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气和节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 “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节的意念也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左传》里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的话。古代注重礼乐,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节”。 “节”,是从礼乐里引申出来成了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 向来论气节的,大概总从东汉末年的党祸起头。那是所谓处士横议的时代。在野的士人纷纷批评和攻击宦官们的贪污政治,中心似乎在太学。这些在野的士人虽然没有严密的组织,却已经在联合起来,并且博得了人民的同情。宦官们害怕了,于是乎逮捕拘禁那些领导人。这就是所谓“党锢”或“钩党”,“钩”是“钩连”的意思。从这两个名称上可以见出这是一种群众的力量。那时逃亡的党人,家家愿意收容,所谓“望门投止”,也可以见出人民的态度,这种党人,大家尊为气节之士。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这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个人不一样。后来宋朝几千太学生请愿罢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击宦官,都是集体运动,也都是气节的表现。 在专制时代的种种社会条件之下,集体的行动是不容易表现的,于是士人的立身处世就偏向了“节”这个标准。在朝的要做忠臣。这种忠节或是表现在冒犯君主尊严的直谏上,有时因此牺牲性命;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身殉国上。忠而至于死,那是忠而又烈了。在野的要做清高之士,这种人表示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因而游离于现实之外;或者逃避到山林之中,那就是隐逸之士了。这两种节,忠节与高节,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忠节至多造就一些失败的英雄,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人结果变了节。从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臣到底是卫护着这个阶级的,而清高之士消纳了叛逆者,也是有利于这个阶级的。所以宋朝人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原先说的是女人,后来也用来说士人,这正是统治阶级代言人的口气,但是也表示着到了那时代士的个人地位的提高和责任的加重。 (选自朱自清《论气节》,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现代社会也用气节来衡量人们的行为。 B.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气”指敢作敢为,“节”指有所不为,“节”对统治者有利。 C.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人们论气节,大概总是从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谈起。 D.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气”和“节”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节”对统治者有利。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汉末年,在野的士人联合起来攻击宦官的贪污政治,反被宦官迫害而逃亡,人民对这些逃亡的党人持同情保护态度,尊其为气节之士。 B.“气节”中的“气”是敢作敢为,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也是相通的。 C.宋朝太学生集体请愿罢免奸臣、明朝东林党人攻击宦官等,是气节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它们依靠的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力量。 D.专制时代,士人的立身处世偏向了“节”这个标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偏向于“气”的集体行动不容易表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员不顾自身生命危险,冒犯君主尊严而直言进谏,或改朝换代后,不与新朝合作甚至以身殉国,这都是“节”的表现。 B.一些在野的清高之士,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游离于现实之外,或逃避到山林之中,成为隐逸人士,这是他们的消极的表现。 C.“节”是静的,是不变的,所以古人强调“守节”,而不“失节”,有的人甚至不惜为守“节”而死;“气”是动的,让人追求变革。 D.从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忠臣与清高之士对统治天下都是有利的,因为他们共同卫护着统治阶级并且消纳了叛逆者。 参考答案: 6.B 7.B 8.D 6.B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从文章的全局出发,把握文章的思路,归纳文中作者表达的主要看法,从而概括文章的主旨。文章先指出“气节”的内容、作用,再讲“气”“节”的具体表现与价值取向的不同,因此,B项概括最为全面。