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职业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民族民俗、港澳台地区民族民俗.doc
《导游职业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民族民俗、港澳台地区民族民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职业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民族民俗、港澳台地区民族民俗.doc(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三章-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民族民俗、 港澳台地区民族民俗 第七节 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民族民俗 一、陕西省 二、甘肃省 三、青海省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 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陕西省 1.民族与宗教 陕西除汉族外,有42个少数民族在全省杂居、散居。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此外,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壮族、藏族;百人以上的有朝鲜族、苗族、侗族、 土家族、白族、锡伯族;其他少数民族均在百人以下。 陕西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是全国宗教工作的重点省份。全省共有爱国宗教团体209个,其中全省性宗教团体5个,有4所宗教院校,分别是陕西法门寺佛学院、陕西省基督教圣经学校、陕西天主教神学院、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西安备修院。 2.民俗风情 陕西民俗风情独特而又丰富。陕北一带,青少年男女一有空暇就在腰间斜挎带子,系上腰鼓,两手各执小木棍,于前后左右击打,并有锣、镲相敲配合,“嘣——嚓嚓”之声清脆响亮,格外入耳悦目。安塞腰鼓在明清以后的数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表演风格。在年节、喜庆、集会时,腰鼓是最显眼的舞蹈。 2.民俗风情 在陕北,每年春节来到,“锣鼓一响,喉咙发痒”,人们就开始筹办娱乐活动,有的地方也叫“热闹”或“闹红火”。在活动形式上,有大场秧歌、小场秧歌。其中包括一些道具舞,如“狮舞”“龙灯”“水船”等。拜年有排门子秧歌,彩门秧歌;正月十五有酒曲秧歌、花灯秧歌。小场秧歌又叫“踢场子”,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淳朴憨厚、开朗乐观的性格。 二、甘肃省 1.民族与宗教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少数民族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等16个民族,此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成分,有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3个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民俗风情浓郁,在饮食、服饰、婚丧、节日庆典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 如藏族的香浪节、浴佛节,回族花儿会,裕固族婚礼, 陇东香包节等。 1.民族与宗教 甘肃现有四种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道教。其中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信仰的人口较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是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萨克族;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各民族中都有信仰,但人数不多。 1.民族与宗教 甘肃著名的佛教寺庙有:夏河拉扑楞寺,是世界最大的藏学学府、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青川地区最大的藏传宗教和文化中心。泾川大云寺,历史上是武则天敕令珍藏《大云经》的皇家寺院,曾出土国宝级文物佛祖舍利和金棺银椁。张掖大佛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槃像而得名,素有“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山丹大佛寺,内设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泥塑坐像一尊,高35米,为世界室内坐佛之最。 1.民族与宗教 武威白塔寺,是元代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萨班)与蒙元代表、西路军阔端举行“凉州会谈”的地方,这次会议决定了西藏正式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域,标志着西藏从此纳入中国版图。碌曲县郎木寺,素有东方“小瑞士”和香巴拉“小江南”的美誉,是安多地区闻名遐迩的大寺院之一。 2.民俗风情 甘肃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特色鲜明。其中最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有:兰州市的太平鼓、兰州鼓子苦水高高跷、兰州羊皮筏子、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等。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的松鸣岩花儿会、临夏砖雕、保安腰刀锻制、东乡擀毡技艺等;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佛殿 音乐“道德尔”、藏族民歌、史诗《格萨尔王传》演唱、舟曲多地舞、卓尼巴郎鼓舞等;定西市岷县二郎山的花儿会、洮砚制作技艺;天水市的伏羲祭典、清水道教音乐、武山旋鼓舞、秦安小曲等;河西走廊各市县的河西宝卷、夜光杯雕、凉州贤孝、裕固族民歌、敦煌曲子戏、永昌万字灯会等;陇南市西和县与礼县的七夕节(当地叫“巧娘娘节”)、武都高山戏、文县傩戏“池歌昼”等;平凉市泾川县的西王母信仰习俗、庄浪县抬阁等。