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初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全书知识点带题库.doc
《2022年初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全书知识点带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全书知识点带题库.doc(30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章 会计概述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为今年教材新增内容,属于会计课程的入门内容,由浅入深的引导会计“零”基础考生从学习会计概念、职能、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和财务报表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核算方法等内容。本章属于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多,提请各位考生需要有耐心和决心进行复习本章内容。 第一节 会计概念、职能和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一)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提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提供信息的质量。 (二)拓展职能 1.预测经济前景 2.参与经济决策 3.评价经营业绩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 A.核算和分析 B.计算和监督 C.核算和监督 D.记录和考核 【答案】C 【解析】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选项ABD属于会计的拓展职能。 三、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提示】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会计的目标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计目标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 B.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C.会计目标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D.会计目标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答案】D 【解析】会计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提示】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题•多选题】甲公司对乙公司进行投资,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80%,乙公司属于甲公司的子公司,下列各项中应当属于乙公司会计核算范围的有( )。 A.甲公司对乙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B.乙公司从甲公司处购入原材料 C.乙公司为甲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D.甲公司将产成品销售给乙公司 【答案】ABCD 【解析】四个选项均正确。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提示】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提示】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例题•判断题】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有效延续。( ) 【答案】√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提示】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 :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具体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而非实际收支作为确认的标准。 根据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指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提示】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其中,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例题•多选题】下列单位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有( )。 A.某国有服务企业 B.某民营工业企业 C.某房地产开发企业 D.某事业单位 【答案】ABC 【解析】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确认办公用楼租金6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10万元,50万元未付。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分别确认费用( )。 A.10万;60万 B.60万;0万 C.60万;50万 D.60万;10万 【答案】D 【解析】权责发生制应按60万元确认,而收付实现制按实际支付的10万元确认。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 1.可靠性 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提示】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 2.相关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提示】(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即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提示】实务案例: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合并报表编制等。 6.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提示】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提示】实务案例:计提坏账准备、计提产品质量保证金、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 8.及时性 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体现谨慎性 B.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体现实质重于形式 C.企业前后各项应用的会计政策一致体现可比性 D.不做假账体现可靠性 【答案】ABCD 【解析】四个选项均正确。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经济事项中,体现谨慎性的有( )。 A.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B.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C.或有应付金额符合或有事项确认负债条件的确认预计负债 D.计提产品质量保证金 【答案】ABCD 【解析】四个选项均正确。 【例题•判断题】企业为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应高估负债和费用,低估资产和收益。( ) 【答案】× 【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题•判断题】甲公司存货发出计价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因管理需要将其改为移动加权平均法违背可比性原则。( ) 【答案】× 【解析】此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则不违背可比性原则。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 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资产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符合企业资产定义的有( )。 A.经营租出的设备 B.经营租入的设备 C.准备购入的设备 D.融资租入的设备 【答案】AD 【解析】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选项B是企业并不能拥有或控制的;选项C不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例题•判断题】企业拥有的一项经济资源,即使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但如果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也应认为符合资产能够可靠计量的确认条件。( ) 【答案】√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对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收入的确认条件 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符合会计要素收入定义的是( )。 A.工业企业销售原材料 B.4S店销售小汽车 C.商贸企业销售商品电脑 D.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答案】ABC 【解析】选项D属于“营业外收入”核算的范围,即不属于企业日常经营行为。 (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还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六)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营业利润)。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利润总额)。