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期末考试试卷.doc
《热学期末考试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学期末考试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热学》期末考试试题 本 题 得 分 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 C ]1、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且它们均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 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 C.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解:①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依题意,两种气体温度相同。 ②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得气体密度,依题意, [ A ]2、三个容器A、B、C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密度之比为=4:2:1,方均根速率之比=1:2:4,则其压强之比为为 A.1:2:4 B.4:2:1 C.1:1:1 D.4:1:1/4 解:①;②依题意, [ C ]3、按照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定律具有最概然速率的分子,其动能为 A.1/2kT B.3/2kT C.kT D.3/2RT 解:①最概然速率;②具有的分子的动能是: [ A ]4、有A、B两容积不同的容器,A中装有单原子理想气体,B中装有双原子理想气体。若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则这两种气体的单位体积内的内能的关系为 A. B. C. D.无法判断 解:根据内能公式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 [ D ]5、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判断: (1) 可逆热力学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2) 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3) 不可逆过程能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4) 凡有摩擦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以上4种判断正确的是 A.(1)、(2)、(3) B. (1)、(2)、(4) C. (2)、(4) D.(1)、(4) 解:①根据准静态过程及可逆过程定义分析;②凡有摩擦的过程都涉及功热转换这一与热现象有关的自然宏观过程,而功热转换一定是不可逆过程;只有无摩擦的准静态过程才是可逆过程。 [ C ]6、设dQ一个微元过程中所吸收的热,T表示系统的温度,为系统从状态1到2过程中的积分,则热力学系统的任一两个平衡状态1和2熵差 A. 与系统状态变化的具体过程有关,由该过程的积分决定 B. 可用任意过程中的积分表示 C. 可用任意可逆过程中的积分表示 D. 可用任意不可逆过程中的积分表示 解:=求熵差时要注意积分路线必须是连接状态1、状态2两平衡状态的任意一个可逆过程。因为熵是状态函数,与过程无关,所以利用这种过程求出的熵差是原过程的状态1、2之间的熵差。 [ B ]7、理想气经历如图所示的abc准静态过程,则该系统对外做功A,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和内能的增量E的正负情况 A.E>0,Q>0,A<0 B. E>0,Q>0,A>0 C. E>0,Q<0,A<0 D. E<0,Q<0,A>0 解:①ab是等容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做功。在bc过程中,系统体积增加对外做功,故A>0。 ②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其等温线在p-V图上是双曲线,且温度愈高每条等温线离开p轴、V轴就愈远。图中c点、a点处于不同的等温线上,因为,所以 [ D ]8、甲说: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证,任何能等于1。乙说:热力学第二定律可表示为效率等于100%的热机不可能制成。丙说:第一定律可证明任何可逆热机的效率都等于1-。丁说: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证明理想气体可逆卡诺热机的循环效率等于1-。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全对 B. 甲、乙、丙、丁全错 C. 甲、乙、丁对,丙错 D. 乙、丁对,甲、丙错 解:效率100%的热机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由此可否定A、C两项。显然乙是正确的,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般热机效率,而可逆卡诺循环中有:则丁正确 [ A ]9、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则 A. 温度不变,熵增加 B. 温度升高,熵增加 C.温度降低,熵增加 D. 温度不变,熵不变 解:对温度变化有 ①理想气体的内能 ②依题意Q=0,A=0,根据 [ C ]10.两种理想气体的温度相同,摩尔数也相同,则它们的内能 A、相同 B、不同 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解:由知,不同气体自由度数不同 本 题 得 分 、填空题(每空5分,共25分。) 1、水的定压比热为 .有1 kg的水放在有电热丝的开口桶内,如图所示.已知在通电使水从30 ℃升高到80 ℃的过程中,电流作功为 4.2×105 J,那么过程中系统从外界 吸收的热量Q =__-2.1×105 J ______. 解:如果加热使水经历同样的等压升温过程,应有 Q′=ΔE+W′= mc (T2-T1) 可知 ΔE = mc (T2-T1) -W′ 现在通电使水经历等压升温过程,则应有 ∵ Q=ΔE+W′-W电 ∴ Q= mc (T2-T1) -W电 =-2.1×105 J 2.写出下列表达式的含义: 表示:速率分布在v1→v2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或说任一分子速率恰在v1→v2区间隔的几率; 表示:在平衡态下,大量分子热运动速率平方的平均值; 3.一气体分子的质量可以根据该气体的定体比热来计算.氩气的定体比 热cV =0.314 k J·kg-1·K-1,则氩原子的质量m=__6.59×10 -26 kg ________.(波尔兹曼常量k=1.38×10-23 J / K) 4.理想气体分子的最慨然速率 的物理意义是 该理想气体大多数分子所处在的速率 。 5. 氢气和氦气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相等时,它们的质量比和内能比为 5/3 .(将氢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气体) 解:由 pV=RT和pV=RT 得 === . 由 E(H2)= RT 和 得 = ∵ = (p、V、T均相同), ∴ =. 本 题 得 分 三、计算题(要求写出主要计算步骤及结果,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已知气体在状态A的温度为TA=300 K,求 (1) 气体在状态B、C的温度; (2) 各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3) 经过整个循环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各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由图,=300 Pa,==100 Pa;==1,=3. (1) C→A为等体过程,据方程/= / 得 = ; / =100 K. B→C为等压过程,据方程/=/得 =/=300 K. (2) 各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分别为 A→B: =400 J. B→C: = (- ) = -200 J. C→A: =0 (3) 整个循环过程中气体所作总功为 W= ++ =200 J. 因为循环过程气体内能增量为ΔE=0,因此该循环中气体总吸热 Q =+ΔE =200 J. 2.有 2×10-3 m3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其内能为6.75×102 J. (1) 试求气体的压强; (2) 设分子总数为 5.4×1022个,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 (玻尔兹曼常量k=1.38×10-23 J·K-1) 解:(1) 设分子数为N . 据 E = N (i / 2)kT 及 p = (N / V)kT 得 p = 2E / (iV) = 1.35×105 Pa (2) 由 得 J 又 得 T = 2 E / (5Nk)=362k 3.气缸内贮有36 g水蒸汽(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经abcda循环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c-d为等体过程,b-c为等温过程,d-a为等压过程.试求: (1) d-a 过程中水蒸气作的功Wda (2) a-b 过程中水蒸气内能的增量DEab (3) 循环过程水蒸汽作的净功W (4) 循环效率h (注:循环效率h=W/Q1,W为循环过程水蒸汽对外作的净功,Q1为循环过程水蒸汽吸收的热量,1 atm= 1.013×105 Pa 解:水蒸汽的质量M=36×10-3 kg 水蒸汽的摩尔质量Mmol=18×10-3 kg,i = 6 (1) Wda= pa(Va-Vd)=-5.065×103 J (2) ΔEab=(M/Mmol )(i/2)R(Tb-Ta) =(i/2)Va(pb- pa) =3.039×104 J (3) K = (M /Mmol )Rln(/) =1.05×104 J 净功 W=+ =5.47×103 J (4) Q1= + = + =4.09×104 J η=W/ Q1=13% 本 题 得 分 、证明题(要求写出简要的文字说明及主要步骤,共15分。) 1.证明:若1mol理想气体按的规律膨胀,则气体在该过程中的热熔可由下式表示 解:因:,即 则说明该理想气体变化过程n=2的多方过程,另外理想气体有 则 : 有多方过程的热熔公式: 又 n=2;则-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学 期末考试 试卷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