这些民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民俗风情 甘肃特有的3个少数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其服饰、饮食、礼俗等于回族基本相似。保安族与不得骑越 镰刀、斧头、绳索等生产工具的禁忌。 裕固族是回鹘人的后裔,之前信仰“点格尔汗”(意为“天可汗”)的原始崇拜,部分信仰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戴头面的习俗,流行一种“帐房戴头婚”的婚俗。裕固族崇尚骑马和射箭,奶和茶在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民间有一日三茶一饭或二茶一饭的习惯。禁食马、驴、骡、驼、狗、鱼、鸡、大雁等尖嘴、圆蹄动物。穿红衣、骑红马者不得进入账房。忌带枪支、弹药、木鞭、牛肉进屋。客人用餐时,忌来回走动。 三、青海省 1.民族与宗教 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有54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仅低于西藏和新疆。青海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其中,有5个藏族自治州(玉树、果洛、 海南、海北、黄南)、1个蒙古族自治州(海西)。 1.民族与宗教 青海是一个多宗教的省份。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和基督教四大宗教在青海都有传播,其中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信教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等几个世居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共有宗教活动场所2100多座(所),宗教教职人员2.9万多人,信教群众200多万人。现有省级宗教爱国团体5个,省级宗教院校2所。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2.民俗风情 青海的民俗风情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的习俗上。如土族重礼好客。凡前来拜访和投宿的客人都会得到热情接待。人们常说:“客来了,福来了!”用上等的茶饭和美酒予以款待。用餐前向客人敬酒三杯,叫作“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启程时在大门口向客人敬三杯酒,叫作“上马三杯酒”。 土族服饰分为妇女服饰、姑娘服饰、青壮年男子服饰以及老年男子服饰。妇女一般穿绣花小领斜襟长衫,两袖由红、黄、橙、蓝、白、绿、黑七色彩布圈做成,俗称七彩袖。发式、“帖弯(至裤子膝下部分套着一节裤筒,已婚妇女是蓝色或 黑色,未婚姑娘为红色)”颜色和额带的不同,常是区别已婚或未婚妇女的标志。 2.民俗风情 “纳顿”节是青海民和地区土族一年一度庆丰收、谢神恩 节日。时间从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一村接一村举行,直到九月中旬结束。 土族忌食马、骡、驴等奇蹄动物的肉;忌在牲畜圈棚内大小便。家里佛堂和寺庙禁服丧者和产妇进入;不戴帽子、不穿长衫的妇女禁在长辈面前行者;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远行或办婚事,清早出门忌碰到空水桶、空背斗及不洁净的 东西,被认为不洁,应返回改日再行。忌进入刚生完孩子、 刚安装了新大门或发现传染病的人家。忌门标志是:大门旁贴一方红纸,插上柏树枝或在门边煨一堆火。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 1.民族与宗教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宁夏回族穆斯林有许多宗教性节日,其中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最为著名。宁夏一些回族居住县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各具特色的清真寺、道堂、拱北、民居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景观。 宁夏清真寺的创建从元代开始,经明、清两代,清真寺的数量和规模得到巨大的发展。清真寺既是伊斯兰教信徒聚众礼拜的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活动中心的功用。拱北是伊斯兰教先贤陵墓建筑的阿拉伯语称谓。道堂是伊斯兰教某分支教领导人礼拜、诵经等的地方。 1.民族与宗教 银川南关清真大寺是一座具有波斯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是银川市回族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 同心清真大寺以汉族式建筑为主体,有兼纳了中亚阿拉伯风格的装饰,是宁夏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 建筑,还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文物建筑。1936年。红军西征时,在这里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族自治 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回族自治政府。 回族简介 族源:回族的来源可以追溯7世纪末,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到中国经商,留居在长安、广州、泉州 等地,在长期发展中融合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大约在明朝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元明以来称“回回”,新中国建立后定名回族。 分布: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全国绝大多数县市都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要聚居区,其次是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现有人口约1058.6万。 回族简介 经济:回族主要从事农业,也经营牧业、手工业和商业。 回族工匠在制香、制药、制革等方面较为著名,尤其以善于经营著称,珠宝玉石业、运输业、加工业、服务业等都是他们的传统行业。“清真小吃”享有盛名。 