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提示】请各位考生注意区分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收入和费用均属于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业务,而利得和损失均属于非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业务。 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二、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计量属性 概念 主要应用 历史成本 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我国企业对会计要素的计量一般采用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 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 可变 现净值 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存货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现值 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提示】现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资产可收回金额计算口径之一 公允价值 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等 【例题•单选题】企业取得或生产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属于( )。 A.现值 B.重置成本 C.历史成本 D.可变现净值 【答案】C 【解析】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选项C正确。 【例题•判断题】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 【答案】√ 三、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是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表明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拥有多少经济资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明经济资源的来源渠道,即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 【提示】该等式被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或静态会计等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才能确定一定期间的盈利水平,确定实现的利润总额。 【提示】该等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成为经营成果等式或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例题•单选题】下列属于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是( )。 A.收入-费用=利润 B.资产=净资产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答案】D (二)交易或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序号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举例 (1) 一增一减 以银行存款3万元购买设备 (2) 增 增 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2万元 (3) 增 增 接受股东追加货币投资8万元 (4) 减 减 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5千元 (5) 减 减 企业投资者抽回投资款12万元 (6) 一增一减 借入短期借款5000元用于偿还前欠货款 (7) 增 减 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13万元 (8) 减 增 债权人将企业长期债务6万元转为对企业的投资 (9) 一增一减 以资本公积7万元转增资本 【提示】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会引起会计等式的一边或两边有关项目相互联系地发生等量变化,即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一边时,有关项目的金额发生相反方向的等额变动;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两边时,有关项目的金额发生相同方向的等额变动,但始终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不会引起资产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 A.外购原材料,款项尚未支付 B.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 C.接受新投资者追加投资 D.从银行提取备用金 【答案】D 【解析】选项A,资产增加,负债增加;选项B,资产减少,负债减少;选项C,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 第四节 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 一、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分类 科目类别 具体内容 按反映的经济内容 资产类 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 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主要有“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科目 负债类 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科目 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所有者 权益类 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库存股”等科目 共同类 略(初级考试不涉及) 成本类 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等科目 损益类 反映收入的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反映费用的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 分类 科目类别 具体内容 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 总分类科目 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提示】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明细分类科目 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二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提示】并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有明细科目,如“本年利润” : 第四节 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 一、会计科目和账户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一、资产类 二、负债类 1001 库存现金 2001 短期借款 1002 银行存款 2201 应付票据 1012 其他货币资金 2202 应付账款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2203 预收账款 1121 应收票据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1122 应收账款 2221 应交税费 1123 预付账款 2231 应付利息 1131 应收股利 2232 应付股利 1132 应收利息 2241 其他应付款 1221 其他应收款 2501 长期借款 1231 坏账准备 2502 应付债券 1401 材料采购 2701 长期应付款 1402 在途物资 2711 专项应付款 1403 原材料 2801 预计负债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1405 库存商品 三、共同类(略) 1406 发出商品 四、所有者权益类 1407 商品进销差价 4001 实收资本 1408 委托加工物资 4002 资本公积 1471 存货跌价准备 4101 盈余公积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 4103 本年利润 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4104 利润分配 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成本类 1511 长期股权投资 5001 生产成本 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101 制造费用 1521 投资性房地产 5201 劳务成本 1531 长期应收款 5301 研发支出 1601 固定资产 六、损益类 1602 累计折旧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1604 在建工程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605 工程物资 6111 投资收益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6301 营业外收入 1701 无形资产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1702 累计摊销 6402 其他业务成本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403 税金及附加 1711 商誉 6601 销售费用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6603 财务费用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6711 营业外支出 6801 所得税费用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例题•单选题】会计科目是对( )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会计主体 B.