么遗憾,但不留遗言,就使你们无所遵循。言行经得住审察,是最大的信;有好事就让给别人,有过失就归给自己,是最大的德;使名声传扬,使亲族显耀,是最大的孝;兄弟和顺,宗族喜乐,是最大的悌;面对财物没有让它超过谦让高尚:这五条,是人的立身之本。颜子把它们看做像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人们只是没有去想它们,其实它们又有什么深远的呢!”王祥的子嗣都遵循并实行他的遗嘱。王祥太始五年去世,皇帝下诏赐予一副棺椁,一套朝服,一套衣服,三十万钱,百匹布帛。第二年,下诏赐予谥号为元。王祥去世时,奔丧的人不是朝廷的贤臣,就是亲戚故吏,门前没有其他吊丧的人。族孙王戎感叹说:“太保可真称得上清达了!”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 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选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B.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C.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D.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豫州”,刘备曾在豫州担任过行政长官故称,这种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的方法是古代的惯例,例如陶渊明世称陶彭泽,韩愈世称韩昌黎。 B. “中国”,此指中原地区。在古代,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并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因而称黄河中下游为“中国”,与 “中华”“中州”等词含义相同。 C. “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另外,卑幼拜尊长,弟子行敬师之礼,皆面向北行礼,也称 “北面”。 D. “君”,本文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君的本义是君主,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也可用于夫妇之间的尊称。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段写形势危急,诸葛亮到东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在分析了曹、刘的情况后,坚定孙权抗曹的意志。 B. 诸葛亮善于外交辞令,不卑不亢,他直言曹军的强大,也不讳言刘备打了败仗,采用激将法成功游说孙权抗曹。 C. 面对心怀疑虑的孙权,诸葛亮说曹操已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刘备以逸待劳,必将击溃曹军,打消了孙权的顾虑。 D. 诸葛亮的一番劝说之后,本就又不甘心臣服于曹操的孙权,终于坚定了孙刘联盟的决心,开始与臣下谋划抗曹事宜。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参考答案: 17. D 18. A 19. C 20. (1)如果抵抗曹操的事情不成功,这就是天意,怎能再成为曹操的属下呢?(2)荆州的民众之所以归附曹操,(是因为)被他的武力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的顺服。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将军起兵江东”的意思是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句中“将军”作主语,“起兵江东”作谓语。句意完整,语法合理,所以应在其前后停顿,排除A、 B、 C项。疏通语意为: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中原)大致已稳定,(他)于是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故本题选D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昌黎是韩氏郡望,而非韩愈的任官之地。故本题选A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刘备以逸待劳”错误。刘备此时正处于“新败之后”,并非“以逸待劳”。所以选C项。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宿州市 灵璧县 高楼 中学 2021 年高 一语 文联 考试题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