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筑产业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pdf
《江苏省建筑产业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建筑产业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pdf(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建筑经济CONSTRUCTION ECONOMY第 45 卷第 1 期2024 年 1 月Vol.45 No.1Jan.2024摘要:在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产业。因此,解码江苏省建筑产业,探索其碳中和战略创新,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又契合着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先从理论上探讨数字技术影响建筑产业碳排放、数字经济下建筑产业存在的不足以及建筑产业肩负节能降耗的重任等重要内容;然后利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来测算20152021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及其建筑产业的碳排放量,进而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两方面予
2、以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从数智化和绿色化两个维度设计江苏省建筑产业碳中和战略的创新方案。关键词:数字经济;建筑产业;碳中和战略;碳排放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1X(2024)01-0089-09DOI:10.14181/ki.1002-851x.202401089引用本文 杨明娜,谢泗薪,孙敏.江苏省建筑产业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J.建筑经济,2024,45(1):89-97.*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视角下韧性物流引领低碳转型路径创新与战略设计”(2023SJZD028)作者简介:杨明娜,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企
3、业管理。谢泗薪(通讯作者),教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物流管理。近年来,我国建筑产业的碳排放量在碳排放总量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等政策纷纷出台,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提出要加快智慧建筑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因此,江苏省建筑产业亟需把握时代的风向标,开展碳中和战略创新,寻求技术赋能和全价值链绿色改造的突破口,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助力。1数字经济下建筑产业碳中和研究的理论基础1.1数字技术影响建筑产业碳排放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已成为建筑领域响应“双碳目标”的战略利刃。但当下建筑
4、产业数字化水平程度普遍不高,运行效率低下,能源消耗严重,碳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庄典(2019)依托数字化节能设计理念进行动态建筑信息建模,藉此实现碳排放模拟的实时可见化和绿色性能参量的实时计算,为建筑业的碳减排节能提供支持;黄奇帆(2022)指出江苏省建筑产业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杨明娜1,谢泗薪2,孙敏2(1.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2.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建 筑 经 济2024年90BIM等数字技术能通过多栋建筑的合作运营和资源互补,进一步降低建筑工程的碳排放水平,从而为建筑工程运维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还有学者提出数字技术可通过“减增量”和“压存量”两方面来促进
5、产业碳减排的实现,即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使工作人员在线上办公,有效控制线下交通等方面的碳排放量,并利用大数据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碳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产业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宣传增强企业及个 人的环保意识并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用于碳中和技术的研发,从而吸收现存的碳排放量。其影响机理如图1所示。1.2数字经济下建筑产业存在不足当前,建筑产业正处于向绿色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变革阶段。张宁(2022)以洛阳为例,研究发现建筑产业存在着“大而不强、专而不精、应对不足、转型乏力”等短板,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之机,将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精细化”
6、高质量发展模式;刘小雨(2023)指出,目前建筑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在提高生产力和业务模式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信息安全隐患,比如智能终端缺乏足够的安全防护能力等。1.3建筑产业肩负节能降耗的重任据统计,当前建筑行业碳排放总量已超过国家碳排放量总额的一半,是我国碳排放量最高的产业,故建筑行业必须带头肩负起节能降耗的重任。对此,李娜(2022)提出建筑产业开展绿色转型是实现低碳目标的基础条件;洪竞科(2022)通过构建RICE-LEAP模型,情景模拟2020-2050年整个建筑产业链的碳排放趋势和结构特征,证实建筑行业具有较高的碳减排潜力,有序推进建筑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早日达
7、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胡彩霞(2023)分析指出建筑产业正面临着碳中和战略带来的机遇,但创新能力较弱、要素供给制约明显等挑战也不容小觑。2江苏省建筑产业碳排放现状剖析2.1碳排放测算方法选择由于目前还没有官方的碳排放数据发布,因此本文选择根据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公布的碳排放系数(如表1所示),并结合含碳化石能源的实际消耗情况,将原煤、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8种能源的实际消耗量乘以其对应的相应系数,来测算江苏省各市及其建筑业的碳排放量。图1数字技术对产业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图第 45 卷第 1 期91杨明娜,等江苏省建筑产业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具体测算方法如下:CC
8、Oi=TFiCCiCRi44/12CO2=?ni=1Ci=?ni=1ECiCCOi其中,CO2代表8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Ci表示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ECi代表转换为标准煤的能源消耗;CCOi为二氧化碳系数;TFi为转换系数,表示化学燃料平均低热量;CCi代表单位热值碳;CRi表示燃烧燃料时的碳氧化速率;44/12表示的是碳的原子质量与二氧化碳的分子质量之间的换算系数。2.2江苏省各市碳排放测算在此先利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来测算2015-2021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碳排放量,接着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两方面对江苏省各区域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由于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资源配置不同,故
9、本文按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进行数据的整合。相关数据均来自江苏省各市的统计年鉴。2.2.1碳排放总量经过数据整合计算后,2015-2021年江苏省各市碳排放总量如表2和图2所示。整体层面:从时间上看,2015-2021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19-2020年期间受不可抗力影响,总碳排放量由0.356亿吨下降到0.343亿吨,而后到2021年,总碳排放量又逐渐上升,且增速相对较快。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5-2021年苏北地区总碳排放量由0.274亿吨下降至0.268亿吨而后上升到0.272亿吨,这是由于苏北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工业碳排放强度相对来说属于低水平状态,同时201
10、8年江苏省出台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等政策,促进苏北地区工业的发展,从而碳排放总量上升加快。从空间上来看,江苏省碳排放总量由苏南向苏中、苏北逐渐递减,同时苏南地区总碳排放量要高于省碳排放总量的平均水平。这是由于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中、苏北地区,第二产业发展较第一产业范围表1二氧化碳系数表单位 能源SCCTFCCCR44/12CCO折标准煤系数平均低位发热量 单位热值含碳量 碳氧化率-二氧化碳系数(吨标准煤/吨&万立方米)(千焦/千克)(吨煤/TJ)-(吨/吨标准煤&万立方米)原煤0.71432090826.40.983.671.9812焦炭0.97142843529.50.933.672.
