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官庄镇中心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官庄镇中心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官庄镇中心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官庄镇中心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而中国戏剧却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达到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效果。中西方戏剧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在五四运动时,一般人提倡西方剧,尤其如易卜生,说他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其实中国京剧正是人生问题剧,在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一问题包涵着,如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这些都是极激动人的人生大问题,中国京剧正能着眼于此。即使是西方戏剧也未必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在《大劈棺》中,庄子死了,他的妻另有所爱,而其人有病,非得人的心脏不能治,因此庄子妻遂演出了劈棺一幕,要挖取她前夫的心来医救她爱的人。但庄子却并未死,他变为蝴蝶飞出棺来了。这一故事中,即包涵有死生忠奸恩怨义利种种问题在内,刺激够深刻。但蝴蝶飞出,全部问题全变为戏剧化,使看的人于重大刺激之后获得了轻松与解放。因此看完戏,好像从那戏中情节中解脱了,使人仍可以安然入睡。一切严重的剧情,则如飞鸟掠空,不留痕迹,实则其感人深处,仍会常留在心坎,这真可谓是存神过化,正是中国文学艺术之最高境界所企。若看西方戏,正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看了不能化,而因此其所存也不能神。在他们是戏剧而人生化。在中国则盼能人生而戏剧化。其戏剧中之忠孝节义感人至深。这正是中国艺术之精妙处。 京剧《天雷报》叙述一青年,蒙义父母养大,科举应试得中,成了大官还乡,却忘恩负义,连义父母要求以仆人身份留下来也遭拒绝了。结果一阵天雷把他击毙。这出戏谁看了都会流泪。若说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这是不明白中国戏剧之妙义。其实亦只是要把太刺激人的真实人生来加以戏剧化,要其冲淡了一些真实性。而暂时冲淡反而会保持了更深的感染,这是中国文学艺术中之所谓含蓄,需更有其甚深妙义,与科学不相关。试问世界又哪里去找科学的文学呢? 西方戏剧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中国戏剧则只求描出一共相,并无时空条件之束缚,而且在很多处,必须超越时空限制,始能把剧情充分表达出。《三娘教子》一类的唱工戏不重在情节的复杂与变化,而重在情味之真挚与深厚。如《三娘教子》,方其在唱训子的一段,似乎像把时间冻结了,一唱三叹,使人回肠荡气,情味无穷。把当时一番情感曲折唱出,便情味深厚了。那一番心情之表达,则正能超越时空,直扣听众与观者之心弦。 西方戏剧都重刺激,中国戏剧则重欣赏。中国的戏剧,既雅俗共赏又极富教育意味。 (节选自《中西方戏剧》) 7.下列关于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京剧的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一问题包涵着,如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中国戏剧中忠孝节义感人至深。 B.中国京剧能着眼于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极激动人的人生大问题,可称得上是人生问题剧,西方戏剧也不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 C.《大劈棺》极富教育意味,包涵死生忠奸恩怨义利种种问题,并能使全部问题全变为戏剧化,看的人于重大刺激之后获得轻松与解脱。 D.中国戏剧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看西方戏,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 8.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五四运动时提倡西方剧,是因为当时的进步青年认为以易卜生为代表的西方剧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 B.中国京剧有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作用,一切严重的剧情剧情常如飞鸟掠空,不留痕迹,实则其感人深处,仍会常留在人的心坎。 C.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戏剧情节上具有重刺激的特点。 D.中国戏剧只求描出一共相,并无时空条件之束缚,为把剧情充分表达出来,在很多处,必须超越时空限制。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娘教子》中直扣听众与观者心弦的唱训子的一段,似乎像把时间冻结了,一唱三叹,此艺术处理方式正体现了中国戏剧无时空条件限制的特点。 B.在比较中西方戏剧时,作者没有厚此薄彼,他认为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中西方戏剧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C.《三娘教子》一类的唱工戏情节虽不复杂,但照样能打动听众与观者的心弦。是因为此类的戏不重在情节的复杂与变化,而重在情味之真挚与深厚。 D.作者认为,西方戏剧讲究逼真,重情节的刺激,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而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 参考答案: 7 8 9 略 2.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①整个来说,《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必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②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上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③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在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④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⑤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节选自王蒙的《红楼梦》启示录) 1、对本文第一自然段中“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品“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一味地写实,除了写实还是写实。 B、作品既在厚重中显出轻灵,在写实中不失之于拙,又要在执着中显出超脱,梦幻中不失之于巧。 C、作品中既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又不失其真,重在写实。 D、这种方法既给创作者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又为读者留下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2、以下不属于文学作品“荒诞性与梦幻性应运而生”的原因和意义的一项是 ( ) A、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 B、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的人生体验。 