A、C、D三项都是概括了文章某方面的内容,都不够全面。 7.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也是相通的”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个人不一样”。 8.D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他们共同卫护着统治阶级并且消纳了叛逆者”错,原文说的是“忠臣到底是卫护着这个阶级的,而清高之士消纳了叛逆者”。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9题。 习惯于失去 周国平 ①出门时发现,搁在楼道里的那辆新自行车不翼而飞了。两年之中,这已是第三辆。我一面为世风摇头,一面又感到内心比前两次失窃时要平静得多。 ②莫非是习惯了? ③也许是。近年来,我的生活中接连遭到惨重的失去,相比之下,丢辆把自行车真是不足挂齿。生活的劫难似乎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 ④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文化的培养。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爱情、配偶和孩子,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⑤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⑥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命题中的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⑦为了习惯于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地失去。东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说。照我的理解,布施的本义是教人去除贪鄙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岸的第一座桥梁。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我始终把佛教看作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深不以为然。佛教主张“无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这回事了。无物属于自己,连自己也不属于自己,何况财物。明乎此理,人还会有什么得失之患呢? ⑧当然,佛教毕竟是一种太悲观的哲学,不宜提倡。只是对于入世太深的人,它倒是一帖必要的清醒剂。我们在社会上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有了这一份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⑨由丢车引发这么多议论,可见还不是太不在乎。如果有人嘲笑我阿Q精神,我乐意承认。试想,对于人生中种种不可避免的失去,小至破财,大至死亡,没有一点阿Q精神行吗?由社会的眼光看,盗窃是一种不义,我们理应与之作力所能及的斗争,而不该摆出一副哲人的姿态容忍姑息。可是,倘若社会上有更多的人了悟人生根本道理,世风是否会好一些呢?那么,这也许正是我对不义所作的一种力所能及的斗争罢。 16、简析本文的写作思路。(6分) 17、第③段中,作者说“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为什么要加上“必须”一词?(5分) 18、丰子恺在《邻人》中写道:“上海的五金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四不灵’锁。……工料都很精,形式都很美,好像一种徽章。这确是一种徽章,这是人类的丑恶与羞耻的徽章!”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对“这是人类的丑恶与羞耻的徽章”的理解。(6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把对一辆自行车丢失的身边小事的认识,上升到社会的高度和哲学的高度,以小见大,化浅显为深刻。 B.作者打破了前人对“阿Q精神”的认识,肯定了“阿Q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C.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及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构思精巧,哲理丰富。 D.本文的深刻还在于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习惯于失去”的不足,认为从社会角度看,这只是姑息容忍盗窃的哲人姿态。 E.文章第⑦⑧段结合佛教主张来谈“失去”,说明“习惯于失去”从现实来说是做不到的。 参考答案: 16. ①先从自己丢失自行车说起,引出“习惯于失去”的话题。②结合社会与人生实际来谈失去是必然的,论证“必须习惯于失去”。③结合东西方宗教的“布施”来进一步论述“要习惯于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失去”。④最后照应首段,归结“习惯于失去”的现实意义。 (每个要点1.5分) 17. ①就人生而言,“失去”是不可避免的。(2分)②只有习惯于失去,人们才不会在“失去”面前委屈、痛苦甚至一蹶不振。(2分)③加上“必须”,强化了作者对自己认知的肯定性。(1分) 18. ①人们需要锁,说明世间还有盗窃这样的丑恶行为。②为财物上锁,体现了人们对财物的执着之念和对他人的防范之心。③锁的普遍使用,又说明了人们对盗窃与反盗窃的习以为常。 (每点2分) 19. A C( B.“肯定了‘阿Q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错。 D.