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东家 秦悦 东家不像个东家。 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滋——,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 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 以前,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李白斗酒诗百篇”“劝君更尽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酒”,还说怀素醉酒书《自叙帖》,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醉而行云流水挥洒经典。 饥馑,可怕的饥馑来了。东家没了闲情逸致,诗情画意,有的,是雄心,打败饥馑这只魔鬼的万丈豪情。 但,每晚饭后东家的一杯酒,雷打不动。听着东家的陶醉声,下人们大咽口水,心中,一股温暖在奔腾:灾荒,不怕,马上会过去。好日子,不远了! 酒中乾坤大。东家躺下,片刻,沉沉进入了梦乡。 次日,醒来,东家袖手,低头,沉思,慢慢地踱向粥厂,若不是那身半新不旧的长衫,咋看咋像个饥民。 大灾之年,一碗稀粥,对饥肠辘辘的灾民,就是美味佳肴;一碗粥,能救活生命垂危的饥民,胜过琼浆玉露。东家思绪如烟,摇曳,飘逸。 多少天来,没饿死一人。东家心中满是欣慰灿烂。 东家的粥厂,最大,最红火。 消息长了翅膀,早飞向四面八方。路上,络绎不绝的灾民蹒跚而来。因饿,他们比蚂蚁走得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 每天,东家的粥厂,热气腾腾,芳香四溢,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 可是,这段时间,管家却形容枯槁,时不时,陷入沉思,轻轻地长吁短叹。随着时间的挪动,管家的忧郁,更重了,更浓了,有时,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也顾不上听。其实,他心中有一股火,左冲右突,差点憋不住,想喷发出来,但最终,还是压了下去。 当如血的夕阳又一次不堪重负轰然坠落地平线,东家慢慢地踱回去,吃饭,然后,品酒。管家进来,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唠唠叨叨。东家听明白了,听明白了的东家,很淡泊,很平静,如一池水,水波不兴。 东家神色凝重,一字一板,掷地有声。那是,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气度!管家哑了,默默退出,可是,眼前晃动的,是东家消瘦的脸颊,单薄的身材。瘦而高的东家,如一节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 失血苍白的日子,让人麻木。没有人清楚,日子的车轮沉重而缓慢地转了多少圈。 始终,管家的心,五味杂陈,潮潮的,热热的。有时,他忧心忡忡,愁肠百结;有时,他无怨无悔,悲壮慷慨。 小麦,珍珠似的小麦,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玉米,金粒一样的玉米,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还有,高粱,大豆,红薯…… 都说,东家有个聚宝盆,从盆里取粮,永远也取不完…… 粥厂,可爱的粥厂,在多灾多难中,擎起了一面鲜艳的生命之旗。成千上万的灾民,幸运地活了下来。 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无数声音呐喊:老天爷!老天爷!此时的东家,青枝绿叶,绽放出久违的喜悦和激动。 “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管家再也忍不住了,压抑长久的秘密,呼啸而出,砸得饥民个个像木桩,呆呆的。 饥民跪倒一大片,向东家叩首,泪水雨水交织在一起。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心声…… 一个个秘密,争先恐后从他嘴里蹦出,再也拦不住,挡不住。 天旱时,东家停了酒的酿造;已酿成的,运往外省,换成了大量的粮食。那时,有官商找上门,让东家造酒,负责销售,说饥荒时没人造,造,可获暴利。东家怒发冲冠,严词拒绝,叹息,谁能做如此暴殄天物泯灭良心的事?! 说着,说着,管家成了泪人儿,哽咽不已。 泣不成声的管家再也讲不出那个藏在心里差点发酵的秘密: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康百万酒,而是水! 东家是谁?河南巩义的康百万!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5年第10期) 19.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开头东家从粥厂回来后,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吃完,“滋——滋——”喝酒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B. 文中写东家的粥厂“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当时粥厂红红火火的经营状态。 C. 文中将东家比作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以生动的比喻表现出东家身材的单薄和处境的艰难。 D. 文中写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红薯等一车车运来,表现了东家实力雄厚,灾难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突出东家形象的高大。 E. 文章恰当运用神态、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方式,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形象地刻画了东家这一人物形象,主题鲜明。 20. 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管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1. 