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doc
《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doc(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初期火灾的处置与安全疏散和扑救初期火灾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一、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三、初期火灾的处置 四、火灾现场安全疏散的组织与行动要则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大家了解初起火灾报警、扑救、疏散、逃生的基本方法,掌握本单位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要则,增强单位、个人做好消防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时间:3—4课时 方法: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考核检验学习效果。 第一讲、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燃烧常识 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一)燃烧本质和定义:燃烧是物质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从燃烧的定义,不难得出燃烧必须具有的基本特征:一是放出热量;二是发出光亮;三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C+O2=CO2 2H2+O2=2H2O等。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有化合反应、有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多数复杂物质的燃烧,一般都是先受热分解,然后发生氧化反应。 (二)燃烧条件 燃烧的必要条件,即: 1、要有可燃物 可燃物:是指凡是在空气中能够发生燃烧的物质 从物理状态上,有气态、固态、液态。 按化学组成分,有单一元素的可燃物,如碳、氢、硫、磷等和化合物的可燃物,如酒精、甲烷、乙炔等;有的,也可以成混合物状态存在,如液化石油气等。 2、要有助燃物 助燃物:是指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如空气(氧)、所有氧化剂等。常见的助燃物质除了氧气,还有氯气、高锰酸盐、硝酸盐、过氧化物等。 3、要有着火源 着火源:是指凡是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 着火源的种类很多,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机械能等,都可以起到着火源的作用,引起可燃物质的燃烧。 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就一定会发生,在必要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还需要两个充分条件,即: (1)、着火源必须具备足够的温度和热量; (2)、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发生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燃烧的条件可以表述为: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着火源有足够的能量,且三者相互作用。 研究和了解燃烧条件,对于正确地运用灭火方法和火灾扑救,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燃烧过程 (一)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过程 1、固态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 一般情况下,固态可燃物质会按照下列方式发生燃烧: 受热分解(熔化)----蒸发出可燃气体---燃烧---可燃物质燃尽并产生燃烧产物。 同一种固体可燃物,体积越小,颗粒越细,燃烧速度越快。 2、液态可燃物质燃烧过程 液体受热挥发(分解)----燃烧---可燃物质燃尽并产生燃烧产物。 3、气态可燃物质燃烧过程 (1)扩散燃烧(稳定燃烧):即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的过程; (2)动力燃烧(预混燃烧):即可燃气体与空气先混合并达到一定的浓度,遇着火源发生的燃烧和爆炸。 由上述可以看出,可燃物质无论其状态如何,在燃烧发生时,其实都是一种气体燃烧状态。一般情况下,固态物质的燃烧速度相对较慢,而气态可燃物质的燃烧速度最为迅速。 (二)燃烧产物及其对火灾扑救的影响 由于燃烧发生时客观条件的不同,其发生化学反应的程度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可以把按照化学变化的程度,把燃烧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和完全燃烧产物 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物质,这种燃烧叫做完全燃烧。完全燃烧生成的燃烧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水等。 