回族简介 语言文字:回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汉语和汉文为回族的通用语言和文字,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回族保留了大量阿位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受阿拉伯、波斯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吸收汉语文化是回族文化的两大特点,但在共同心理状态、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回族又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宗教信仰: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简介 文化艺术:回族的花儿、重刀武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花儿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民居:回族的民居和清真寺的建筑,基本摆脱了阿拉伯和中亚建筑风格,采纳了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样式。但布局和装修独具民族风格,如清真寺都坐西朝东,圣龛背向正西,不用动物图文,全用花卉、几何图案或阿拉伯文字做 装饰。 回族简介 服饰:由于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回族衣着已经逐渐与汉族基本相同,但仍保留着自己的特点。西北地区的回族男子多衣服肥大,裤长及脚面,老年人扎裤脚,戴青色或白色圆形平顶小帽“号帽”。妇女的衣服上窄下宽,一般长过膝或齐膝盖,戴披肩盖头。男女外出必须戴帽子或头巾,严禁露顶。 回族简介 饮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传统主食,肉食以牛、羊肉为主。如清汤羊肉、羊羔肉、牛羊肉夹馍、羊杂碎汤、酿皮、白水鸡、切糕等。爱吃各种油煎食品,最常见的有油香和馓子。回族人喜爱喝茶,很有特色的“盖碗茶”,有八宝茶、红糖砖茶、 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因都讲究盛在盖碗里而被统称为“盖碗茶”。对肉食的选择比较严格,只吃反刍类偶碲食草 动物,如牛、羊、骆驼肉和食谷物类的禽肉及带鳞的鱼类。 一般不饮酒。 回族简介 节日:回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是开斋节。开斋节又称肉孜节,尔德节,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为斋月,期间只能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一直到新月出现,次日为开斋节,恢复正常饮食。这一天(一般为伊历10月1日),穆斯林聚集在清真寺作礼拜,然后开始节日活动。人们身着民族服装,走亲访友,举行歌舞表演、 射箭、摔跤等活动,一般要延续三天。传统的娱乐方式有“花儿会”。 回族简介 主要禁忌:回族的禁忌习俗的形成与伊斯兰教有关。严禁食猪肉,忌养猪,谈话中忌讳“猪”字;不吃马、驴、骡、狗等动物的肉,不吃自死的禽畜和畜血;禁食没有经过阿訇念经宰杀的牲畜。忌讳在用餐时开玩笑。回族所用水井和水塘非穆斯林不能动手取水,取水容器中的剩水忌倒回水井或水塘中; 更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涤物件。忌说“杀”字,只说宰鸡 宰牛。回族人外出必须戴帽子或头巾,忌露顶。 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民族与宗教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55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等13个。 新疆历史上就是多宗教并存的地区,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道教四种宗教。新疆现有清真寺、教堂、寺院、道观等宗教活动场所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3万。有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新疆伊斯兰教经文学校等宗教院校8所。宗教团体112个。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承担每年轮训2000多名宗教人士的任务。已翻译出版发行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多种文字版的《古兰经》《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等宗教经典书籍。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礼拜寺。 1.民俗风情 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 塔塔尔等民族构成了新疆独特的民俗风情。这些民族具有相同的信仰(伊斯兰教),有着共同的饮食禁忌和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宰牲节和圣纪节。此外,“偌鲁孜”节是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和塔吉克共有的传统民族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春分,即农历三月二十二日前后。其内容是辞旧迎新,该节日与宗教无关。 居住习俗方面,牧区的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一般春、夏、秋三季住易于 支撑和拆卸的帐房,冬季皆在东营地土房或木屋居住。农区的乌孜别克族和塔塔尔族民居类似维吾尔族民居,牧区则与哈萨克族居民相似。 维吾尔族简介 族源:维吾尔族是一个多元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 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的土著居民,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维吾尔族自称“维吾尔”, 意为“联合”、“协助”。现有人口约1006.9万。 分布:维吾尔族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主要居民,分布在新疆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 维吾尔族简介 经济:维吾尔族善于在盆地和河谷边缘开发绿洲,并开挖地下暗沟渠“坎儿井”,用以灌溉农田,形成独特的绿洲灌溉农业经济。