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pdf
《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Psychology: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心理技术与应用2024,Vol.12,No.4,229-2382291 引言性别认同是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形成的。婴儿时期,性别认同是通过对不同性别的外貌和声音的辨别发展起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差异,并开始形成性别认同。性别认同的出现会影响儿童与各个性别群体(男性群体、女性群体)的相处及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行为(Smith&Leaper,2006;Yavorsky&Buchmann,2019)。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性别认同与社会适应间的关系进行了诸多探索,并且随着对性别认同概念探讨的深入
2、,不同研究者的结论存在差异。研究者最初认为,性别认同可以通过测量性别典型化特征判定,个体只有表现出符合自己生理性别的行为,才被认为是有利于自身适应和发展的(Huston,1983;Kagan,1964);然而,以Bem(1974)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了“双性化”的假设,质疑了以往遵循传统性别角色规范的观点(Kagan,1964),认为会存在同时拥有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的个体,过于严苛地遵守性别规范反而导致个体消极的适应结果。后来研究者提出双性化的个体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更有利于社会适应(Lin et al.,2021)。Bem等还编制了贝姆性别角色问卷,但是因其理论架构和测量方法存在局限也受到了较多
3、的质疑;Egan与Perry(2001)意识到个体对单一性别属性词的自我认知并不能完整测量出自身的性别认同,他们开创性地提出性别认同的多维认知结构,使用自我报告的方式测查儿童的同性性别典型性、性别满意度、性别压力、性别群体偏差等。这项研究发现高水平的同性性别典型性似乎有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梁琳琳1 梁叶1 王依宁2 刘文1(1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 116029)(2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摘 要 儿童性别认同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性别认同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性别认同的概念和衡量
4、标准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近年来,研究者开始从双重身份认同的视角探索性别认同,分别考察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和异性性别群体认同。关于性别认同对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现有研究重点探究了自我适应与人际适应两个方面的结果。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儿童内隐与外显性别认同之间的联系、不同性别认同类型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重视对低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儿童社会适应的干预。关键词 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异性性别群体认同;社会适应分类号 B844DOI:10.16842/ki.issn2095-5588.2024.04.00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与反社会预防研究”(19ZDA356)。通讯作者:刘文
5、,E-mail:23012 卷心 理 技 术 与 应 用利于儿童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其社会适应。但他们将性别典型性视为一个单一的双向维度,个体同性性别典型性的得分高说明异性性别典型性的得分低,忽略了个体对异性性别群体的自我感知;Martin等(2016)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认同理论,对性别认同进行了新的分类。他们将只对同性性别的认同扩展到对两个性别群体的认同,即分别考察同性性别群体和异性性别群体认同,以此探究性别认同与社会适应及心理健康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性别认同是社会认同的重要领域之一,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会认同并适应同性和异性性别群体,形成自己的性别认同。因此,本研究将继续延续
6、Martin等(2016)提出的性别认同的分类,基于双重身份认同视角,关注儿童性别认同发展的变化,进一步归纳与分析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机制,最后结合前人研究的局限展望未来研究的趋势。2 性别认同概念及其发展2.1 性别认同的概念性别是发展中最早出现的身份和社会类别,它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之分。生理性别是指男性或者女性在生理或者生物因素上的差别,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构建下形成的对男性或者女性的理解。它决定了人们在刻板印象中可以接受的、适合女性和男性的行为和文化价值观。Perry等(2019)提出性别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与性别群体相容性的评估及适应性动机。性别认同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这