2、不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产物 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产物,这种燃烧叫做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燃烧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最常见的不完全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 3、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和安全疏散的影响 (1)有利的方面 一是大量生成的完全燃烧产物可以阻止或减缓燃烧的进行。 二是可以根据烟雾特征和流动方向,识别燃烧物质,判断火源位置和火势蔓延方向。 (2)不利的方面 一是妨碍人员灭火或疏散行动 浓烟弥漫使现场能见度降低,人员看不清方向。 二是威胁人员安全 许多物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等,导致人员吸入中毒。 三是造成火势蔓延 高温的热气流是导致火灾蔓延扩大的重要因素。 (一)燃烧类型 燃烧主要类型有闪燃、着火、自燃、爆炸等。 1、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能蒸发的少量固体可燃物如石蜡、樟脑、萘等)表面上产生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现象。 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 可燃液体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根据闪点不同,可以将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划分为三类: 甲类:闪点在28C0以下,如汽油、苯、乙醇; 乙类:闪点在28—60C0之间,如煤油、松节油等; 丙类:闪点在60C0以上,如柴油、桐油、润滑油等。 2、着火:可燃物质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遇火源接触引起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 3、自燃: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着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发生的燃烧现象叫做自燃。 本身自燃:由于可燃物质内部自行发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如草垛、煤堆的自燃。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自燃现象。如黄磷的自燃现象。 4、爆炸: 物理爆炸:主要是由于气体或蒸汽迅速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而造成容器爆裂的现象。如气体钢瓶、锅炉等爆炸。 化学爆炸: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伴有巨大声响的现象。 化学爆炸的速度快(每秒数十米至上千米)、威力强、极具破坏性。 可燃气体、液体蒸汽和部分固体可燃物质的粉末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时,均可以发生爆炸。 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气体、液体蒸气或固体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浓度极限。 第二节、 火灾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火灾发展变化的基本阶段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与许多事物一样,火灾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要想有效的控制、扑灭已经形成的火灾,掌握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火灾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是必要和重要的。通过对火灾的科学研究、实验,我们大致可以从一般意义上把最常见的建筑物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熄灭五个阶段。可以用以下的时间—温度曲线表示 室外火灾由于可燃物和空气充足、液体或气体火灾由于其化学反应的剧烈性,往往在起火后很快形成猛烈燃烧,因而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以下,我们着重了解建筑物室内火灾的几个发展阶段: (一)初起阶段 1、定义:一般固体可燃物质着火燃烧后,在15分钟内,燃烧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能不强,烟气流动缓慢,燃烧速度不快,此阶段为初起阶段。以室内火灾为例,火灾在此阶段的表象为火焰局限于室内某一角落或局部,范围较小,窗口、门口等处仅有少量烟气冒出,没有火焰突破建筑外壳。 2、特点:面积小,温度低、速度慢、易扑救。 