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设计:基本要点、设计理路与呈现样态.pdf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设计:基本要点、设计理路与呈现样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设计:基本要点、设计理路与呈现样态.pdf(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29 期*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知识观的代际差异与时代转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SJZD039)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徐广华(1994-),男,山东临沂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姻徐广华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不仅引领着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为学习活动最终的评价提供了可视化的判断依据。合理有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应能够反映真实情境、指导活动开展、承载学科知识、预测学习表现。因此,在目标设计过程中应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找到所跨学科间的目标确立交叉点;依据主题学习任务,将目标细化为可操作化的具体步骤;从现实学情出发,
2、为目标厘定适宜的范围。为了让目标更清晰地呈现,目标的表述应包含基本要素、满足基本语式,不同活动阶段的目标之间需做好连续与过渡,且无论目标如何表述,都不能背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关键词:核心素养;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知识本位引用格式:徐广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设计:基本要点、设计理路与呈现样态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29):13-17.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1004-633X(2023)29-0013-05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知识不再只以固定不变的姿态呈现于书本之上,而是随时随地隐匿在日常生活中,仅依靠课堂
3、讲授很难带领学生进入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动态化的知识不再是简单的符号累积,而是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手段,当学生只能获得记忆中的静态知识时,知识是难以被应用的。随着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重心从“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强化“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方式。然而,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设计过程中仍存在着目标定位的模糊或随意化问题,以间接知识的掌握为目标的唯一内容,缺乏素养导向下的周密考量,无法将素养培育落实、落小、落细1。据此,应清晰地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基本特征、设计理路与呈现方式,以更好地引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发生
4、。一、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不仅引领着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为学习活动最终的评价提供了可视化的判断依据。据此,承载学习任务是目标存在的原则,依托现实情境、创设驱动性问题是目标实现的方法。与此同时,目标要最大程度地预测学生的学习表现,并以此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的参照。(一)反映真实情境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旨在加强课程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突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总体育人旨向。“认识是世界走向人,人因世界而改变;实践是人走向世界,世界因人而改变。实践是人将自身本质力量作用于外部世界,使外部世界发生某种改变的行动。”2因此,目标不能架空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对知识的认知停
5、留在抽象的世界,必须与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现实世界相联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设计:基本要点、设计理路与呈现样态教育理论与实践栽澡藻燥则赠 葬灶凿 孕则葬糟贼蚤糟藻 燥枣 耘凿怎糟葬贼蚤燥灶第 43 卷(圆园23 年)第 29 期 第 13-17 页灾燥造援 43(圆园23)晕燥援29孕13原孕17*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系,要从“虚空的生活”走向“情境的生活”。“情境的生活”,第一,要选择来源于现实的生活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完成目标的动力源。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语言描述、视频呈现或现场模拟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来引导学生解决虚拟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受制于学生认知能力与水平,不同的学生对学
6、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不一样。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出发,能够触发学生对问题的感知与理解,吸引学生主动探寻解决问题之道,“做中学”的理念才能得到体现。第二,要以在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作为目标完成的理想终点。目标中体现出的对学生现实情境的观照,是激发学生探索现实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来源。所确立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同时亲自动手设计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也是强化学生问题发现与解决意识的过程。这样的目标是为了解决真实的问题而确立的,遵循了素养导向的目标价值取向。(二)指导活动开展目标的确定是为了有序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也为了让学生在参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有明确的指引。一方
7、面,要区别于学科教学的知识本位目标设计,在目标内容上体现出跨学科的优势。依据主题任务的不同,合理将所跨学科的知识点融合于一个主题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学科知识的必要性,并利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同时将所跨学科知识散布于主题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中,随着问题情境的深入,要不断充实所能应用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目标是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所能实现价值的期待,也是对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结果的预判。目标必须是主题学习活动进行所依循的主线,所跨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各自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各学科之间怎样配合才能让活动顺利进行、学科知识与主题活动怎样做到互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经历
