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与沉沦:《哈姆雷特》中“珍珠”的基督教阐释.pdf
《救赎与沉沦:《哈姆雷特》中“珍珠”的基督教阐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赎与沉沦:《哈姆雷特》中“珍珠”的基督教阐释.pdf(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87 第40卷 第4期 Vol.40 No.4 2023年8月 Aug.,2023救赎与沉沦:哈姆雷特中“珍珠”的基督教阐释李东军(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创作于 1601 年前后,其故事原型可追溯到 12 世纪萨克索 格拉马迪克斯(Soxo Grammatiou)创作的丹麦史(Historiae Danicae)后由法国作家贝勒福雷(Belleforest)收入悲剧历史故事(Histories Tragiques),1608 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出版,名为哈姆雷特的历史(The Hystorie of Hamblet)1。不过,莎士比亚参考的版本极
2、有可能是已佚失的剧本乌尔哈姆雷特2。哈姆雷特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研究成果蔚为大观。由于历史语境、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世界各国对剧中的主题隐喻有不同理解,例如“俄狄普斯情结”、“存在主义”解读、“内在自我成长”等3,不一而足。海伦 加德纳(Helen Gardner)将莎士比亚的悲剧称为“基督教悲剧”:“莎士比亚戏剧的确以最为优美动人的形式表现了显然是基督教的观念它的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特点,都是与基督教的宗教感情和基督教的理解相联系的”4本文取基督教视角,透过“珍珠”意象尝试对 哈姆雷特 的主题思想进行重构。诺思洛普 弗莱(Northrop Frye)在伟大的代码(The Great Code)中
3、将圣经故事的叙事模式称为 U型结构,遵循“乐园犯罪惩罚忏悔得救”的叙事结构,“一系列的不幸和误会使情节发展到危难的低点,此后,情节中某种吉利的线索又使结局发展为一种大团圆”5。至于哈姆雷特是否也存在这种隐性的“U 型结构”,关键在于国王克罗迪斯投入酒杯的“珍珠”(毒药)是否就是宗教隐喻,“珍珠”(pearl,古英语为 unio)这个隐藏密码往往被研究者忽视。若能解开“珍珠”代表“圣餐礼”(union)(也暗指“与神同在”)的密码,那么该剧的“救赎”主题便会清晰显露出来,意味着哈姆雷特、葛忒露德、莱阿替斯等人通过“死亡”完成了自摘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创作于伊丽莎白时代末期,当时的英国新教经历了
4、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天主教复辟以及宗教和解之后站稳了脚跟。该剧体现出莎士比亚受到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表现出由早期人文主义向基督教思想的回归倾向。文章通过对哈姆雷特剧本中“亡魂显灵”“珍珠与圣餐礼”“沉默与献祭”等意象的重构,将复仇悲剧主题阐释为宗教意义上的“大团圆”,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死”是主动“献祭”行为,为所有“犯罪”的丹麦人赎罪,使“脱节了”的社会恢复应有的道德秩序。关键词: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珍珠;救赎;基督教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31(2023)04-0087-08收稿日期:2022-10-21作者简介:李东军(1967),男