火灾的初起阶段,是扑救的最好时机,只要发现及时、措施得力,用很少的人力和简单的灭火器材甚至其他工具就能够迅速的将火灾扑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生活、工作、休闲等场所装饰装潢大量采用可燃材料,使得火灾发生后,初起阶段的时间明显缩短,起火后迅速蔓延扩大,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严格按照有关消防规范进行建筑设计、建造和装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发展阶段 1、定义:如果初起火灾没有及时被发现火扑灭,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升高,周围的可燃物质或建筑构件被迅速加热,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即进入了燃烧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大量烟气、火焰窜出门、窗,房盖、局部建筑构件被烧穿,建筑物内部充满烟雾,火势突破外壳向整体蔓延。 2、特点:温度升高,火焰增大,烟气较浓,突破外壳。 从灭火角度看,火灾发展阶段,是灭火的关键性阶段,能否在这一阶段成功的将火灾扑灭,往往决定着这起火灾最终的损失、伤亡。然而,在火灾的发展阶段,控制和扑救相对于初起阶段难度明显增大,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和消防器材,才能奏效,一般情况下,需要由消防人员进行。需要警示的是:如果错过了火灾最佳的扑救时机---初起阶段,任何非专业消防人员冲动、盲目的扑救行动都是极其危险且难以奏效的,不应当不恰当的效仿和提倡。 (三)猛烈阶段 1、定义:如果火势在发展阶段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燃烧时间的继续延长,燃烧速度不断加快,燃烧面积迅猛扩展,燃烧温度急剧上升,气体对流达到最快速度,辐射热最强,建筑构件的承重能力急剧下降,此时便进入了火灾的猛烈阶段。这一阶段的火灾主要表现是,可燃物质全部起火燃烧,建筑顶部或其它构件变形塌落,火焰、烟雾方向性增强,向上抽拔,形成“烟包火”和“飞火”现象,热辐射范围明显扩大,接近火场使人感到皮肤烧灼疼痛。 2、特点: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破坏力大,扑救困难。 扑救处于猛烈阶段的火灾,需要组织较多的灭火力量(包括消防部队、水、电、气、公安、急救、其他专业力量等),使用较多的灭火剂,经过较长时间的奋战,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控制火势,扑灭火灾。如2000年元月11日发生在合肥的庐阳宫大火,仅消防部队就出动兵力400余名,车辆35台,灭火时间5个半小时,持续时间至次日清晨,可见猛烈阶段火灾扑救的困难性与艰苦性。 (四)下降、熄灭阶段:随着燃烧的进行,可燃物减少,逐步熄灭;或由于通风不良,环境内空气(氧气)被渐渐消耗,已经燃烧的可燃物质处于阴燃状态,室内温度降低(500度以下),此时火灾处于下降或熄灭阶段。 二、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热的传播 热传播时自始至终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热传导: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到温度较低的部位的现象,叫作热传导。火灾现场上存在的金属构件等热的良导体,是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的重要途径。如金属管道、金属房梁等构件受热后会迅速以热传导的方式传播热量和温度,引起其周边的可燃物质起火。 预防措施:对受火焰作用的金属构件等采取及时不间断的冷却降温,是预防火势蔓延的有效手段 2、热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能的现象,叫作热辐射。火灾发生时,临近火场的可燃物质在火焰产生高温的烘烤下会很快起火燃烧,导致火势蔓延,就是热辐射的作用结果。 预防措施:一是增加距离,如建筑之间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二是增加受热辐射物体表面的光洁度和使用浅色调表面涂层;三是在火灾发生时,对邻近建筑等实施冷却保护;四是采取隔热材料防护等。 3、热对流:由受热物质的微粒的流动传播热能的现象叫做热对流。热对流现象只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液体热对流会逐步加热整个容器中的液体,致使其体积增大、蒸发速度加快、可燃蒸汽或液体溢出,于明火发生燃烧、爆炸;同时,如果体积和压力增加过快,也会引起容器爆裂;重质油品发生火灾时,由于热对流的作用,往往会引发油品的沸溢和喷溅,危害极大。 气体热对流对火灾扑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被加热的气流遇到可燃物质,会很快引燃,同时,火场上冷热气流的迅速交换会形成“飞火”现象,一旦遇到可燃物,就会形成新的火点,增加火灾扑救的难度。 预防措施:冷却降温,减少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和热交换速度,采取合理的防排烟措施,楼层失火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热气流对着火层以上的影响。 (二)、爆炸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 1、 破坏作用 2、 造成人员伤亡 3、 导致火灾蔓延 预防措施:一是随时注意观察;二是消除可能发生爆炸的因素(冷却降温、加强通风、管治火源、泄压排空等);三是加强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近现场。 (三)、建筑特点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 建筑的形式千变万化,不同的建筑在火灾情况下火势发展变化也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1、 楼层(高层)建筑火灾 由于热对流的影响以及建筑内部的楼梯间、管道井,很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即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要大大超过水平蔓延的速度(热气流向上的速度至少是水平方向流动速度的5倍),应该特别注意着火层以上的人员和建筑安全。 2、 钢结构建筑 钢结构虽然本身不会燃烧,但是在火灾情况下,由于火焰和高温的作用,钢结构内部的应力和强度受到破坏,很快会发生变形甚至倒塌。研究表明,未经防火处理的钢质构件,其温度上升到500度时,强度仅仅为常温条件下的一半,600度时,强度基本丧失,而在火灾情况下,钢质建筑构件达到这一温度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所以,通常我们把无保护层的钢质构件的耐火极限时间定义为15分钟。 3、 有闷顶的建筑 带有闷顶的建筑,如果起火部位在闷顶内部,初期往往处于阴燃状态,火势发展较慢,产生大量烟雾,一旦烧穿闷顶,火势会迅速扩大且内部蔓延情况不易发现,因此,要特别注意观察处于起火部位下风方向、表面没有烟火的地方。 4、 单元式居民住宅 发生火灾后,最主要的蔓延途径有窗、阳台、楼梯间等。 (四)气象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 第三节、 灭火的基本方法 在初步了解了火灾,特别是初起火灾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初起火灾只要发现及时,措施得当,起火单位完全可以迅速予以扑灭,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避免伤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措施得当,扑救成功呢?这有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要正确掌握并运用灭火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且这三个条件必须相互作用。根据这一原理,人们总结出了通过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来终止燃烧的方法,具体地说,灭火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四种: 一、冷却灭火法 1、定义: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质上,使其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最常见的、廉价的是用水冷却灭火。对于大多数可燃物质火灾,都可以用水扑救。如房屋、木材、棉麻、纸张、橡胶等。另外,常用的还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器里喷出的雪花状固态二氧化碳温度低(--78摄氏度),在汽化时可以吸收大量的热,具有良好的冷却灭火效果。同时,作为一种不燃气体,二氧化碳还可以稀释燃烧区域内的空气,有一定的窒息作用。在火灾扑救中,除了直接冷却灭火外,还可以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起火;也可以用水冷却屋架、房梁等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等,防止它们受热后结构变形导致倒塌或爆炸。 2、注意事项:运用冷却法灭火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盲目射水(泼水),避免不必要的水渍损失;二是对于高温物体,不能直接用水扑救,防止产生变形、爆炸。三是区分对象,对于带电、易燃液体、遇水燃烧物品、珍贵档案等不能直接用水扑救的火灾,必须采用其它方法。 二、隔离灭火法 1、定义: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燃烧物体与附近未燃烧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 这也是在火灾扑救中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例如火场上疏散物资、关闭阀门、设置防火堤、开辟防火隔离带、消防队员拆除毗邻火场的建、构筑物等,究其实质,都是隔离灭火法的实际运用。 2、注意事项:一是要迅速(关阀断料、疏散物资等);二是要合理(破拆、开辟防火带等);三是要安全(人物相比,人是第一位,不可盲目冒险) 三、窒息灭火法 1、定义: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氧气)这个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等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 窒息灭火法适用于封闭性较好的有限空间初起火灾的扑救。比如封闭的房间或工艺装置、船舱、烘房、地下建筑等。例如采用石棉毯、湿棉被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用水蒸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充入燃烧区域、用高倍数泡沫充填地下建筑空间等,都是窒息灭火法的实际运用。 