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辅导-传播学教程-新祥旭教育.pdf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辅导-传播学教程-新祥旭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辅导-传播学教程-新祥旭教育.pdf(8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辅导-传播学教程-传播学教程这本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美一库利一社会关系性一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精神象征和传递保存手段 皮尔士一符号学一观念或意义的传递过程,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的特殊作用 两者融合,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信息科学出现,提出信息的概念,扩大了传播学的视野施拉姆一传播三要素一信源、讯息、信宿阿耶尔一传播在广义上是信息的传递,不仅是新闻,也包括感情等等2.传播与信息信息科学一信息指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
2、和社会信息社会信息一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客体统一符号意义统一物质属性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不单纯表现为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伴随复杂精神心理活动符号系统本身也是精神劳动的创造物3.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一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交流交换扩散社会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BR传受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经过符号中介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行为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过程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系统 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第
3、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传播系统一信息系统社会传播:人内传播一典型系统性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人际传播一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群体传播一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对个人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发挥制约作用组织传播一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有明确组织目标,是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大众传播一特殊一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社会互动系统社会管理和控制系统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传播内容公开,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 延迟的反馈机制
4、,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一般社会系统理论布克里社会环境适应过程要素不断向社会系统内引进复杂性的源泉既保持系统内的紧张状态又不断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机制将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适当连结的双向传播网络面?酝短炕肪澈湍证孔纯鲍谋潘 凶灾舐霾叩南低?BR 保存并普及意义、象征和价值体系的有效机制特点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执行功能的前提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子经济政治文化信息系统个人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信息系统例证拉扎斯菲尔德大众传播中存在着人际传播的影响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德社会传播学家鲁曼不确定性一拒绝的可能性多
5、变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日太田敏诚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具有可塑性3.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政治经济文化系统的紊乱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个人之间个人群体成员组织等无意与有意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焦点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信息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问题 传播学作为应用科学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合理方法,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角度考虑问题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如何学好传播学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把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生产产生分工,交往是实现生产和分工的保障生产和交往是有
6、机的成对概念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看待传播回避精程侍狭荒先痈旧辖沂救擞肴酥课拇入叵档谋局?BR 不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结构中寻找思想观念价值倾向产生的原因2.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传播前提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辨证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
7、,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分工程度越高,?裆 途窠煌亩懒栽角浚陨缁崎宸沟耐贫蜜迷 酱?BR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 盾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精神交往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既不能忽视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作用(经济基础 还原论),也不能无视作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特殊规律头重脚轻)3.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批判与借鉴本土化中国化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动物传播的局限性先
8、天本能条件反射本动适应,缺乏能动性创造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前语言传播时代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形成,是一个体内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的过程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口语传播时代 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群落内的信息传播近距离传递和交流记录性差 文字传播时代信息的长久保存扩展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使人类文化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印刷传播时代复制文字信息,对信息批量生产电子传播时代 有线 无线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象信息系统推动了计算机
9、的诞生,大脑开始体外化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美一传播学家一哈特一传播媒介发展概略图1.示现的媒介系统一不依赖任何机器手段2.再现的媒介系统一部分依赖机器3.机器媒介系统一完全依赖机器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人体信息功能日益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日益独立加一麦克卢汉一媒介即讯息从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 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美一弗莱德里克一信息倍增周期的推算信息社会提出一60年代末一日 林雄二郎信息化社会经企厅经济审议会日本的信息化社会:视点与课题普遍影
10、响一美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一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前工业时代一劳动力社会,是对自然的挑战工业时代一商品社会,是对加工的自然的挑战后工业时代一服务业社会,最重要的不是能源或体力,而是信息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原始渔猎采集社会一农业社会第二次浪潮:农业社会一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工业社会一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点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主导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交易结算不再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贸易不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二战后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初级信息化阶段-5080年
11、代与信息量倍增速度骤然加快相适应,大众媒介高度普及,个人媒介日趋多样化高级信息化阶段一 80年代至今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维修跨国传播时代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并迅速成为个人进行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趋向融合1993一美一全国信息高速公路NII集各种信息媒介为一体,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的多媒体双向信息系统以保障美国在信息时代的国际领导地位1995一美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GII1993中国一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信息系统工程一金桥/金卡/金关1997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一统钢姨 抑鞫迹骋槐曜迹 辖力瑁八嗔?BR两步目
12、标2000年前,初步形成国家信息化体系2010年前,健全的,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化体系1998发展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加一麦克卢汉一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媒介延伸的过程也是不断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过程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符号一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日一永井成男一 X和Y之间的指代或表述关系奥地利一动物学家一罗仑兹一动物的符号是种释放因,不超过条件反射原理的范畴二.信号与象征符美一符号学倡始
13、人一皮尔士一符号分为十类符号一信号/象征符德一卡西尔一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象征符具有人类语义性质兰格尔一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表象的载体信号特点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象征符特点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失误,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学习来继承的 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 英一霍克斯一语言是典型的象征符体系莫里斯一象征符是符号的符号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也称副语言一音调、高低、速度、