7、一观点得到了领域内众多学者的支持(Egan&Perry,2001;Martin et al.,2017;Perry&Pauletti,2011)。性别认同的维度包括性别典型性、性别满意度、性别压力、性别群体偏差等。其中性别典型性经常被认为是个体社会适应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Egan&Perry,2001)。Martin等(2016)提出对异性性别群体的认同,即个体所感知的自身对异性性别群体的相似性。这一观点对Egan和Perry(2001)“性别典型性是一个单一的双向维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研究者进一步指出,性别认同可分为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和异性性别群体认同(Martin et al.,201
8、7)。性别认同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个体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性别与自身生理性别不一致。因此,要了解个体的性别认同,需要从同性群体和异性群体这两方面考虑,这更符合个体性别认同的发展特征,更有利于探究多种性别认同类型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2.2 性别认同的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性别认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因此其内涵也日益丰富。Martin等(2017)提出性别认同应该同时重视个体对两性性别群体的认同程度,行为上会表现出同性性别典型性和异性性别典型性,二者是单独的维度,并且发展阶段不同,需要分别测量。由于儿童在气质、兴趣、能力和机会等方面具有多样性,“一刀切”的性别认同是不现实的,儿童应该
9、学会尊重每个性别群体,理解性别特征的多样性。因此,本文分别论述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和异性性别群体认同的发展,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性别认同的发展与差异,以期为性别认同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2.2.1 儿童同性性别群体认同的发展受生理、家庭、同伴和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出现了性别典型化特质,如衣着、玩具、游戏类型等(吕昊鑫,王帅,2023;Lindqvist et al.,2021),这些特质加强了儿童的同性性别典型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努力寻找符合自己生理性别的性别线索,并通过其理解他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当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某个性梁琳琳 梁叶 王依宁
10、刘文: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2314 期别群体时,其性别认同就逐渐发展且不断增强(Martin et al.,2016)。有研究者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学龄前儿童对肉类和蔬菜与男性和女性面孔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4岁男孩就已经将“肉类”与“男性”联系在一起,“蔬菜”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并表现出对男性食物的偏好(Graziani&Cavazza,2020)。进而,社会的期待会进一步加强儿童的同性性别典型化特质,父母、教师会基于自己对两性差异的认可程度而对男生和女生寄予不同的性别角色期待(Lan&Isacoff,2022)。教师会倡导同性典型化的游戏,父母会为儿童选择与其生理性别
11、相一致的衣着和玩具等。到学龄初期,儿童就已经能够较为稳定地感知与评估自身同性性别典型性(Martin at al.,2017),并且同性性别典型性在青春期前还会随年龄的增长有所提高并趋于稳定(Pauletti et al.,2017)。因此,大部分个体在童年期时同性性别群体认同不断提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到了青少年期,个体同性性别群体认同的发展则存在一个转折点。纵向研究表明,青少年在生理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自身的性别典型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Yunger et al.,2004)。但到了青春期,开始出现了下降趋势,表现为同性性别典型性在六到九年级显著下降(Hoffman et al.,20
12、19)。因为青少年不再拘泥于与性别相关的传统社会规范,能够更为辩证地看待不同性别的个体应有的认知、特质与行为,从而可能放弃一些自认为不必要的性别相关特质,如女生不再留长发,而男生不再留短发。2.2.2 儿童异性性别群体认同的发展个体对异性性别群体的认同是独立于同性性别群体认同的,二者只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Andrews et al.,2016;Pauletti et al.,2017)。近来有许多研究者重新开始支持“双性化”的性别认同发展观点,即高同性性别群体认同的儿童青少年,其异性性别群体认同并非一定处于较低水平。异性性别群体认同的发展要晚于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因为儿童从2岁左右就能从群体间