会计要素 C.会计对象 D.经济业务 【答案】B 【解析】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应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 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提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的。 二、借贷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应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 【提示】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提示】“借”和“贷”只是一种记账符号,没有任何意义,就像x代表未知数一样。所以提醒各位初学的考生千万不要在借贷上纠结,切记!切记! (一)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用“借”表示,减少用“贷”表示;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用“贷”表示,减少用“借”表示。 【提示】备抵账户的结构与所调整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 账户性质 账户结构 余额 期末余额计算 资产类 成本类 借增 贷减 一般在借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类 贷增 借减 一般在贷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损 益 类 收入类 贷增 借减 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 费用类 借增 贷减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会计账户增减变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会计等式成立 B.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会计等式成立 C.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增加会计等式成立 D.资产减少,费用减少会计等式成立 【答案】D 【解析】资产减少不会导致费用减少,只能增加费用,否则会计等式不成立。 【例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在借贷记账法下关于成本类账户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借方登记增加 B.贷方登记增加 C.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D.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 【答案】B 【解析】成本类账户增加登记在借方。 【例题•判断题】资产类会计科目增加计入借方。( ) 【答案】√ : 第四节 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采用某种记账方法登记具体经济业务时应当遵循的规律。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账户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科目)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由应借应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三个要素构成。 【提示】在我国,会计分录记载于记账凭证中。 借:原材料——A材料 3500 贷:银行存款——中行 3500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1)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2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 借:原材料——甲材料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 贷:银行存款 1170 借:固定资产 30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00 贷:银行存款 351000 库存现金 1000 【例题】 (1)甲公司将10000元现金存入银行。(一借一贷) 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库存现金 10000 (2)甲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合计50000元,以现金支付5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49500元。(一借多贷) 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50000 贷:银行存款 49500 库存现金 500 (3)甲公司计提当月工资,其中管理人员工资50000元,销售人员工资30000元。(多借一贷) 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50000 销售费用 3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80000 (4)甲公司当月行政管理部门水费300元,销售部门水费200元,合计500元。其中以银行存款支付450元,剩余部分尚未支付。(多借多贷) 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300 销售费用 200 贷:银行存款 450 应付账款 50 (四)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1.试算平衡的分类 (1)发生额试算平衡 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指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保持平衡,即: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试算平衡的直接依据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余额试算平衡 余额试算平衡,是指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保持平衡,即: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的直接依据是财务状况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例题•单选题】根据以下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资料,计算B账户的余额是( )。 账户名称 期末借方余额 期末贷方余额 A账户 29 000 — B账户 C账户 51 000 — D账户 — 60 000 E账户 — 55 000 A.借方余额35000 B.借方余额25000 C.贷方余额35000 D.贷方余额25000 【答案】A 【解析】根据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B账户余额=60000+55000-29000-51000=35000(元),余额为借方。 【例题】 根据试算平衡原理,计算下表字母处的数字。 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A 90 000 D 107 200 应收账款 4 000 4 000 原材料 9 000 B 14 000 固定资产 98 000 98 000 应付票据 3 000 3 000 0 应付账款 6 000 7 000 13 000 长期借款 40 000 8 000 60 000 C 实收资本 80 000 30 000 110 000 利润分配 12 200 4 000 8 200 合计 141 200 141 200 110 000 110 000 223 200 223 200 【答案】 A=141200-4000-9000-98000=30200 B=110000-4000-8000-3000-90000=5000 C=223200-8200-110000-13000=92000 D=110000-7000-60000-30000=13000 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30 200 90 000 13 000 107 200 应收账款 4 000 4 000 原材料 9 000 5 000 14 000 固定资产 98 000 98 000 应付票据 3 000 3 000 0 应付账款 6 000 7 000 13 000 长期借款 40 000 8 000 60 000 92 000 实收资本 80 000 30 000 110 000 利润分配 12 200 4 000 8 200 合计 141 200 141 200 110 000 110 000 223 200 223 200 2.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试算平衡只是通过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如果借贷双方发生额或余额相等,表明账户记录基本正确,但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因此,试算不平衡,表示记账一定有错误,但试算平衡时,不能表明记账一定正确。 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关系的错误包括: (1)漏记某项经济业务,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减少,借贷仍然平衡; (2)重记某项经济业务,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虚增,借贷仍然平衡; (3)某项经济业务记录的应借、应贷科目正确,但借贷双方金额同时多记或少记,且金额一致,借贷仍然平衡; (4)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 (5)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初 会计 考试 实务 全书 知识点 题库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