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老 蝉 残雪 城市里热浪滚滚,郊区的情况就要好得多。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住宅小区,在伸入云霄的几棵老杨树的树冠上,一只生着强健翅膀的老蝉,总是呆在鹊巢下边的粗枝上。它生性孤僻,是一只年老的雄蝉,它作为群体的首领当之无愧。的确,很少有蝉在地下度过8年黑暗时光的。那段时光全面地塑造了它的性格。它是一个老单身汉,大家觉得它与众不同。 那是一个人们称之为“桑拿天”的日子。老单身汉当时就呆在它的老地方。它的思维进入了某个它的群体难以达到的层次。忽然它听到了周围杂乱无章的歌唱声,它低下头想了一想,然后就有点踌躇地、断断续续地唱起来了。它的歌声刚一停,大合唱就响起来了。那是天地间的大合唱,老单身汉听了之后差点晕了过去。当然不是难受,而是无比的激动与欢乐。 它就这样成了领唱者。它虽成了领唱者,还是独来独往。它知道住宅里有人把它看作眼中钉。有一个半大顽童,总是用一把结实精致的弹弓瞄准高枝上的它,他射出的子弹好几次与它擦身而过。每当这类情形发生,老单身汉的内心就变得一片空白。它不知道要如何躲开人类的阴谋,它还是坦然地领唱,它有这么多同类,它们全都聆听它,追随它,它又怎能懈怠? 小区的院子后面有这么多的蝉,它们的歌声并不为人们所欢迎。可是它们觉得自己有权利歌唱,于是它们就唱了,它们才不会为人类的眼色而改变自己呢。老单身汉对于自己同类的前途有着深远的忧虑,它觉得它们对这现世的生活无比信赖,也很满足,而这,正是它的最深的隐忧。可是它没法将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它的同类,除了歌唱,它无法以另外的方式同它们交流。它的行为古板谨慎,严守沉默的原则,而且它长相威严,小辈中还没有任何一个敢于接近它,更谈不上同它商量什么事了。 它从那树枝上可以眼观八方。它已经发现那只老蜘蛛很长时间了,这个发现并不令它愉快。它目睹了一次又一次同胞遇难的情景,那对它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经验。一段时间以来,蜘蛛那张巨网始终挂在车棚那里,老单身汉开始焦虑,为了传达自己的情感,它向同胞们发出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奇怪的声音。可是除了歌唱,同胞们并不能听懂它另外的语言,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同胞回应它。然而又有一只年轻的雌蝉落网了,在它的身体消失之前,老单身汉分明听到了短促清晰的呻吟。 下雨了,老单身汉还在发愣。大雨淋在它身上,它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过了多久,它在东南风里隐隐约约地听到了老蛤蟆和它的蝉类同胞们的大合唱。它的视线穿过雨帘,看见老蜘蛛也在木窗那里聚精会神地观雨,它仿佛从老蜘蛛的神态里看见了自己。 蛛网下的遗骸吸引了小区里面的居民。老单身汉的遗体很特别,虽然已经被解体成四大块,如果将它拼起来,还是一只完整的老蝉,但是它的头部不见了。那会是怎样的一场恶斗? 蜘蛛也不见了,少年见过蜘蛛,他到那木窗后面去寻找,但找不到它的踪影。他在心里想:难道是同归于尽?那么,蝉的头部又到哪里去了? 众蝉的大合唱又响起来了,年轻的领唱者声音生涩而踌躇,犹犹豫豫地唱了一声就没了下文,全体陷入沉默。然后,这拖得过长的沉默突然被海浪般热烈的合唱打破。以前从未有过沉默,这种沉默是不是觉醒呢?所有的蝉都把目光转向那高处的树枝,在它们熟悉的地方,一只怪模怪样的老蝉站在那里。是它,它又长出了身体,它正在集中意念让自己的身体发育。同胞们心知肚明:如果它有意念,它总能成功。 在气候整体变化之前,老蝉不可能让它那小小的身躯发育完全了。它成天一动不动地蹲在枝头。失去了扩音器,它已无法再传达自己的激情给同胞们,可是在秋凉之前的这段最后的日子里,它每天都感到一种异质的幸福。 秋风吹破了蛛网,也吹落了老蝉的遗骸。大地上的炎热终于消退了。寂寞的杨树的叶子呈现出怀旧的黄色,现在只有喜鹊和麻雀唱歌了。喜鹊和麻雀的歌断断续续,过于散漫,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老蝉是众蝉的首领,它可以引领同胞发出大合唱,但却不能把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大家,沉沦者的醉生梦死,先知者的孤独无奈,构成了巨大的隔膜和反差。 B、老蝉深知自己生命的坚韧、精神的强大,凭借意念让头颅回到高枝、让身体再次生长,死而复生,最终使自己成为众蝉的引领者,获得了精神的永存。 C、小说展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动物世界,这里明朗温暖,既有快乐无忧的鸟雀,又有热烈歌唱的蝉们,还有友善可爱的人类,各种动物相处融洽,快乐和谐。 D、在《老蝉》叙述语言的词汇和句式中,隐藏了一个充满躁动、欲望和危机的现实世界,在小说的情节和细节中,更是深入地显示了现实世界的混沌、严峻乃至荒诞。 E、这篇小说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把一个现代人类的存在寓言,用写实的笔法勾勒得清晰、准确,它以飘逸轻盈书写凝练厚重,是一篇用心良苦的经典文本。 (2)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老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题目是《老蝉》,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只“蝉王”而展开的,如果以“蝉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答案】观点一:以“蝉王”为题不合适。①小说的主角是老蝉,以“蝉王”为题可突出它“蝉中之王”这一外在形象与能力特征,却不利于展示它丰富的性格与精神,对丰富老蝉的形象内涵无益。②小说借物喻人,以“蝉王”为题,使小说意蕴仅限于动物而不能拓展及人类,不利于借蝉喻人。③小说托物言志,通过老蝉这一形象,折射人间社会现实,寄寓对社会人生乃至现实未来的幽深思考,以“蝉王”为题,不利于表达主旨。 观点二:以“蝉王”为题合适。①小说的主角是老蝉,它是蝉中之王,小说以“蝉王的一生”为纽带,聚拢各种形象元素,主要内容是围绕它而展开的。②以“蝉王”为题,可以集中笔墨刻画它的形象,突出小说的主角,使小说主干更突出,层次更清晰分明。③小说的主角生活于树的顶端,外形伟壮而思想深邃,是众蝉的精魂,是蝉中之王,以“蝉王”为题,有利于突出它思想者与引领者的形象内涵,使小说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观点2分,结合文本内容2分,分析恰当4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略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侠者黄大年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黄大年,就是这样一位侠者。 (一) 一般侠者,顶多“江湖”上流传着他的传说,而“黄大侠”却在太平洋上威名远扬。 