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20110216.doc
《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201102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20110216.doc(8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云南省旅游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目 录 一、“十一五”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回顾 - 1 - (一)旅游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 1 - 1、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1 - 2、旅游产业素质明显提升 - 2 - 3、旅游产业综合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 3 - 4、旅游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 4 - (二)旅游产业促进取得可喜成绩 - 4 - 1、旅游产业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 4 - 2、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 5 - 3、旅游市场开拓不断深入 - 6 - 4、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 6 - 5、旅游产业促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 7 - 6、旅游人才建设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 - 8 - 二、“十二五”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形势 - 9 - (一)“十二五”云南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 10 - 1、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更为有利的宏观环境 - 10 - 2、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 11 - 3、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 12 - 4、全省旅游产业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 13 - (二)“十二五”期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14 - 1、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激烈竞争加剧,对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 14 -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云南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出了更高要求 - 15 - 3、复杂多变的形势和环境,对云南旅游产业应对危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16 - 三、“十二五”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 16 - (一)指导思想 - 16 - (二)发展原则 - 17 -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 17 - 2、坚持统筹发展原则 - 17 - 3、坚持深化改革原则 - 18 - 4、坚持扩大开放原则 - 18 - 5、坚持科技创新原则 - 18 - (三)发展目标 - 19 - (四)发展方向 - 20 - 1、推动旅游要素的集群化发展 - 20 - 2、加快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培育 - 20 - 3、促进旅游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 21 - 4、推进旅游服务的国际化进程 - 21 - 5、提高游客进出的便利化程度 - 21 - 6、实现旅游环境的优质化发展 - 22 - 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 22 - (一)优化旅游生产力空间布局 - 23 - 1、着力构建“一心六区七廊”发展格局 - 23 - 2、推动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 - 24 - (二)优化旅游产业要素结构 - 25 - 1、提升旅游餐饮水平 - 25 - 2、完善旅游住宿结构 - 25 - 3、健全旅游运输方式 - 26 - 4、创新游览组织模式 - 26 - 5、提高旅游购物比重 - 27 - 6、打造旅游娱乐精品 - 28 - (三)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 28 - 1、丰富提升观光体验旅游产品 - 28 - 2、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 - 29 - 3、积极开发专项旅游产品 - 30 - (四)优化旅游市场结构 - 30 - 1、优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 - 31 - 2、优化旅游市场消费结构 - 32 - 五、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面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 - 33 - (一)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推进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 - 34 - 1、推进企业所有制改革 - 34 - 2、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 - 34 - 3、拓宽投融资渠道 - 35 - (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做大旅游市场主体规模 - 35 - 1、培育综合性龙头旅游企业 - 35 - 2、扶持区域性骨干旅游企业 - 36 - 3、支持中小型特色旅游企业 - 37 - 4、帮助微型旅游企业发展 - 37 - (三)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做强旅游市场主体实力 - 38 - 1、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 38 - 2、加快品牌企业培育 - 39 -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 39 - 六、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 40 - (一)协调推进旅游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 40 - 1、进一步完善旅游公路运输网络建设 - 41 - 2、大力推动旅游铁路网络建设 - 41 - 3、着力提升旅游航空网络体系 - 42 - 4、加快推进旅游水运通道建设 - 42 - (二)协调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43 - 1、推动建设游客服务中心 - 43 - 2、改造提升游客休息站 - 43 - 3、规划建设旅游厕所 - 44 - 4、规范提升旅游公共标识系统 - 44 - 5、大力建设自驾车营地 - 45 - (三)健全完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 45 - 1、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事故预警机制 - 46 - 2、健全旅游安全应急工作机制 - 46 - 3、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 46 - 4、完善旅游保险保障体系 - 47 - (四)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体系建设 - 47 - 1、构建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平台 - 47 - 2、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 48 - (五)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 - 48 - 1、完善旅游标准体系 - 49 - 2、加大标准执行力度 - 49 - (六)全面实施人才强旅和科技兴旅战略 - 50 - 1、制定符合客观需要的旅游人才政策 - 50 - 2、构建科学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 50 - 3、强化旅游教育与培训 - 51 - 4、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 51 - 5、推动旅游科技创新应用 - 52 - 七、发挥旅游综合效益,充分释放产业功能 - 52 - (一)推进与相关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 53 - 1、推动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 - 53 - 2、促进与第二产业互动发展 - 54 - 3、带动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 54 - 4、深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 55 - (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 56 - 1、科学规划旅游城镇布局 - 56 - 2、不断完善城镇旅游功能 - 57 - 3、进一步扩大城乡旅游消费 - 57 - 4、着力提高城乡旅游就业水平 - 58 - (三)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 - 58 - 1、强化旅游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要求 - 59 - 2、坚持旅游开发中保护性利用原则 - 59 - 3、推进全行业节能环保标准 - 60 - (四)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 60 - 1、努力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 60 - 2、积极推进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 61 - 八、深化旅游综合改革,切实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动力 - 62 - (一)深入推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62 - 1、创新统筹协调机制 - 63 - 2、转变旅游行政管理方式 - 63 - 3、规范旅游市场管理 - 64 - 4、健全旅游行业协会 - 65 - 5、完善政府投资决策和引导机制 - 65 - 6.