“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习惯于失去’的不足”“认为从社会角度看,这只是姑息容忍盗窃的哲人姿态”都错。E.文章第⑦⑧段结合佛教主张来谈“失去”,意在论述“要习惯于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失去”。)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精神解放 路在何方 ――《儒林外史》的精神探索 《儒林外史》的深刻性不仅表现在对制度文化层面的批判,而且更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把创作的千钧之力放在对人性的深度解剖上,对生命意趣的探索追求上。我们应当运用心理学、文化学的成果,把它所写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剖析作者和人物的心态,探究其文化历史内涵。这对人类及其社会具有更恒久的意义,也是贯通古今的一条路径。 在对精神、心理的审视中,我注意到:士的精神安顿、精神解放问题,是《儒林外史》深层关注的中心。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特别注意到把读书与做官联结在一起,“诱以官、禄、德”,通过科举制度使读书人“入我彀中”。“学而优则仕”,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群体价值取向,马二先生就是这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正宗产品。他以拙朴的本性毫无讳饰地讲出老实话:念文章、做举业,就是为了做官。只要能做官,朝廷叫做什么举业,就做什么举业。至于这种举业是否合理,那他根本不去想,能做官就合理!他把做官看作人生的惟一价值,而按朝廷功令做举业,就是做官的惟一正途。封建统治者正是充分发挥权力的魔法,使读书人乖乖地做自己的奴才。《儒林外史》没有停留在科举制度这个层面,而是继续深入下去,写到读书人的精神层面:思想如何被戕害,智能如何被斫伤,人格如何被奴化,结果形成了依附性和奴性,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 正是痛心疾首于“马二精神”,吴敬梓让迟衡山斩钉截铁地说:“讲学问的只讲学问,不必问功名;讲功名的只讲功名,不必问学问。” 实践这种叛逆的,首先是“作者自况”的杜少卿。他也像现实中的吴敬梓一样,写了一部《诗说》。他批评“而今”“只依朱注”是“固陋”。他常翻朱说,务要说出“前人不曾说过”的话,说出自己的话。从学术上说,他是在提倡学术中的知性主体精神,具有学术启蒙的意义。这是他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待学问的态度上,杜少卿与马二首先形成对照。 在对待朝廷功令的态度上,杜少卿与马二也形成对照。马二是八股举业的虔诚信徒和传教士,几十年科场不利,他非但毫无怨尤之心,而且弥久弥笃,自觉自愿地让功名的笼头越套越牢。杜少卿则鄙弃八股举业。当马二之辈把受朝廷征辟去做官视为无上荣宠时,他却冒着欺君之罪,“装病辞征辟”,执意不受朝廷的牢笼。挣脱各种“爵禄之縻”后,他高兴地说:从此要“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做些自己的事”,反映了个体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朱自清先生曾说:“旧知识分子——士大夫是靠皇帝生存的,新知识分子则不一定靠皇帝(或军阀)生存,所以新知识分子是比较自由的。他们是‘五四’之后才有的。”并说这表现着“中国现代化的过程的一段”。“五四”之前一百多年出现的杜少卿,当然还不是新知识分子,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伦理观念还没有从传统中蜕变出来,但他已经表现出摆脱依附性和奴性、争取精神解放的历史要求,这与当时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杜少卿以及“市井四奇人”、女奇人沈琼枝的形象,都是《儒林外史》奏出的从传统向现代迈步的前进音符。 (摘自《光明日报》,作者:李自秋) 11.根据原文,以下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文章认为《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它对读书人精神文化层面的深入剖析并由此对古今的沟通。 B.文章指出“马二”由于思想被戕害,智能被斫伤,人格被奴化,最后沦落为一名虔诚的传教士。 C.文章认为杜少卿虽是旧朝代的知识分子,其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还没有从封建制度下脱胎换骨,但已表现出争取思想解放的历史要求。 D.文章认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虽已触及到读书人思想领域的深层话题,并且奏出了由传统迈向现代前进音符,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还无法为读书人指出一条真正的思想解放之路。 E. 杜少卿是一位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解放和具有一定批判精神的封建时代末期进步知识分子的代表。 F. 杜少卿敢于大胆蔑视皇权,反映了个体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说明他虽是旧知识分子,却能摆脱皇帝而生存。 12.下列不属于吴敬梓对《儒林外史》对“精神文化层面”进行剖析的一项是(3分) A.对人性的深度剖析和生命意趣的求索追求。 B.对士的精神安顿、精神解放问题的关注。 C.指出“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的群体价值取向。 D.分析读书人如何丧失独立人格而形成依附性和奴性。 13.