请简要分析东家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22. 文章结尾揭示:“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酒,而是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9. CE 20. ①从内容上看,管家是事情的见证人,他知道东家所做的一切,,交代了重要的情节,同时这样安排使情节更曲折,极具艺术感染力。 ②小说写了管家对东家的关心、忠诚,对东家的善举的忧心和感动,并借管家之口在文末揭示出东家的秘密,对管家着墨较多,其实是为了更衬托出东家形象的高大。 ③从情节上看,作者不直接写东家的所作所为,而是由管家之口来交代重要情节,这样安排也使小说情节更曲折,更有艺术感染力。写管家一出场,管家被秘密折磨着,这就为小说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1. ①有闲情雅趣:善饮酒,喜欢与文人雅士聚谈。②乐善好施,宅心仁厚:充满济世救民的情怀,灾难来临,他倾尽自己的家产让灾民得以存活,坚决不让灾荒饿死一个人。③坚守大义,取财有道:官商找上门来让他造酒以获得暴利,他严词拒绝,不发不义之财。④坚忍、有担当、默默奉献:他独自承受灾荒带来的巨大压力,想尽办法救济灾民,自己却日渐消瘦,倾家荡产。 22. ①内容上,在结尾交代东家饮的不是酒而是水,消除了读者在灾难年月东家还每天饮酒的疑惑。②结构上,照应了前文东家饮酒的内容,同时也使情节突转,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人物形象上,东家每天饮酒,让处于灾难中的人们内心变得安宁,而结尾揭示出他饮的不是酒而是水,这就展示出东家崇高的精神境界,使东家这一人物形象得到更充分的展现。④主旨上,结尾这样安排,深化主旨,进一步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崇高人格。 20. 试题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此题注意从情节和内容的角度分析。 21.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急转直下”的结尾方式,让后从内容上、结构上、人物形象上和主旨上分析作用。 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题“急转直下”式结尾,注意从内容上、结构上、人物形象上和主旨上分析作用。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匈奴西迁与匈牙利人的祖先 崔建国 公元374年,一支自称“匈人”,不知来自何方的由剽悍、强大的骑兵部队组成的大军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欧洲东部。它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东、西哥特人,随即又击败东罗马帝国,然后屯兵中欧匈牙利平原,建立了显赫一时的匈奴帝国,并一度与西罗马帝国形成对峙局面。在匈人神出鬼没、势如破竹的重击下,晕头转向的欧洲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始终未能弄清自己对手的底细。因此,匈人的来龙去脉就好像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时光荏苒,直到18世纪后期,终于有人试图揭去这层面纱。法国历史学家德·揆尼首先在其《匈奴、突厥、蒙古及其他西部鞑靼各族通史》中提出,这个神秘莫测的匈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被迫西迁的匈奴人。此论一出,英国历史学家吉本率先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引用了揆尼“匈人来源于匈奴”的说法。由此,马上在欧洲史学界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激烈的论战。“从18世纪以来,这个问题曾进行过不停地辩论,但毫无结果。”但是,就总体而言,大多数学者趋向于“匈人就是匈奴”的观点。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应有很大发言权的中国学者是持什么观点的呢?事实上,在中国的史籍中,自窦宪将北匈奴击败,迫其西迁后,北匈奴就像断线西飞的风筝,突然失去了踪迹。因此,中国学者并不知道匈奴西迁的行踪。由于中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闭塞封闭状况,中国学者直到近代才得知匈奴与欧洲历史有关。首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是洪均,他在《元史译文证补》里,从西方著作中引述了匈奴侵入欧洲的过程。此后,章太炎在《匈奴始迁欧洲考》一文、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也注意并研究了这段历史。不过,与欧洲学者迥异,中国学者几乎全都认定“匈人就是匈奴”。然而,中国学者的加盟并没有使“匈人就是匈奴”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为仍有不少疑点没有澄清。其中,尤其让人困惑的是,从中国史籍记载自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起,到欧洲史籍记载公元374年匈人击灭顿河以东的阿兰人止,这中间北匈奴有280多年的历史竟是空白!也就是说,从中外史籍中几乎找不到一点北匈奴西迁的线索。 为了查证这280多年的历史,弄清北匈奴西迁的过程,中外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进行了一系列考证和论争。如齐思和认为,北匈奴从公元91年离开漠北单于庭,到4世纪70年代出现在东欧,有一个逐渐西移的漫长的过程,它可分为四个阶段:91~160为悦般时期;160~260为康居时期;260~350为粟特时期;350~374为阿兰时期。但林干则将北匈奴西迁的过程分为三站:第一站迁往乌孙的游牧地,第二站为康居,第三站为阿兰聊(奄蔡)。当然,这些考证由于立论的史料过于零散和欠缺,难免疏漏和错误,它们能否成立尚需事实,尤其是地下考古资料的证实。但是,它多少拂去了一些积淀已久的尘埃,使之隐约露出了历史真相的轮廓。