2、注意事项:一是燃烧部位较小、容易堵塞封闭,且燃烧区域内没有氧化剂时,才可以采取这种灭火方法;二是采取用水淹没、灌注窒息灭火时,必须考虑物质被水浸泡后不致产生不良后果;三是采用封闭窒息法灭火后,必须采取监控措施,在确认火已熄灭且排除复燃的可能后,方可打开孔洞,以免过早开启孔洞,使大量新鲜空气进入,导致灭火失败;四是采取惰性气体灭火时,必须保证其数量充足,以迅速降低燃烧区域氧气含量,窒息灭火,同时要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 (四)抑制灭火法 1、定义:是一种化学灭火方法, 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和低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终止。 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1211”、“1301”等。 2、注意事项:一是灭火时,灭火剂的数量要充足,准确地喷射在燃烧区;二是在灭火的同时,应当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防止复燃。 第二讲、初期火灾的处置和安全疏散 上一讲,我们探讨了火灾的发展规律以及灭火的基本方法,这对于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初起火灾的处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前面谈到,火灾的初起阶段,是扑救与处置的最佳时机,以合肥市消防支队2004年1至12月份接警出动次数为例,共受理火灾报警1931起,其中到场熄灭或中途返回1159起,占总次数的百分之六十点二。这些数字说明,大多数火灾是可以在初起阶段由群众或义务消防队成功扑灭的。在目前消防站数量较少、专业消防力量还不强的情况下,(合肥市城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125万,按消防站保护面积7平方公里,消防员编制数量千分之二计算,合肥市应建消防站17个,应编配消防队员2500名)正确、及时的处置初期火灾,对于单位自防自救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发生火灾,必须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避免人员伤亡。 初起火灾的处置,是指火灾发生后,在消防队到达火场以前,对刚发生的火灾事故所采取的处置措施,这些措施通常是在单位组织下进行的,包括报警、疏散、灭火、逃生等。以下我们着重从单位自救的角度,进行学习。 一、报警 俗话说“十万火急”,火灾由初起到猛烈阶段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报警早,损失小”,是无数次火灾事故教训的总结,也是火灾发生后,应当采取的首要行动之一。因此,发生火灾后,单位及现场人员应当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1、报警的基本要素:在报告火警时,为了使消防队在到达火场前尽可能多的了解现场信息,准确及时地赶到火场,报警人应当讲清以下报警的基本要素:起火单位名称、详细地址(标志建筑)、着火物质、着火部位、火势大小、人员被困情况、现场化学危险物品情况、报警人姓名电话等,报警的同时,应当派人到单位门口或附近路口接应消防车。通常情况下,在向消防队报警后,还应当迅速通知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 2、报警的基本要求:沉着冷静、语调适中、表达清楚、要素明确。 3、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惊慌失措,只顾扑救;二是心存侥幸,过于自信;三是顾及影响,有警不报;四是认识模糊,阻碍报警;五是缺乏常识,不知号码;六是恶意骚扰,谎报火警。以上种种问题,在主观和客观上,均严重延误了报警时间,往往使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最后酿成重大、特大火灾。其中有些行为,不仅仅影响报警的及时性,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疏散 1、疏散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所谓疏散,广义上说,就是指在火灾发生时,使身处火场内部的人员迅速、安全的离开现场,免受伤害的有组织的行动。我们知道,火灾不仅仅给人民的财产、社会的稳定带来影响,而且还直接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发生的许多重、特大火灾事故,几乎无一例外地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这些事故告诉我们一个既简单明了,又迫在眉睫的事实-----做好火灾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是单位,特别是消防保卫重点单位,尤其是人员聚集的各类场所的重要职责,是“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社会道德的直接体现,必须得到坚决的贯彻和落实。 2、安全疏散的基本要求: 一是组织健全,责任明确 公安部61号令,对单位消防安全组织的建立作了明确的规定,第三十九条更是具体规定了单位必须建立灭火、应急疏散的组织机构。