14、字体等体态符号,形成语境物化、?瞳 3.绦蛇姆牛 叨懒院湍主裕鞘交狮肮助缢椎?BR四.符号的基本功能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表述和理解功能一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只有借助符号才能理解意义传达功能一意义转换为符号得到传播和保存思考功能一思考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中建立联系的过程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什么是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衣服好形式传递和交 流的精神内容二.符号意义的分类1.诗学和语义学分类明确性意义一符号的字面意义,是意义的核心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适用范围大暗示性意义一符号的引申意义,是意义的外围部分
15、,容易发生变化,适用范围小2.逻辑学分类外延意义一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意义一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3.符号学分类指示性意义一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一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的异同的意义,通过分析符号间关系来显示语言符号的暧昧性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2.语言符号的多义性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1.传播者的意义一传播者通过符号传递意义,这和符号的意义不一定相同2.受传者的意义一和接收到的符号的意义也不一定相同:时代发展/个人经验3.情境意义一雅各布森:交流所得有相当部分来自语境 语境一传播情境符号本身具有意义,但意义并不仅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是存在
16、于传播的全过程和环节中1.不能以明确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的意义不是清晰的意义,只能说是模糊的意义或胚芽2.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意义具有多变性3.人类整体驾驭符号表述意义的能力是无限的,而作为个人这种能力是有限的4.情境意义是一系列情境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人类的象征行为一用具体事物表示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象征行为的特点一使象征符的第一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转化 具有智慧性、社会性和约定性;也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 是推动人类社会进化、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机制象征性互动理论人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象征活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
17、过程倡始人一社会心理学家一米德精神、社会和自我发展人一美一布鲁默、西布塔尼、特纳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基本前提人是根据意义创邮滦卸?BR 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符号互动/意义互动: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影响的过程具有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意义交换的前提是交换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语言符号共通/经验背景接近库利一意义交换是人们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米德一意义交换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人的?晕乙保队纱诵纬?BR 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会化过
18、程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美一伯德利亚尔一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服务中所蕴涵的意义的消费。越来越体现差异化和风格传播的特点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1.传播者一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2.受传者一信宿,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可以通过反馈影响传播者,两者可以转换3.讯息一受传双方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是能够表达完整意义的信息4.媒介一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连接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纽带5.反馈一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获得反馈是传者的目的,发出反馈是受者能动性的体现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
19、程模式(-)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美一拉斯韦尔一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第一次提出传播过程模式5W模式一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单向直线模式,没有解释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美一香农、韦弗一传播的数学理论数学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描述电子通信过程为传播过程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导入了噪音的概念缺少反馈的环节,不能完全应用于人类传播(-)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直线模式的缺陷容易将传受双方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不能发生角色转换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美一施拉姆一传播是怎样运行的1954在奥古斯德的基础上
20、,提出 循环模式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双方都作为主体,相互作用重点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双方依次相互扮演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蕉伎醋魇谴八形闹崩?BR 但,它也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平等或对等的关系中,与实际不符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的特点,但不适用于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模式传播双方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传播的连接性和交织性美一德弗勒一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 互动过程模式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对任何环节都有影响适用范围广但,没有超出从过程本身或从过程内部说明过程
21、的范畴三.传播过程的特点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实质上是传播双方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各环节和要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讯息流向依次执行功能,体现为一环扣一环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特点是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结构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1959-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任何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1963大众传播心理学一
22、大众传播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1.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同僚群体、社会环境、所处组织等2.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受传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群体对个人的影响、社会环境、媒介约束等3.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接触受传者基于平时接触经验,对媒介的印象总之,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兰仁魏我恢执七瞳蝌墙保偷匕坏墓蹋疾荒笏虻八陆松郑 地虢腥嫦低车姆治?BR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一)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一起源于日本一在反思和批判美国传播学的基础上形成代表一东京大学新闻研
23、究所一日高六郎田中义久一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从马恩的交往概念出发,把人类的交往分为三种类型一能量交往/物质交往/精神交往稻叶三千男一大众传播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总过程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传播者有异化过程大众传播和资本制度密切结合,传播媒体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大众传播新闻报道的闹剧化和娱乐功能的大量提供,客观起着麻痹神经的作用研究大众传播的目的,在于唤醒受众,使其超越大众状态而成为能动的传播主体和理性市民(二)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1.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文化交往活动的范畴2.考察信息传播就必须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3.精神生产存在着
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4.传播学不能单纯考察狭义的信息交流,而必须与宏观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联系起来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 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一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施拉姆一引用温德尔?约翰逊对人们对话过程的描述一阐释人的传播行为渡边一央一人的视听觉信息处理模式,充分反映了人内传播的系统性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互动的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产生过程中的决定环节1.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2.由刺激感应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3.有一般的动物感觉和心理到能动的人的意识的产生要素
25、1.感觉一人内传播的出发点2.知觉一即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属性的综合3.表象一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4.概念一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包括外延和内涵5.判断一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在驾驭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6.推理一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特点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它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 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和输出的对象都是外部环境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本质上它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 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3.人内传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 传播 考研 辅导 传播学 教程 新祥旭 教育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