其功绩是难以抹煞的! “匈人就是匈奴”的假说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它所具有的合理性却是显而易见的,绝非像某些西方学者所说的是空穴来风。况且,还有资料证实,公元5世纪时,匈人帝国极盛时期的君王阿提拉在述说其祖先时,曾用无比骄傲的口吻自豪地宣称,他可以将其先祖追溯到1 000多年前著名的匈奴首领身上,他列举的名字与中国史籍中的记载大体吻合,这也可以算作“匈人就是匈奴”的一个旁证吧? 9.下列关于“北匈奴西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中国史籍记载,北匈奴于公元91年西迁,在公元374年匈人击灭了顿河以东的阿兰人。 B.神秘莫测的匈人可能就是中国历史上被迫西迁的匈奴人。 C.在研究“北匈奴西迁”这一问题时,章太炎、梁启超等中国学者几乎都认同“匈人就是匈奴”这一观点。 D.关于“北匈奴西迁”的过程,在目前的考证和论争过程中有这两种观点,一是四段论,一是三站论。 10.下列关于“匈人就是匈奴”说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原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中外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但是缺少足够的事实证据,尤其是缺少地下的文献资料。 B.北匈奴有280多年的历史都是空白的,中国史籍中几乎找不到一点北匈奴西迁的线索。 C.中外学者在弄清北匈奴西迁的过程所进行的相关考证中,由于立论的史料过于零散和欠缺,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 D.北匈奴人神秘莫测,被迫西迁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突然失去了踪迹。导致中国学者并不知道匈奴西迁的行踪。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18世纪后期的法国历史学家德·揆尼是世界上第一位研究“北匈奴西迁”的人,他在欧洲史学界引发了一场论战。 B.首先发现匈奴与欧洲历史有关的是中国学者洪均,他在《元史译文证补》里提出了匈奴侵入欧洲的创见。 C.虽然匈人帝国的君王阿提拉在述说其祖先时,列举的名字与中国史籍记载大体吻合,但并不能为“匈人就是匈奴”这一问题下定论。 D.“匈人就是匈奴”的假说之所以还没有定论,是因为它明显缺乏合理性。 参考答案: 9-11ACC 略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7分) 青少年时期的韦君宜 韦君宜1917年10月26日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韦君宜是长女,家里对她虽然娇宠,但不过分溺爱。父亲主张男女平等,对儿女的功课要求得非常严格,让女儿和儿子读同样多的书。【】 幼年时代的韦君宜像蛇吞大象似的看了许多完全不适合她年龄特点的书,开始知道了胡适、梁启超、鲁迅……在书本上广泛地接触社会,开始了人生的思索。少年时代的启蒙教育,在韦君宜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为她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而广阔的基础。 就读南开中学,韦君宜接触了进步的俄罗斯文学,读了《新俄学生日记》、《铁流》、《毁灭》等。这些作品,在那黑沉沉的长夜里,好像天空中倏然闪过的一道亮光,使她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华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韦君宜恰在此时,踏入了素有反帝斗争传统的清华大学,敌人的铁蹄踏碎了她成为学者的美梦。她从书斋中走了出来,面对着完全变化了的环境,感到惊异、迷惘。随着共产党对抗日运动的领导,全国人民更加团结一致。严酷的现实,使韦君宜迅速地作出抉择——站到广大人民一边,投入抗日救亡的热潮中去。随着知识的增长,阅历的广泛,她的爱憎感亦愈加分明。她决心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舍弃舒适、安逸的生活。 “一二·九”运动过后,各地学联纷纷成立。共产党又提出了“青年学生到群众中去和农民相识,和农民拉手!”的口号,北平、天津学生组织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沿着平汉铁路步行南下,向沿铁路的农村居民宣传。每天走一站路,在当地小学校里住宿,这是广大知识分子走向工农的开始。经过血与火的考验,韦君宜从一个知识分于家庭出身的小姐彻底地脱胎出来了。从农村回来不久,她成了第一批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后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韦君宜的公开身分是清华大学三年级学生,实际上主要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她被提任为学委干事,妇救会党组成员,奔走于各大学、中学进步学生和组织之间,组织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到门头沟等工矿、农村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并创办《北平妇女》等刊物。编刊物需要经费,而共产党的活动经费又十分紧张。韦君宜的父母亲对女儿花钱,是从不吝啬的,她便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一次,学委领导的《北平学生》杂志,因缺少经费不能及时出版,大家正在为此焦急。韦君直跑到家里对父母说:自己急需一笔钱买一辆自行车。母亲毫无怀疑,如数付给,《北平学生》杂志才得以及时出版。 在清华大学的三年,她经历了尖锐、复杂的斗争,成了一名合格的党的地下工作干部。 由于对文艺的兴趣和爱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常常抽暇阅读鲁迅及其他新文学作品。这时,她方感到中学时代所读的鲁迅的杂文和小说,实在是一点也没读懂,而现在才开始懂得一点鲁迅了。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韦君宜来到武汉做官的叔叔家,婶娘对她看管很严,一天晚上,她佯装要去看戏,趁人多拥挤时,混入人群,脱离了“看管”,找到党组织。