13、的角度看待性别并形成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因此儿童大都尽量避免产生异性群体典型的行为(Martin&Ruble,2004)。而在儿童中晚期,许多儿童的异性性别典型性行为会有所增加,性别刻板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对性别群体产生进一步的认知,认识到人类的生理性别虽然是固定的,但是许多性别典型性行为并不仅仅属于某个性别群体(Menon,2017),例如女生也可以热爱足球。当这类信念形成后,一些儿童会去尝试那些以往被认为是属于异性群体的行为,其异性性别群体认同由此得以提高(Marcell et al.,2011)。在童年晚期和青春期,儿童青少年认知进一步发展,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推理、评价与决策,因
14、此其性别角色、态度与行为会变得更为灵活,而不是固化于原有的性别传统观念中,异性性别群体认同也会随之进一步提高(Liben&Bigler,2002)。Updegraff(2014)的研究也表明,儿童在活动偏好、人格特质和家庭活动选择等方面表现出的性别认同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呈现性别灵活性提高的趋势,即儿童逐渐开始展现出更多的异性性别群体认同。然而,儿童的异性性别群体认同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在小学阶段,女生的异性性别群体认同会有所上升,而男生的异性性别群体认同较低,且相对稳定(Martin,2016)。有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认知的发展,男生可能会由于受到社会压力而拒绝表现出外界所认为的女性化典型行为,女
15、生受到这方面的社会压力则较小。因此,女生往往会有更多的跨性别行为,并且具有更高的异性性别群体认同(Hoffman et al.,2019)。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和异性性别群体认同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前者在童年期不断提高,但在青春期存在下降趋势,23212 卷心 理 技 术 与 应 用而后者发展较晚,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儿童会受到家庭、同辈群体及学校等因素的影响,而社会适应便是儿童对周围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的适应能力,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与社会适应密不可分。了解性别认同的发展特点,有利于更广泛地从性别群体认同出发,探明儿童性别认同与社会适应之间
16、的关系。3 性别认同对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认同与个体的社会适应一直是领域的研究重点。个体自我感知的同性与异性性别群体认同水平会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产生一系列影响,而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邹泓等,2015)。研究者们探索了不同水平同性与异性群体认同个体的适应功能,主要涉及自我适应和人际适应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梳理和分析相应的结果。3.1 性别认同对儿童自我适应的影响儿童的性别认同是儿童自我感知到的自身与性别群体的相似性,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和异性性别群体认同对其自我适应产生不同的影响。3.1.1 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对儿童自我适应的影响大多数实证研
17、究结果表明,同性性别群体认同能够为儿童带来较为积极的自我适应结果,主要包括较高的自尊水平、较高的自我价值及较少的内化与外化问题(Skinner et al.,2018)。如对三到六年级学生的研究表明,儿童较高的同性性别群体认同与高自我价值感、低孤独感显著相关(Yu&Xie,2010)。相反,儿童自我感知的低同性性别群体认同会导致个体幸福感下降(Vantieghem&Van Houtte,2018)。但也有研究发现同性性别群体认同高的个体受到性别规范的压力更为突出,其中来自自我的压力最高(Nielson et al.,2020)。若受到来自自身、父母或是社会的性别压力,个体的同性性别群体认同较高
18、,则其社会适应结果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如部分男生十分注重保持男性气质,就有可能放大这一差别,从而产生更多的内化行为问题(Perry et al.,2019)。此外,Pauletti等(2014)也发现,过高的同性性别群体认同也可能导致儿童攻击性别非典型性个体等外化问题行为,该现象在男生身上更明显。因此,如果儿童受到性别压力、性别偏差或者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杜幼红,肖二平,2017),就可能会减弱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对其自我适应的积极作用(Hoffman et al.,2019),并且这种负面后果可能会延续到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此外,同伴关系是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影响自我适应过程中的重要机制。同性性别