C、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需要。 D、失去现实针对性而获得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3、以下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实与写梦幻结合起来。 B、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但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失之偏颇。 C、《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了真小说家的境界。 D、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参考答案: 略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题。(共20分) 我改变的事物 刘亮程 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 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现在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 有时我也会钻进谁家的玉米地,蹲上半天再出来。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这是我的业绩,我为这户人家增收了几斤玉米。哪天我去这家借东西,碰巧赶上午饭,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却永远不会为某一件事去忙碌。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丰收改建了家园,添置了农具和衣服。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 一次我经过沙沟梁,见一棵斜长的胡杨树,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我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干完这件事我就走了。两年后我回来的时候,一眼就看见那棵歪斜的胡杨已经长直了,既挺拔又壮实。拉直它的那棵树却变歪了。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 我在一头牛屁股上拍了一锨,牛猛窜几步,落在最后的这头牛一下子到了牛群最前面,碰巧有个买牛的人,这头牛便被选中了。对牛来说,这一锨就是命运。我赶开一头正在交配的黑公羊,让一头急得乱跳的白公羊爬上去,这对我只是个小动作,举手之劳。羊的未来却截然不同了,本该下黑羊羔的这只母羊,因此只能下只白羊羔了。 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而这一切,只有我一个人清楚。 我扔在路旁的那根木头,没有谁知道它挡住了什么。它不规则地横在那里,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每天都会有一些村民坐在木头上,闲扯一个下午。也有几头牲口拴在木头上,一个晚上去不了别处。因为这根木头,人们坐到了一起,扯着闲话商量着明天、明年的事。因此,第二天就有人扛一架农具上南梁坡了,有人骑一匹快马上胡家海子了……而在这个下午之前,人们都没想好该去干什么。没这根木头生活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 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 (文章有删改) 12.请分析第一段的作用。(4分) 13.请概括作者所改变的事物有哪些?这些事物和作者之间有什么关系?(4分) 14.请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6分) (1)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3分) (2)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3分) 15.请分析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2.叙写了作者不愿随众从流,反而显得无所事事。(内容分析,2分)和下文叙说内容构成了一种反差,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结构分析,2分) 13.改变了草的世界、玉米的产量、树的命运、牛的前途、羊的黑白、木头的价值。(2分)这些事物都是作者生活中每天都会碰到的事物。(2分) 14.(1)村里人不知道我做了些什么事(1分),他们不了解这些事的价值,作者的追求不同于一般村民。(2分)(2)在时光中我走完生命历程(1分),我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因为我改变了许多事物。(2分) 15.在我们年轻力盛的时候,我们能做些什么,也许无论我们做了什么,在别人看来、在社会看来、在整个宇宙看来,那都是微不足道的。(2分)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所以在我们自己的宇宙之中,我们惊天动地、翻天覆地、感天动地、沧海桑田。这就是我们自己的青春岁月。我们可以改变草的世界、树的命运、牛的前途、羊的黑白、木头的价值,这难道还不算是我们世界中的奇迹吗?(2分)所以当我们老去之时,回首时光,我们会因为自己选择的是一条自己的开拓的征程而自豪。因为我们改变了自己的世界。(2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2分)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史记·屈原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至于江滨 B.颜色憔悴 C.形容枯槁 D.而能与世推移 12.选出对加点词解说正确的一项( )(3分) ①何故而至此 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3.选出与“身之察察”句式相同的一项( )(3分) A.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D.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4.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3分) A. 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处世态度。 B. 赞扬了屈原保持高尚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楚国统治集团的愤慨。 C. 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小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所不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D. 肯定了屈原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 15.翻译下列句子。(每个4分,共12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参考答案: 11D 12B 13 B 14 B 15.(1) 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平民的死,对国家兴亡有重大作用。4分 (2)俗语说:“听到的道理很多,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4分 (3)现在事情危急了才求您,这 是我的过错。4分 略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刑赏论 【宋】曾 巩 《书》记皋陶①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然及其罪丽②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以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酬也。