遵照党的指示,和另外几位同学一道,被分配到襄阳,后来转到宜昌,仍然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从武汉开往重庆的船被日本飞机轰炸,韦君宜志同道合、相亲相爱的男友孙世实牺牲了。她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含泪挥笔写下了《牺牲者的自白》。这是一幅具有真情实感的纯真的艺术品,它袒露了一颗炽烈而赤诚,坚贞而痛苦的纯洁女性的心:在民族的献祭台前,有人走上来说:“我献出金钱”。有人说:“我献出珠宝”。有人说:“我献出劳力”。我将上去大声宣布:“我献出我的爱人!”我想退去,但是民族的神灵对我说:“不!你还有!”“我还有什么呢?”“你还有自己的生命!” 多么无私而又坦荡的情感啊!像珍珠一样闪光,像水晶一样透明。多么坚强而有力的声音,像犀利的钢刀,像进军的号角,令人猛醒,催人上阵。全文没有修饰、造作,字字血,声声泪。 (摘编自孙瑞珍《韦君宜小传》 相关链接 韦君宜(1917--2002)著名女作家,历任《中国青年》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著有散文集《似水流年》、小说集《女人集》、长篇小说《母与子》、回忆录《思痛录》等。 韦君宜用“热爱祖国,怀抱大志,追求理想”十二个字来归结“一二·九”的精神传统,“不论形式如何,虽九死其犹未悔”“鄙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吧”。(宋彬玉《韦君宜的人生之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韦君宜的父母主张男女平等,思想开明,对她的功课要求非常严格,这样的家庭环境与教育对她 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B.韦君宜幼年读书,就知道了鲁迅,中学时读了鲁迅的杂文和小说,都没有读懂,直到大学期间读多了才开始懂了一点鲁迅。 C.读书让韦君宜得到了思想启蒙,中学时代接触的进步文学给了她光明和希望,血与火的考验让曾是小姐的她完成了蜕变。 D.韦君宜踏入清华后不久,就走出了书斋,经历了短暂的迷惘后,投入到抗日洪流中,后来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 E.本传记详略分明,剪裁得当,集中突出了青年韦君宜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格魅力;同一般传记一样,对传主进行纯客观叙述。 (2)投身革命后,韦君宜有哪些突出的爱国表现?请简要回答(6分)【】 (3)韦君宜重回书斋且在写作上取得突出成就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3分),D(2分),A(1分) (2)①积极参加并组织各种抗日宣传活动,辗转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②利用家庭经济优势,解决杂志缺少经 费的难题。③强忍失去爱人的悲痛,挥笔抒发为国献身之志。 (3)①源于兴趣爱好,即使在革命期间,也常常抽空阅读新文学作品。② 青少年时期积淀 的丰厚的文学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她重回书斋并取得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一二?九”执着理想,永不言弃的精神传统激励了她,使她重拾旧梦,矢志前行。④社会时势的变化为她提供了能够潜心写作的环境。 (1)试题分析:A.“父母”应改为“父亲”。B.“读多了才开始懂了一点鲁迅”错。韦君宜懂一点鲁迅,不是因为读多了,而是因为她有了革命生涯的社会阅历。她在清华大学的三年,经历了尖锐、复杂的斗争,成了一名合格的党的地下工作干部,这才是她读懂鲁迅的真正原因。E.“同一般传记一样,对传主进行纯客观叙述”错。应是有别于一般传记,本文是叙评结合;再者说突出“人格魅力”也属牵强。)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叛,处仁入峒,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知济州金乡县。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摄开封府,裁决如流,囚系常空。丁母忧,免丧,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徙知永兴军。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议不合,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诏处仁赴阙。久之,以显谟阁直学士知颍昌府。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童贯乘是挤之,夺职,提举鸿庆宫。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上曰:“非卿不闻此言。”明日,除侍读。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列备,合锐兵万人勤王;奏乞下诏亲征,以张国威。奏至,朝廷适下亲征诏书,以李纲为行营使。即移书纲,言备御方略。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召为中书侍郎。入见,钦宗问割三镇,处仁言:“国不竞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潜藩,不当弃。”吴敏荐处仁可相,拜太宰兼门下侍郎。高宗即位,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郡。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三十》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B. 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C. 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D. 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后一级考试即会试通过者的称号,是科举考试最高功名。 