5、,辽宁开原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日比较诗学与日本近代文学。引文格式:李东军.救赎与沉沦:哈姆雷特中“珍珠”的基督教阐释 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3,40(4):87-94.DOI:10.16217/ki.szxbsk.2023.04.009 88 第40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我救赎。例如,王后葛忒露德替哈姆雷特喝下毒酒,死前提醒王子酒中有毒;莱阿替斯临死前“忏悔”并说出真相,与哈姆雷特达成“和解”,灵魂得到净化;相反,克罗迪斯拒绝救赎,将毒药涂抹在比武用的剑尖,并用毒药冒充象征高贵神圣的“珍珠”,企图毒死王子,这是自甘“沉沦”,其用心何其险恶。最终他被王子用“毒剑”和“毒酒
6、”杀死,得不到上帝的宽恕,他的灵魂只能堕入地狱。一、“复仇”延宕莎士比亚借助先王的亡魂显灵,将哈姆雷特的叔父克罗迪斯谋杀先王的犯罪事实交代清楚,叮嘱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第一幕第五场中,先王灵魂对王子说道:“我是你父亲的灵魂你就替他报惨遭谋杀的冤仇。”哈姆雷特说道:“赶快告诉我,我要插起翅膀,快得象思想,象一往情深的怀念,马上去报仇。”636-37虽然王子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是将信将疑的,随后他通过“剧中剧”的方式对克罗迪斯进行试探,从克罗迪斯的“脸色大变”“旋即离场”等反应得到了印证。但王子并没有马上实施复仇,反而是等待对方对自己下毒手,最终同归于尽。如果不从宗教视角解读,这种情节设定很不合常理,
7、因为原型的王子(丹麦史)复仇时没有丝毫犹豫。因此,莎士比亚“复仇”延宕的叙事策略应该另有目的。表面上看,莎士比亚塑造了王子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人物性格。第三幕第一场中,尽管哈姆雷特还不能确定国王克罗迪斯是否有罪,但他那句著名的模棱两可的台词却使观众认定克罗迪斯有罪。“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卞之琳译为“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682,这句直译的台词使人费解,主语是王子哈姆雷特自己还是克罗迪斯?王子是因为怕死而不敢杀死国王复仇吗?我们对照一下日本的译本,1909 年坪内逍遥译为“存(活)还是不存(活),这是一个疑问”(存、存、疑問),1933
8、 年他又改译为“(活)在世上,还是不(活)在世上,这是一个疑问”(世在、世在、疑問);2003 年河合祥一郎译为“应该活着,还是应该死,这是一个问题”(生、死、問題)。7日本出版了 20 余种哈姆雷特译本,其中河合祥一郎的译法最为直白,但疑问仍然存在。如果这句话的主语是哈姆雷特,那么“活下去还是不活”便可以解释为是否复仇,王子想活下去便不复仇,弑君复仇等于求死。“复仇”是莎士比亚的叙事策略与观众们的理解;相反,将主语解释为国王克罗迪斯,则可以理解为“国王活着,还是国王死”。对于观众而言,两者并无太大区别,因为他们都急切地期待王子复仇。本文认为,这句台词中隐藏了莎士比亚“延宕”叙事的真实意图,“
9、复仇”只是讲故事的叙事策略需要,其真正目的在于宣扬基督教教义,恢复失序的道德伦理。因此,第三幕第三场中,当王子有机会杀死克罗迪斯时,因对方正在忏悔,王子的复仇出现延宕。“啊,我的罪恶是臭气熏天了因为犯杀兄的罪行!我不能祷告”6108克罗迪斯这几句忏悔暴露了他杀死国王的罪行。但哈姆雷特转念一想:“这需要算一算。一个恶汉杀死了我的父亲,我这个独生子把这个恶汉却送上天堂。噢,这倒是报德,不是报仇!收起来,我的剑;等一个更凶的机会那才砍倒他,叫他的两脚跟踢着天,叫他的灵魂象地狱一样的漆黑,直滚进地狱。”6110第三幕第四场中,因为误以为克罗迪斯躲在窗帘后面,王子将偷听他与王后谈话的波乐纽斯杀死,导致哈
10、姆雷特的未婚妻莪菲丽亚精神失常、溺水而死,她的哥哥莱阿替斯由此也与哈姆雷特反目为仇。一方面,这样的情节安排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使剧 89 2023年第4期情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毕竟波乐纽斯是一个小人与帮凶,如果哈姆雷特与其女儿结婚便是不合时宜的。莎士比亚要塑造的王子形象必须完美无缺,不能有任何道德上的瑕疵。即使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哈姆雷特也只是“消极”地等待复仇时机,他的复仇并非只是杀死克罗迪斯,而是要达到一种救赎的“效果”,这样才能让好人的灵魂上天堂,包括在地狱中受折磨的先王,更要让恶人受到惩罚,最终恢复“脱节了”的道德秩序。所以,“复仇”的延宕并非是哈姆雷特惧怕死亡。第一幕第四场中,“
