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悉,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增长率达到2.7%,为移动支付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注】同比增长率一般是指和上一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某个指标的同比增长率=(现年的某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 【注】表格中“2017E”、“2018E”等中“E”表示预测。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58.8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超300%,达381.9%。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二维码支付市场的爆发,消费者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速度加快,预计 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超150万亿元,达到171.5万亿元,增长率为68.0%。 (摘编自《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预测》,2017年12月26日中商情报网) 材料二: 1月2日,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沈阳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巨变: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为沈阳人的新习惯。 支付宝全民账单显示,2017年沈阳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7%,远超82%的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移动支付的场景几乎涵盖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能不带钱包出门。 移动支付占比飙升的原因之一是支付宝收钱码的普及。在沈阳街头,有32万户小商家通过一张二维码来实现收款,不管是买烤冷面还是羊绒衫,都支持手机支付。 公共交通是城市出行最重要的方式,就在最近,沈阳客运集团通利公司222、258路车队开始安装新式车载刷卡机,即将支持支付宝扫码乘车。不少沈阳人感叹“出门带钱包的最后一个理由也没了”。 出门不用带钱包正在成为国人的生活常态,移动支付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体不带钱包的便利,还能对社会产生一系列的正向影响。移动支付以及因其积累的信用,能让社会资源更高效的运转。比如信用免押金,2017年,通过芝麻信用享受过免押金服务的沈阳人比去年多了131%,共免押金近2亿。减免的押金,用户可以用在更重要的地方,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减少碳排是移动支付引发的又一连锁反应。通过在线缴纳水电煤、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行为,沈阳有254万蚂蚁森林的用户,他们累计减排1.5万吨,省内排名第一。这相当于省电2482万度,累计为地球种下超过8万棵真树。 (摘编自《出门不带钱包成沈阳人新习惯》,2018年1月3日《沈阳日报》)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二维码为代表的“条码支付”迅速发展。据了解,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通常包括“扫码付款”和“扫码收款”两种方式。 不过,扫码支付在走入人们生活的同时,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 据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合规总监唐凌介绍,相比于银行卡支付,条码支付没有物理卡片载体,也缺少专业设备支持,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隐患。比如,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病毒,将消费者手机中的支付账号、密码、身份证信息等隐私信息窃取,甚至可能通过直接截获短信验证码来盗刷手机用户银行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条码支付由于门槛较低、成本低廉、支付便捷,近年来受到了商户、消费者、银行及支付机构的青睐,在服务普通消费者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从技术层面看,二维码通过几何图形来记录数据和储存信息,支付终端缺乏识别与拦截功能,就可能产生安全漏洞和隐患。从市场层面看,部分支付机构拓展业务时,通过不当的交叉补贴、滥用优势地位来排除和限制竞争,导致不公平竞争。从合规层面看,部分市场机构片面追求业务发展速度,违规发展商户,带来各类安全隐患。”董希淼说。 (摘编自《规范“条码支付”让付款更安全》,2018年1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2—2016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逐年递增,其中2012年的增长量最大。 B. 2012—2016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同比增长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C. 随着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扩大,可以预测同比增长率可能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D. 智能手机普及与中国网民的增多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扩大具有重要影响。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据显示,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为沈阳人的新习惯,这也使得移动支付的场景几乎涵盖了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B. 通过一系列低碳行为,沈阳254万蚂蚁森林用户,累计减少碳排1.5万吨,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C. 条码支付是人们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付款或收款,从而实现人和人之间资金转移的一种移动支付方式。 D. 在技术层面上,二维码可以记录数据和储存信息,支付终端缺乏识别与拦截功能,就产生了安全漏洞和隐患。 9. “移动支付”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7. A 8. B 9. ①改变百姓的生活方式,为百姓提供更多便利。