只有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才能在火灾突发的紧急情况下,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具体到相关单位而言,就是要在平时,根据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火灾部位及其后果,综合分析火灾时人员可能滞留的最不利情况,建立由单位领导负责,各相关部位、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应急机构,定人定岗明确职责,做到每个可能有人滞留的部位都有人负责、每个通道都有人开启和引导,以保证在火灾情况下,安全疏散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二是设施完备,运行正常 建筑消防设施,按照其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报警、监控、灭火、疏散等,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是指疏散通道(楼梯)、疏散指示、应急照明、防排烟等,这些设施共同构成了火灾情况下,人们安全迅速逃离火海的“生命通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人员疏散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一定要落实责任制,确定专门的维护、值班人员,经常检查、定期运行,确保其运转正常。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就是因为火灾发生后,所有本应正常开启的疏散通道均被无情的锁住,最终造成了325人死亡的惨痛教训。 三是制定方案,演练经常 为了使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单位结合自身的场所、功能、岗位、人员的实际,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必要和重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说的都是这个道理。预案的制定一要符合实际,二要便于操作,三要广为宣传,四要定期演练。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要立足本单位实际,基本内容应当包括: (1)、单位基本情况和建筑布局 (2)、应急疏散组织及人员分工职责 (3)、各部位应急疏散通道及相关设施的情况 (4)、火灾发生时人员召集方式及信号 (5)、灭火器材或固定灭火设施的分布 (6)、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其处理措施 需要强调的是,在确定人员分工时,每个岗位至少要安排2人以上,以相互协助,防止发生意外。 3、组织安全疏散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火灾发生后,在立即组织报警和灭火的同时,应当安排力量做好火场内部人员的安全疏散,通常,安全疏散应当按照以下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进行: (1)负责安全疏散的人员迅速到达相应位置,检查通道、照明、防排烟等设施的运转情况(手动时,应有专人负责开启),做好引导准备; (2)以适当的方式(告知或不告知)通知现场人员迅速有序地离开,并由专人负责各自区域内人员的带领、引导、督促、扶助等; (3)特别注意检查客房的卫生间、阳台、走廊尽端、地下室内、着火层以上、墙脚桌下等相对隐蔽部位有无人员被困或昏迷; (4)在组织疏散时,要通过喊话、手势等不断稳定人员情绪,引导人员有序行进,迅速离开,尽量避免人流相向行进和拥堵; (5)仔细确认人员离开现场情况,在条件允许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入内部搜寻;如果火势猛烈、烟雾很大,应当及时撤离,并将火场内部人员被困的位置、数量、通道等情况告知前来救援的消防员。 三、灭火 1、利用建筑消防设施灭火 建筑消防灭火设施(主要是自动喷淋、室内消火栓以及其他灭火系统),是扑救初期火灾的首选。一是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保证其运转正常;二是一旦发生火灾,应由专人负责开启并检查;三是要正确使用 2、利用灭火器材灭火 单位配备的各类灭火器材,在初起火灾的扑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一是要按照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二是所配备的器材必须符合灭火对象的要求;三是定期检测、更换,做好维护保养;四是要正确熟练地使用(灭火器的管理与使用,将在以后的内容里介绍) 3、利用简单工具灭火 如果本单位及没有安装固定灭火设施,又没有配备灭火器材,在火灾发生时,还可以利用身边可供利用的简单的工具进行灭火。如:用脸盆接水、湿棉被覆盖、湿拖把、衣服扑打、沙土掩埋等等,在平时应当有意识的积累这方面的常识,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发挥有限工具的最大灭火作用。 4、协助消防员灭火 扑救火灾,是一项艰苦、复杂、危险、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通常情况下,不提倡非专门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盲目冲入火场灭火。这里所提的协助,一是向消防员的提供尽可能详尽的火场信息;二是在消防员的保护下,带领、指引消防员到达相关位置,开展供水、登高、救人、灭火行动。 四、自救与逃生 相对于疏散,火场自救是指火灾情况下,本人被困火场时,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救助行动。