话说2009年,恰逢某国航母舰队耀武扬威正在太平洋演习。听说黄大年回到中国,这个舰队自动后退100海里。此事,外媒有报,新华社有转,惊动中外。 航母舰队何以后退?盖因黄大年身怀绝技使然。 他是国际知名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擅长“给地球做CT”。他回国前研发的高科技整装技术装备,能在快速移动条件下探测地下和水下隐伏目标,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尤其潜艇攻防和穿透侦查等军民两用技术领域。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系统,能精确探测位于国界和交战区地下隧道以及隐藏在民用建筑物地下的军事设施。他曾在某国军队的“潜艇”和“飞机”上做过试验,搞过技术攻关。 这样的高手,自然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顶几个师”的钱学森。而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那一代“前辈高手”,恰是黄大年自小的偶像,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用邓稼先的例子发出过“黄大年之问”——“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二) 1982年,黄大年从长春地质学院大学毕业,题赠友人以照片,上书9字:“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感叹号落笔之际,侠气跃然纸上。 1993年初冬,他奔赴英伦深造,启程前回望同学,大声说:“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2009年,他51岁,正是科学家的黄金年龄,绝学练成,声播宇内,却选择归来,成为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 一边是洋房名望,英伦风景,剑桥流水;一边是祖国召唤,从头开始,道远任重。 选择面前,黄大年义无反顾。他最短时间辞职、售卖别墅、办回国手续。 “他肯定会回来。”熟悉他的亲友,无不如是说。 “多数人选择落叶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他说,“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 (三) 黄大年是一个“被仰望、被追赶的传奇人物”。 作为侠者,与高手过招,他从未败过。他在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任研发部主任时,手下管着300号“高配”人马,包括他国院士。大家服他。在英国,他带领团队实现了“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突破”。回国不久,他出任“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这是国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深探项目。 作为侠者,他志存高远,不愿做花匠。英国的生活很好。但在他看来,“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过得再舒服,也不是主人。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他回国后,国家“巡天探地潜海”得以填补多项空白。因为他,中国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作为侠者,他拼命“疯魔”,将生死看淡。他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他身体不好,常年大把吞速效救心丸,却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去年底,他晕倒在万米高空,被送医院,人未醒,双手却紧抱电脑,掰不开。醒后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作为侠者,他不图名利,却名动朝野。有一项地球勘探项目缺领军人物,但这个上亿元项目却一分钱也分不到他头上,他二话不说,披挂上阵。学校屡次催他抓紧申报院士,他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 “大年是我见过的最纯粹、最赤胆忠心的科学家!”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说。 “千人计划”联谊会,大家公选黄大年任副会长。 高风懿行,自成楷式。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07月21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大年大学毕业时,题赠友人照片上书“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9字,侠气跃然纸上,这与李四光、钱学森和邓稼先等“前辈高手”的楷模作用密不可分。 B. 黄大年在51岁练成绝学,声播宇内,他拒绝了英国科研机构的极力挽留,选择归来,成为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足见其赤诚的爱国之心。 C. 黄大年回国时,恰逢某国航母舰队耀武扬威正在太平洋演习。听说黄大年回到中国,这个舰队自动后退100海里,可见黄大年所掌握的科技具有极大的威慑力。 D. 黄大年回国不久,就出任“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这是国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深探项目,充分体现了他卓越的学术水平。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黄大年作为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不为一般人所熟悉,作者形象地说他擅长“给地球做CT”,就使人们更容易理解他的工作。 B. 中国很多留洋学者在学成后选择留存海外而拒绝为国效力,黄大年对这种现象深表忧虑,文中的“黄大年之问”正是这种忧虑的集中体现。 C. 作者为突出黄大年的形象,选择了很多他的典型言论,比如他在英国的生活很好,但他说,“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表达了自己归国的心声。 D. “他晕倒在万米高空,被送医院,人未醒,双手却紧抱电脑,掰不开”,这是一处典型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勾勒出一位鞠躬尽瘁的科学家的高贵灵魂。 E. 侧面描写是本文的突出特色,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对黄大年的评价,学校屡次催报院士黄大年的反应等内容,都从侧面突出了他的光辉形象。 9. 