②让社会资源更高效的运转,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③减少碳排,节约能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改善环境的公益活动中。④受到商户、银行等行业青睐,在服务普通消费者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⑤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导致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竞争。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材料一”明确了设题的区域,“不正确”“一项”明确了要求。A项,“其中2012年的增长量最大”错误,增长量最大的是2013年。今年上网人数—去年的上网人数=今年的增长量。解答本题,学生应根据所给数据先算出2011年的上网人数,然后才能得出2012年的增长量。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筛选概括能力。首先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A项,“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为沈阳人的新习惯,这也使得移动支付的场景几乎涵盖了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曲解文意,材料二“随着移动支付的场景几乎涵盖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能不带钱包出门”,这表明移动支付场景的普及是市民不带钱包出门的前提条件。C项,“条码支付是人们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付款或收款……”以偏概全,材料三“以二维码为代表的‘条码支付’”说明“二维码”只是“条码”中的一种。D项,“……就产生了安全漏洞和隐患”表述绝对,材料三“就可能产生安全漏洞和隐患”是提出一种可能性,而非选项所表述的必然结果。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移动支付’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二维码支付市场的爆发,消费者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速度加快”,材料二中说“沈阳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巨变: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为沈阳人的新习惯”“随着移动支付的场景几乎涵盖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能不带钱包出门”“出门不用带钱包正在成为国人的生活常态”,这说明“移动支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材料二说“移动支付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体不带钱包的便利,还能对社会产生一系列的正向影响。移动支付以及因其积累的信用,能让社会资源更高效的运转”,这说明“移动支付”让社会的资源更高效地运转,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材料二“减少碳排是移动支付引发的又一连锁反应……”,这说明“移动支付”可以减少碳排,节约能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改善环境的公益活动中;材料三中说“不过,扫码支付在走入人们生活的同时,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相比于银行卡支付,条码支付没有物理卡片载体,也缺少专业设备支持,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隐患”,这说明“移动支付”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导致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竞争;材料三中说“条码支付由于门槛较低、成本低廉、支付便捷,近年来受到了商户、消费者、银行及支付机构的青睐,在服务普通消费者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移动支付”受到商户、银行等行业青睐,在服务普通消费者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答题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2.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25分) 告别语 铁凝 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邻居的前院。朱丽每次来舅舅家,都住这间。 前几次,朱丽没怎么留意这个房间。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门购物,客房只是她睡觉和存放购物收获之处,每次离开时,壁橱里都堆着一些被她遗弃的装衣服的纸袋子。北京的舅舅对朱丽很疼爱,总是给她一些钱买东西。但在她眼里,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语汇太少。 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为逃婚而来舅舅家之后。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 一曰,喧闹的声音从窗外的院子传来,异常清晰。二楼的这间客房,似乎格外便于收集 声音。从前她怎么没有发现? 像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人对孩子的提醒:“小宝,和叔叔、阿 姨说再见!”之后是短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的“再见”,可是,迟迟没有听见孩子发出的告别之声。 一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断飘进窗口:“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或者“小宝,和爷爷、奶奶说再见!”然后照例是短暂的安静。她看见的小宝,要么听而不闻地摆弄一辆遥控越野吉普车,要么跑向草坪,爬上那只摇椅摇着自己…… 朱丽一边觉得这小宝不懂礼貌,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随着父母对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她由小宝想到自己,和自己那场没结成的婚。在婚礼上,朱丽 突然看见特地打扮一新的母亲下眼眶似有淤血。她紧盯住母亲,在心里说服自己那不过是岁月累积起来的错觉,父亲和母亲早已离婚,怎会再殴打母亲呢?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跑了,就像逃离一场她以为会到来的如母亲般的命运,连个“再见”也没对大家说,连个招呼也没跟与自己相恋多年、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新郎打。 