文章最后引用朱自清先生的话,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4分) 14.根据文意,概括“马二精神”的主要内容: (5分) 参考答案: 11、B(原文第6段说“马地是八股举业的虔诚信徒和传教士”,这里的传教士是比喻说法,而选项将其偷换成本义来用) F. (由原文结尾一段可以推知。原文说:“旧知识分子――士大夫是靠皇帝生存的”,而“杜少卿”仍旧是“旧知识分子”) 12、C(此项属于对“制度文化层面的批判”,由原文第三段“没有停留在科举制度这个层面”的表述可知) 13、是为了说明杜少卿已经表现出摆脱依附性和奴性、争取精神解放的要求,他的觉醒表现出了知识分子从传统向现代的迈步,符合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14、(1)、在封建统治的魔法下,甘心情愿充当统治阶级的驯服奴才。(2).无独立见解,只会鹦鹉学舌、拾人牙慧,毫无知性主体精神。(3).热衷于功名利禄,深受其害而不自知,视受征辟为最高的荣宠。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 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 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 移疾:意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是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托疾”。 D. 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帝王或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赐予其相应的称号,为“赠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 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C. 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前后不一的政令;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D. 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 (2)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 参考答案: 10. C 11. C 12. B 13. (1)(郝杰)因为曾经评论高拱没有辅政大臣之才,被高拱嫉恨。等到高拱第二次被召回,郝杰就请求赶快离开朝廷。 (2)郝杰请求在境外选择合适的地方安置(朝鲜王),并且接济他的随从、卫士,皇帝回复可以。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这句话的含义是:当时李成梁担任总兵官,威望很高,然而他的功绩也不无虚假。敌寇攻入关塞,他或者收拾兵马躲避,待敌退去,才尾随敌人袭击老弱之兵,或者乘虚捣毁零散的敌人,诱杀投靠关塞的人充作功绩。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然上功不无抵欺” 然而他的功绩也不无虚假,“然”转折连词“然而”前面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BD两项。根据理解“或敛兵避” 他或者收拾兵马躲避,所以可以排除选项A。故答案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C,“托疾”的意思是称病推托(可以推托的事项很多),并非只指居官者请求辞官。故答案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B,听勘,意为听候勘问、审讯,以判定是否有罪,并非惩处。故答案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以”因为;“尝”曾经;“为所”被动句式;“及”等到;“遂”就;“去”离开朝廷。(2)“择”选择;“之”代词;“且”并且;“周给”接济;“其”他的;“报”回复。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亲郝铭,担任过御史。郝杰考取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被授予行人一职,后提拔为御史。隆庆元年,巡视京郊地区。冬天,敌寇大举侵入永平,他上奏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的徭役、赋税,并称:“连年的处罚对文臣施行却对武将宽缓,追究主帅而忽略了偏将,请求整顿法纪以振兴国威。”皇帝都答复可以。此后,他弹劾蓟州总督刘焘、巡抚耿随卿彼此观望,敌寇退却后他们斩取死者的首级报功,又窃夺辽东将士在棒槌崖的战绩,皇帝敕令刘焘、耿随卿返回原籍听候审讯。诏令宦官李祜督理苏、杭地区的织造。郝杰说:“皇帝登基的诏书中罢除织造才一年,又派遣专理的使者,这不是统一的政令。而且宦官专横放纵,有关官员盘剥下民侍奉他们,对圣德的损害不小。”皇帝最终没有听从。皇帝驾临南海子,命令京营的各军全部随从。徐阶、杨博等人劝谏,皇帝不听,郝杰又争辩此事,最终还是不听从劝谏。刑部侍郎洪朝选因为纠正皇帝的过失被罢免,上奏做自我辩解,郝杰等人弹劾他违背了定制,于是,洪朝选被削夺了官籍。郝杰因为曾经评论高拱没有辅政大臣之才,被高拱嫉恨。等到高拱第二次被召回,郝杰就请求赶快离开朝廷。万历十七年,他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视辽东。因为督率诸位将领抗击敌人,将他的一个儿子录入官籍。当时李成梁担任总兵官,威望很高,然而他的功绩也不无虚假。敌寇攻入关塞,他或者收拾兵马躲避,待敌退去,才尾随敌人袭击老弱之兵,或者乘虚捣毁零散的敌人,诱杀投靠关塞的人充作功绩,已经习以为常。督抚大臣都庇护他,郝杰却独不与其交结。皇帝说李成梁以前的功绩都是由巡按大臣核查并报告,最后将李成梁等人的问题搁置不理,而内心认为郝杰没有欺骗他。