B. 免丧也称服阕,谓守孝期满除去丧服。古人为哀悼逝者需穿丧服,服饰时间都有限制。 C. 侍读,是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之官,对提高皇室修养和执政能力有积极意义。 D. 潜藩中的“藩”指封建时代的属国、属地,借指边防重镇。潜藩是指帝王作为王侯时的封地。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处仁抚民有方,平息叛乱民患。任东安令时,他对反叛者施以恩惠,晓以信义,蛮人终被其诚意所动;代理开封府事,当地得以大治,狱中常无系囚。 B. 徐处仁胸怀天下,忧心兵民之困。他认为兵强民富方能立国,然而天灾人祸,兵民皆贫困不堪,应当早做准备,以防止后患。此言深得徽宗认可。 C. 徐处仁坚持己见,惨遭排挤夺职。之前童贯想平抑物价,徐处仁与之不和,出言反对。之后徐处仁替没获得故免的百姓上奏,童贯借机排挤,徐处仁终遭削夺职务。 D. 徐处仁坚决主战,抗击金兵南侵。金兵来犯,他广储粮草,集合上万精兵为国效劳;积极进言献策,奏请御驾亲征,反对割让土地,态度果断坚。 10.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 (2)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 参考答案: 7. B 8. A 9. C 10. (1)转运使迎合童贯的意见,弹劾他阻止德政,提倡异论,凌辱使臣。 (2)金人请求讲和后回去,徐处仁上奏说应当在浚、滑埋伏军队,在敌人渡到河中间时袭击他们。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昔周以冢宰制”的宾语是“国用”不要断开;“量入为出”为常见成语,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即会试通过者的称号”错,会试通过者称为贡士,殿试通过者才称为进士。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徐处仁与之不和”错,原文有“处仁议不合”,是指徐处仁认为童贯的想法不对,并非“徐处仁与之不和”之意。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阿:迎合;意:意见;格:阻止;侵辱:凌辱;归:回去;宜:应当;伏:埋伏;半济:渡到河中间。 参考译文: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18题(12分,每小题2分)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3、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吾其还也 C、君知其难也 D、又欲肆其西封 14、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15、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以其无礼于晋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燕王拜送于庭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夫晋,何厌之有 (二)、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6、与例句中“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赵王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7、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嘉为先言于秦王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8、对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和宾客 “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C、“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参考答案: 13. B解析:B为语气词 , ACD为代词 14. A解析:①③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无义,②⑥结构助词“的”⑤代词 15. B解析:例句与为B被动句 A为判断句 C为介宾结构后置句 D为宾语前置句 16. C解析:例句与C名词作动词 AB名词作状语 D形容词作名词 17. D解析:例句与D为定语后置 A为判断句 B为宾语前置句 C为介宾结构后置句 18. D解析:全文情节的高潮是后文的“荆轲刺秦王”。 6. 文言文阅读(27分)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六国论(节选) 苏轼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1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藉之以蔽其西 (2)以阴助其急 (3)以四无事之国 (4)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13. 用“/”断句(限6处,共3分) 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4. 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 B.因得以自安于其间 C.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D.洎牧以谗诛 1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跟例句“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相同的的一项是(2分) ( ) A.彼秦者将何为哉? B. 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 月出于东山之上。 16. 