实践证明,掌握必要的火场自救与逃生本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自身的安全。可以说自救意识与逃生本领是打开“生命通道”的“金钥匙”。那么,在火场中如何逃生自救呢?归纳的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环境:火灾情况下,由于烟气、黑暗等因素,导致能见度大大降低,而研究和实践表明,人在熟悉环境中顺利行动的最低能见度不能小于 5米,而在陌生的环境里,这一数据增加为30米。换句话说,要想在火灾时顺利离开着火建筑,就必须熟悉身处的环境。熟悉环境的内容,主要有:熟悉方位、熟悉通道、熟悉标志、熟悉设施等。 2、冷静迅速:身处火灾现场,大多数人都会出现慌乱紧张、判断和控制能力下降,加上人类具有的“从众本能”,会盲目跟随他人行动,往往导致通道拥堵、相互践踏、难以顺利脱逃。因此,火灾时保持思维和情绪的冷静和沉着,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和自救方法,脱离险境。同时,一旦遇到火灾,应当毫不犹豫地立即离开现场,切忌心存侥幸、护财心切、害羞怕丑等坐失良机,酿成悲剧。 3、借助器材:用于火场自救、逃生的除了建筑消防设施(通道、防排烟、防火卷帘等)、逃生器材(缓降器、逃生面具等)、消防器材装备(救生绳、梯子、登高设备、气垫等)以外,还应当利用现场一切可供利用的物品:如用湿毛巾或同类物品保护口鼻,防止烟气侵害;用湿棉被、毛毯、衣服等保护头部和身体,冲出火海;将窗帘、床单、台布、被罩等撕开拧成绳索,从高处滑下,或利用落水管、避雷针等逃生。要想做到有效地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器材逃生自救,就要在平时做个“有心人”,并辅以适当的训练,方能起到好的效果。 4、正确行动:“水火无情”,在浓烟弥漫、火焰肆虐的火场,任何盲目的行动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掌握必要的火场行动要则时极其重要的。(1)低姿前进,匍匐爬行。火场上,烟气距地面通常有一定的距离,采取较低的姿势甚至爬行,可以使呼吸器官避开烟气,保证安全。(2)浇湿全身,迅速通过。如果通道的某一段被火封住,但烟气不浓,有可能快速通过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3)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用于在黑暗中摸索前进,避免坠落,有条件时,可以借助木棍等充当探棒。(4)左进右出,掌握方向。指的是在较为陌生的火场内部行动时,用手沿墙摸索前进,一旦发现错误,可以立即折返,避免迷失方向。(5)沿墙行动,防止倒塌。主要是防止建筑墙体突然倒塌伤人。(6)保持清醒,行动有序。逃生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保持清醒镇定,形成稳定有序流动的人流,避免混乱、拥挤给人员疏散造成的影响。以上是火场行动的几种基本的方法,在实际运用时,要根据情况的不同,灵活、综合的加以运用。 5、坚定信念:在生命受到浓烟烈火威胁时刻,必须要保持高度清醒,坚定逃生自救的信念。冷静观察周围环境和火势特别是烟气蔓延发展的方向,回想自己掌握的逃生自救常识,临危不惧地确定逃生方案并大胆尝试,千万不能思维混乱,精神崩溃,坐以待毙。 6、团结互助:危难降临之时,与身边的人精诚团结,共同抗争,是人类美好情操的一种体现,更是火海逃生的客观要求。 7、避难待援:一是利用建筑本身的避难层、避难间躲避火灾威胁,这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法;二是如果建筑未设避难层(间),或者由于某种原因,难以到达避难层(间)的情况下,人员逃生方向应该按照以下顺序选择,即首先设法到达着火层以下,一般情况下,如果到达着火层以下,则可以被认为成功逃离;如果不能实现,则可以向着火层以上的平台、阳台等处暂避,等待救援。这种行动是危险的,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烟气和火势发展的因素;如果既不能迅速到达着火层以下,有因为火势太大,不能向上疏散,火势随时可能危及自身时,可以采取用湿的物品堵塞所有门缝、孔洞防止烟气进入,同时不断向迎火的门、窗上浇水降温,淋湿室内可燃物品,延缓火势向房间蔓延的速度,为消防员救助赢得时间。无论在哪里等待救助,都要采取必要的方法,向外发出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如:使用电话、投掷较大的柔软物品、高声呼喊、敲击建筑构件、用电筒、火机发出信号、摇晃衣物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是被困人员尽快获得救助。 8、绝路求生:这是一种万不得已、极其危险的方法。“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火势已经对人的生命构成极端的威胁而又没有其他任何办法躲避、逃生、刻不容缓的情况下,身处较低楼层(一般认为极限高度为三层)的人员在万不得已时,可以冒险选择跳楼逃生。在跳楼前,可以先向地面投下一些柔软物品(棉被、床垫、大衣、枕头、座垫等),以缓冲下落的冲力;跳楼时,用手攀住窗台、阳台等,尽量缩短与地面的距离;同时注意保持姿态,使头部朝上,垂直下落。需要重申的是,这是一种以生命做赌注的逃生方式,对于身处三层以上的人员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在三层以下,只要有一线生机,都应当忍耐等待救援,不要冒险跳楼。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燃烧 火灾 基本知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