作者称黄大年为“侠者”,从文中看,“侠者”哪些高贵品质?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7. B 8. BE 9. ①志存高远,为国为民;②面对选择,义无反顾;③身怀绝技,统领千军;④不图名利,忘我工作;⑤看淡生死,赤胆忠心。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他拒绝了英国科研机构的极力挽留”不合文意。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黄大年之间”是要以邓稼先为榜样;E项“学校屡次催他申报院士”后有黄大年的语言,不是侧面描写。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概括能力。读文本,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分条概括该题的答案。“听说黄大年回到中国,这个舰队自动后退100海里”。表现黄大年身怀绝技,统领千军的形象。“他是国际知名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擅长“给地球做CT”,黄大年题赠友人以照片,上书9字:“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可看出他面对选择,义无反顾,志存高远,为国为民。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说“大年是我见过的最纯粹、最赤胆忠心的科学家!”侧面介绍他不图名利,忘我工作。“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去年底,他晕倒在万米高空,被送医院,人未醒,双手却紧抱电脑,掰不开。醒后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可知黄大年看淡生死,赤胆忠心。 点睛:分析人物的品质,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进行描写,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如本题象征社会环境。波普诗意的生活是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也无以为继。一旦他回到现实之中,就能够被社会接纳,反映了现实生活对诗意生活强大的消解能力。 3.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文后各题。 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 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阅读答案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阅读答案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3分)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1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小说上下文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以及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4分) 1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1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1.答E给2分,答A.D给1分;答B.C不给分。 12.①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②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 13.①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②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 14.①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③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C.D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心理分析,解答时需结合小说中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小说的情节来分析。“不一定卖”,意思很明显,顾林心里对是否卖瓷瓶是犹豫的,不想卖,又不得不卖,分析时,考生依据原文分析出不想卖的原因和不得不卖的原因即可。当王经理问顾林瓶子是不真品时,“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可分析出顾林并不知道这个瓷瓶的真假;而当老教授问价时,顾林说“3——30万”,可分析出顾林不能确定这个瓶子的价值,既怕价格低了又怕价格高了;对于瓶子的来历,顾林是知道的,而且“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可分析出瓷瓶对父亲的重要意义,是父亲荣誉的象征,他不愿意卖;但父亲车祸住院,医院“又催交钱了”,使顾林不得不卖掉瓷瓶。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顾林心里对是否卖瓷瓶是犹豫的,不想卖,又不得不卖,分析时,考生依据原文分析出不想卖的原因和不得不卖的原因即可。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王教授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组织答案时要先总述王教授的性格特征,然后结合具体情节加以分析。从文本中可知,王教授本是江南人,离顾林家所在的江北很远,可是他“在江北开了个分店”,目的就是为了寻找顾林的父亲,要报答顾林父亲当年的救命之恩,并在找到顾林后用高价买回自认为是赝品的瓷瓶,由此可分析出王教授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王教授一直寻找顾林父亲,是因为他认为自己送了赝品给恩人,没能真正感谢恩人,而心存内疚,所以找到瓷瓶后马上高价收回,可当他发现瓷瓶是真品时,又马上送回,表现出他做人诚信的品格。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如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本题就小说的结尾命题,主要围绕小说的要素及艺术效果分析,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9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4、下列四个句子,对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大王见臣列观 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③的读音不同于其他三项 B.