11、我把生命看得不值一枚针;至于我的灵魂,既同它自己一样是不朽的”634中世纪的欧洲人相信灵魂不灭,好人上天堂、恶人下地狱。王子向亲叔叔克罗迪斯复仇,想让其灵魂下地狱并非易事,因为简单的“弑亲”反而会将其灵魂送上天堂,只有等他再次作恶时杀死他才能达到真正的复仇目的。从宗教意义上说,王子误杀大臣波乐纽斯、间接害死自己的未婚妻,克罗迪斯毒杀王兄、与王后(兄嫂)结婚(乱伦),他们都有“罪”,必须以“死”“赎罪”,尤其是哈姆雷特的“死”更具殉教性的“献祭”意义。不同之处在于是“忏悔”,还是“沉沦”。克罗迪斯虽有“忏悔”之意,但仅停留在口头,他接二连三地对王子下毒手,最后一次将“毒珍珠”投入酒杯,结果王后替
12、王子喝下毒酒而死。那么,哈姆雷特杀死恶贯满盈的克罗迪斯,并诅咒他的灵魂下地狱,王子自己也被毒剑刺伤而死,他与恶人克罗迪斯同归于尽就是一种“献祭”,他为所有人,包括被毒死的父王而“受难”,同时也是在为自己“赎罪”。在上帝面前,每个人都是有罪的。这种赎罪观念为中世纪的欧洲民众所普遍接受。先王的灵魂对王子说:“我的时间快到了,我必须马上再回到琉璜的烈火里去受尽熬炼。”635 12 世纪的天主教最初提出“炼狱”概念,它是净化人罪恶的地方。马丁 路德(Martin Luther)95 条论纲中的第 10 条对其提出疑问,因为圣经中没有关于炼狱的记载,但他的新教改革不是否定“炼狱”本身,而是反对罗马教廷为
13、敛财推出的“赎罪票”8。英国的安立甘宗属于新教,但它吸收了旧教(天主教)的某些教规,接受了“炼狱”和“涂膏”(施涂油礼)。先王灵魂告诉王子自己遭毒杀的经过,将克罗迪斯比喻成咬人的“毒蛇”,而且还是“乱伦通奸的禽兽”。然而,令先王最难以忍受的是他“来不及举行圣餐礼,忏悔,涂膏,来不及结一结清楚,就叫我算了帐,不管我满头是未清未净的红尘”639。由于被克罗迪斯毒杀,先王的灵魂没有来得及接受“涂膏”,被迫在炼狱中洗清“罪孽”。按照天主教的说法,神父为临终的人祷告,求主赦免其罪,并接受其灵魂进入天堂,然后用油涂其前额,口中念道:我用油涂你,以圣父、圣子及圣灵之名,阿门。先王在炼狱中受的难不是简单的复仇
14、就可以解决的。因此,王子先用毒剑刺克罗迪斯,再将毒酒灌入其口中,诅咒其下地狱。只有恶人彻底受到惩罚,恢复新的道德秩序,先王的灵魂方能得到拯救,这便是莎士比亚复仇延宕的叙事目的。除了“炼狱”外,莎士比亚还让先王灵魂说出了一番奇怪的话。先王虽然对亲弟毒死自己一事表示愤怒,但又说道:“谋杀是最恶毒不过的,可是那一下更恶毒,更伤天害理。”637王后改嫁小叔子的行为令他极度愤怒,甚至超过他对“谋杀”本身的愤怒程度。这种情节并不合理,当时的英国法律没有禁止女性再婚,民众对女性再婚的态度相对宽容。都铎王朝超过 69%的贵族在丧偶后都会再婚,寻找第二任妻子或丈夫。9那么,唯一的解释是作者另有意图。先王灵魂继续
15、说道:“那一个通奸乱伦的禽兽,就凭他诡计多端,花样百出骗上了我那位最显得贞洁的王后可是无论你怎样进行复仇,别玷污你的心灵,对你的母亲也不可有所不利。让她由天罚,让她受那些长到她内心的荆棘无情的刺痛吧。”637-39在克罗迪李东军:救赎与沉沦:哈姆雷特中“珍珠”的基督教阐释 90 第40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斯弑兄篡位这件事上,王后葛忒露德即便没有直接参与,但是嫁给自己的小叔子,这在传统礼教看来就是“乱伦”。莎士比亚暗讽道德秩序“脱节了”。另外,先王告诫王子不要对母后不利,如果王子杀死王后,便是“弑母”。然而,王后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她挡下克罗迪斯给哈姆雷特的酒,替王子喝下“珍珠”毒酒。面对
16、克罗迪斯的劝阻,她说:“我一定要喝,陛下;请陛下原谅。”6181王后为什么坚持要喝呢?其实是作者莎士比亚让她喝下毒酒,为其“乱伦”行为“赎罪”。克罗迪斯两次催促王子饮酒,警觉的哈姆雷特都找借口推辞,并且也没有阻止王后喝酒。从剧本来看,的确没有写明王后知道酒中有毒,但她坚持喝下毒酒,且中毒而死,这就足够了。这正是哈姆雷特等待的机会,等到了克罗迪斯罪行的实施。对克罗迪斯来说,“My crown,mine own ambition,and my queen”(王冠、野心、王后)是他最看重的三个利益。与王冠相比,王后不可能排在首位,他出于政治目的而与葛忒露德结婚在外敌环伺的情况下,他的即位名不正、言不