8、哪些阶段才能将学科知识融入现实问题等,都需要目标引领。此外,为了让目标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方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一定要有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是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的前提,其表述一定要清晰,要让学生知道为了实现目标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且驱动性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超出学生实际能力的范围,也不能超脱现实凭空想象,要基于一定现实基础来表述。因此,在学生完成驱动性任务时,最好可以从周边找到可以利用的资源,以便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顺利进展。(三)承载学科知识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要承载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并能够生发出其他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等。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要体现出
9、“跨”的含义,因此,要包含其他所跨学科的知识点,以这种多学科知识组合的形式,为学生习得更高阶的知识和技能打下根基。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学科知识的关联与重组中提炼现实议题,设计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其旨趣在于实现学生与周围世界的沟通和联结,契合核心素养对“社会担当”的要求,引发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观照,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与家国情怀3。素养取向展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设计立场,关照到学生依托跨学科主题学习所能实现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发展,从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的知识本位的目标取向。所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旨在打破学科知识的“箱格化”,以综合化的内容与方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来讲:一方面,学科知
10、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符号载体是教学存在的前提,脱离学科知识谈论跨学科是没有价值意义的。但随着“学科知识的发展主要运用分析性的思维方式,即将研究对象不断细化,从而得到更加细致的知识”2,导致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再紧密,彼此处于孤立的状态,使本应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的知识变成了符号化的事物,逐渐远离学生所熟悉的现实场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克服这种知识分离的弊端,基于学科知识去寻求跨学科的联合,从而增强知识的综合性与实用性。另一方面,综合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放眼于学生的生活,知识的获取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之一而非全部,目标的立足点是学生面对的具体的学科问题。在解决学科问题时,单一的学
11、科知识并不能很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因此,必须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同时,知识只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手段与思路,解决的过程需要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知识与问题情境进行结合,综合判断并选择最终的解决方案。(四)预测学习表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要能够预测学生的学习表现,把握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具体收获。素养的体现需要有具体的行为,素养的提升也需要有标准。学生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最终达到何种水平才能够凸显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这需要通过目标来加以预判,同时也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提供参照。此外,目标还要一四14第 29 期包含学生在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后能够呈现出什么样的学习
12、成果,以具象化的作品来展示目标的完成程度。泰勒曾对目标与评价的关系有过如下阐述:“评估的程序始于教育计划的目标。因为评估的目的就是要看这些教育目标在多大程度上被实现了,因此有必要采用一些评估程序,以找到每种主要教育目标所隐含的每种行为的证据”4。可见,课程目标在评价过程中可起到先验的作用,虽然不能代表评价的全部方面,但目标所呈现出的内容必须在评价中找到具体的依据。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要对学生具体收获哪些知识、获得哪些技能、通过何种活动、如何参与学习过程、在跨学科主题学习后提升了哪种素养等作出具体的描述,这样才可以给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提供一个抓手,得到明确的反馈信息与改进策略,避免整个跨学科主题
13、学习活动流于形式。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设计理路较之以往的课程目标不同,新版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功能诉求不限于“掌握”“知道”“会做”等外化表现,更着重于将人的发展或人的素养作为目标指向。因此,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设计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将本门课程看作是统一的育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其他课程分工合作协同完成育人任务”5。(一)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轴确立目标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所跨学科中的核心素养表现有清晰的把握。要依据各学科特点发挥其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功能作用。一方面,需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等方面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从思维
14、水平、逻辑论证、科学推理等方面锻炼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的跨学科实践案例“节能环保小屋的设计和模型制作”中,目标便表述为“初步形成能量观念,用物理和跨学科的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践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这样的目标中既包含了使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培养,也通过一些人文知识的渗透让学生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以此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其次,要找到所跨学科之间核心素养要求的共通点。课程标准中不仅包含课程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更提供了明确的总体目标。新课程标准强调,无论开展何种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15、,其根本目标是为了育人,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确定首先需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找到各学科之间核心素养要求的交叉点,才能兼顾到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实现有效的“跨学科”。教师可以从不同学科的大概念中选择共通的大概念,“遵照大概念大主题主问题活动序 的逻辑结构,各学科利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纵向梳理各个学段的知识点,从整体框架上厘清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设计成活动序列”7。(二)以主题学习中的任务为依托确立目标跨学科主题学习由不同主题的学习任务组成,所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设计需要考虑不同主题学习任务的要求,体现问题导向。围绕具体的主题确定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跨学科 主题 学习 目标 设计 基本 要点 理路 呈现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