19、典型性较低的青少年更易被同伴取笑与贬低,甚至侵害,并因此导致焦虑、抑郁和低自尊等(Jewell&Brown,2014;Smith&Juvonen,2017)。这类研究表明,同性性别群体认同较低的儿童会由于人际适应困难而出现一些自我适应问题。这意味着对儿童的人际适应进行针对性干预训练有助于其社会适应水平实现综合提升。3.1.2 异性性别群体认同对儿童自我适应的影响Higgins(2013)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认为,个体会将自我划分为理想自我、应该自我与实际自我,这三者之间如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个体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与行为问题。当儿童构建的理想性别典型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差距时,他们会产生内
20、、外化症状以及低自尊等消极适应表现(Yunger et al.,2004)。受到社会和家庭支持、性别刻板印象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别约束了儿童心理性别的行为表达(谢晴等,2023),容易让其产生自我价值感被贬低的心理,导致自我适应不良。Pauletti等(2017)发现高水平异性性别群体认同儿童往往具有较低水平的自尊,较多的内化行为问题。最近一项研究提出,表现出更多异性性别典型梁琳琳 梁叶 王依宁 刘文: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2334 期性行为的个体,其安全感和满足感等自我情绪体验较低(Nappa et al.,2022)。同样,同伴关系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异性性别群体认同较
21、高的儿童更可能被同龄人排斥,自我价值感降低(Smith&Leaper,2006)。综上,一般来说,同性性别认同高的儿童往往具有较高的自我适应水平,而异性性别认同往往会引发儿童的自我适应困难。此外,性别认同对自我适应的影响机制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来自个体内部的与性别相关的个体因素(性别压力、性别满意度及性别刻板印象等),往往在这一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其二,来自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同伴关系、同伴侵害等)是这一关系中重要的中介变量,即性别认同通过人际互动影响儿童的自我适应。3.2 性别认同对儿童人际适应的影响性别认同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人际互动和文化环境有关,有必要区分儿童自身对同性性别群体和异性性
22、别群体的认同,探究两者分别对儿童的人际适应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此厘清儿童性别认同对自身发展的关键机制。3.2.1 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对儿童人际适应的影响社会认同理论提出,对某一群体身份的认同会影响个体对自身与他人的感知与评价,良好的认同能够提高个体对该群体的归属感与亲密度(Didonato&Berenbaum,2013),从而加强个体学习与该群体相关的知识来增强其适应性。群体认同会影响个体探索社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会逐渐获得对该群体身份典型形象的认知,并将自身与其进行比较,产生典型化的动机(Rogers et al.,2015)。为了融入与适应所属群体并建立亲密的友谊,儿童会产生一系列性别典
23、型化特质与行为,如女生会选择其他女生同伴有的玩具等(DeLay et al.,2017)。因此,儿童性别典型性对人际适应的影响可能来自其对自我与群体之间关系的认知,良好的性别认同会提高儿童与他人互动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群体。总体来说,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同性性别群体认同能够为个体带来积极的人际适应结果,主要包括更高质量的友谊和更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等(Endendijk et al.,2019;Nielson et al.,2020)。具体来说,高同性性别群体认同能够提高个体的同伴接纳,减少同伴拒绝(Jewell&Brown,2014)。还有研究发现,较高的性别典型性能够使儿童更好地融入性别群体,
24、具有更高的集体归属感(DiDonato&Berenbaum,2013),从而对其人际适应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对地,较低的同性性别典型性会对人际适应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对于24年级小学生,较低的同性性别典型性会使其遭受到更多的同伴侵害与排斥,并且男生会比女生感受到更多的性别一致性压力,更易受到低性别典型性的惩罚,从而产生消极的人际适应结果(Jewell&Brown,2014)。但当这些儿童有较多朋友时,其受到同伴侵害与排斥的风险就会有所降低(Zosuls et al.,2016)。3.2.2 异性性别群体认同对儿童人际适应的影响Bizman与Yinon(2004)指出个体所属的群体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25、,因此就存在同一个体对两个具有一定冲突性群体的身份认同,即“双重身份认同”。性别身份的“双重认同”是对两个性别群体的认同,即虽然女生在生理性别上只属于女生群体,但在社会性别上女生也可以具有某些更多属于男生群体的特质,对男生群体产生一定的认同。“双重身份认同”对个体具有积极社会适应的作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认同自身性别群体的儿童如果兼具异性的优秀品质,就能对两个性别群体都产生一定程度的认同,从而对其同伴关系与社会交往能力均产生积极的影响(孙崇勇等,2019;Baiocco et al.,2021)。异性性别群体认同对男生和女生的人际适应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研究发现,一些儿童认为严格遵守男性或女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性别 认同 发展 及其 社会 适应 影响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