全面落实旅游税费改革制度 - 65 - (二)深化旅游资源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 - 66 - 1、完善和发展旅游要素市场 - 66 - 2、进一步理顺旅游资源价格关系 - 67 - 3、探索建立旅游产权保护制度 - 67 - (三)深入推进改革试点建设工作 - 68 - 1、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 68 - 2、全面启动专项改革试点 - 69 - 3、鼓励各个领域改革探索 - 70 - 九、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 - 70 - (一)积极推动旅游生产力要素自由流动 - 71 - 1、进一步优化旅游对外开放环境 - 71 - 2、更高水平引进国内外旅游企业 - 71 - 3、更大力度推动旅游企业走出去 - 72 - (二)不断深化国际国内旅游交流与合作 - 73 - 1、继续深化区域性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 - 73 - 2、积极推进全方位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 - 74 - 3、不断强化国内旅游交流与合作 - 75 - (三)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标准国际化水平 - 76 - 1、加快与国际旅游市场服务标准接轨 - 76 - 2、加快推进融入国际服务标准体系的进程 - 77 - 十、“十二五”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 77 -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构建统筹协调发展机制 - 77 - (二)强化规划指导,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 78 -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 79 - (四)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 80 - 一、“十一五”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全面实施旅游“二次创业”战略决策,认真落实旅游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总体要求,努力建设旅游强省的开局阶段和关键时期。五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具体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全省旅游行业以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为契机,有效应对了诸多突发事件的挑战和考验,努力克服了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和影响,全面完成了各项预定的工作任务目标,旅游产业保持了平稳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一)旅游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06年—2010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81万人次增加到3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6.58亿美元增加到13.24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2.7%和15%;接待国内游客从7721万人次增加到1383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447.1亿元增加到916.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38%和15.45%;旅游总收入从499.78亿元增加到1006.8亿元,年均增长15.04%。 “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266.8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109.8%;旅游外汇收入达50.2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41.8%;接待国内旅游者5.3亿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90%;国内旅游收入达3184.1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15.2%;旅游总收入达3539.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41.1%。 2、旅游产业素质明显提升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更趋合理,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产出效益明显提升。全省旅游产业拥有固定资产和总资产规模超过600亿元,共有2万余户旅游基本单位,形成了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以抓好八大旅游产品和“五个一批”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特种旅游等新业态,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了明显进展。在游客接待规模和旅游经济总量上,滇中、滇西北、滇西三个传统旅游区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71.1%、75.2%分别下降到2010的70.7%和73.7%;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南三个新兴旅游区,占比从2005年的28.9%、24.8%上升到2010的29.3%和26.3%,全省六大旅游片区均衡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在全面提升了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港澳台市场,稳定并大力拓展了东南亚、东北亚等周边客源市场,开拓了以西欧、北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为重点的中、远程新兴客源市场。随着旅游产品日趋丰富,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游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海外游客人均每天花费从2006年的173.76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82.31美元,增长4.9%;国内游客人均每天花费从388.23元增加到484.63元,增长24.83%;平均人次消费从632.45元增加到710.73元,增长12%。 3、旅游产业综合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旅游产业在拉动就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2010年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 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重达 %;主要旅游县(市、区)农民旅游纯收入由2006年的 元提高到 元。2010年,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06.8亿元,增加值450亿元,旅游业拉动全社会总收入916.9亿元,其中旅游消费对餐饮、交通、娱乐、旅游购物的拉动分别是131.4亿元、248.1亿元、43.7亿元和241.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2006年的18.2%、42.8%、39.1%调整为2010年的15.3%、44.7%、40%,逐步实现了由一、二产业向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变,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日益明显。 4、旅游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随着我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现。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旅游业增加值达345.12亿元、380.8亿元和45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1%、6.17%和6.23%,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39%、 40.8%和 40%,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作用明显增强。200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五年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正式提出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全省已有十五个州市明确将旅游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来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牢固。2009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居全国第九位、西部第一位,旅游外汇收入居全国第十位、西部第一位,继续位居全国旅游市场前列。 (二)旅游产业促进取得可喜成绩 1、旅游产业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2009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我省紧紧围绕“发展、改革、开放”三大任务,着力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成立了云南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全省各州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相继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健全了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省政府先后与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签订了《关于推进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省建设的合作协议》和《关于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促进云南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合作协议》。