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2分) (2)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2分)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分) (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分) (5)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2分) 17.有人说:“历史是小姑娘,任人去打扮。”秦统一六国是历史趋势,作者不过是借题发挥,论古讽今。联系课文,你认为四篇《六国论》的作者对六国的灭亡持什么观点?讽什么今?(4分) 参考答案: 12.(1)遮挡 (2)暗中 (3)战事 (4)挺身而出 13.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4. D。(A依据 B得以,能够 C是以,所以 D因为) 15.A宾语前置 16. (1)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3分,溺、视各1分) (3)虽然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就是六国所以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2分,先1分,判断句式1分) (3)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3分,不暇、后人、鉴各1分) (4)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每日割地,每月割地,以致趋于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3分,为、劫、被动句式各1分) (5)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而自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事(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2分,苟、故事各1分) 17.①苏洵文章在于借议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放弃斗争,屈从暴秦这一事实,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 ②而苏辙则立足六国“不知天下之势”这一点,从战略进行理论详明的辩论,意见扼要而中肯。这种明辨六国是非曲直的见解,显然有超越前人之处。 ③李桢认为六国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秦有擅形变之利,而又得天助,以一种天命论思想作为明王朝倾覆的强心剂来麻醉自己。 ④苏轼强调了“士”的作用。他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要求统治者重视人才的作用。 【参考译文】 (苏辙)韩、魏是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要凭借作为对西方的屏障,所以就不如亲近韩、魏以此来抗拒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越过韩、魏,去觊觎齐、楚、燕、赵等国,那么齐、楚、燕、赵等国就能够凭这样的局面保全自身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去支持面对敌寇的韩国和魏国,使韩国和魏国没有来自东方的忧虑,从而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以便暗中帮助前方两国解除危急,像这样就可以应付一切事变,那秦国还能怎么样呢?诸侯们不知道想出这样的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厄了。致使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攻取这些国家,结果能不令人悲哀吗! (李祯) 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可只是怪罪秦国。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它们像秦国那样拥有有利的地理形势,并且得到上天 的帮助,未必不会再增加一个像秦国那样的国家。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最终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苏轼)六国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二世,然而当时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所有老百姓中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都被当作宾 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其职分。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府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即使想反叛,也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就是六国所以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 秦始皇当初想驱逐宾客,因为采用了李斯的建议才没有实行。并吞天下以后,就以为宾客已无用处,于是便信任法律而不信任人才;说人民可以靠法律来统治,说官吏不必有才,只要能够遵守我的法律便够了。所以才毁坏了名城,杀戮了豪杰,将人民中的优秀而有特殊才干的人遣散还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贵阳市 开阳县 第二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模拟 试卷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