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焉;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能然乎?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故刑不必察察③当其罪;赏不必予予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④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选自《曾巩集》) 【注】①皋陶(gāo yá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②丽:施加。③察察:明辨,清楚。④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刑薄则不必当罪 当:相当,与……相称 B.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 本末:主次,轻重 C.则有功者不必酬也 酬:酬报,赏赐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不经:不合常法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率天下之善 ②及其所之既倦 B.①则有功者易以众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尽其道以待物矣 ②木欣欣以向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C.“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儒家“爱人”和“民本”的思想。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3分) ②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4分) 参考答案: 16.B 17.C 18.B 19.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共3分。每错断、漏断1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0.①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②因此,处罚的时候,宁可从轻处罚而不能处罚过重;奖赏的时候,宁可从重奖赏而不能错失奖赏。 16. 试题分析:本末:原委,始末。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合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7. 试题分析:C.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可不译。A.之:结构助词,的/动词,往,引申为“到达,得到”。B.也: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D.以:连词,而来,表目的/连词,而,表修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此题A项“之”表转折,译为“到”,把“到”带到前面的句子中,显然不通顺,前面的“之”是“主谓之间取独”的,可见用法不同。 18. 试题分析:“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赏待百姓”错,文中是指在对功、罪的看法有“疑”时,不能妄下判断,要秉行“忠厚”原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错,文中是指在对功、罪的看法有“疑”时,不能妄下判断,要秉行“忠厚”原则。 19. 试题分析:注意“也”“而”“盖”等标志性的词语,然后注意结构的对称。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也”“而”“盖”等标志性的词语,然后注意结构的对称。 20.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所以”“至”“于是”“刑”“宁”“薄厚”。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所以”“至”“于是”“刑”“宁”“薄厚”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宾语前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尚书》中记载皋陶的说法:“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可疑时,宁可从重奖赏。”解释的人(指孔安国)说:处罚有可疑时要从轻处罚,奖赏有可疑时要从重奖赏,这是赏罚忠厚的到极点啊!(但是)那些犯了大罪的人,如果处罚轻就不一定能与罪行相抵;那些功劳小的人,如果奖赏重就不一定能与功劳相称。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圣人治理天下,从家庭、乡里到朝廷都有教化,来带领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会减少;从小事、身边的事以至国家大事都有法度,来完成天下的事业,那么立功的人就会增多。在上用圣神深邃美好的德行来做君主,在下用道德整饬清明的士人做公卿百官,君臣相互匡助来想尽天下的谋虑,通过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来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在那个时候,人们有罪行和功劳时,官吏通过推究事情的原委来考察它的经过,通过核查事情的虚实来详知它的实情,然后把它禀告朝廷,加以惩罚、给予奖赏,那么对于功劳和过失还会有遗漏吗?然而当犯罪而加以惩罚,有功而加以奖赏时存在疑惑,凭借君臣的才能不是不足以拥有天下的智慧,凭借他们的谋虑不是不能通晓天下的道理,凭借他们的见闻不是不周知天下的故事,凭借他们官吏不是不能弄清天下的事情。然而拥有智慧却不敢认为已经真正的了解,能够详尽清楚地了解却不敢认为已经真正的洞察。一定会说,罪行有可疑而滥用刑罚,那么没有罪的人不一定能免于惩罚;功劳有可疑而没有奖赏,那么有功劳的人就不一定能得到酬报。因此,处罚的时候,宁可从轻处罚而不能处罚过重;奖赏的时候,宁可从重奖赏而不能错失奖赏。 古时施行教化来带领百姓,当他们有罪的时候,像这样宽恕他们;古时制定法度来引导百姓,当他们没有功劳的时候,像这样给以厚赏。可以说是尽力行善去爱护他们,尽力行道去接纳外物,不是忠厚到极点能这样吗?皋陶因此被舜称道,舜因此治理好天下。所以惩罚不一定要明察他的罪行;奖赏不一定要厚赏他的功劳,天下的百姓已经被他的忠心所教化,被他的仁厚所折服了。所以说:“与其错杀没有罪过的人,宁可犯不合常法的过失,不事杀戮的德行与民心相合。”圣人的品德施于百姓,不在于其他(而在于忠厚)啊。 到了周朝统治的时候,也制定了三宥三赦的法令,不敢决断有怀疑的事情,等到国家治理成功了,则忠直仁厚的教化推行到牛羊甚至草木。汉文帝也推行这一主张来减轻刑罚,随着它的推广,民风也回归仁厚了。推行的力度有轻重,而它的成效有大小,像这样的话,《尚书》中的观点难道是没有根据的吗? 6. 课外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赠黎安二生序 (宋)曾巩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予之同年友也 同年:年龄相同 B. 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善知:善良而智慧 C. 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 斯文:文雅有礼 D. 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迂阔:迂腐而不切实际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其还也 B. 芳菲菲其弥章 C. 当其欣于所遇 D. 其孰能讥之乎 1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谓 予 之 迂 为 善 则 其 患 若 此 谓 为 不 善 则 有 以 合 乎 世 必 违 乎 古 有 以 同 乎 俗 必 离 乎 道 矣。 A. 