棉花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瓜果生产闻名全国。此外,维吾尔族还擅长园林艺术。 语言文字: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维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文字原用阿拉伯字母,后来创制了拉丁化新文字,现在新、旧文字并用。 维吾尔族简介 宗教信仰:维吾尔族全民信奉伊斯兰教。 文化艺术: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十二木卡姆”(十二部大曲)是古代维吾尔族人民创作的大型民族音乐舞蹈史诗,长期在民间流传,包括古典叙事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组曲和即兴曲340多首。十二木卡姆有“维吾尔音乐之母”的誉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 维吾尔族简介 维吾尔族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动作多变著称。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赛乃姆”“夏地亚纳”是最普遍的民间集体舞蹈形式。民间乐器有独他尔、巴拉曼、热瓦甫、达甫等数十种之多。达瓦孜(高空走绳)是维吾尔族的民间古典技艺。《阿凡提的故事》是维吾尔族著名的民间文学作品,还有古典文学名著《福乐智慧》。“巴扎”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贸易集市,民族风情浓郁。 维吾尔族简介 民居:维吾尔族民居常见形式有阿克塞乃、开攀斯阿以旺等。传统的维吾尔族房屋一般用泥土建筑,开天窗,屋顶平坦, 有较深的前廊。有夏室、冬室之分,夏室在前做会客用,冬室在后做卧室用。室内砌实心土炕,供起居坐卧;墙上开壁龛,内置食物和用具,喜爱在墙上挂壁毯。冬季以火墙取暖,靠墙的一边为待客的上座。大门忌朝西开。 维吾尔族简介 服饰:维吾尔族植棉和棉织业历史悠久,一般都穿棉布衣服,妇女喜穿丝绸。男子穿长袍,称为“袷袢”,右衽斜领,无纽扣,长及膝盖,腰身肥大,用长方巾腰带扎腰。城市妇女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农村妇女多穿色彩鲜艳的宽袖连衣裙,外罩黑色对襟背心。喜欢戴项链、耳环、手镯等装饰品,喜欢画眉染指甲。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 不论男女老少都喜爱戴“尕帕”(四楞花帽)。 维吾尔族简介 饮食: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玉米、大米为主食。喜食瓜果及奶制品,很少吃蔬菜。喜欢喝奶茶、茯砖茶和红茶。有用面粉制成的圆形烤饼“馕”、用羊油、胡萝卜、葡萄干、洋葱、大米做成的民族风味甜味饭“抓饭”(因用手抓食故名), 是节日和待客不可缺少的食品。清炖羊肉、包子和烤肉等, 过年过节或招待贵宾,维吾尔族人以上等食品烤全羊招待。 果肉、果仁、风味小吃烤羊肉串是维吾尔族日常喜爱的食物。 维吾尔族简介 节日:维吾尔族的节日跟信仰伊斯兰教有关,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是维吾尔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在伊历12月10日(公历6月11日)举行。节日清晨,在清真寺或公共场所聚集穆斯林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中午回家杀牛宰羊,招待宾客。 维吾尔族简介 主要禁忌:维吾尔族禁忌习俗跟伊斯兰教有关。忌讳在麻扎(墓地)、清真寺、河坝、伙房等地携带、遗弃不洁物品。 探望卧床病人时忌站在病人头和脚的方向;在屋内坐下时, 要求跪坐,禁止双腿伸直,脚底朝人。衣服禁忌短小,外衣 一般要过膝,裤脚要达到脚面。忌穿背心、短裤在户外活动和做客。吃饭时忌随便拨弄盘中食物或剩食物在碗中。接受物品时忌讳单手尤其忌讳用左手。禁止吃猪、驴、骡、骆驼和狗肉,以及一切自然死亡的牲畜的肉。室外活动时,男子必须戴帽子,女子必须戴头巾或帽子,严禁露顶。睡觉时忌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仰面。 第八节 港澳台地区民族民俗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人喜欢喝早茶,逢年过节喜欢吃发菜和年糕。讲究好兆头,数字“3”、“8”、“6”、“9”与粤语的“升”、“发”、“禄”“、久”谐音,所以最受欢迎。忌讳数字“4”。忌讳称丈夫或妻子为“爱人”,因为“爱人”等同于“情人”。 送花忌讳送剑兰、茉莉、梅花等。忌讳送钟(谐音 “送终”)等。一般不喜欢肢体触碰。忌讳打听个人隐私。香港人喜好打麻将、赌马和六合彩。 香港行人和车辆靠左行驶。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文化是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共融文化。澳门的礼仪忌讳与香港差不多,澳门不喜欢在家里招待客人。 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不喜欢别人打听个人年龄、婚姻和收入等。 三、台湾省 1.民族与宗教 台湾汉族人口占98%,大多是福建省和广东省的移民,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台湾通用的语言是国语,文字是中文繁体字。宗教活动盛行,寺庙多,信徒多,主要是 佛教、道教、基督教。 2.民俗风情 台湾与大陆同宗同文,因此在风俗习惯上非常接近,但也有一些特殊禁忌。台湾人禁送粽子,因为台湾居丧之家习惯包粽子;禁送甜果,甜果在台湾指年糕,是过年的常用祭品;不送手帕,手帕是丧事完毕后主人送给吊丧者的礼物,寓意与死者永别;不送扇子,台湾有“送扇,无期见”的俗语;不送刀剑,意为“一刀两断”;禁送雨伞,“伞”和“散”同音。-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游 职业 资格证 考试 知识点 地方 基础知识 第三 西北地区 各省 自治区 民族 民俗 港澳台 地区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导游职业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民族民俗、港澳台地区民族民俗.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3155876.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315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