17、顺。相反,哈姆雷特才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然而先王灵魂并没有提及此事,而且哈姆雷特对王位继承权被剥夺也没有提出过异议。这种情节同样不合常理,伊丽莎白王朝时代对于王位继承人的选择非常谨慎,想必当时的英国观众在观看哈姆雷特时也有同样的感觉。哈姆雷特对母后改嫁极其愤怒,难道他没有意识到这段婚姻含有政治目的吗?他当然懂得其中奥妙,他当不当国王无所谓,但母后改嫁王叔则是“乱伦”,这令他无法接受,甚至想要自杀。其实,莎翁有意忽视了王位该由谁继承这个问题,刻意强调“乱伦”,虽然当时的英国法律并不禁止叔嫂结婚,但违反了基督教教义才是关键所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影射了当时的英国社会。1588 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
18、敌舰队,鼓励海上贸易,对外开展殖民扩张,确立安立甘宗为英国国教,摆脱了罗马天主教的控制,实行政教一体的统治,这一时期被称为英国的“黄金时代”。英国国教与欧洲大陆的其他宗派相比,具有传统性、包容性和折中性,从而使其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特殊的宗教形势10。然而在伊丽莎白一世向詹姆士一世过渡的时期,社会矛盾重重,危机不断,物价飞涨。“伊丽莎白在 1593 年、1597 年和 1601 年试图从议会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的时候,面对的却是一个难以驾驭的议会。”11政治斗争引发社会动荡,政府深受债务危机的困扰。1415 世纪英国社会物价基本稳定,16 世纪初物价开始飞速上涨,到 17 世纪初上涨了 5 倍。1
19、2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否定神权,民众的自我意识得到启蒙,但同时,人的私欲没有了宗教道德的约束越来越膨胀,引发了道德秩序的崩坏与罪恶的滋生。因此,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思想感到失望,他的早期创作以喜剧为主,充满人文主义思想,宗教神学观念被抛到脑后,作为成熟的人文主义者,他完成了对基督教观念的反叛;而他的后期创作则以悲剧为主,从反叛基督教又回归到了基督教。13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哈姆雷特使用了大量圣经语句以及基督教教义的词语,不仅深化了作品主题,而且也为我们的解读提供了线索。表面上看,哈姆雷特表现的是为父报仇的主题,哈姆雷特、莱阿替斯、小福丁布拉斯三人都要为父报仇,当然三人的结局各不相同。哈
20、姆雷特与莱阿替斯临死前达成和解,化解了仇恨;小福丁布拉斯的杀父仇人是先王老哈姆雷特,他与哈姆雷特成为好友,哈姆雷特留下遗嘱,让小福丁布拉斯成为丹麦的新国王。尽管基督教宣扬“宽恕”思想,化解“仇恨”,但哈姆雷特并没有“宽恕”不知“忏悔”的克罗迪斯。因此,哈姆雷特的真正主题不是“复仇”,而是恢复丹麦社会“脱节了”的道德秩序。91 2023年第4期二、珍珠与圣餐礼哈姆雷特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同时也深受基督教思想的熏陶。他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对人类持有美好的看法,高呼:“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665此外,他对人际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代替注重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姆雷特 救赎 沉沦 珍珠 基督教 阐释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