研究制定了《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等纲领性文件,强化了对旅游改革发展的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形成了各地、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统筹协调推进的发展体制和工作机制。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保山腾冲、玉溪抚仙湖—星云湖、大理苍洱地区、昆明世博新区四个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在体制机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金融支持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跨境旅游、企业改革、投融资机制改革、旅游循环经济、旅游与城乡统筹等5个方面的专项改革试点工作,也正全面加快启动。 2、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全面推进旅游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建立旅游重大(重点)项目督查制度和报告制度、旅游重大项目目标责任制度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加强了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的跟踪督查和协调力度,特别是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以后,全省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6年以来,列入全省动态管理的旅游重大(投资3亿元以上)、重点(投资5000万元—3亿元)项目总数已达到314个,预计总投资6082.21亿元,实际已完成投资659. 78亿元。其中,重大项目226个,预计总投资4920.61亿元,实际已完成投资605.08亿元,前期类项目78个,在建类项目95个,建成类项目26个,储备类项目27个;重点项目88个,预计总投资1161.6亿元,实际已完成投资54.7亿元,前期类项目10个,在建类项目52个,建成类项目22个,储备类项目4个。 3、旅游市场开拓不断深入 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着力推进旅游形象体系建设和营销队伍建设,有效推动“宣传云南旅游”向“营销云南旅游”的转变,稳步推进市场开发工作。出台了《云南省支持旅游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实施办法》等支持旅游企业开展促销的政策措施,加大了省内旅游线路的统筹开发和整体营销力度,积极组织策划和实施了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网络营销年及旅游信息化年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两年一度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一批节庆会展活动,在客源市场开拓的创新性和针对性上取得了突破。在巩固、拓展港澳台、东南亚、日本、韩国等传统客源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以西欧、北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为重点的中、远程新兴客源市场;全面提升了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坏渤海经济区为重点的国内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了出境旅游市场,使海外、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并逐步向均衡化发展。 4、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全省旅游行业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旅,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探索建立涵盖旅游产业各个要素和环节的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的行业管理来规范旅游市场,有效推动了全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完善了旅游联动执法机制,加强了旅游执法质监队伍建设,加快推行了导游、旅游车司机薪酬制度、佣金返还“公对公”制度、“导游年检合格证”制度和旅游经营企业和人员的退出机制。建立了旅游风险防范机制,在国内率先推出“云南旅游安全组合保险”,有力提高了企业防范风险能力和游客合法权益的保障。进一步推进了全省无障碍旅游的有效开展,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组织,开展旅游行业诚信建设,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5、旅游产业促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全方位旅游对外交流合作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旅游对外开放水平,为旅游产业开拓了广阔市场空间。在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方面,与周边的东南亚、南亚国家旅游部门及亚行(ADB)、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亚太旅游协会(PATA)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工作联系,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协商、沟通平台。加快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等国际旅游经济合作及黄金线路的开发,与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建立了双边合作关系,签订了16份旅游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完成了《金四角旅游区跨国旅游线路规划》和《香格里拉—腾冲—密支那旅游区跨国旅游线路》的规划编制工作,国际区域合作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在国内旅游区域合作方面,加强了横向旅游经济联合与协作,积极推动川滇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西南六省区市和滇沪、滇浙、滇港、滇粤、滇黔桂等国内区域旅游合作,并与西部十二省区、9+2各省以及上海、天津、陕西等省市共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31份,与台湾签订了多边旅游合作协议,推动了协作机制建立,国内旅游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6、旅游人才建设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 建立了省、州(市)、县(区、市)、企业四级培训体系,在全行业开展岗位资格培训;加强了与旅游院校的合作,着力推进了高水平旅游人才教育体系的创建工作,初步形成了高、中、初级旅游教育及旅游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了“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云南旅游研究院”,并以此为依托,积极推进“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咨询顾问团”、“云南省旅游研究学术委员会”、“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三支队伍建设,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科技在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云南旅游政务网、云南旅游外宣网站(英韩泰文版)、云南旅游资源及服务信息数据库、卫星账户、景区和项目库系统、网络营销、数字景区及12301旅游服务热线等旅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逐步采用低碳、环保的高科技技术,形成了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旅游强省的科技支撑。 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相比,和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从思想认识方面来看,还存在上下认识、决策与执行不够一致的问题,各地、各部门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二是从支撑保障条件来看,管理体制机制相对滞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还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不健全,在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在旅游用地、项目审批、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性投入需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尽完善;智力支撑不够,高素质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人才不足,旅游科研工作和旅游科技创新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从产业自身发展来看,还存在产业要素不配套,区域结构、产品和市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新业态和新产品开发缓慢,投融资渠道、投资主体需进一步拓宽等问题。四是从发展水平、质量来看,旅游产品、企业、营销、服务等国际化、现代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二、“十二五”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形势 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国际旅游业正以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快速发展,世界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旅游市场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交通体系的日趋完善,国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营造了更加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环境。