每次想到这里,朱丽就赶紧打断思路,好像若不打断,她已知的各种谴责便立刻潮水般向她涌来。她对付不了这些,如同她不能担当一场婚礼。 初夏过去,暑天袭来。 一个下午,朱丽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声音再一次飘进房间。她又听见早已熟悉的提示:“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小宝,和露露说再见!” 朱丽继续迷糊,兼听那必然到来的短促的安静。她果然“听”见了那短促的安静,之后是主人、客人寒暄着告别,杂以孩子们稚嫩的嘁嘁喳喳。接着她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童音:“再见!”那童音分明是小宝的。 所有人都听见了这声“再见”,这是个宝贵的时刻,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 “再见!”小宝说。 “再见!”另一个童音呼应着。 朱丽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赶往窗口,像是怕错过什么,又以为是听错了什么。她看见门廊下站着小宝和家中大人,另外一对男女,正领着一个身穿印花连衣裙的小女孩往院子门口走。 这前所未有的“再见”之声原来是两个孩子之间的道别,与他人的引导无关。 “再见!”小宝放大了声音,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露露站住不走了,也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小宝拖着长声跺起脚来,仿佛对“再见”这个词不依不饶。 “再——见!”露露也拖起长声,像是要迈步跑向小宝。 两人无休无止地“再见”起来,好似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小宝更激烈地跺着脚,弯下腰,拼尽全力高喊着“再见,再见,……”他顽强地、势不可当地向露露表达着再见的意愿。到后来,憋红了小脸,倒着气,以至于那“再见”声变得哆哆嗦嗦,听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见!再哎哎哎哎见!” 这实在不像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激烈而壮观。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然融化,“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们的生命。 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 她站在房间的穿衣镜前看自己,脸色苍白,缺少血色的嘴唇含混地嚅动了几下,仿佛在练习一个忘却已久的老词。她发现,自己对“再见”这个词从来都是漠然的,不管对一座房子,还是对一个亲人。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陡然从心中升腾起来,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那声声不断的“再哎哎哎哎见”,琢磨着,现在最该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 (有刪改) (l)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朱丽觉得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所以,尽管之前来北京多次,她对舅舅和他家 的客房也没有太深印象,不曾发现二搂的“客房”格外便于收集声音。 B. 小宝告别露露时的热情与告别大人时的漠然构成鲜明对比,他和露露此起彼伏的 “再见”声,看似耍贫嘴、逗乐子,实则是他们对相见的欢欣和不能相见的绝望的激烈表达。 C. “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生动写出了小宝那一声“再见”的难得和宝贵;而“迅速”“赶往”等词语,形象表现了朱丽第一次听到小宝说“再见”时的意外。 D. 大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小宝与他根本不认识的人说“再见”,小宝始终不愿合作,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E. 小说中的“客房”,既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是“朱丽”和“小宝”两条叙述线索的交汇点。对“客房”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也使小说结构更加紧凑。 (2)小说中的朱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4)你是否赞同“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这种说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8分) 参考答案: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因果关系不当,对舅舅“没有太深印象”缺乏依据;B项“不能相见的绝望”理解不准确,文中的“绝望”应主要指小宝因露露要走,挽留不住而感到绝望;D项“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理解错误。) (2)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事)。对房子、亲人都很少说“再见”,凡事只顾及自身感受,不考虑他人;离开舅舅家时还将一些装衣服的纸袋子遗弃在壁橱里;爱乱花钱,每次到舅舅家后,都大量购物。②消极逃避,不负责任。走不出父母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害怕遭逢母亲般的命运,不敢担当婚礼,不顾一切地逃跑,关闭手机,对母亲、新郎、亲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③能自我反省。为逃婚行为而心怀愧疚;能从“小宝”不愿与客人告别到主动与客人告别的偶然变化中自我反省,琢磨着要打开手机。④爱面子。逃婚来到舅舅家后,感到难为情,哪儿也不去。⑤容易冲动,不冷静。婚礼上,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就不顾一切地逃跑了。(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含蓄地写出朱丽的醒悟,完成人物形象的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与上文“关了手机”遥相呼应,并照应“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使情节完整、合理。③结尾表明,朱丽在两个孩子的启发下,对于怎样对待他人、怎样与人交流有了新的认识,暗示了小说主题。④小说戛然而止,把朱丽将要做什么事,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同意。理由:①文中的“小宝”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的生命。“小宝”从对客人毫不在意、一心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打招呼、说“再见”,意味着一个孩子迈出了走向外部世界的步伐,真诚地向外部世界打开一扇心灵之窗。