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与实词的用法.ppt
《虚词与实词的用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词与实词的用法.ppt(3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实词与虚词的用法1什么是实词: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1、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2、类型:(1)通假字(2)古今异义(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2什么是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常用的有:之、其、于、以、而、则、乃、为、虽、然、斯、乎、耳等。3举例:实词一、通假字1、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二、古今异义:1、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甲地到地。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或量词。古义:舍弃;今义:常用来“委派”“委员”3、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对子侄辈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与女儿。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数词。4一词多义:1 日日中不至中不至 太阳太阳 寒雪寒雪日日内集内集 天天 2、人不、人不知知而不愠而不愠 动词,了解。动词,了解。温故而温故而知知新新 动词,知道、懂得。动词,知道、懂得。3、未复有能、未复有能与与其奇者其奇者 欣赏欣赏 念无念无与与为乐者为乐者 和和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故”指“旧知识
3、”“新知识”2、传不习乎动词做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3、饭疏食饮水名词做动词,“吃”6虚词虚词:常用的“之”的用法(1)助词“的”(2)代词(3)做动词,“到”“往”(4)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5)用在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起提宾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一般可不译。构成“名词+之+动词”的形式。7“而”的用法(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7表示因果关系。(
4、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三)通“如”:好像,如同。8【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9(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
5、”、“可能”。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10【为】(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2以为,认为。3判断词,是。(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4对,向。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11【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4表示时间、处
6、所。译为:于,在,从。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12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3(四)动词1以为,认为。2用,任用。(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7、(六)通假1通“已”,已经。2通“已”,止。14【于】(一)介词。1在,从,到2“在方面”“从中”3由于4向,对,对于。5被。6与,跟,同。7比。15【与】(一)介词。1介词。和,跟,同。2。给,替。3比,和比较。(二)连词。1连词。和,跟,同。(三)动词。1给予,授予。2结交,亲附。3对付。4参加,参与。5赞许,同意。(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16【则】(一)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
8、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17(二)副词。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三)名词。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四)动词。效法。(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18虽“虽”作连词,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1.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可译为
9、“即使”。2.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事实,下面再转入正意。可译为“虽然”。19注意停顿注意停顿(结合课后练习(结合课后练习“一一”)虽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旨也;虽有虽有/至道,弗学,不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善也。是故是故/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能自反也;知困,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能自强也。故曰:教学故曰:教学/相长也。相长也。兑命兑命曰:曰:“学学/学半。学半。”其其/此之谓乎?此之谓乎?自由诵读自由诵读 20翻译翻译(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
10、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
11、:(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虽有有嘉嘉 肴肴(2)弗)弗食食,不知其,不知其旨旨也也(3)虽有)虽有至道至道,弗学,不知其,弗学,不知其善善也也(4)是故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即使即使好,美好,美用鱼、肉做的菜。用鱼、肉做的菜。吃,品尝吃,品尝(味道)甘美(味道)甘美最好的道理最好的道理好处好处所以,因此所以,因此不通,理解不通,理解不了。不了。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
12、道它的好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己也有不懂的地方。212024/6/17周一(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虚词 实词 用法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