未来五年,是国际旅游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任务更加繁重的五年,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总体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竞争同在,机遇大于挑战”的形势。 (一)“十二五”云南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度的加强,尤其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桥头堡”建设的启动实施和云南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深入推进,使云南旅游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1、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更为有利的宏观环境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战略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托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全面提升旅游业服务能力、产业化、规模化水平。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和居民增收,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意见》还明确了涉及产业、土地、财税、财政投入、税收、价格、生态补偿等加快西部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为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西部包括旅游在内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升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中央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环境保护、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等方面对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宏观环境。 2、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十一五”期末,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4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4000美元,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全面加快,服务型消费需求急剧扩大,针对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性,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内需、促消费、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意见》既是一个宏观性的指导意见,更是一个系统性的产业政策,具体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发展旅游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也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建议》和《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旅游产业发展,已正式纳入国家战略体系。按照国家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和要求,省委八届八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我省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2010年9月召开的全省旅游产业大会上,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我省培育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不仅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统一各方面的认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和有利因素,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依据和强大动力。 3、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了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指示,这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对中国对外开放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同时正式启动了《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指导意见》制定、同时开展编制桥头堡专项规划等相关工作。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深入,将全面提速我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六大中心城市群、八个沿边经济区和四条经济走廊的建设,构建面向西南、连接内地更加便捷和完善的大交通格局,并力争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合作机制建设等主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桥头堡战略的全面启动实施,将使云南由“内陆边陲”变为“开放前沿”,对我省实施多元化对外开放战略,拓宽合作领域,开拓新的市场,协调区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积极推动作用。旅游业是国际公认的贸易壁垒最少行业,具有着国际性和外向性较高,市场化和关联度较强的特点,在我省全面推动“桥头堡”建设中,将能够依托于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和我国内陆腹地三大市场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排头兵、推进器和先导产业的作用,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全面推进与国际市场接轨进程,率先加快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全省旅游产业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09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将云南省作为推进改革试验工作联系点。为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国家旅游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推进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决定把云南省作为全国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试点省份。2010年7月,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签订了《关于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促进云南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合作协议》,确定共同探索建立旅游土地利用新机制和新方式,积极促进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工作。《规划纲要》批准实施和更加紧密部省合作机制的建立,标志着云南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已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并将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指导、支持和帮助,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全面推动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切实解决当前加快发展迫切需要克服的问题和矛盾,加快推进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十二五”期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旅游继续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间,围绕旅游市场、资源、人才、技术和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长期以来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集中凸显,云南旅游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的挑战。 1、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激烈竞争加剧,对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国民经济大产业,更多的国家纷纷提出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引领和带动经济发展,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采取加大促销力度、签证便利化等多项鼓励政策,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同时,随着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国内许多省份特别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形成了产品、市场、投资、人才和品牌等全方位竞争的格局。全国已有27个省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特别是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国家在推进旅游综合改革方面,已经初步构建了以海南岛、云南省、桂林市为支撑的“一省一岛一市”的格局,云南旅游产业将在更高发展层面,迎来更多的赶超对手,面临着更加激烈市场竞争。