②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现,反省自己对“再见”一词的漠然,醒悟后有了打开手机的想法,要与外界联系,回到她真正的“生活”。一个从婚礼上逃出来的、不顾及亲人朋友的感受、只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女孩,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并决定积极面对。③能发自肺腑地对亲人、朋友,甚至房子说“再见”,其实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身被忽略的情感世界的发现,也是尊重他人、关注外部世界的一种表现。 观点二:不同意。理由:①生活是从真诚的交流开始的。“小宝”的“再见”建立在与露露有共同语言、彼此间交流玩耍的基础上,所以露露离开时,小宝才会依依不舍,想要与对方再次相见,他们的生活开始于两人的真诚交流。②生活是从勇敢面对开始的。朱丽逃婚是惧怕自己的婚姻生活像母亲那样不幸,对婚姻的逃避其实是对未来生活的逃避,后来,小宝对待客人态度的转变影响了她,使她想要面对生活。③生活是从自我反省、自我觉醒开始的。朱丽的转变虽然受到了小宝行为的启发,但更重要的是她藏身客房时对自我行为的反省,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思考。(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略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5.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千草之间也诀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参考答案: 5.B 6.C(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的是: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B原文为“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D原文为“自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剐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7.A(B原文已指出“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跟教育没有关系。C原文指出“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推断明显不对。D不一定,原文指出“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题9分)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部五诸侯兵 部:率领 B.日中,大破汉军 破:打败 C.取汉王家,家皆亡 亡:死亡 D.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与:结交、亲附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⑴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⑵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⑴收其货宝美人 ⑵吾其还也 C.⑴汉王间往从之 ⑵项王许之 D.⑴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⑵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9.请选出为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 A.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 B.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 C.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 D.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 10.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月,汉军占领彭城后,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谁知项羽很快就打到了彭城,大败汉军。 B.汉军逃跑时被楚军围了里外三层,幸亏一阵狂风,白天变成了黑夜,刘邦才得以趁乱逃脱。 C.刘邦在路上遇到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可是在危急时刻却把他们推到车下,不顾而走了。 D.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致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 11、翻译(9分) ⑴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3分) ⑵楚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3分) ⑶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3分) 参考答案: 7、C 亡:逃跑。 8、C。⑴⑵都是代词,“他”。A、⑴动词,率领,⑵介,把;B⑴代词,那里的,⑵语气副词,还是;D⑴连词,表承接,⑵连词,表转折。 9、B。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 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 10、C。刘邦虽然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到了车下,可是后来在滕公的劝说下还是没有抛弃他们,最后这姐弟俩也得以脱险。 11、⑴、汉军后退,由于楚军的逼挤,很多人被杀。( “为……所”“多杀”各1分,句意1分) ⑵、楚军就带着他们回来,(1分)向项王报告。(1分)项王一直把他们留置在军中(当作人质)。(1分) ⑶、汉王很担心这件事,就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王。(“患”1分,“间”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这一年春天,汉王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命令诸将攻打齐国,他自己又率领精兵三万人,向南从鲁县穿过胡陵。四月,汉军已全部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人,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引兵西行奔向萧县,从早晨开始,一边攻打汉军,一边向东推进,打到彭城,已是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四处逃散,前后相随掉进谷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卒十多万人。