①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 C.②④的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④的意义、用法相同 5、下列各句中的“而”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7、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例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凭着他们的深入思考,因而无处不到过。 B.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C.是因为他们深入探究,处处思考问题。 D.凭着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精神,无所不在。 8、作者登山游洞,半途而返,应该说“无得”,而文中却说“有得”,对作者“所得”的正确理解是( ) A.这是作者从另一角度说的,表面看来,游后洞没有尽兴是所失,但从中领悟出一个哲理,这正是在“求思”方面的“有得”。 B.作者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游了前洞,而且还从碑文中论证了华山的本名,总算有收获。 C.这是作者自我宽慰的说法,认为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达到了一定深度,看到了一些奇观,还是有趣的。 D.作者认为自己这次游洞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 9、翻译下列句子。(每句5分;共10分)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参考答案: 5. 阅读《鸿门宴》选段,回答问题。(12分)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籍吏民,封府库 籍:扣押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变故 C、不如因善遇之 因:趁着 D、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8、下列各项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夫晋,何厌之有?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9、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孰与君少长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刘邦为了拉拢项伯,先“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再用一番谎言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项伯被拉去了,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公”张本。 B、刘邦善于用人且善于应变。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别人的错误全揽到自己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 C、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他听了刘邦的一番谎话后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的情报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 D、项伯、项庄都是项羽的部将,一个徇私情泄露机密,保护刘邦,反以为是在成全项羽有度量的美名;一个在执行任务时,遇到干扰就放弃斗争,毫不觉察问题的严重性。 参考答案: 7A 8A 9B 10B 略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2分)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史记·屈原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至于江滨 B.颜色憔悴 C.形容枯槁 D.而能与世推移 12.选出对加点词解说正确的一项( )(3分) ①何故而至此 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3.选出与“身之察察”句式相同的一项( )(3分) A.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D.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4.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3分) A. 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处世态度。 B. 赞扬了屈原保持高尚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楚国统治集团的愤慨。 C. 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小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所不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D. 肯定了屈原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 15.翻译下列句子。(每个4分,共12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参考答案: 11D 12B 13 B 14 B 15.(1) 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平民的死,对国家兴亡有重大作用。4分 (2)俗语说:“听到的道理很多,就以为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阜阳市 第二 中学 2020 2021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 试题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