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云南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不够完善,特别是旅游产业发展中涉及的价格、财税、金融、投资、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还不到位,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面对发展方式仍较滞后,旅游业在三产中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产业功能待进一步释放,协调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世界经济增速变缓、新兴经济体和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不断变化的新趋势,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发展等,使云南旅游业发展较快,而产业综合素质还不够高的矛盾和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在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如何推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全面加快旅游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全新的挑战。 3、复杂多变的形势和环境,对云南旅游产业应对危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将长期存在,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危机、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各种自然灾害,冲突危机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时有发生,针对旅游产业关联度高,抗风险能力有限,属敏感性和脆弱性较高的产业,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和环境,对云南旅游产业的改革创新能力和应对危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十二五”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见》,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市场主体,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支撑保障,强化统筹发展,努力形成旅游要素集群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游客进出便利化、旅游环境优质化发展的新格局,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把云南旅游业培育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推进云南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旅游产品开发、服务质量提升、旅游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充分考虑游客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旅游就业水平,切实增强旅游带动脱贫致富功能,积极推进和谐旅游建设,让全社会共享旅游产业发展成果。 2、坚持双向拉动原则 充分发挥投资和消费双向拉动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引导性作用,加大旅游投融资创新力度,广泛吸引海内外基金、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建设,增加旅游供给,推动旅游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向复合性、多元化方向发展。积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扩展旅游消费空间,提升云南旅游在全国和国际旅游市场的占有份额,促进旅游投资和旅游消费实现良性互动,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3、坚持深化改革原则 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争取在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旅游市场管理体制、旅游投融资机制、旅游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旅游要素市场等方面实现突破,逐步构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激发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4、坚持扩大开放原则 围绕“桥头堡”建设的全面推进,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优化旅游开放环境,加强区域旅游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新的旅游开放领域和空间,更好地发挥对外开放在促进旅游改革和推动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 5、坚持科技创新原则 充分认识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深入实施 “科技兴旅”和“人才强旅”战略,以人才为支撑,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积极推行使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把科技创新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推动旅游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与能力。 6、坚持统筹发展原则 充分释放旅游产业综合带动功能,加快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实现融合互动发展,发挥旅游业在实施产业替代、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生态建设、促进文化传承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产品和新业态,全面增强旅游产业的带动力和推动力。 (三)发展目标 旅游产业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全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取得实质性进展,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全面增强。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旅游产业功能释放进一步加强,旅游支撑和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旅游综合效益和产业素质显著提高,旅游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旅游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逐步树立“度假云南、风情云南、生态云南和休闲养生云南”四大旅游品牌,初步构建起较为科学、完备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真正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排头兵、推进器和先导产业的作用,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性区域旅游集散地和重要通道,建设成为全省以旅促农、以旅脱贫、以城带乡的典范和以繁荣旅游经济促进沿边开放、建设和谐边疆的现行样板,和谐平安旅游的示范窗口。 到2015年,力争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其中,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8亿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超过550万人次),年均增长14.87%;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4.71%;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从2010年的6.23%提高到10.8%。 (四)发展方向 1、推动旅游要素的集群化发展 进一步优化旅游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资金、资源、技术等生产力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发挥要素聚合效应,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走区域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的道路,不断提升旅游发展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2、加快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培育 依托优势资源,应对实市场需求,改造、提升原有产品,加快培育新业态、新产品,努力推动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的特色化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领域,逐步实现由以观光型产品为主向以观光、度假为主,多种专项旅游产品并存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转变,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3、推进旅游服务的国际化进程 加快推进旅游业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区域旅游交流与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积极学习和借鉴旅游发达国家在经营管理、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上的先进经验。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行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等旅游相关行业的国际服务标准,探索制定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服务规则,争取国际社会认可,加快实现我省旅游服务与国际旅游服务标准接轨,全面提升云南旅游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4、提高游客进出的便利化程度 合理配置全省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旅游综合运输体系及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和游客休息站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旅游 产业 十二 发展规划 纲要 征求意见 20110216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