汉兵向南逃入山地,楚军又追击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汉军后退,由于楚军的逼挤,很多人被杀,汉军士卒十余万人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堵塞都不向前流动了。楚军把汉王里外围了三层。正在这个时候,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树木,掀毁房舍,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大乱,队阵崩溃,这样,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从沛县经过,接取家眷向西逃 ,楚军也派人追到沛县,去抓汉王的家眷;但汉王家眷已经逃散,没有跟汉王见面。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汉王等人到处寻找太公、吕后,没有找见。审食其(yìjī,异基),跟随着太公、吕后抄小路走,也在寻找汉王,却偏偏碰上了楚军。楚军就带着他们回来,向项王报告。项王一直把他们留置在军中当作人质。 这时候,吕后的哥哥周吕侯为汉王带兵驻守下邑,汉王顺小路去投奔他,渐渐地收集汉军士卒。到荥阳时,各路败军都已会集在这里,萧何也把关中没有载入兵役名册的老弱人丁全部都带到荥阳,汉军重又大振。楚军从彭城出发,一路上经常借着胜利的威势追击败逃的汉兵。可是在荥阳南面的京邑、索邑之间与汉军打了一仗,汉军打败了楚军,楚军因此不能越过荥阳向西推进。项王去援救彭城,追赶汉王到荥阳,这时田横也得以恢复了齐地,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汉王在彭城失败的时候,诸侯又都归附楚而背叛了汉。汉王驻扎在荥阳,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用以取得敖仓的粮食。 汉三年(前204),项王多次侵夺汉王的甬道,汉王粮食匮乏,心里恐慌,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盘划归汉王。项王打算接受这个条件。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把它放走而不征服它,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项王和范增立即包围了荥阳。汉王很担心,就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王。项王的使者来了,汉王让人准备了特别丰盛的酒筵,端过来刚要进献,一见使者又装作惊愕的样子说道:“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把酒筵重又撤回,拿来粗劣的饭食给项王使者吃。使者回去向项王报告,项王竟真的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情,渐渐地把他的权力剥夺了。范增非常气愤,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项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范增启程走了,还没走到彭城,由于背上毒疮发作而身亡。 略 5. 文言阅读(19分)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7. 依据文意,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B.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C.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D.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8.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执事:古代官吏身边的侍从;后用作对对方的敬称,表示不敢直指其人。 B. 枢密使: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 C. 宫阙:指古代皇太后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D. 翰林: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始引用孟子的话和司马迁的事例,是为了论述“文章是人气质的体现”的观点。 B. 作者之所以毅然离开家乡,是因为担心自己会沉没下去,他想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体会天地的广博。 C. 在文章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对韩太尉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想要拜见韩太尉的迫切愿望。 D. 作者为了自己能够拜见韩太尉,在文章中极力贬低自己,对韩太尉极尽阿谀奉承之词。 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参考答案: 7. A 8. C 9. D 10. (1)(我)认为,文章是人气质的体现,然而文章不是通过练习就能写得好的,而人的气质却可以通过修养来获得。 (2)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采取连横的策略使诸侯间争斗。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注意使用排除法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对比选项之间的差异,“去同存异”。可根据语句的前后文意,以及句子中的主谓、动宾等句子成分关系进行断句。本题中,“周览”为动词,可译为“看遍”,一般作谓语,后接宾语,所以在“周览”后不应断开,由此可排除B、C项。“故”为连词,可以译为“所以”,连词一般放于句首,而不应该在句末,所以应在“故”前断开,由此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故选A。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以及分类整理记忆。本题中,C项“宫阙:指古代皇太后所居住的宫殿”说法错误,宫阙,是古代帝王居住的宫殿。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对比选项和原文之间的细微差异,避免掉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命题陷阱。本题中,D项,“在文章中极力贬低自己,对韩太尉极尽阿谀奉承之词”理解错误,在原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对韩太尉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想要拜见韩太尉的迫切愿望,但并没有极力贬低自己,对韩太尉极尽阿谀奉承之词。因此从整体来看,这个选项不符合原文内容。故选D。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达州市 渠县 第二 中学 语文 模拟 试卷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