不久,他升任右副都御史。日本攻占了朝鲜,朝鲜王准备到辽东避难,郝杰请求在境外选择合适的地方安置他,并且接济他的随从、卫士,皇帝回复可以。不久他升任兵部右侍郎,统辖蓟、辽、保定地区的军务。神宗召他负责兵部的政务,升他为右都御史。日本受封与朝贡的议论兴起,郝杰说:“平秀吉死有余辜,如果加以封爵,境外的人民听到此事,会说我朝没有能人呢。”意见不合,他调任南京户部尚书。称病回乡。后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改任兵部职位,参与机要事务。死于任上,追赠为太子少保。 5. 参考答案: 11、D(“胜势”在此是“美好景致”。) 12、D(“而”均为连词,表递进。A“以”分别为“因为”、“用”,B“因”分别为表原因、表结果,C“于”分别是表对象、表被动。) 13、A(“风流”此指流传下来值得称道的事迹) 14、B(“在此与吴激战”误) 15、(1)然而它知名于荆州,难道不是因为那些人的原因吗? (2)难道不都是说明他们太珍爱自己的名声而过于无穷思虑吗?或者因为过于重视自己所以想得这么远吧? (3)既在四周修建了壮观的回廊,又将后轩扩大,使它能与亭子相称。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也。本名庆明。俭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彩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从尔朱天破陇右。贺拔岳被害,太祖赴平凉,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时西夏州仍未内属,而东魏遣许和为刺史,俭以信义招之,举州归附。即以俭为西夏州刺史,总统三夏州。 时荆、襄初附,太祖表俭功绩尤美,宜委东南之任,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所部郑县令泉璨为民所讼,推治获实。俭即大集僚属而谓之曰:“此由刺史教诲不明,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遂于厅事前,肉袒自罚,舍璨不问。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魏文帝玺书劳之。荆蛮旧俗,少不敬长。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在州遂历七载。 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及退,太祖谓左右曰:“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他日,太祖谓俭曰:“名实理须相称,尚书既志安贫素,可改名俭,以彰雅操。” 及梁元帝嗣位于江陵,外敦邻睦,内怀异计。俭密启太祖,陈攻取之谋。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乃谓俭曰:"如公之言,吾取之晚矣。"令俭还州,密为之备。寻令柱国、燕公于谨总戎众伐江陵。事平,以俭元谋,赏奴婢三百口。 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其奉公勤至,皆此类也。天和三年,以疾还京。为夏州总管,薨,遗启,请葬于太祖陵侧,并以所赐之宅还官。诏皆从之。追封郐公。荆民仪同、赵超等七百人,感俭遗爱,诣阙请为俭立庙树碑,诏许之。建德四年,诏曰:"昔叔敖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而有司未达大体,遽以其第即便给外。今还其妻子。"子隆。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注】?曩(nǎng):先前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平,以俭元谋 元:开始 B.以古方今,无惭曩哲 方:比较 C.举州归附 举:发动 D.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 愆:过失 5.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长孙俭能力出众的一组是(3分) ①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 ②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 ③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 ④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 ⑤俭以信义招之,举州归附。 ⑥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 A.①③⑥ B. 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俭年少时就品行端正,行为庄严谨慎,平日保持恭敬庄重的态度,更从不与人胡乱结交。孝昌年间,他被从家中起用担任员外散骑侍郎。 B.百姓状告长孙俭的部下泉璨,后经审问查证情况属实,他立即召集部属并且宣布罪不在泉璨,而源于自己的失职,并且肉坦自罚,来警戒众人。 C.长孙俭曾和众位大臣侍坐于太祖皇帝,太祖对长孙俭的进退举止十分满意,但是认为他的名字不好,所以赐他名为“俭”,来彰显他的高雅情操。 D.长孙俭后来因病回京,不久病逝。在他的遗书中请求皇帝同意自己葬于太祖皇帝陵墓之侧,并且将所赐的府第归还给朝廷。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5分) ⑵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5分) 参考答案: 4、C 解析:举:全部 5、D 解析:①“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为侧面;②“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是其举措的效果和作用,属于侧面描写;③“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是太祖皇帝对长孙俭的评价; 6、C 解析:太祖皇帝确实建议长孙俭改名“俭”字,但并没有认为他的名字不好,而是希望名与实相符合,来彰显他的德行。 