谓 予 之 迂/ 为 善 则 其 患/ 若 此 谓/ 为 不 善 则 有 以/ 合 乎 世/ 必 违 乎 古 有 以/ 同 乎 俗 必 离 乎 道 矣。 B. 谓 予 之 迂/ 为 善 则 其 患 若 此 谓/ 为 不 善 则 有 以 /合 乎 世 必 违 乎 古 有 以/ 同 乎 俗 必 离 乎 道 矣。 C. 谓 予 之 迂 为 善/ 则 其 患 若 此 /谓 为 不 善/ 则 有 以 合 乎 世/ 必 违 乎 古/ 有 以 同 乎 俗/ 必 离 乎 道 矣。 D. 谓 予 之 迂 为 善 /则 其 患 若 此 谓/ 为 不 善 则 有 以 合 乎 世/ 必 违 乎 古 /有 以 同 乎 俗 必 离 乎 道 矣。 14.下列从文章“以自己‘迂阔’为善”的态度中所体现的作者的精神,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趋附世俗 B. 有志于道 C. 躬行直道 D. 奖掖后进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辱以顾予(2分) 译文: (2)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4分) 译文: (3)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1.D(同年:科举制度中称同科考中的人。善知:善于,知道、识别。斯文:这种古文。) 12. A(都表祈使,还是。B.衬音助词,无义;C. 代词,他们;D. 疑问副词,难道。) 13.C(据文意和句式特点判断。) 14.D(从文本内容看,D项与题干无关。) 15.(1)屈驾(屈尊、枉驾)来看我。(辱、顾)(2)这就是我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却还不知道的原因啊。(所以、困、而、不自知)(3)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世之迂阔、甚、于) 【参考译文】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称赞蜀地叫黎生、安生的读书人。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文笔雄健,俊逸奇伟,善于反复辨析,纵横奔放,穷尽事物的道理(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恣肆奔放,似乎不能穷尽。他们两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黎生补授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这种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 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上迂阔的人,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文章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世俗,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那么,在古文、时文,大道、世俗这方面,就一定能作出择取了。 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略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发展家庭农场, 。很多家庭农场由于面积太大,人力、管理跟不上,导致土地产出率下降。因此,各地必须综合考虑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农地资源禀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规模,切不可贪大求全、盲目扩张。 A.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因为实践证明,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B.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但实践也证明,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C.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但实践也证明,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 D.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实践证明,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 参考答案: B 本语段主要介绍“发展家庭农场”,然后介绍家庭农场的缺点,最后提出“不可贪大求全、盲目扩大”的建议; A.“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和上文不衔接; B.“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衔接上文,“但实践也证明,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引起下文; C.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和上文不连贯; D.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实践证明,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和上下文不衔接,不连贯; 故选B. 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②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③这点困难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克服眼前困难。 ④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艺术,更得力于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体会。 ⑤一个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出尔反尔。当今社会,无论你做人或做事,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做到一言九鼎。 ⑥此次比赛,我们在战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尽管打得很努力,可最终还是不孚众望,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A. ②④⑥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①③⑤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合乎语境,使用正确。排除D项。②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望文生义。③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望文生义。④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合乎语境,使用正确。排除A项。⑤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望文生义。⑥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合乎语境,使用正确,排除项C项。故选B项。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9. 下列三幅劝阻吸烟的手势图,你认为哪一幅最好?请结合图像说明理由。要求70字左右。(6分) 参考答案: 结合图像解说;理由充分;语言通畅。 示例一:我认为第一幅最好。第一幅画面中的人物用手掌遮挡住鼻子-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潍坊市 安丘 官庄镇 中心 中学 语文 学期 期末试卷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