11、8604原油1.42864181620.10.983.673.0202汽油1.47144307018.90.983.672.9251煤油1.47144307019.50.983.673.0179柴油1.45714265220.20.983.673.0959燃料油1.42864181621.10.983.673.1705天然气1.33303893115.30.993.672.1622数据来源: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建 筑 经 济2024年92广,而苏北、苏中地区相对更偏向于第一产业的发展,因此碳排放总量较苏南地区少。个体层面:从时间上看,苏州、南通、淮安、徐州4地的碳排放总量在2015到20
12、21年期间明显下降;从碳排放增速来看,此时间段增速最大的是泰州市,从2015年的0.202亿吨上升至表22015-2021年江苏省各市碳排放总量(单位:亿吨)地区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平均值排名苏南0.7780.8020.8120.8260.8540.8310.8590.823南京市1.7871.8471.7971.8931.9041.8551.9171.8571苏州市1.0411.1061.0691.0931.1531.0891.1371.0982无锡市0.4540.4230.5580.5610.5570.5650.5340.5224常州市0.2990.29
13、90.3160.3090.3380.3320.3420.3198镇江市0.3100.3360.3200.2760.3180.3150.3650.3207苏中0.2450.3390.3240.3110.2980.2860.3040.307扬州市0.2050.2360.2330.2160.2150.2070.2180.21910泰州市0.2020.4510.4490.4330.4060.3970.4210.3945南通市0.3270.3300.2900.2850.2730.2550.2720.2909苏北0.2740.2600.2670.2680.2710.2560.2720.267淮安市0.19
14、90.2030.2030.1920.1840.1730.1840.19112连云港市0.2850.3190.3240.3260.3560.3530.3320.3286盐城市0.1600.1600.1630.2320.2230.2130.2370.19811宿迁市0.0300.0320.0220.0210.0200.0500.0620.03413徐州市0.6940.5850.6240.5690.5700.4920.5430.5823江苏省0.3240.3500.3510.3510.3560.3430.359图22015-2021年江苏省及苏南、苏中、苏北碳排放总量第 45 卷第 1 期93202
15、1年的0.421亿吨。从空间上看,南京、苏州、徐州、无锡的平均年碳排放总量排在前列,其中除了徐州,其余均为苏南地区城市;同时,南京和苏州平均年碳排放总量均超过1亿吨,这也证实了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工业生产和人口活动相对较多,碳排放量较高。2.2.2人均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相比,人均碳排放量可以通过人口因素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个人能源利用效率和能力。其计算方法是将碳排放总量除以该地区的总人口,计算结果如表3和图3所示。相较于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2015-2021年下降的城市有所增多,除了苏州、南通、淮安、徐州外,还增加了南京和无锡;同时南京人均碳排放量较大,均在20吨/每人左右,这说明南京工业
16、经济发达,碳排放总量相当大,尽管人口密度也大,但人均碳排放量还是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此外,从图3可以看出,2015-2021年苏中、苏北地区人均碳排放量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而苏南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则远高于省人均碳排放量水平,尽管总的来说处于波动期,但七年间还是有所降低,从2015年的11.428吨/每人降至2021年的10.812吨/每人。这意味着苏南地区低碳发展水平较高,正率先步入低碳高效益的发展模式。因此在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江苏省其他地区也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推广绿色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杨明娜,等江苏省建筑产业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表32015-2021年江苏省各市人均碳排放
17、量(单位:吨/每人)地区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平均值排名苏南11.42811.68711.17311.07511.15610.42510.81211.108南京市21.70322.33821.55722.44520.51319.90620.34421.2581苏州市9.80610.38810.00610.19410.7268.5418.8509.7873无锡市9.5318.7967.5497.5567.4737.5677.1437.9454常州市6.3566.3566.7086.5337.1356.2886.3816.5377镇江市9.74410.55910.
18、0448.6459.9329.82211.34010.0122苏中4.3516.1015.9175.6845.4695.3015.6685.499扬州市4.4365.1145.0664.6984.7004.5524.8394.7729泰州市4.3598.8818.8908.6138.1187.9858.5477.9135南通市4.2584.3083.7963.7423.5883.3673.6183.81111苏北4.0593.9444.0054.0224.0663.9994.2074.043淮安市4.0914.1524.1233.8893.7353.7924.0283.97310连云港市5.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建筑 产业 中和 战略 创新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