7、⑴长孙俭反复地规劝开导,民风民俗大为改观。百姓都致力于农桑,闲暇时还兼习武功,所以边境没有忧患(即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殷勤劝导”“大革”“无虞”各1分,句子通畅2分) ⑵(长孙俭)曾经进京禀奏相关事宜,当时正值天降大雪,于是立于雪地中等待回复,从早上一直等到了晚上,始终没有委靡不振的神情。(“诣阙”“待报”“竟”各1分,句子通畅2分) 参考译文: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原名叫庆明。长孙俭年少时行为品行端正无邪,有操守和高洁的品行,身材高大魁梧,神情严肃, 即使在内室 ,(也是)整日保持恭敬庄重的态度,生性谨慎不胡乱与人结交,只要不是和自己有共同志向的人,即使是王公贵族登门拜访,他也不会见。孝昌年间,从家中被启用担任了员外散骑侍郎的职务,跟随尔朱天攻占陇西。贺拔岳被杀害,太祖皇帝亲赴平凉,凡是与制定谋划国家大事有关的事情,长孙俭都参与其间。当时西夏州还未归属朝廷。而东魏派遣(任命)许和为刺史,长孙俭用诚信和大义招纳他,许和于是率部归顺朝廷。朝廷就让长孙俭担任西夏州的刺史,统一管理三夏州的事务。 当时,荆州,襄阳刚刚归附朝廷,太祖表彰长孙俭的功劳,对他赞许有加,认为应该将东南重任交付于他。授予他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的官职。长孙俭部属郑县县令泉璨被老百姓所告,经过调查审问,证实泉璨确实有罪。长孙俭就召集所有的官僚部属对他们说:“这样的事情发生是因为刺史教导的不够明确,是我的过错,并非是泉璨之错误。”于是就在厅堂前,肉袒谢罪,来惩罚自己,放过了泉璨,不去追问他的罪责。于是他管辖的地区整饬有法度,没有人违法乱纪。魏文帝亲下诏书慰问他。荆州蛮夷之地,那里旧有的风俗,晚辈不尊敬长辈。长孙俭反复地规劝开导,民风民俗大为改观。百姓都致力于农桑,闲暇时还兼习武功,所以边境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当地的官吏和百姓上表朝廷请求为长孙俭建造清德楼,立碑刻颂功德,朝廷商议之后,答应了这个请求。在荆州任职七年。 曾经与众王公大臣在太祖面前侍坐谈话。等到告退的时候,太祖对身边的人说:“(长孙俭)这个人举止情趣娴静文雅,我每次和他说话,都严正恭敬,担心有所失误。”后来有一天,太祖对长孙俭说:“名字和事迹理应相称,尚书你的志向既然是安于清贫、寒素,那么可以改名叫做俭,来彰显你高雅的节操。” 等到梁元帝在江陵继承帝位,对外表现敦厚,于邻国和睦,对内心怀不轨的图谋。长孙俭暗地里密报太祖,陈述攻取的谋略。于是朝廷征召长孙俭入朝,皇帝详细地询问他的计划和打算,应答从容,太祖皇帝听后,对他的看法非常认同,于是对长孙俭说:“正向你所说的,我夺取江汉太晚了。”于是命长孙俭返回荆州,秘密准备。不久命令柱国、燕公于谨总领军队讨伐江陵。平定之后,因为长孙俭是最早的出谋划策者,于是赏赐他奴婢三百人。 长孙俭曾经进京禀奏相关事宜,当时正值天降大雪,于是立于雪地中等待回复,从早上一直等到了晚上,始终没有委靡不振的神情。他对于公家的事情勤奋认真,都类似这样的情形。天和三年,因为疾病回到了京城。担任夏州总管,死后遗文上表世宗皇帝,请求葬于太祖皇帝的陵墓之侧,并且将所赐的府宅归还朝廷。皇帝下诏都依从了他的请求。追封他为郐公。荆州百姓仪同赵超等七百人,被长孙俭的恩情、德行所感动,进京请求为长孙俭建庙立碑。朝廷下诏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建德四年,朝廷下诏说:“昔日孙叔敖和萧何都是忠心不二的贤臣,不为地位钱财所动,拿古代的人和长孙俭相比,他一点都不输于先哲。而相关部门不识大体,很快拿长孙俭的府第给了别人。现在将它赐还给他的妻子儿女。”子孙后代人丁兴盛。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 ① 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我们文明的存废。 ② 在今天, ③ 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这种误解, ④ 就体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中, ⑤ 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 ⑥ 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请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 特别 因此 / 首先 其次 B 但 尤其 因为 首先 过去 现在 C 因而 尤其 因为 首先 虽然 但是 D 因而 特别 因此 / 过去 现在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结合“变化”和“传承的恒久”等可知是转折关系;第三处是对前面“文明的存废”的原因的分析;第六处是和前面“古人”对应,综合看来B项最为恰当。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解答此题,结合“变化”和“传承的恒久”等可知是转折关系;第三处是对前面“文明的存废”的原因的分析;第六处是和前面“古人”对应,综合看来B项最为恰当。 8. 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题目。 (1)把下面的对话补充-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抚顺市 第二十三 高级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模拟 试卷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